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詩篇寫在鄱陽湖畔(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2))

2020-12-13 人民網湖北頻道

  林發榮在保護區為越冬候鳥投運食物。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核心閱讀

  守護好候鳥的棲息地,也是守護自己生活的詩意。中文系畢業的林發榮,選擇在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現自己的青春理想。

  這裡有鳥類381種,分屬18目64科。在巡湖、護鳥的過程中,有平平淡淡的相伴,也有驚心動魄的救援……這讓他收穫了生活的精彩,也感觸到生命的不易。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每逢遷徙季,鄱陽湖畔,鳥群翻飛如浪,鳥鳴此起彼伏。作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之一,每年有60萬隻左右候鳥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遷徙於此。冬去春來,每年又有約20萬隻夏候鳥從東南亞和雲貴地區飛抵鄱陽湖度夏。

  在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汊湖站,8個人的巡護隊中,擔任大汊湖站站長的林發榮年紀最小,1989年出生,卻已在鄱陽湖畔駐守了10個年頭。

  「守護詩意的棲息」——中文系畢業、熱愛詩歌的林發榮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但是,下湖巡護時,這個言談舉止文雅的年輕人,卻常以硬漢形象示人:撐一長篙,向港汊更深處漫溯;或是緊握方向盤,朝湖灘更遠方馳騁。

  「巡護向前進一米,候鳥的安全就多一分」

  「咣當——」一聲脆響,記者一行人頓時愣住了。林發榮側身推開保護站鏽跡斑斑的鐵門,一輛輛布滿泥垢的越野車、重型拖拉機、水陸兩棲車在眾人眼前依次排開,迷彩塗裝的車鬥上,還載著一艘不小的輪式氣墊船。林發榮介紹,在大汊湖保護站,這些都是必備的巡護工具,會開只是基本要求,得熟練駕駛,才能適應保護區複雜的地形地貌。

  作為吞吐型湖泊,鄱陽湖年內水位變幅通常超過10米,汛期茫茫一片水連天,枯期沉沉一線灘無邊。記者到保護區採訪時,正值枯水期,湖區沼澤星羅棋布,草洲灘地連片,湖、河、島、灘、沙山等多種地貌縱橫交錯。大汊湖保護站管理面積達89平方公裡,橫跨江西省南昌、九江兩市的3個縣區。乘坐交通工具只能抵達其中一小部分,想去更遠的地方監測候鳥,必須換上橡膠下水褲,在泥濘中蹚水。

  2月,沼澤融,冰半澌。在小木舟無法繼續駛入的淺水窪處,「撲通」一聲,林發榮帶著巡護隊員縱身躍入齊腰深的湖中,冰碴子與橡膠下水褲摩擦得吱吱作響。他們將徒步至遠處的觀測點,在那裡近距離監測候鳥種群,巡查是否有毒餌等非法獵捕工具。

  在沼澤中行走,十分艱難。駕船的巡護員陶端基告訴記者,想站穩都不容易,徒步一小時僅能走三四公裡。一年下來,每個巡護隊員要在水裡走上1000多裡路。

  天色漸暗,完成了各項監測任務的林發榮已精疲力竭,終於步履蹣跚地回到船邊。記者搭手拉了一把,仿佛抓到了刺骨的冰坨。費了好大的勁兒,他才脫下溼漉漉的下水褲,裡面的衣褲被汗水浸透,臉頰積了厚厚的一層鹽霜。

  「一定要走這麼遠嗎?」記者問。

  「是啊,捕獵候鳥的網、毒餌和獸夾藏得很遠、很隱蔽。巡護向前進一米,候鳥的安全就多一分。」林發榮的回答,讓記者不禁疑惑,這名中文專業畢業的青年,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成長,才能得到如此的淬鍊?

