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人種:印尼弗洛裡斯島矮人(圖)

2020-12-23 搜狐網

  根據傳說,「矮人們」住在Ebulobo火山上。有時他們也會下山到村裡來尋覓食物

  印度尼西亞群島東部的弗洛裡斯島上,狹窄的山路彎彎繞繞,在山坡的一側,一個巨大的洞穴展現在我們眼前。藤蔓盤成花環的形狀垂落下來,鐵絲網象徵性地攔在洞口。這就是利昂·布阿洞穴,在當地的方言中,這個詞語是「涼快的洞穴」的意思,進得洞來,方知此言不虛。在入口的左側,兩處深色土堆正是挖掘現場,也就是印尼和澳大利亞古生物學家們發現新人種化石的地方。

他們把這一新的人種命名為「弗洛裡斯人」。

  新人種被證實的確存在

  這個發現對科學界來說可謂意義重大,而對弗洛裡斯島上的居民來說,「另一個人種」的說法卻並不新鮮,因為它一直存在於當地文化中。在這個印尼小島上,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傳說都講述著生活在茂密森林深處的「矮人」們的故事。更奇妙的是,發現化石的科學家們正是受到這些傳說的啟發才決定對我們人類這不尋常的「近親」作更多的了解,而且有可能對「矮人」們曾經生活過的地點進行重新定位。人們曾經借用《指環王》裡的人物為這個新的人種取了個綽號——霍比特人,因為他們最令人震驚之處無異於僅1米左右的矮小身材,而且其腦容量也要小上380立方釐米,只相當於現代人即智人腦容量的三分之一。此外,這些矮人們都沒有下巴,同直立人——他們假設中的祖先一樣。另一個驚人的數據是,這些矮人們生活在距今幾千年前,從進化論的角度看來,就像發生在昨天的事情,而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自2.7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消失後地球上只居住著我們這一個人種。2004年10月的《自然》雜誌將這一發現公之於眾後,科學界大為震驚。一時間,質疑聲四起,持懷疑論的人認為這些骨化石應該屬於一個侏儒或是患有頭小畸形病的人,這種病會使人的腦容量比正常人小。但這兩種說法都站不住腳,因為在古生物學家們發現的骨骼中,除了顱骨之外,牙床骨、股骨、脛骨都是迷你型的。此後爭論愈演愈烈,直到2005年1O月,一篇新的文章宣布了新的挖掘發現,在同一個洞穴內,發現了至少七具完整程度各異的矮人化石,他們具有同樣的體貌特徵:身材矮小,四肢細短。其中一些生活在距今1.2萬年前,而另一些則埋在更深的地質層中,他們約在9萬年前就行走在弗洛裡斯島的土地上了。

  法蘭西學院的古人類學家帕斯卡爾·皮克興奮地說:「真是神奇啊,這一發現可以打消一切懷疑,因為諸如頭小畸形這類的疾病在一個種群裡持續幾萬年的假說,顯然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另一個不算久遠的人類種群曾和我們同時存在過。這又一次證明了人類種群的系統進化遠比我們料想的要豐富和複雜得多。」

  古生物學求助於人種學

  事實上,沒有人曾想到在距離我們如此之近的過去,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種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類大家庭的這個新成員從何而來?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什麼時候又是什麼原因銷聲匿跡?如此之多的難解之謎擺在科學家們的面前,他們試圖一一破解,可惜大部分的傳統方法都對此束手無策。德國馬普學會的讓一雅克·於布蘭和斯方特·佩博已經開始研究這些化石的古DNA以確定這一人種的基因構成,然後便可以找出該人種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共同點。但是由於從第一具屍體牙齒上提取的DNA損壞程度超出預料,所以研究毫無收穫。為了解「弗洛裡斯島矮人」的大腦功能,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人類學家迪恩·福克對其腦腔內部作了研究。根據他的研究結果,無論從大腦的形狀還是齧葉的位置來說,「矮人」的大腦發育程度同智人不相上下,由此可以證明這些化石的所有者在生前是完全正常的,具備一切複雜反應能力,會製造工具,甚至會使用語言。荷蘭萊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傑爾特·范登博格對此解釋說:「這些信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它們間接地表明『弗洛裡斯島矮人』很可能捕殺過一些大小至少可以和劍齒象及巨蜥媲美的動物,因為在發現『矮人』化石的同一地質層中也發現了它們的骨化石。」

