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看到有人說的什麼3挺92式重機槍、5挺歪把子,還有擲彈筒、迫擊炮的情節,也許是我快進看過了。原著小說也沒有。從電視情節上看,重機槍、歪把子、迫擊炮等都有。若「新一團」在「百團大戰」前就有這麼強悍的裝備還是比較讓人吃驚的。
專門看了看《亮劍》的第一集和第二集,又找來原著對比看了看。因為屬於快進、一目十行的方式,看落了的情況也可能。但總體上,對於有人將《亮劍》放入「抗日神劇」的觀點,我有些不贊同。雖然略顯誇張,但電視劇對原著非常高明的擴容、加量非常好。讓人們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
我很喜歡這部電視劇。特別是電視劇中的丁偉、騎兵連連長孫德勝的擴容乃至創作。專門針對新一團的裝備,我要說明兩個問題。
(1)我方在抗戰中前期的戰鬥中,繳獲極少。新一團在電視劇中的裝備已經非常非常好了,師長專屬部隊也不過如此
在抗戰中前期,日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非常頑強。我軍能夠繳獲的戰利品非常少,戰敗自殺前,日軍往往破壞軍械。
彭德懷副司令就說平型關大捷繳獲的完整步槍連一百條都不到。粟裕也說:「繳敵人的槍嗎?那就比較困難,花了很大的力氣,才繳獲一兩支槍」。總之,與日軍作戰,戰勝後得到的戰利品非常少。
有朋友說,在小說虛構的基礎上打敗坂田聯隊的電視劇中,新一團繳獲了3挺92式重機槍、5挺歪把子,還有擲彈筒、迫擊炮若干。其中「歪把子」是我們聽到的抗戰小說中比較多的詞彙。歪把子,學名大正十一式(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輕機槍、一一年式輕機關銃。因為,槍託為了便於使用者貼住腮幫子瞄準,而使槍託向右歪曲而得名歪把子。該輕機槍中20.4斤,全長1.11米。
雖然沒看到具體情節,但假設因為各種刪減版本,可能看不到了。但僅僅這位朋友提供的這份兒名單,那肯定會讓丁偉吃驚的。因為這個夠一個炮兵連的裝備了。由此,丁偉才會把一個騎兵連送給李雲龍,作為回禮。更確切地說,李雲龍給了丁偉的炮兵連,就是師部的炮隊也不過如此。
(2)抗戰初期,我方裝備與日軍相差太遠,我方槍炮非常缺,51%的人都沒有槍枝
當八路軍成立時,八路軍全軍比日本的一個師團要差遠了。抗戰初期,日本一個師團2.2萬人,輕重機槍600餘挺、火炮108門、坦克24輛。
而八路軍是什麼狀況呢?由於抗戰中,中國人們的復仇心強烈,許多人在沒有生存的情況下都踴躍加入了八路軍、新四軍。所以,其人數激增。
以120師為例。1937年8月9595人,人槍比54.36%;1938年1月29126人,人槍比23.96%;1939年12月人數達50873人,人槍比46.61%。也就是說28個月的時間裡,八路軍120師人數增長530%,槍枝從5216支增長到23714支,增長455%。
1940年時,八路軍準備擴軍20萬,4月20日,八路軍總計35萬9274人,槍炮總計17萬6992支,佔比49%。軍委要求必須達到五成。但這一要求比較難,到了1941年11月,129師搶人比46%,每人46發、野戰兵團55發。濟南軍區30發。
(3)李雲龍新一團的火力在八路軍中已經非常強大了
以李雲龍所在部隊386旅為例。1937年9月的129師軍隊的人員裝備是:除385旅直屬770團外,共9367人。迫擊炮6門、重機關槍29挺、輕機關槍93挺、花機關槍3挺、步馬槍4136支、駁殼槍539支、手槍93支、手提式衝鋒鎗72支、刺刀55把。各種子彈10萬2828發,每人七八發子彈而已。
129師在1939年才有了自己的炮兵連,那時全師有2門山炮、16門迫擊炮。其炮兵連成立時只有1門山炮、2門82式迫擊炮而已。
與八路軍相比,新四軍的裝備更差。新四軍1937年12月正式成立時,全軍10329人,炮1門、輕重機槍57挺,長短槍6231支。
到了1941年3月,整個八路軍系統總共才有90門山炮。由此,一個1000多人的新一團,成立沒有多久的部隊,能有上述裝備,已經非常強大了。丁偉所在的28團所在位置比較清苦,雖然各種回答統一說,該團有3000人的超編團,屬於大團。但按照歷史,裝備質量差遠了。根本無法與日軍進行正面作戰。
這就是讓丁偉吃驚的地方。
《亮劍》李雲龍為何只是少將?徒弟程瞎子都是中將
《康熙王朝》中因小康熙染天花要殺小蘇麻喇姑,為何要倒石灰
崇禎若換為朱元璋能否扭轉大明衰亡?太祖殺伐果斷有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