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生麗質」小琉球
新華網臺北9月19日電(記者孟昭麗、曹檳)「天生麗質」,記者日前造訪臺灣所轄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小琉球」,46歲的當地居民曾毓文如此形容。
小琉球是琉球嶼的俗名,隸屬臺灣南部的屏東縣。在這座約6平方公裡的島上,居住著一萬餘人。一位大陸遊客感嘆,來到小琉球,才真切感受到「天人合一」。
在這裡漫步,處處可以看到形態各異的珊瑚礁,或在島上,或在海邊。此時,無人不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當地人根據自己的想像,將這些珊瑚礁命名為花瓶石、野豬石……遊客們也會忍不住來個自我「解讀」,賦予其屬於自己獨特想像力和觀察力的名字。
漫步之餘,來次浮潛,和千姿百態的海洋生物「親密接觸」。當視野從水上移入水下,色彩豐富的珊瑚、斑斕奪目的熱帶魚令人目不暇接,偶爾還會碰到巨大的綠蠵龜,與你緩緩擦肩而過。
34歲的浮潛教練蔡博立說,幸運的話,一次浮潛可以碰到二三十隻綠蠵龜。這些綠蠵龜雖然天性膽小,但隨著遊客慢慢增多,它們也漸漸習慣了和人類自在共處。
20年前,蔡博立的父親在島上開了家浮潛店。蔡博立大學畢業後便回到家鄉,和父親、舅舅、弟弟一起,當起浮潛教練。
8年裡,蔡博立向遊客們一遍遍講述這座島嶼的海、珊瑚、水底生物……每天平均帶客50人左右,他說自己是「觀海千遍萬遍不厭倦」。在他的眼裡,海底世界變幻莫測,每日一景,四季更是不同,每一次來到海底,和這些可愛的生物們都是一次新的「對話」。
除了帶遊客浮潛,蔡博立還會為遊客拍照,並細心地將照片整理後上傳到網絡,供遊客自己挑選。「為遊客們拍這麼多照片,也是希望他們珍惜這片美麗的海域,共同來保護。」蔡博立說。
來到小琉球,還會見到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延繩釣」。曾毓文說,這是祖宗們傳下來的釣魚方法,已經說不清楚多少年了。
「延繩釣」的做法是:將一條長線放在海裡,每隔一段距離就系一個小線,魚鉤就掛在小線上面。曾毓文認為這是「祖先們的智慧」,正因為如此,小琉球才有如此好的生態環境。
「兒時的小琉球比現在還美。」曾毓文說,後來因為過度捕撈,曾有一度,這裡的海底生態遭到破壞。
幾年前,其他捕魚方式被禁止,小琉球的「延繩釣」被傳承推廣。更重要的是,隨著觀光旅遊業的發展,當地人們靠著「生態致富」,從環境破壞者變成了守護者。曾毓文說,比如過去採摘珊瑚的人,現在去做浮潛等其他生意,不僅收入更高,還可以有永續性的收入。
經過近幾年的保護,小琉球的生態開始逐步恢復。「只能說目前是停止了生態的惡化。」曾毓文的另一身份是當地生態旅遊發展聯盟執行長,他和當地20多個海洋志工一道,義務守護著這座美麗的海島。
20年前曾毓文開了小琉球第一家民宿,他一邊忙著自己的生意,一邊培訓各類導覽人員,協助培訓一些浮潛人員。曾毓文的理念是,「當人們有了更多出路,自然就會保護生態。」
如今,慕名來到小琉球的遊客絡繹不絕,島上民宿發展到了幾十家。曾毓文正忙著和當地其他民宿老闆一道,推廣各類環保產品,避免因遊客過多帶來環境汙染。
曾毓文說,只要不去人為破壞,生態系統會有自我恢復能力,三五年後,遊客還會看到更美的小琉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