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得了泥濘灘涂 紅樹林 我用青春與你做伴(保護區裡的年輕人⑨)

2020-12-27 西部網

何韜在灘涂上開展日常鳥類監測。

官東勇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是沿海地區防風減災的自然屏障。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撥撥年輕人來到這裡,他們有的英語流利,有的能玩轉精密儀器,有的善於琢磨自然教育,在他們的努力下,紅樹林保護得越來越好。

一個自然保護區招聘,除了專業對口,一個硬性條件是英語要好,聽著有點稀奇。

2002年,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一所高校招錄大學生就提了這麼個要求。前去打聽的學生也納悶,跟樹木打交道還要學英語,說給誰聽?堅持學了四年英語的學生張葦,覺得有意思,於是遞交了申請。流利的口語打動了面試官,她如願被保護區管理局錄取。

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記者見到了「80後」張葦,如今,張葦已經從20歲出頭的小姑娘,成為紅樹林保護的行家裡手。眼前這個海岸上礁石滿布、沙灘細軟、紅樹林繁盛的保護區,因為有了張葦這樣一代代年輕人的到來,呈現出勃勃生機。

「我們守護的不僅是一片樹木,還是整個生態系統」

1997年,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大陸沿海重要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其範圍橫跨四縣(市)四區,總面積達2萬多公頃。當時在國內,別說懂紅樹林保護,知道紅樹林的人,都少之又少。保護區急需人才。

2001年,我國與荷蘭合作開展紅樹林綜合管理和沿海保護項目,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要與外國專家對接,工作人員要學習環保知識與理念,英語成了必備技能。於是,就有了張葦面試時的一幕。

「我覺得自己做紅樹林保護,可能是註定的。」張葦說。1980年,張葦出生於貴陽的廠礦裡,母親希望她生命力頑強,取名蘆葦的「葦」,「蘆葦就生活在溼地,和紅樹林一樣,落到哪裡,就能夠長在哪裡。」

在廠礦裡長大,張葦從小對自然和植物有著天然的嚮往。到湛江工作後,張葦才第一次見到田裡的稻穀長啥樣。那時候,保護區人手少、任務重,她不僅要與外方對接匯報、獨立開展調查研究項目,還與當地的老百姓經常打交道。那時,張葦經常很忐忑,「當時自己就是張白紙,剛開始很多事摸不著頭腦。」

一次,項目的荷蘭負責人帶隊去野外調研,讓張葦安排行程。調研隊伍到達野外時才發現,海水還沒退潮。一行人等了兩個多小時才看到紅樹林。負責人跟張葦說,由於計劃不足,大家耽誤了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本來可以充分利用,例如可以調研漲潮時的相關問題。一席話,讓張葦意識到,列計劃不僅意味著規劃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還應該做好計劃偏離時的應對方案,「這種工作理念給我的啟發很大,一直影響著我」。

張葦還時常向新來的年輕人講一頭牛的故事。剛工作沒多久,張葦得到了赴外地一個保護區學習交流的機會。進入保護區,她看到那裡養了一頭牛。工作人員介紹說,養牛是為了控制一種野草的數量,不能讓這種草生長過多。

「那怎麼不多養一隻?牛也有個伴,不那麼孤單。」本是開玩笑的話,但對方工作人員聽了,非常嚴肅地說,他們計算過一頭牛的食量和草的生長速度,養一頭正好,如果多養一隻,就會減少草量,進而影響到整個保護區生態系統的平衡。

這讓張葦心頭一顫,原來,做生態保護工作必須非常精細,「我們守護的不僅是一片樹木,還是整個生態系統。為了這片樹,我們會考慮天上飛的、水裡遊的、海水鹽度、外來物種等。各個群落就像齒輪,環環相扣,相互影響。」

「數據需要多次對比,才能成為科研的依據」

前輩們對紅樹林保護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影響著保護區的「90後」們。

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是候鳥遷徙的中轉站或者越冬地。何韜是一名「90後」小夥子。每逢休息日,何韜經常騎著小摩託,馱上設備,到幾十公裡外的灘涂邊觀鳥。當潮水逐漸退去,寬闊的灘涂露出,原本藏在樹林裡的水鳥,一撥撥出來覓食。他選好觀測點,架起設備,全身心投入,一待就是一整天。

「大自然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何韜說,他每隔一兩周來一次,這樣的觀鳥監測,自己已經堅持兩年多。雖然年輕,但他已經是保護區鳥類觀測的行家。大部分水鳥,一看外形,一聽叫聲,他就能分辨出來。「觀鳥並不只是為了純粹的欣賞,重要的是記錄觀測它的數量和種類。一次的數據遠遠不夠,數據需要多次對比,才能成為科研的依據。」他說。

如果觀察到珍稀鳥類,何韜就很有成就感,「它們出現在保護區,說明環境越來越好了。」他介紹說,許多水鳥對環境的改變極為敏感,它們是反映環境變化的指示物種。之前觀測到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等珍稀鳥種,他就開心了好一陣子。去年9月,他還作為青年代表,參加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等機構主辦的2019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通過國際層面的交流,我更加感受到工作責任重大。」