  從大小天鵝分不清楚到「眼力」精準

  2010年,林發榮從鹽城師範學院畢業,並考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他希望回鄉,到鄱陽湖畔安放青春理想。

  然而,要守護好這片珍稀候鳥的棲息地,並不容易。據統計,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381種,分屬18目64科。巡護員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能快速、準確地辨別候鳥種類。對於非科班出身的林發榮來說,這可是不小的挑戰。

  「看起來一模一樣啊!」面對大天鵝和小天鵝,初來乍到的林發榮根本分不清。純白的羽毛、長長的脖頸、黑色的腳蹼……外形相同、體形相近,卻分屬於兩個種類。後來得知,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喙部的一抹黃,大天鵝延伸到了鼻孔以下,小天鵝僅分布於喙基兩側。巡護員要在幾公裡外觀測它們,只能通過單筒望遠鏡辨別,難度可想而知。

  類似的困難,不勝枚舉。樂觀的林發榮總是能把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他查閱書籍、大量收集候鳥圖片,隨身裝進口袋裡,得空兒就拿出來看。電腦中存著候鳥的短視頻,他常常一幀一幀地回放,反覆琢磨。在老巡護員的指點下,林發榮識別候鳥的「眼力」越來越精準。

  在鄱陽湖畔,林發榮收穫了愛情。他的妻子葉婷,也是一名巡護員,同樣關心自然、愛好文學。2012年,葉婷從上海大學畢業後,考入保護區管理局,在大湖池站駐守6年。

  目前,葉婷已調到管理局人事科工作。葉婷介紹,保護區現有在編人員91人,35歲以下的有44人,接近一半。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專業,但卻一同守護著這裡的靜謐與美好,把青春的詩篇寫在鄱陽湖畔。

  「這世界的美好,有我曾經盡過的一份力」

  四年本科,為林發榮添上了一抹文學的底色;十年巡護,則令他對「詩意的棲息」有了更深的感悟。林發榮說,這十年,與大自然共處,與珍稀候鳥相伴,與保護站的兄弟們同行,愈發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林發榮在隨筆中自喻道:「像候鳥一樣,日夜穿行在廣袤的湖區,在每一個暖風沉醉的傍晚,把對親人的思念寄託給夕陽。感受漁歌唱晚、候鳥低飛的美景,更加熱愛生活。」

  守候一片寧靜,洗鍊一份執著,他還把這般心境傳遞給了身邊的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候鳥越冬季,巡護員們以站為家,半個月才休息一兩天。為支持林發榮的工作,在深圳務工的父母連續兩年到保護站陪他過春節。林父說,讓兒子到深圳發展、來身邊工作,一度是老兩口的夙願。如今,看到小兩口生活事業順利,一切都已釋懷。2019年農曆臘月二十九,父親隨林發榮巡湖時,合力制止了一起非法圍堰事件,「父子同巡湖」在保護區傳為佳話。

  林發榮夫婦把家安在鄱陽湖畔,候鳥也成了他們的家人。一次驚心動魄的救援,讓他感觸到生命的不易。在一篇隨筆散文中,林發榮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2018年颱風「瑪莉亞」過境江西前夕,有漁民報告,東洲頭水域發現一隻受傷的白鶴。「一線希望都不放棄!」林發榮當即決定前往施救。此時,暴雨如注,風力達7級,小船在滾浪中劇烈搖擺。林發榮緊急調度了一艘吞吐量更大的船,接力擺渡。兩個多小時後,他終於抵達事發水域,救下一隻左爪三根腳趾均不同程度殘斷的白鶴。

  時光在候鳥的南飛北歸中推演,鄱陽湖畔安放著林發榮充實的生活,人鳥相伴,本身也是一首田園牧歌。在一篇散文中,林發榮如此抒懷:「雖然湖風吹皺了臉龐,歲月蒼老了青春,但當回首起來,可以驕傲地說:這世界的美好,有我曾經盡過的一份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30日 14 版)

(責編:周倩文、張雋)

