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應該很早就聽說過「畫龍點睛」這個成語,也讀過與它有關的小故事。但是大家是否知道這個成語是與南朝大畫家張僧繇有關的,是專門用來形容這位畫家的畫技高超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些有關這位畫家的小故事,看看這位能夠讓畫上的龍「活起來」的畫家都有何厲害之處。
人們通常都很喜歡將幾位有共同之處的書法家、畫家放在一起,為他們取一個共同的稱號。像是什麼楷書四大家、元四家、明四家、揚州八怪、四僧等等。張僧繇作為中國繪畫史上一位擁有重要地位的畫家自然也不例外,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和吳道子一起被人們稱為尊稱為「畫家四祖」。
張僧繇最擅長的是佛道題材的畫,代表作是《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當然像是人物、山水、走獸、花鳥一類的也是精通的。他在江南一帶的不少寺院中繪製了大量壁畫。
「畫龍點睛」的故事來源於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篇,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求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作畫,他只用了三天時間,便畫完了四隻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金龍。畫好後,吸引了很多人前去參觀,人們對於這四條龍可謂是讚不絕口,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它們都沒有眼睛,所以紛紛請求張僧繇將眼睛點上。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實在是推脫不過,只得當著眾人的面將其中兩隻龍的眼睛點上了。
而這眼睛剛一點上,奇事便發生了:只見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那兩條被張僧繇點上了眼睛的龍竟然震破牆壁凌空而起,騰雲駕霧的飛走了。在場的人們完全被這樣的場景嚇到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那兩隻沒被點上眼睛的龍了。
張僧繇在創作時能夠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而是能夠獨闢蹊徑、博採眾長。比如,他作為一位畫家(在張僧繇生活的年代畫家和書法家是分開的)能夠從書法家衛夫人的《筆陣圖》中汲取靈感,將書法用筆方法用於繪畫之中。張僧繇與唐代吳道子被認為是「疏體」的代表,「畫家四祖」中的另外兩位則是「密體」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