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市場將進入極度泡沫化的「人造牛市」

2020-12-23 同花順

  在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歐洲央行決定在維持利率不變的情況下,繼續擴大和延續其貨幣擴張政策,將購債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使總額達到1.85萬億歐元。它還將該計劃的期限從2021年6月延長到2022年3月。歐洲央行希望通過購買公司債券和政府債券旨在壓低借貸成本以鼓勵消費和投資,希望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並推高通脹。在此之前,日本也通過新一輪73萬億日元的財政刺激計劃,日本央行也將繼續維持資產購買。很多市場機構同樣預期美聯儲在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時也可能採用控制收益率曲線的方式來繼續擴張,以提高通脹水平並推動美國經濟的恢復。這意味著在今年貨幣超級寬鬆推動下的資本市場,在新的一年將繼續膨脹,進入極度泡沫化的狀態。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在3月份出現因疫情導致的大幅下跌之後,全球貨幣寬鬆已經使得全球股市也幾近瘋狂。根據美銀美林的分析,目前股市自低點的漲幅,已超過1929年、1938年、1974年三大牛市時期,美銀美林牛市和熊市指標也從5.8攀升至6.6,接近「極端牛市」水平。美銀美林認為,在此影響下,人民幣硬通貨化、華爾街國有化、全球經濟滯脹化等將成為2021年資本市場的關鍵性趨勢。

  美銀美林的報告顯示,在全球貨幣擴張的影響下,全球垃圾債收益率降至9.2%,為2014年9月以來最低;2020年美國高收益債券(HY)、投資級債券(IG)及槓桿貸款發行額達2.5萬億美元,創歷史紀錄;2020年美國國債發行量3.4萬億美元,創歷史紀錄;全球股市市值從低點猛漲39萬億美元,達到100萬億美元以上;2020年全球股票發行(IPO等)年化規模1.1萬億美元,創歷史記錄。這些歷史記錄是在全球經濟在疫情下出現深度萎縮的情況下所取得,可見,資本市場已經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如美銀美林的說法,2020年是一場「人造瘋牛」。

  對於「人造牛市」,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等人也持類似看法。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他表示,大規模發行貨幣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由此可能帶來所謂赤字貨幣化問題,赤字貨幣化是一個常態,也沒有害處,不會造成通貨膨脹。瑞·達利歐則指出,現在是零利率時代。很多國家大量舉債,為了舉債央行就不停地去印鈔發行貨幣來舉債。因此,隨著美元走軟,投資者將加大對衝通脹的力度,因此將帶動實物資產、黃金、通脹保值債券、小盤股、新興市場資產等一系列資產價格的「通貨膨脹」。如同安邦智庫(ANBOUND)曾經指出的,這可能意味著貨幣地緣化將進一步加劇,必然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全球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泡沫化。

  圖:美銀美林2020年股市牛熊指數

  實際上,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膨脹其實並非整體性的,還是會出現結構性的特點,一方面,一些較為成熟的市場會繼續走好,而新興市場中還是會出現分化;另一方面,在一些傳統領域,特別是能源、鋼鐵、以及機械製造等領域,仍會出現萎縮和分化的情況;而以新興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則可能更加受到青睞,推升其估值。

  而隨著資本市場在以更大的泡沫來掩蓋當前的問題時,包括日本、美聯儲等央行正通過不斷購買資產成為資本市場的「莊家」,這被市場認為是使資本市場將失去彈性的潛在危險。目前,日本央行已經成為日本市場最大的ETF持有者,持有的資產市值已近日本股市的四分之一。美聯儲在擴大資產負債表的同時,正希望控制收益率曲線來引導投資。這些現象,實際上表明目前全球市場中人為因素越來越大,雖然可以救市,但也帶來更多的投機行為,讓市場失去剎車。如果這種情況延續,那麼,未來也會越來越難以實現政策的退出,在面臨通脹的時候,會帶來更為嚴峻的「滯漲」局面。

  由於中國貨幣政策在全球央行中略顯保守,未來人民幣匯率也將承受升值的壓力,由此也會帶來國際資本的不斷流入。雖然這一趨勢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但這種以避險和投機行為為主的人民幣需求,如果不能提升對外貿易和長期投資,也是一把「雙刃劍」,將帶來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波動進一步增加,和短期資本流動的增加。這也是樓繼偉所強調的,需要慎重對待資本帳戶開放的原因。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Conclusion):