相關焦點

  • ...蹲得了泥濘灘涂 紅樹林 我用青春與你做伴(保護區裡的年輕人⑨)
    流利的口語打動了面試官,她如願被保護區管理局錄取。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記者見到了「80後」張葦,如今,張葦已經從20歲出頭的小姑娘,成為紅樹林保護的行家裡手。眼前這個海岸上礁石滿布、沙灘細軟、紅樹林繁盛的保護區,因為有了張葦這樣一代代年輕人的到來,呈現出勃勃生機。
  • 鄱陽 鄱湖畔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白鷺唱晚頌鄱陽。2008年3月8日, 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全世界人民宣布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後,讓鄱陽150萬人民倍感歡欣、備受鼓舞。鄱陽縣委、縣政府敏銳地意識到巨大的發展機遇已經來臨,鄱陽湖發展的嶄新時代已經來臨。該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努力在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過程中爭當「先行區、示範區和快速崛起區」。
  • 在故鄉,守護一庫清水(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5))
    圖為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水上巡護。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供圖核心閱讀在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活躍著這樣一些年輕人:他們不少是修築水庫時移民的後代,如今又回到保護區工作。河南淅川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毗鄰丹江口水庫,該縣大部分區域被劃入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水源保護區。在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活躍著這樣一些年輕人:他們不少是修築水庫時移民的後代,如今又回到保護區工作。在日常巡護、水面清漂、水上執法等崗位上,他們盡職盡責,為守護一庫清水出著一份力。
  • 讓我們在聖水湖畔,與您青春作伴
    讓我們在聖水湖畔,與您青春作伴 2020-11-14 15:2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迷路白海豚,我送你回家(保護區裡的年輕人⑾)
    資料圖片救護小組在救護池裡給中華白海豚體檢。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幫一頭身長兩三米、擱淺在河道裡的白海豚回歸大海,是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一頭體重達400多斤的白海豚翻身,要花費多大的力氣?這裡就是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總面積460平方公裡的保護區裡,生活著被稱為「海上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今年30歲的高廣銀是保護區管理局的一名海洋生物工程師,同時,他還是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隊員之一。
  • 範曉波:去鄱陽,回鄱陽
    去鄱陽,回鄱陽有時我在高速上開車,看見某個熟悉的路牌,就打拐彎燈順勢拐了過去,因為它指向鄱陽。有時早晨從睡夢裡醒來,悵然若失,然後改變一天的規劃,開著車直奔鄱陽。離開這座縣城24年,我無數次重演以上即興之舉。
  • 鄱陽資金申請報告推薦寫
    細分產業研究、項目前期諮詢的專業研究機構,中心建有行業資訊數據、行業經濟效益數據、主要產品產量數據、企業數據、宏觀經濟數據和進出口數據等六大資料庫,利用龐大的數據平臺和多年產業信息研發的豐富經驗及自身平臺優勢,我們為客戶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資金申請報告、標書、項目建議書、項目申請報告、節能評估報告、資金申請報告,環評報告、細分產業市場研究報告、項目投資前期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分析預測報告,鄱陽資金申請報告推薦寫
  • 鄱陽民間故事 | 時光長河裡,讀一段傳奇的非遺故事
    鄱陽民間故事 | 時光長河裡,讀一段傳奇的非遺故事 2020-12-22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首《士行中學校歌》帶你穿越鄱陽一中前世今生
    1939年,因抗日戰爭影響,鄱陽縣城沒有中學,不少困難學子因此輟學。當時鄱陽的賢能之士朱鐵文、胡玉樹、徐乃武等,為了解決鄱陽學子讀書問題,計劃籌辦一所私立中學。選擇了座落東湖的薦福寺為校址,以東晉陶侃之字士行為校名,叫做「鄱陽縣士行初級中學」。
  • 姜夔在鄱陽(文 姜清水)
