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是那個「畫龍點睛」之人-南朝畫家張僧繇的那些故事

2020-12-20 中藝匯藝術之家

相信很多朋友應該很早就聽說過「畫龍點睛」這個成語,也讀過與它有關的小故事。但是大家是否知道這個成語是與南朝大畫家張僧繇有關的,是專門用來形容這位畫家的畫技高超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些有關這位畫家的小故事,看看這位能夠讓畫上的龍「活起來」的畫家都有何厲害之處。

人們通常都很喜歡將幾位有共同之處的書法家、畫家放在一起,為他們取一個共同的稱號。像是什麼楷書四大家、元四家、明四家、揚州八怪、四僧等等。張僧繇作為中國繪畫史上一位擁有重要地位的畫家自然也不例外,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和吳道子一起被人們稱為尊稱為「畫家四祖」。

張僧繇最擅長的是佛道題材的畫,代表作是《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當然像是人物、山水、走獸、花鳥一類的也是精通的。他在江南一帶的不少寺院中繪製了大量壁畫。

「畫龍點睛」的故事來源於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篇,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求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作畫,他只用了三天時間,便畫完了四隻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金龍。畫好後,吸引了很多人前去參觀,人們對於這四條龍可謂是讚不絕口,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它們都沒有眼睛,所以紛紛請求張僧繇將眼睛點上。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實在是推脫不過,只得當著眾人的面將其中兩隻龍的眼睛點上了。

而這眼睛剛一點上,奇事便發生了:只見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那兩條被張僧繇點上了眼睛的龍竟然震破牆壁凌空而起,騰雲駕霧的飛走了。在場的人們完全被這樣的場景嚇到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那兩隻沒被點上眼睛的龍了。

張僧繇在創作時能夠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而是能夠獨闢蹊徑、博採眾長。比如,他作為一位畫家(在張僧繇生活的年代畫家和書法家是分開的)能夠從書法家衛夫人的《筆陣圖》中汲取靈感,將書法用筆方法用於繪畫之中。張僧繇與唐代吳道子被認為是「疏體」的代表,「畫家四祖」中的另外兩位則是「密體」的代表。

