中國人口結構惡化:90後數量現「斷崖式減少」

2020-12-24 未成年人網

  「少壯不養孩,老大徒傷悲。」3月25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一場關於人口政策的分論壇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易富賢的發言引起一片鬨笑。但他依舊一臉嚴肅地提醒:老齡化是經濟的阻力,中國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總人口超過13.6億,其中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2.1億,佔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人,佔總人口的10.1%。這兩項指標都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人口老齡化的「紅線」。

  人口結構老化,人口紅利結束後該怎麼辦?

  易富賢研究人口政策十餘年。根據他的研究,中國經濟在1978~2011年間能夠持續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年輕化的勞動力結構。但是從2011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突然下滑,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勞動力減少。

  按照他的預測,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與老年人口的比例已降至7.5,2021年將降至4.2,這相當於日本1992年的情況,如果不能很好應對,有可能會爆發日本1992年的危機。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看來,過去數十年中國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人口結構和素質,但現在中國人口結構「已經惡化」。根據他的研究,中國在1980年代出生的人口比1990年代出生的人口多了30%~40%,而相比前幾代人,90後人口數量「可以說是斷崖式減少」。

  梁建章表示,雖然全面放開「二孩」後,很多人會「補生」,可能會迎來幾年的紅利期,但當本身數量就少很多的90後成為社會生育的主流人群後,嬰兒出生率和出生數量將會更低。

  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也拖累了經濟發展速度。根據易富賢和梁建章等人的研究,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老齡化,將會對社會創新和大眾創業帶來負面影響。

  梁建章以東北地區為例解釋說,東北地區集中了很多國企,是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很好的地區;再加上資源豐富的地區一般缺乏創新活力,所以東北地區經濟缺乏足夠的年輕人引領創新,由此導致經濟衰退。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擔心,中國沒有完成農業和工業的現代化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實質上已經是「未富先老」。

  面對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國該如何走出「低生育率陷阱」?

  目前80後、90後普遍生育意願較低,生活成本較高,梁建章認為,未來需要更多地考慮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只有人口結構年輕化,社會和市場的創新活力才會釋放。

  「首先教育資源要公平,其次是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的住房要保證。」楊燕綏說。但這些想法落地面臨著巨大困難。楊燕綏指出,雖然我國設立了專門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但這個部門難以協調其他部門,導致「政出多門」。

  梁建章認為,放開戶籍制度管理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出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住在大城市,如果不放開戶籍限制,他們就很難在大城市生兒育女,因為在這些城市難落戶,家庭住房、小孩上學等都會成問題。

  但他提醒,戶籍管理的放開要與城市規劃同步,比如需要考慮如何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如何增加大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供應,如何改善交通,治療「大城市病」。

  老年人都是包袱嗎?楊燕綏認為未必。未來可以通過挖掘「銀髮經濟」拉動經濟,以減輕年輕人養老負擔,實現養老壓力的代際平衡。在她看來,迎接未來的「銀髮經濟」需要決策者提前做好準備,實現「有備而老」。