  到目前為止,確切的證據還是很少,一些科學家已經轉向借用人種學的研究方法。不過人種學主要是研究當今社會的問題,其研究領域和研究時代都與古生物學迥異。過去也曾有史前史學家用一些方法把這兩門學科聯繫在一起,可是所謂的人種一考古學,局限性還是顯而易見,因為結合人種學和考古學得出的論斷往往不能進行科學演示。但在這個案例中,情況卻有所不同。科學家們並不想建立一套無法進行演示的純理論,而只是想利用人種學的一些信息來推動挖掘工作的繼續。在弗洛裡斯島上,住在叢林中的「小矮人」的故事是當地民間傳說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傳說由來已久,但是自「矮人」化石出土後,這些傳說又有了另一層意義。傑爾特·范登博格教授解釋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人種學感興趣的原因,這些傳說也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在更為現代的『矮人』的化石所在地。」作為「矮人」化石的保管者,印尼古生物學家託尼·朱比安託諾也同意這一觀點:將古生物學和人種學相結合是繼續挖掘研究「矮人」之謎的可行途徑。

(責任編輯:娓娓)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稱印尼小矮人並非新人種 而系疾病患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5日報導,10年前,科學家曾經在印度尼西亞弗洛裡斯島上的一個洞穴裡發現了一具弗洛裡斯人(又稱小矮人)的完整骨骼化石及其他骸骨的碎片,由於這具弗洛裡斯人頭骨畸形並且極度矮小,科學家一度認為找到了從未被發現的新人種。但是一系列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弗洛裡斯人竟是已知最早的唐氏綜合症患者。
  • 霍比特小矮人真實存在?科學家曾發現1米人類化石
    科學家認為,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過像電影「霍比特小矮人」一樣的新人種——「弗洛勒斯人」,幾萬年前曾生活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島。至於「弗洛勒斯人」現在是否還存在,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考察和研究。  最近熱映的《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讓大家又一次將目光聚焦到片中的矮小生物——「霍比特人」。你對影片中形色各異的「霍比特小矮人」一定印象深刻。
  • 專家稱印尼小矮人充滿智慧 有望改寫人類進化史
    2003年,印尼一個島嶼上出土了距今約有1.8萬年歷史的「小矮人」化石,這一發現後來經過媒體報導震驚了全世界。而科學家日前公布了一份對印尼「小矮人」顱骨化石的最新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印尼「小矮人」的腦部雖小但是卻充滿了人們想像不到的智慧。  「小矮人」的發現曾一度震驚世界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日前報導,去年10月份,印尼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曾對這些「小矮人」骨骼化石發表了首次研究報告。研究顯示,這些小矮人只有大約不到1米高,他們的頭部也非常小,僅為現代人類頭部的四分之一。
  • 霍比特人曾存在 身高不足1米似魔獸「矮人族」
    《魔獸世界》中的矮人種族 《魔戒》前傳中,在地底的洞府中住著一個霍比特人,名叫比爾博·巴金斯。儘管他有顯赫的身世,但他還是喜歡吃飽肚子後安安靜靜地站在門口吸吸長菸斗。科學家確定,在印度尼西亞島嶼發現的殘骸,確實屬於一個新人種。而這個人種之所以身材如此矮小,皆因與世隔絕的生活帶來的進化壓力所致。 「霍比特人」屬於新人種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科學家日前表示,1.8萬多年前生活在印尼弗洛勒斯島上的「霍比特人」,屬於一個新人種,而並非部分科學家認為的那樣屬於患小頭畸形症的智人。