    姜夔在鄱陽縣城的饒州州學讀書,以及在鄱陽一地結交如此多友人是不多見,而且他們五位都是鄱陽的文化名人,這足可佐證「姜夔在鄱陽」生活,不只是局限於「孩幼」時期,有其少年與青年階段在鄱陽生活的跡象。  三、在鄱陽娶妻生子  姜夔的《白石道人詩集》上有:「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為韻,奉別沔鄂親友」,五言古詩中第八首是為妻室所寫。
  • 保護區裡的年輕人|瑪可河的日與夜
    育苗、觀測、管護……這裡,有一群年輕人,生活在林場、工作在林場。從青海省的木材基地,到省重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瑪可河林區的轉變中,他們盡了一份力。  在青海境內,大渡河被稱為瑪可河。  大河兩岸,山高谷深,層巒疊翠,這裡就是三江源區域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原始林區——瑪可河林場。
  • 鄱陽:洪氏家規家訓家風天下傳
    8月18日上午,鄱陽「四洪」文化研究分會在饒州飯店舉辦學家規傳家訓暨洪門莘莘學子助學表彰活動。今年鄱陽文理科狀元洪巖、洪睿及36名洪門學子參加學習家規家訓家風活動,來自縣內外洪氏家親二百餘人參加共襄盛世。
  • 林區巡護勤虎豹日漸多(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3))
    2014年末,深山雪地裡還有油鋸伐木聲,轉年開春,東北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30歲那年,他從一名林場工人變成了動物巡護員。這些年來,趙巖從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跨界」到動物保護,還見證了林場從「伐木」到「護林」的職能轉變。「你看,我就是這支巡護隊伍的樣本。」
  • 林區巡護勤 虎豹日漸多(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3))
    2014年末,深山雪地裡還有油鋸伐木聲,轉年開春,東北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30歲那年,他從一名林場工人變成了動物巡護員。這些年來,趙巖從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跨界」到動物保護,還見證了林場從「伐木」到「護林」的職能轉變。「你看,我就是這支巡護隊伍的樣本。」
  • 濟南深巷裡的青旅,就在大明湖畔,我莫不是住進了教堂?
    多年前曾跟團來過濟南,似乎毫無印象了,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卻在記憶中從未消逝,這次借著出差的機會,一定要好好親近一下濟南這座泉城。由於時間比較充裕,也就不忙著跑景點了,我喜歡上了大明湖畔的這些小巷子,這裡有著老濟南的煙火氣。
  • 大洋洲最大淡水湖,紐西蘭星空保護區——特卡波湖
    湖畔生長著大片大片地魯冰花,一到夏天紅的、紫的、黃的、粉的……五顏六色 將藍色的湖水裝點得格外明媚動人。原來這個世界上真有魯冰花,還長得這麼美,以前只知道有一首歌名叫魯冰花。紐西蘭屬於南半球國家,季節變化與我們國家基本相反,9-11月為春季,12-2月是夏季,3-5月為秋季,6-8月進入冬季。四季溫差不是太大,即使是夏季低溫也才十幾度,所以外套還是要準備的,畢竟這裡可是快接近南極洲了,不要被溫暖的陽光迷惑。
  • 鄱陽警方搗毀一詐騙窩點,6人落網,平均年齡僅25歲
    來自鄱陽的一批詐騙團夥12月16日,鄱陽警方雷霆出擊,在田畈街鎮火速搗毀一「引薦貸款」的詐騙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年齡竟均在25歲左右當天上午,上級部門向鄱陽警方推送一條電話卡指令,接到指令後,鄱陽警方立即開展研判工作,有效利用合成作戰中心大數據平臺精準落地,通過摸排走訪,確定該詐騙窩點就藏匿在田畈街鎮一偏僻居民樓內。
  • 景德鎮的教育不如鄱陽?家長說:鄱陽的教育成本高,產出高
    比如,在景德鎮讀書,費用相對來說要比鄱陽便宜許多。景德鎮初中報名費幾百元,需要回家吃飯,回家午休,早晚自習時間也沒有鄱陽的時間長。從這方面說,鄱陽的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要比景德鎮大許多,這或許是景德鎮市教育連續多年不如鄱陽的原因,鄱陽最近幾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多於景德鎮。
  • 鄱陽!愛心匯聚,共渡難關!
    鄱陽教師自發募捐7月14日至15日,我縣教師自發組織微信募捐活動,短短半日內便捐款10000餘元,購買了手套、棉襪、花露水、蚊香等生活用品和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防暑藥品,先後送往奮戰在鄱陽鎮朱家橋村和珠湖聯圩圩堤上的人民子弟兵手中
  • 航拍鄱陽1井 ! 鄱陽非常規油氣勘探日夜施工,現場震撼~
    10月10日下午,記者在饒埠鎮天堂村看到,南鄱陽盆地東區頁巖油氣資源調查評價項目鄱陽1井正在有序施工——高高的井架屹立空中,四周布滿了活動板房,現場機器轟鳴……截至10月10日下午,鄱陽1井已下鑽407米,處於二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