相關焦點

  • 最近幾年新生兒不斷減少,未來我國人口會出現斷崖式下降嗎?
    最近幾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確實有越來越低的趨勢,甚至很多人都擔心,未來我國人口可能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先來看一下最近5年時間,我國新出生人口以及淨增人口情況。不過我個人認為,即便人口出現下降了,也不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的。按照最近幾年我國新增人口的增長趨勢,很多人都擔心未來我國人口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比如從目前的14億下降到10億甚至更低。
  • 中國出生人口數量下降 專家:未來幾年將持續減少
    出生人口連續兩年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較上年減少約200萬。這已是放開二孩政策後連續第二年下降。執行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之後,2015年,我國實施了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然而,世事難料。
  • 樓市面臨「人口斷崖」?社科院專家預測:住房供需將出現失衡
    前不久,在清華大學第40屆「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清華大學ACCEPT研究院研究員馮煦明指出,中國存在著「人口世代斷崖」的問題。公開數據顯示,80後、90後、00後、10後人數分別為2.22億(22238萬)、2.11億(21066萬)、1.63億(16330萬)、1.63億(16306萬)。
  • 統計局:中國人口增長絕對數量逐年減少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1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總量為13.47億人,比2002年增加6000多萬人,年均增長率為0.53%。從人口自然增長率看,我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下降了1.66個千分點。同時,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在逐年減少,年增加人口由2002年的826萬人減少至644萬人。
  • 中國人口統計數據2019 2019新出生人口數量1400萬
    中國人口統計數據2019 2019新出生人口數量1400萬 2019年4月24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2018年中國大陸總人口數量139538萬人(各省人口數量)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640萬人,出生率為 12.08‰;死亡人口972萬人,死亡率為7.16‰;自然增長率為4.92‰。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89億人,2014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3億6072萬,其中流動人口為 2.45億人。
  • 中國人口數量全國總人口140005萬人(各省人口排名)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89億人,2014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3億6072萬,其中流動人口為 2.45億人。
  • 統計局:中國人口結構扭曲 危機要爆發!
    他認為,全面兩孩的實施效果事關中國發展大業和中國夢的實現,如果失去目前調整人口結構的最後較佳窗口期,中國人口安全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立即實施全面兩孩,不要再設置任何障礙,防止全面兩孩後再出現遇冷,那樣的話就會使我們錯過調整人口結構的最後的較佳時機。記者:您的意思是,不能只是放開全面兩孩而已,而是要積極鼓勵?在單獨兩孩放開後,我聽說,有的地方如果符合政策的人群放棄生育二孩還可以得到獎勵。
  • 諮詢量斷崖式減少,未來之路怎麼走?
    一位顧問坦言,這場猝不及防導致的出國諮詢量斷崖式減少,成為整個行業心照不宣的事。目前,留學機構的產業鏈遭受了怎樣的衝擊?面對行業低谷,未來之路怎麼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進行了調查。
  • 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 新生兒數量減少200萬
    1月21日,在介紹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 本世紀末中國人口會比現在減少一半?
    因此,他認為最終實際的人口數量將大大低於他當年的預測結果。易富賢2015年在《大國空巢-圖文版》中預測,2016年中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後,生育率只能從2015年的1.25上升到2017年的1.4,然後會沿著韓國和臺灣地區過去的老路繼續下降到2035年的1.1,假設此後的生育率能不斷回升到2056年的1.30,然後保持穩定到2100年。那麼2100年中國的總人口將只有5.6億。
  • 「斷崖式」降溫加「雙節」臨近致昆明花價上漲
    中新社昆明12月11日電 (記者 胡遠航)「A級卡羅拉的價格由11月的1.8元(人民幣,下同)/枝,上漲至2.6元/枝;多頭百合的價格從11月的50—60元/把,上漲至70—80元/把……」記者11日走訪昆明鬥南花卉市場及市內花店發現,受近日「斷崖式」強降溫影響,加之元旦、春節臨近
  • 人口結構 火星移民 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運
    本期關鍵詞:人口結構 火星移民 產業機會 萬億營收代言:給大家一點想像力,我們來推演兩個不同的中國未來。我們的人口結構?做生意要關注宏觀環境,而最重要的宏觀環境因素就是人口結構。在中國企業界特別早期關注人口結構的人不多,攜程的梁建章算一個,諮詢界我是比較早的,從2015年的時候我就在知乎發起過一場討論,如果人類移民火星了,我們的產業結構,生存條件,消費習慣會發生什麼變化。接下來這篇文章,老代就針對不同時期的人口結構入手進行一次大膽推演,甚至推演到人類大規模移民火星之後,人口結構和產業機會將會帶來什麼變化。
  • 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同比減少200萬 政策開放了怎麼生的人少了?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消息稱,按當前育齡婦女數量、結構和生育水平測算,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會繼續減少,但人口總量仍然處於相對平穩的增長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也給出了不太樂觀的數字。昨天,在中國人口數據與政策建議研討會上,與會的人口研究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對人口減少的擔憂。
  • 世界人口或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全球人口和經濟將重大轉變
    數據概覽世界人口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預測全球人口和經濟實力將發生重大轉變——《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一項最新分析,預測了涵蓋全球195個國家的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的人口數量、死亡率、生育率和人口遷移情況。
  • 人口「警報」拉響,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人口減少超50萬...
    韓國行政安全部地方政策主管Seo Seung-woo認為:「這(2020年)預示著韓國人口負增長的開始,各種社會隱憂也將逐漸顯現,政府是時候要及時調整就業、住房、福利等相關政策了。」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新生兒數量的顯著減少。韓國去年只有27.5815萬新生兒,在2017年新生兒數量首次下降到40萬以下後,短短三年這一數字就下降到了30萬以下。
  • 出生率「斷崖式」下跌,專家再提新建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改變另外,由於我國歷經了很長時間的抗擊侵略的戰爭,很多英勇的戰士們犧牲,很多無辜的百姓喪命,我國大量的人口被殘害,因此在多種原因之下,建國之後我國的出生率不斷上升,我國的人口數量快速增加。當然,這也是促使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過快增長的人口逐漸地讓中國產生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因此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 世界人口或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全球人口和經濟將重大轉變_身體...
    數據概覽世界人口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後減少,預測全球人口和經濟實力將發生重大轉變——《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一項最新分析,預測了涵蓋全球195個國家的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的人口數量、死亡率、生育率和人口遷移情況。
  • 放開三胎政策,就可以解決人口斷崖問題嗎?
    此次人口普查,引起了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的注意,在他看來,此次人口普查可信度並不太高。經過馬寅初的調查,中國人口增長率在22%左右,並且有些地區已經達到30%。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50年後中國人口數量將達到26億人。鑑於此,馬寅初便提出了中國相關人口問題。
  • 美華媒:美國新移民人口結構改變 中文學習現斷層
    美華媒:美國新移民人口結構改變 中文學習現斷層 2019-06-11 09:55: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