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導讀(8-8)

2021-02-19 證道書

 

八,本質和表象

8-1  文化的人文知識

我們今天講國學解讀,講的是傳統文化,但是就像在話題裡面,好幾次也引用了聖經裡講的話,是因為,國學的傳統文化,也就是在人類文化中的其中一種形式。

 

要講究文化的內涵,任何的文化,都是在通過它內在的意思,讓人明白人生,讓人看得透事物,讓人知道世界和社會的真相,讓人解決任何實際的問題,讓人擺脫困境,讓人得到實現,如果說這也是一種知識的話,那麼它跟我們對外物的知識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就是,這是了解對人生自我認知的知識。

 

就像人生的本質,和一切事物外在的假象一樣。文化所以在各種經典,各種文化表現上,都有它本質上的相同,和外圍上的差異。

 

文化在本質上的相同,就跟人類的存在一樣,有不同膚色的人,有不同語言的人,有不同地區的人,但是在人的生命本質上是相同,在靈魂上是相同的,在表達的情感上也是相同的,文化在人的所有這些相同上,在描繪人生的本質上一樣也是相同的。

 

但是就像所有人不同的那些差異,文化在所有的表達形式上,也會發生它的不同,然後歸到本質上的相同去,所以這些不同,就像現象一樣,都是外圍的東西,有它的虛假性的表現。

 

就像我們看經典裡的文字,各自語言表達中的意思;所有這些文字,以至於說所有經典的不同,全都是外觀上的差異;還有在文字當中所表達內容的不同,也全都是角度上的差異;而我們通過這些外在表現的不同,透過它內裡所要講述的意思,和它的內容的大致相同,回到最核心的認識上來,也就是人天然的本元;以及在一切之上的天意。

 

8-2  透過表面尋求實質

透過文字的表達,知道它的意思,乃至於要透過其中的意思,達到對人生,以及信仰的認識。

 

文化雖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系統,但是我們還是要透過文化的表述,轉移到我們生態中的認知和運用上來,就象實用知識,到頭來還是要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才有用;就是文化,只是在人本來的定理,和人實際的生活之間,起到一個通道(導)的作用,而文字,就更加只是文化內容藉助於表達的,更外圍的一個載體了。

 

所以,文化所有的外在形式,都應當通過每個人的體知,來透徹它的實質,明察人生的一切現狀。

 

至於在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上,就會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能不能真正的,在人文的實質上去發揚這些文化的形式;再一個是,這些文化的形式,是不是會讓我們被它的表象蒙蔽住,而忘記了去尋求它的真正內容在哪裡。

 

這兩方面是我們今天所做文化導讀,所需要了解文化本身的實質,和文化的表面形式上的區別,也是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形式,能夠把我們導引到人文的本質上去,導引到人生的認識上去,讓人們通過文化的闡述,產生對人生實質的了解,來達到自身的覺悟,興盛我們的生機。

 

這是任何人,天生就沒有帶來對自己生命上的學問,所以人會讓自己面對許多的問題:人生來是怎麼回事?人應該怎麼樣去做人?人生是為了什麼?人應該怎麼樣去實現自己?我怎麼去認識我這一生的道路?冥冥之中,一切的主宰在哪裡?……

 

這些問題,人沒有生來就知道的,跟我們,生來在這世間連一點點的知識都沒有一樣,我們都要通過學習的方式,來明白這些,使文化在它的本質上,和它的形式上來教化人,讓我們在這個科學知識鋪天蓋地的年代,不要遺漏了,在人生的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探究,所以這也是對教育的核心問題的一個思考。

 

8-3  明心見性

掌握再多的實體知識,未必就能知道怎麼樣為人,也未必知道怎樣去做事;人生是最靈活不過的事情,轉眼都是一番新的景象,轉眼又都成空,活潑的對待人生的一切境況,生動的體現人生的境界,不是用知識就能夠辦到的。

 

人要是帶著成見的觀念,跟實體化的知識一樣,去面對外界的變動,就像用同一種眼光,去看待不同的事情,要是遇到有點異常的情況,就好像走路走著走著;面前突然聳立起一堵牆來,就轉不過這個彎子來了。

 

實體的知識,跟現象一樣,都是類似於固態的,固體之間的碰撞,是不會帶來什麼好結果的。

 

所以我們運用知識,就像物理知識,去觀察現象,我們要發現的,並不是現象本身的表現,而是要揭示其中的運行,然後知道怎樣去掌控它;知道人生遇到的事情都是怎麼回事,也是這樣的。

 

事情本身的狀況並不是目的,洞察所有事情內在的變化,這成為我們注意的對象,然後在這之上,人生應該達到什麼,事物應該如何興起,從一切現象之中,心靈超越一切的物質形態,是佛家明心見性的啟迪;這個主體,並不是在事物上,並不是在人生上,並不是在一切的認識上,而是在人的生靈上,自然而然;心靈無物,而包含一切。

 