相關焦點

  • 南朝畫界超人張僧繇,善於創新,巧取書法用筆入畫,畫龍點睛
    明星璀璨的古代畫史:南朝畫家張僧繇,全能豐產富於開創性南朝畫界超人張僧繇,善於創新,巧取書法用筆入畫,畫龍點睛要說起中國畫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品類來,只能任由別人去羨慕了。論起張僧繇的繪畫成就和他對中國畫的貢獻,真稱得上是一位畫界「超人」。全能而豐產的畫家張僧繇是南朝畫家,吳郡吳中(今天蘇州)人氏,他字號不詳,生卒年也不能確定。今天我們只知道他是南朝梁時候的大臣,著名畫家,主要在6世紀上半葉活動。
  • 他是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南朝著名畫家,曾為各國諸王畫像
    他是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南朝著名畫家,曾為各國諸王畫像文/華勇張僧繇,生卒年不詳,祖籍位於今天的江蘇蘇州,也有一種說法稱其為浙江湖州人,是中國南朝的畫家。他的作品,有的並不止於畫紙之上,就比如他曾在江南的不少寺院裡都繪製過大量的壁畫,以及為各國的諸王繪製肖像等,都能收到對之如畫的極佳效果。後世很多人不熟悉他的名字,但是卻聽過他的故事,最膾炙人口的就是「畫龍點睛」一說。
  • 成語「畫龍點睛」因他而來 「畫家四祖」之張僧繇
    但若問「畫龍點睛」你聽過嗎?那當然了,這是一句再平常不過的成語,誰沒聽過?那如果我們把兩者貫穿起來,說,「畫龍點睛」是從張僧繇那兒來的,你會不會聯想,張僧繇和龍可能有極大的因緣,他也一定很會畫龍,是不是這樣呢?
  • 原來畫龍點睛的就是他,畫聖吳道子都要向他拜師
    與陸探微、顧愷之齊名的,還有一位畫家。他叫張僧繇[yáo],活躍於南朝蕭梁時期。張僧繇的畫風和陸探微正好相反。陸探微是「密體」,張僧繇是「疏體」。他是梁武帝最器重的佛像畫家。——這個身份可不簡單。梁武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崇佛的帝王,曾四次出家為僧,三次被臣子贖回。杜牧詩中描寫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梁武帝在位時建的。
  • 學習成語:畫龍點睛
    今日成語畫龍點睛成語讀音huà lóng
  • 「畫龍點睛」 張僧繇,中國畫「沒骨畫」和「疏體」的開創者
    「畫龍點睛」張僧繇導語:張僧繇是晉唐時期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他是中國畫「沒骨山水」和「疏體」的開創者,所繪佛像自成風格被稱為「張家樣」,畫史中「畫龍點晴」與「破壁而飛」兩個典故就來自於他的繪畫活動,後人將他尊為「畫家四祖」。
  • 讀故事學英語,英文故事: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使我們生活中常用到的一個成語,該成語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惟妙惟肖。英文中用李先生和周先生代替原成語故事中的人物。現在我們多用畫龍點睛來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
  • 世界史:人才濟濟的南朝畫壇,稱著者如劉宋時的顧景秀,時稱畫手
    其時不僅大小畫家迭興,畫法新奇絕妙,而且繪畫理論家也嶄露頭角,相繼創作出了一批較有影響的畫評、畫論等繪畫理論著作,從而使繪畫升華到新的理論高度,標誌著南朝繪畫方面的巨大進步。但由於佛教的盛行和宗教迷信籠罩,佛教人物畫和寺院壁畫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南朝畫壇人才濟濟,成就卓著,見諸史籍者即達70餘人。
  • 聽貝樂虎講睡前故事之貝樂虎繪本故事《畫龍點睛》
    貝樂虎陪伴寶寶快樂成長每晚一篇經典故事讓孩子保持一顆純潔的童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畫龍點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南北朝時期,梁朝有一位大畫家,叫張僧繇,他畫畫的技術非常高超。一天,張僧繇在寺廟的牆上作畫,他畫了四條威風凜凜的龍,可是卻沒給它們畫眼睛。觀眾:張大師,這些龍為什麼都沒有眼睛呀?觀眾:就是就是,這麼好看的龍,沒有眼睛太可惜啦!張僧繇笑著捋了捋自己的鬍子。張僧繇:你們不懂!
  • 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有個很著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朝,他畫的畫經常可以以假亂真。當時的皇帝很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廟,有一天,金陵安樂寺邀請他為寺院的牆壁畫畫。因為他的畫遠近聞名,吸引很多人來觀看。大家對牆壁上的畫讚不絕口,但是很質疑,牆壁上四條活靈活現的巨龍為什麼沒有眼睛。這時候就有一個大膽的人問張僧繇:「你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只見張僧繇捋了捋鬍子,很很嚴肅地說:「畫眼睛不難,只是眼睛不能隨便畫!
  • 其寓意超出繪畫本身的《畫龍點睛圖》作品欣賞
    局部相傳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勝境,據說他畫人物,數年不點睛,人們問原因,他就講「四體妍蚩,本無觀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阿堵指的就是眼睛,說明眼睛這扇心靈窗戶在畫中是何等重要。他首創《維摩詰像》有清贏示病之容,隱几忘言之憂,其水平全在點睛上,這種觀念及其神奇最後演變成藝術家的各種傳說。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詩裡隱藏著興佛滅佛的故事
    這兩句是晚唐詩人杜牧《江南春》裡的詩句,作者在描繪江南美麗春色的同時,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故事呢?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真樓臺還是假樓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眼前景,煙雨之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不少寺廟裡的樓臺。
  • 那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畫家
    這也許與他欣賞的藝術家有關係,他常去觀賞特納、馬奈、莫奈、塞尚和馬蒂斯等人的作品——這些畫家畫中那些明亮的色彩和獨特的光線,不僅照到了邱吉爾的畫裡,還照到了他的心裡,邱吉爾用明媚的光線來馴服自己內心的那條「黑狗」(邱吉爾患有抑鬱症,他將這隨行的心理陰影喚作「黑狗」)。 邱吉爾的油畫作品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寫照。
  • 畫龍點睛怎麼來的?顧愷之告訴你!
    南北朝的梁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僧舔,他在金陵(即今之南京)的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矯健生動的白龍,但一直不點眼睛。別人問他是何緣故,他答道:「如果一點上眼睛,這些白龍就會飛上天去的。」大家感到他的說法太奇怪了,都不相信,寺僧一定請他將眼睛點上去,以便完成寺內壁畫的任務。
  • 四君子之梅花國畫:畫家鄭曉京筆下的梅花,內蘊詩意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南朝梁國張僧繇曾畫過《詠梅圖》,這也許是古代畫家畫梅的最早記錄。宋代的《宣和畫譜》、《圖畫見聞志》均有記載前代畫家畫梅作品等,可惜畫作都已失傳。入宋以後,隨著梅花精神內涵的挖掘,畫梅風氣漸盛。歷史上最早開創以水墨為梅花的是北宋衡州華光寺長老仲仁。
  • 普通與優秀,就差這1點:你家孩子的作文學會畫龍點睛了嗎
    我們把這一句話稱為畫龍點睛。 說起畫龍點睛,我們都不陌生。 開會發言,要是誰的一句話講得特別好,就會有人誇他善於畫龍點睛;甚至媽媽們燒菜,如果用了增加色香味的手法,大家也會豎起大拇指說,真會畫龍點睛,讓人胃口大開。
  • 南朝風雲,太清何以豐樂?
    總覺得用壺之人都是高雅人士。至於我這樣一個介於文藝與非文藝之間的人還是算了吧。「南朝的,其他朝代的也有。」老闆一邊看書,一邊回答道。 老闆很年輕,戴副眼鏡。我看到了他手裡拿著的書,《東晉門閥政治》。「喜歡東晉南朝的歷史?」我問道「是的,因為這個階段江南是政治經濟中心。」我沒在打擾他,而是將目光慢慢轉移到了那排錢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