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2019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網絡媒體和社交平臺誠信建設」分論壇在陝西西安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誠信建設,共同探討網絡媒體和社交平臺應如何履行主體責任,加強行業自律,著力解決網際網路虛假信息、造謠傳謠等問題。現場究竟有哪些精彩觀點?
論壇現場 李晗/攝
許正中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不久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重要任務,提上重要日程,也給網絡誠信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務。要提高政治站位,承擔媒體職責;要運用技術賦能,提升防控能力;要增加失信成本,清除「害群之馬」。網絡媒體和社交平臺誠信建設,是個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應積極承擔起媒體、平臺的主體責任,全力推動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網絡誠信世界。
吳兢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作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繫新聞界的橋梁紐帶,中國記協完善工作體制,不斷創新機制,積極引領推動網絡媒體履行社會責任,落實主體責任,突出誠信建設,塑造誠信空間。首先,要做到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守好誠信底線。其次,要做到管理與技術相結合,完善誠信機制。最後,要做到近效與長效相結合,提升誠信素養。
王樂文
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社長
構建網絡誠信有3個關鍵穴位:之於自我的道德,之於權力的機制,之於細節的技術。具體到新聞媒體行業,要密植網絡誠信,就要嚴格做到慎獨、慎權、慎微。慎獨,就是要加強新聞行業的自律。慎權,就是要視權為責任,合理、有效地運用監管部門的職能,形成明確而長效的機制體制。慎微,就是要通過技術手段密植5G時代的網絡誠信建設根須,扒住每一寸可能鬆動、流失的水土。
陳勇
騰訊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法辦網、誠信用網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在主管機關的指導下,我們針對謠言治理,建立了謠言識別、事實核查和闢謠處置等一系列機制,形成了「新聞較真」「闢謠公眾號」「闢謠助手小程序」和「舉報觸達」的闢謠矩陣,並且用AI技術對謠言進行自動識別,力圖從源頭上控制謠言的發布和傳播,用技術能力實現處置閉環。
楊谷
光明網總裁、總編輯
作為網絡媒體的一員,深感誠信建設責任重大。網絡媒體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做網絡誠信的標杆旗幟。網絡媒體是網絡傳播的主體,我們奮鬥在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的最前沿,加強自身文明誠信建設,可以起到引領全體網友的示範效應。網絡媒體還要善於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網絡誠信的建設提供豐富的載體。
(以上內容按現場發言順序整理)
來源:網絡傳播雜誌、冀望河北
原標題:《【網絡誠信】網絡媒體、社交平臺如何做到「有誠信」?這5大觀點必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