  • 穴居小矮人名分之爭起波瀾 科學家各執己說(圖)(1)
    科學家研究印尼「弗洛勒斯人」頭骨化石2003年,在印度尼西亞島上發掘出一副女性「穴居矮人」的遺骸化石,被稱作「弗洛勒斯人」。當時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從未被發現的新種原始人類。這在2004年至2005年的幾個月當中,成為一個熱度不消的話題。本報對這一新聞也曾做過報導。 在針對這項發現的爭論平息了一段時間後,另外一些科學家對「弗洛勒斯人」是新人種的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認為這個「新種原始人」可能是一名患有頭小畸形病的現代人。5月19日,包括《科學》、《新科學家》等著名的科學雜誌紛紛對此進行了報導。
  • 人類發現「新成員」,亞洲小島上的「小矮人」,生活在 10萬年前
    人類又發現「新成員」,亞洲小島上的「小矮人」,生活在 10萬年前人類誕生於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幾十萬年,人類也是這個世界上人屬唯一的五種,人類也可以稱作是智人。不過不得不說,人類也的確是一個強大而又堅毅的種族,和大部分的野生動物比起來,人類並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矯健的身子。卻能夠在千百年來憑藉自己的智慧,將這個世界改造成如今的模樣。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的智人化石,大概來自於十六萬年前,智人的前身則是直立人。直立人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能夠直立進行行走的生物。
  • 「小矮人」是否真的存在
    新華網消息:據美聯社印尼良巴3月7日報導,在一座石灰巖山洞裡,一位印尼研究人員俯身在野餐桌旁,小心翼翼地撫弄著一隻碩鼠的骨頭,以尋找有關一種小矮人起源的線索。  這個被顛倒的世界可能曾經在這裡存在。
  • 真正的小矮人——佛洛勒斯人種
    佛洛勒斯人復原圖佛洛勒斯人的遺骨於2004年被發現,成年人的身高不超過1米,大腦是現代人的三分之一,體重估算也只有25公斤左右,是真真正正的小矮人。根據測算,這群小矮人生活在距今約9萬—1.2萬年前,他們可以使用簡單的石器和木質工具,具有發達的狩獵技巧,可以捕獵比他大得多的動物。大家知道,在殘酷的自然環境裡,越是小的動物,面臨的危險也越多,可是佛洛勒斯人為什麼進化出了比正常人類小的多的身體呢?
  • 成都真實版白雪公主 三個小矮人守護一個她(圖)
    如果沒有7個小矮人守護,白雪公主可能早會被巫術、妒忌她美麗的後母毒死。在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中的7個小矮人的「高大」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成都金沙車站對面的一個小巷裡,也有3個好心小矮人,熱心呵護一個17歲的「白雪公主」。
  • 小矮人真實存在麼?弗洛裡斯人真的是因為患病才影響到身高的麼?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白雪公主的美麗和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無不讓人喜愛,但現實中真的有小矮人存在過,他們被科學家定義為全新人種。
  • 小人國不僅限於童話電影中,科學家發現了1.3萬年前小矮人化石
    但苦於沒有實質的物證,一直成為一個神秘的傳說。 2003年,一支考古隊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島上發現了一具1.3萬年前的小矮人遺骨,經測量小矮人的身高僅有90釐米,曾跟現代智人同時生活於1.3萬年前,其生理結構跟智人區別不大,唯一的區別就是體現在身高方面。科學家給命名為弗洛勒斯人,也有人戲稱為哈比人。
  • 在昆明的一個地方,生存著約100個小矮人,被稱為小矮人國!