  疫苗的逐步推廣,使得全球經濟明年有望實現復甦。但與此同時,各國央行的政策仍將以寬鬆為主。由此將推動資本市場進一步膨脹,出現極度泡沫化的局面。當然,這種情況未必導致資產泡沫的破滅,卻有可能帶來「滯漲」的長期後果。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hb

相關焦點

  • 聚灃資本餘愛斌:在大機會來臨之前保持定力
    當前市場仍處於大的下行趨勢之中,但調整周期或已進入中後期,主要風險已經釋放,部分板塊及個股投資價值逐步體現。但嚴重高估的成長股、題材股泡沫還需要進一步出清,市場仍將繼續震蕩向下尋底,短期操作上仍將保持謹慎,耐心等待大的趨勢性機會的到來。  首先,從市場的運行周期來看,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是一個大的牛市周期。
  • 頻獲資本青睞 人造肉市場真香嗎
    8月,國內人造肉餐飲公司星期零Starfield人造肉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雲九資本(領投)、愉悅資本、經緯中國、Scale Partners(財務顧問)。獲得資本支持後,人造肉公司加速將產品推向市場。
  • A市市場:2021將確立牛市的到來之十大理由,突破6124指日可待!
    按照這樣的規律,2021年將會確立牛市,2022年將會牛轉熊。 十大理由之二:國家異常重視資本市場 國家層面最近一直強調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國家重視,沒有不發展的理由。股市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本市場,股市是創造財富的一個場所,資本運作好了,經濟才能更好地發展。
  • 風險資產的流動性牛市已嚴重脫離了現實的韁繩
    12月17日,白宮方面表示,樂觀估計將在未來24-48小時達成刺激計劃協議,而美國國會各方面也表達了樂觀態度,市場預計美國將會通過新的援助法案,以避免政府停擺。美元的持續貶值,對全球資產定價有較大的影響,將會鼓勵風險資產價格上行,同時國際資本也加速流向一些發展中國家,以博弈非美元貨幣的升值。二、美國最新的經濟數據美國的新冠病例持續激增,令美國經濟復甦的步伐再次放緩。
  • 券商揭秘牛市背景:全球「大緩和」推升風險偏好
    昨日有券商提出,A股本輪牛市的背景是全球進入大緩和時期,進而出現全球風險偏好上行,A股上漲即是全球風險偏好上行的一部分。滬指大漲的主因被認為是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但如果要了解牛市到底能持續多久,顯然需要更深層次的探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有券商提出,A股本輪牛市的背景是全球進入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時期,進而出現全球風險偏好上行,A股上漲即是全球風險偏好上行的一部分。
  • 人造肉概念持續受資本熱捧 市場健康發展亟待規範
    8月,國內人造肉餐飲公司星期零Starfield人造肉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雲九資本(領投)、愉悅資本、經緯中國、ScalePartners(財務顧問)。獲得資本支持後,人造肉公司加速將產品推向市場。
  • 債券牛市是什麼意思 收益比股票還高
    在股票的市場中,我們都聽說過牛市和熊市。而在債券市場中,也有牛熊之分。那麼,債券牛市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債券牛市是什麼意思?債券牛市,通常是降息周期,持有債券獲取超額資本利得。
  • 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
    如何理解直接融資和牛市的關係?後資管新規時代如何要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如何平衡好企業融資和個體散戶投資的關係?如何看待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和後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就吳曉靈進行了專訪。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當前的企業上市數量、質量和速度,是否和資本市場的承受力相匹配?你認為市場走牛對於發展資本市場有何關係?
  • 牛市加一把大火,高槓桿回歸
    前言當下市場也算小牛市的上升階段,更是十年大牛市的抬頭階段。這裡要說的是寬鬆牛市來了,不再是2015年的「槓桿牛」,而且現在還有一個更大的利好,那就是高槓桿的趨勢引導,增量資金將馳援市場。近期市場不斷吹風提高融資比重,這也就是業內常說的「加槓桿」,在當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局勢下,易主席再次吹風提高融資比重,引長期投資資金入市,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