8-4  人生表象在一切事物發展的體現

再來看道德經說:道可道:是人生道路,準許在事物發展上去達到實現的道路。再借用聖經裡,基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就很簡單明了了。易經裡說:大哉乾元:壯大於透過的事物發展,通過在現實當中的長出,是以人生萌發的成長向上為初始的。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文化的含義在啟示我們,道在一切的外在成就上,來達到我們人生的一種弘揚,就像寬敞的房屋,讓人在裡面安生,從內在得到外部的宏大。

 

然後,佛門戒律,摩西有十戒,各種清規教律,就像任何有形的東西一樣,我們從內在的煥發,一定會受到外在為之抒發形成的局限,從外在,讓我們都受到外形的約束,這是人生從內部,向外形上的發生,就會把人生定形在其中,所以凡事的成就,對人都有規矩。

 

我們來看易經的「易」字,在文言文裡的意思,說文解字裡說:易,蜥蜴也。易也就是,變色龍變化的變易。然後說,「一言函三義,不易一也,變易二也,簡易三也」。「不易一也」,不變動的是,在一切環境的變動上,主體的本體不動。「變易二也」,變動的是,主體隨著外在的變化,而改觀,主體的外形有變動,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會從人生反映出相應的景象來。「簡易三也」,是所有的現象,都只是在為書寫人生的造就,簡易不是一種簡單的意思,而只是來作這種用處,人生對於一切事物,也只可作這一種用處;合起來也就是說,在人生的主體上,對待一切事物發展的改觀,而成為書寫人生的變易,所以易在說文解字裡還有一句話是:「守宮也」。易在這三種情形上,所以能夠保守人生內在生長的充實。所以佛教有一句話說:「如如不動」:如同於人生意義的發展,如同於事物成就的體現,而不為外物所動。

 

我們的人生不需要像現實情況那樣複雜,不需要像一切事物發展那樣的不可捉摸,不需要像一切的欲望那樣的永無止境,不需要象社會風氣敗壞的那樣隨之淪落,我們需要恪守我們人生的核心,從這個核心的生發上,去開枝散葉,去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意義,我們的見識,我們的眼光,種種之類的,不至於出現偏差。

 

為什麼要這麼講呢,拿一個例子來說:我們大家圍著一張桌子在寫生,桌子中間放了一個蘋果,每個人從自己的座位上,看到蘋果的樣子是不同的,然後把它描繪下來,如果大家說,我看到的蘋果才是對的,那麼爭執就會起來了,所有看到了蘋果的樣子,在每個位置上都是對的,但是只有那個蘋果本體才是真實的,我們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爭論得再慷慨激昂,本體依然還是在中間,只在端然不動的那個本體。

 

所以我們得放下我們的執念,去認識本質,然後我們會發現,道的本體散發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就像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宗教也有它的支派,但是他們在傳播信仰的,事情上都是相同的,這也是,後面要講讀的,易經、道德經、金剛經,闡述不同經典的經文,在各個方面,提示人間的正道,闡釋世間的正義,但要是說,這就是文化了,那也未必,文化不僅僅是人文知識,更應當在於,每個人內心的領會,和對道的認識,在所有活動上的表露。

