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書》是康有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書中描述了一個「大同」的理想社會:「無邦國,無帝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
在《大同書》中,康有為設計了一個前後銜接的完整的教育體系,包括人本院、育嬰院、慈院院、小學院、中學院、大學院。人本院(出生前):為懷孕婦女設立,對胎兒進行胎教。康有為認為胎兒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生人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萬物之原也」,對人的教育在其「未成形質之前」就應該開始。人本院應該環境優雅,有書畫、音樂等供孕婦欣賞,工作人員有女醫、女傅、女師、女保。嬰兒斷乳之後,即送入育嬰院扶養,3歲後送入慈幼院。也可兩院合併。慈幼院主要承擔幼兒教育工作,保育目標是「養兒體,樂兒魂,開兒知識」;教育內容有語言、歌曲、手工等;工作人員有醫生和女保等,醫生負責診視幼兒的身體,節度幼兒的衣著、飲食和作息,女保負責規劃和執行對幼兒的看護。小學院(6~11歲)、中學院(11~15歲)和大學院(15~20歲)6~11歲入小學院。教育以德育為先,堅持「養體為主而開智次之」的原則。小學教師專用「女傅」,兼有慈母的職責,應選擇「德性仁慈、威儀端正、學問通達、誨誘不倦者為之」。教育的言行舉止、音容笑貌等應善良、規範,讓兒童從小模仿,培養影響兒童終身的善良德性。11~15歲入中學院。中學院是人生的關鍵期,「人生學問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視此年齡」,教育以德、智、體兼重,但尤以育德為重。教師男女均可,但一定要選擇「有才有德者」充任,課程要根據學生的稟賦和個性來設置。16歲以後進入大學院,學習至20歲。大學教育是專門之學,它的主要任務是「於育德強體之後,專以開智為主」。大學教育注重實驗,校址的選擇應結合專業的實際,學生自由選擇專業,教師不限男女,應選擇「專學精深微妙,實驗有得者」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