  • 人造肉巨頭Impossible Foods:最快明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時代周報記者 謝江珊 獲得李嘉誠投資的美國「人造肉」巨頭Impossible Foods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時間表日趨明朗。不過,由於其主打產品的關鍵成份為黃豆血紅蛋白,其內含的一種類似血紅素的物質「Heme」是由轉基因酵母製成,因此需要獲得批准才能推向市場。 「我們正處於拓展中國內地市場的初期階段,一旦獲得監管批准,我們將儘快進入。因為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此前,布朗在書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 陳根:從自然肉到人造肉,減肥市場新藍海
    )合作在這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外媒指出,與星巴克的合作標誌著美國人造肉類食品商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且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人造肉類產品市場仍未開發。Markets的研究報告,全球肉類消費約9.5萬億元,如果人造肉的滲透率達到1%,那麼市場規模將達到950
  • 相聚資本:看好未來市場表現 整體向上趨勢明朗
    |樊繼拓:資金驅動,消費泡沫化  信弘天禾鐵文龍:FOF打破資產荒,大類資產不可忽視的新標配  風格切換了嗎?|張夏:重估與分化:權益大時代的投資主線  易方達基金成曦:創業板投資趨勢分析  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邵宇:創業板改革對要素市場改革有何意義?  風格切換了嗎?
  • A股牛市「事不過三」,2021能否打破「魔咒」
    券商機構普遍表示,歷史上牛市結束的主要原因都是估值出現極度泡沫或盈利開始下行,兩者至少具備其一。現在這兩點都還不具備,所以2021年有很大概率出現連續第三年的牛市。而想要在這裡質變,突破,並且出現持續上攻的局面,是需要三個方面支持的。只要其中一個方面引發了反攻,行情才能繼續。第一,就是重大利好的刺激。
  • 幣圈已進入結構性牛市:BTR比特白銀將是下一個新寵
    結構性牛市是市場理性的結果,因為資金的流向最終會選擇那些真正能在行業上有突破、有建設的項目,今年的DeFi和預言機就是這樣的項目。但實際上現在這兩個板塊已經被炒的過於火爆,失去了最佳購買的時機。現在如果進入,可能會賺,但更大的概率可能成為接盤俠。
  • 韭菜們,牛市才是絞肉機!
    絕大多數人口中不爭氣的中國股市,繼2019年漲幅全球領先外,2020年上半年收官,又一次是全球領先的。▲數據來源於同花順是的,你沒看錯,我們腦海中不可一世的美股,不管是納斯達克還是道瓊指數,只因其基數大而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全球冠軍。
  • 大宗商品或將迎來牛市
    2020年全球市場經歷了冰與火的考驗,在極端疫情衝擊後,一場前所未有大放水洶湧而至。 美銀美林估測,此次全球貨幣大放水已經達到210萬億元,而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疫情之下全年社融增加近40萬億元,雖然較海外國家比較克制,但比起12年前的「4萬億刺激」,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牛市翩然而至 資本大鱷饕餮資產證券化
    繼「定增大王」劉益謙導演天茂集團巨資併購國華人壽 ,從而實現前者股價翻兩番、後者成功借殼的資本運作大戲之後,市場對於其他資本大鱷旗下資產證券化的預期迅速升溫
  • 技術性牛市已來 該如何上車?
    技術性牛市已來 該如何上車?】2月22日這一天,在經歷了連續3天的震蕩調整後,三大股指再次大漲,其中滬指上漲1.91%,深成指上漲2.36%,創業板漲超3%,為3.1%。進入2019年後,滬指周K線已7連陽,為A股近20年最好開局。
  • 人造肉品牌星期零獲愉悅資本、經緯中國數千萬融資,未來想進入大眾...
    投中新消費3月12日訊,人造肉品牌星期零STARFILELD今日上午舉辦在線融資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完成數千萬元融資。本次融資由愉悅資本、經緯中國、New Crop Capital(NCC)、Dao Foods投資。
  • 專訪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資管新規過渡期...
    如何理解直接融資和牛市的關係?後資管新規時代如何要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如何平衡好企業融資和個體散戶投資的關係?如何看待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和後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就吳曉靈進行了專訪。資管資金在股票市場中仍然舉足輕重證券時報記者:您曾指出了導致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六大原因,5年之後,您覺得這六個問題有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