相關焦點

  • 國學教育導讀
    「太易齋」(taiyizhai)微信平臺推出國學教育導讀系列,包括國學基本知識、教育理念、學國學門徑、經典導讀等
  • 《國學經典導讀》第七講《經學入門》
    2015年11月25日晚7點,「國學經典導讀」第七講在中樓117教室如期舉行,嶽麓書院吳仰湘教授主講「經學入門」,希望引領同學們走進中國經學的殿堂。  吳仰湘老師首先提出,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到90年代的「國學熱」,讓中華傳統文化重新回歸大眾的視野,然而遺憾的是,在持續升溫的國學熱浪中,經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 國學經典導讀(第三期)第十講:治學的「博」與「約」——《文史通義》導讀
    在本次國學經典導讀中,單磊老師授課技法得當,分析方式獨到,深入淺出,為大家揭示了蘊含在《文史通義》中的思想。通過此次課程,同學們不僅對章學誠和《文史通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還從中受到啟迪,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大有裨益。至此,第三期「國學經典導讀系列課程」暫告一段落。但,經典的魅力才剛剛展現。
  • 無障礙閱讀國學經典
    特別是在目前學界仍有爭議的地方,能兼收百家之長,把有代表性的不同觀點列舉出來,而不是只講作者的一家之言,這就好比讀者在讀一本書時,同時閱讀了相關的好幾種書,無疑有助於讀者對國學經典的客觀了解。這套讀本的「導讀」,內容豐富。
  • 臺灣國學體驗營 樂報夏令營之行走中的課堂(8日營)
    臺灣八日國學體驗營,有「格物」「致知」「修身」「齊家」「篤行」「治國」6個篇章,樂報夏令營之臺灣國學體驗營面向全市3——8年級中小學生哦!你將走進臺灣三大報系之一《聯合報》報社,與名記進行採訪交流,傾聽名人國學講座。你將登頂臺灣第一高樓101大樓,乘坐世界最快的電梯,俯瞰整個臺北市區!
  • 《西南聯大英文課》推出輕讀版 8位外語名師導讀精選課文
    本次推出的輕讀禮盒版,按照文章主題分為8冊,邀請8位外語名師對精選課文聯合導讀,並附贈陳福田編寫的原版精讀手冊和西南聯大文藝徽章,設計為口袋本,方便讀者閱讀和自學。發布會上,《西南聯大英文課(輕讀禮盒版)》分冊導讀人和課程主講人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郭英劍教授和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彭萍教授分別就新書和音頻課發表點評。
  • 8名教授請求錄取1名落榜國學天才遭陝招辦拒絕
    「國學小天才」19歲的孫見坤覺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場春秋大夢」。8月20日,他打開山西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臉迷惘。 「我去讀法學幹嘛呢?」他自言自語道。這份通知書在孫見坤的書桌上躺了大半個月,和《詩經》、《論語》等線裝書胡亂地疊在一起。
  • 這8部國學經典,讓孩子從小與眾不同!
    國學經典,受益終身。曾經,美國雜誌記者勞特斯問李嘉誠先生:你能成為華人首富,是因為什麼。勤勞?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會溝通?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如果你生的是一個兒子,記住了,一定要讓他讀國學,國學能教會你的兒子做一個正直的男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的思想像大海一樣深邃,他的心胸像天空一樣開闊,他絕對不會為了一點小是小非斤斤計較,更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悶悶不樂。
  • 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學名句(8)
    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學名句(8) 7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民眾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這是因為,有了民眾,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
  • PRX 導讀 2018年8月1日-31日
    [京師物理公眾號本著服務於中國物理學者和物理專業研究生的宗旨,將 PRX 的導讀意譯為中文。
  • 儒行國學(官渡分館)2019年夏令營招生簡章
    二、零基礎《孝經》班,8至16歲。誦讀《弟子規》100遍,《孝經》100遍,《大學》100遍,共計5600多字。100遍56萬字。三、有基礎《論語》班,8至16歲。誦讀《論語》100遍,共計150000多字。100遍150萬字。通過老實大量經典誦讀,培養孩子記憶力、專注力、自制力、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啟發理性,開拓見識,陶養性情。
  • 【悅聽閱享·國學傳誦】定興縣大型國學合誦作品《聲律啟蒙》8
    來源:定興圖書館定興縣地方志辦公室官方微信號聯繫我們dxxzb@163.com原標題:《【悅聽閱享·國學傳誦】定興縣大型國學合誦作品《聲律啟蒙》8》閱讀原文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10月8日
    審校 棒冰 紫蘇 小鍋 咖喱 書牧 小勺 山村水郭 小象Innovations present in the primate interneuron repertoire圖片來源:Kirsten Levandowski and Heather Zaniewski(導讀 阿金)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文言文古詩詞導讀(8)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文言文古詩詞導讀(8)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8日
    圖片來源:Kirsten Levandowski and Heather Zaniewski (導讀 阿金)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行為和認知能力方面差異巨大
  • 唐河縣誌願服務聯合會在圖書館喜迎大國良師聶振弢教授講解國學
    為弘揚國學文化,唐河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邀請國學大師聶振弢教授在縣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國學講座。上圖為唐河縣泗州書院國學啟蒙班的幼兒在跳國學舞蹈。主要著作有:《元詩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中國古代文學》(全四冊)(陝西教育出版社1992);《古詩文名篇導讀》(首都師大出版社1997),發表學術論文及詩文近百篇(首)。1977年到內鄉一中任語文教師。1982年至1984年,在南陽師專中文系學習。
  • 國學之學(1)弄明白什麼是國學
    導讀:國學泛指、如何分類、國學的體系結構、國學如何分類、國學名家、近代國學分科、國學誤區國學泛指什麼是國學呢?簡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學術體系就叫國學,包羅治國理政、倫理生活、修身養性、觀天堪地等。論語是國學,琴棋書畫也是國學,醫學、星象、術數都是國學。
  • 陽光學院:「多點開花」推進國學教育
    由陽光學院國學研究院杜雲博士主講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論語》,目前已成為該校大學生選修課程的「香餑餑」,首批選修的達到5788人。這是該校強化文化育人導向、把國學教育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 陽光學院:「多點開花」推進國學教育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由陽光學院國學研究院杜雲博士主講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論語》,目前已成為該校大學生選修課程的「香餑餑」,首批選修的達到5788人。這是該校強化文化育人導向、把國學教育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縮影。陽光學院作為全國民辦大學中唯一建有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高校,國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是特色之一。
  • 《小學語文·國學》創刊 人教社打造國學精品
    日訊(記者 李昭)12月2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小學語文·國學》雜誌創刊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定位明確據悉,《小學語文·國學》將是國內第一本面向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普及雜誌。該雜誌致力於為8到13歲的小學生打造優質的傳統文化閱讀平臺與創作平臺,通過活潑有趣、圖文並茂的方式,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價值,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都能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傳統文化素養,並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