    但是在雲南昆明市西山之麓有一個小矮人王國,在這裡能幫這些小矮人們解決他們就業的問題。這個小矮人王國裡,生活的都是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因為一些生理原因或其他的原因,身高永遠停留在1米3左右。而生活在這個小矮人王國的人大概有100餘人。他們全部來自於全國各地,而年齡從18歲到50歲不等。也是他們聚集地生活在這個地方,所以這裡就被人們的稱為小矮人王國。
  • Sky光遇小矮人身高這麼兌換?小矮人身高兌換攻略[多圖]
    Sky光遇小矮人身高這麼兌換?想要獲得小矮人身高需要通過雨林才可以得到,我們首先要找到雨林兌換的地方,然後才能兌換成功,當然兌換是有前提的,我們要準備好足夠的愛心,用足夠的愛心才能兌換,下面是兌換小矮人身高的方法,兌換成功獲得時裝之後就可以改變身高了。
  • 專家組解密矮人家族 稱三代人出12個矮人太罕見
    專家組赴彭水解密矮人家族  本報訊彭水縣一個家族,三代人共出了12個矮人。昨日,本報《揭開彭水矮人家族之謎》見報後,引起讀者強烈關注,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專門組成專家組,趕赴彭水為矮人家族看病。  本報報導矮人家族後,許多讀者打來熱線電話,對矮人家族的命運表示同情和擔憂,希望當地政府對矮人家族給予救助。同時,一些讀者希望有醫院出面救治,遏制矮人家族的疾病遺傳,使矮人家族早日脫離苦海。  與此同時,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欄目從本報網站上看到報導後,致電本報詢問情況時稱,此種情況全國少見,表示將於近期趕赴彭水,對矮人家族進行關注。
  • 科學家發現比「霍比特人」更古老的小矮人
    科學家發現比「霍比特人」更古老的小矮人 2016-06-09 17:12:15  來自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尼的研究人員在第一篇論文中說,他們2014年從距梁布亞巖洞東側70公裡處的蘇阿盆地中一處名為馬塔門格的地方發現了新的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包含了頜骨碎片和6顆牙齒,至少來自3個小型古人類個體。其中下頜骨碎片來自一名成年人,經分析發現,他比此前發現的最小的「霍比特人」下頜骨還要小20%;牙齒化石則是兩名古人類幼童的「乳牙」。
  • 印尼華人華僑捐款捐物助戰「疫」(圖)
    圖為廈門航空班機正在雅加達裝運華人華僑捐贈的抗擊疫情應急醫療物資。 鍾欣 攝中新網雅加達1月31日電(記者林永傳)31日凌晨3時許,廈門航空公司駐印尼雅加達國際機場站長李大聖就開始忙碌著,又一批印尼華人華僑捐贈的緊急醫療物資將通過該公司早上8時從雅加達起飛的航班直飛運抵中國福州。
  • 現實版「矮人國」:四川一村子全是矮人,村民和莊稼全都長不高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也存在小矮人,比如在《山海經圖贊·竫人國》中有這樣的描述:僬僬極麼,竫人又小,四體取足,眉目才了。《山海經》中描述大的大多物種都是古人想像的,但柳宗元也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過竫人,這就證明,中國確實有矮人存在。
  • 學生黨「最愛」的四種雪糕,七個小矮人上報,圖四動漫迷愛不釋手
    所以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們吃雪糕也吃得多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學生黨"最愛"的四種雪糕,七個小矮人上報,圖四動漫迷愛不釋手的雪糕有哪些吧!第一種:巧樂茲巧樂茲是伊利的一種雪糕,伊利是個很大的品牌,它裡面的雪糕肯定也不止這一種,都是味道很好,而且還很平江的雪糕巧樂茲算其中一種吧。
  • 中國駐印尼泗水總領館四度捐贈「鄭和書屋」(圖)
    中國駐印尼泗水總領館四度捐贈「鄭和書屋」(圖) 2017-05-25圖為中國駐印尼泗水總領事顧景奇(右五)贈書給印尼學生。 秦為芬 攝   中新網雅加達5月24日電話(記者 林永傳)24日,中國駐印尼泗水總領事館在泗水鄭和清真寺舉行第四屆「鄭和書屋」捐贈儀式,向東爪哇省10所穆斯林習經院捐贈圖書和書架等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