何韜還是保護區有名的「技術能手」。操作高精度望遠鏡、無人機、監測儀等現代化器械,他得心應手。他說,「以前野外調研是坐船的,要等潮水變化,一圈下來,好幾天就過去了。現在,運用無人機,能節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且也較少受天氣限制,觀測數據更多更全。」

「每一代年輕人,都有新的保護方式」

「紅樹林看著不紅,為什麼還叫紅樹林?」「它的樹皮內,丹寧含量高,如果受傷了,傷口就會氧化變紅。」

「紅樹林有什麼作用?」「它能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海水,落葉腐爛後,還會成為小魚小蝦的飼料。」

漫步在保護區紅樹林宣教小道,張葦和她的師父陳粵超耐心地解答參訪小朋友們的問題,一問一答間,傳遞著環保理念。離開時,孩子們主動地帶走了垃圾。

「生態保護,要讓更多人參與進來。」「70後」陳粵超雖然年紀也不算大,但已經是保護區的一名「老資歷」了,他原來在湛江市林業局任職,1999年被派到保護區工作。

陳粵超來到保護區的時候,還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21年來,他迎接了張葦、何韜這樣一撥撥年輕人的到來,也親眼見證了保護區發生的變化。

他說,剛來時保護區周邊的社區圍塘養殖、圍海造田,採海活動比較頻繁。魚類數量大幅減少,前來覓食的水鳥也缺少食物。陳粵超經常在野外巡查,看到有破壞行為,會立即上前勸阻,每天忙得昏天黑地,焦頭爛額。

在陳粵超等人的努力宣傳下,村民們漸漸懂得:紅樹林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物產,更是一道生態屏障,在颱風等自然災害來臨時,能有效地降低侵害。後來,「80後」張葦來到管理局,師徒二人決定讓更多人參與紅樹林保護。他們創新宣教方法,與學校合作,編寫課外教材,布置展覽邀人參觀,邀請社會大眾做志願者,「保護區面積大,還是開放式的,我們的保護,必須要化被動為主動,讓大家共同參與。」

何韜他們來了以後,高精度望遠鏡、無人機、監測儀等現代化裝備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讓陳粵超很有感觸,「我們做的事是讓群眾參與共同保護,從年輕人身上我看到,還要加入科技的力量,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從學習國外的環保技術,到完善保護區工作體系,再到向社會各界宣傳環保理念……一撥又一撥的年輕人,就這樣在紅樹林保護區紮根。「時代在變化,保護區裡每一代年輕人,都有新的保護方式,但說到底,是想讓這裡越來越好,心願啊,都是一樣的。」陳粵超說。

編輯:焦曉珊

相關焦點

  • 紅樹林 我用青春與你做伴
    官東勇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是沿海地區防風減災的自然屏障。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撥撥年輕人來到這裡,他們有的英語流利,有的能玩轉精密儀器,有的善於琢磨自然教育,在他們的努力下,紅樹林保護得越來越好。
  • 說得了流利英文,用得了精密儀器,蹲得了泥濘灘涂
    核心閱讀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是沿海地區防風減災的自然屏障。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撥撥年輕人來到這裡,他們有的英語流利,有的能玩轉精密儀器,有的善於琢磨自然教育,在他們的努力下,紅樹林保護得越來越好。
  • 青春詩篇寫在鄱陽湖畔(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2))
    林發榮介紹,在大汊湖保護站,這些都是必備的巡護工具,會開只是基本要求,得熟練駕駛,才能適應保護區複雜的地形地貌。  作為吞吐型湖泊,鄱陽湖年內水位變幅通常超過10米,汛期茫茫一片水連天,枯期沉沉一線灘無邊。記者到保護區採訪時,正值枯水期,湖區沼澤星羅棋布,草洲灘地連片,湖、河、島、灘、沙山等多種地貌縱橫交錯。大汊湖保護站管理面積達89平方公裡,橫跨江西省南昌、九江兩市的3個縣區。
  • 紅樹林是亞庇三大紅樹林之一,以灘涂日落而著稱!
    Kawa紅樹林是亞庇三大紅樹林之一,以灘涂日落而著稱。遊覽紅樹林,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灘涂落日,還可以看到長鼻猴和螢火蟲等。Kawa開發較晚,因此原生態系統保持的相對完好,螢火蟲數量也較多。目前亞庇有很多代理商提供紅樹林一日遊服務,可以選擇一條輕鬆、合適的路線遊覽。
  • 在烈日下,在泥濘中,在灘涂上,女博士和她的「科研暑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實習生 王曉彤8月14日,凌晨5:00,河南大學在讀博士餘炎炎帶著課題組的年輕人,驅車前往黃河灘涂實驗基地這個苗條的姑娘,和那些小夥子們一樣,扛著二十多斤重的儀器,身著捕魚人穿的膠皮連體衣,蹚過及腰的深水,走過泥濘的田野,步行40分鐘到達實驗地點時已經大汗淋漓。日頭漸高,又潮又熱,一上午的實驗觀測猶如在蒸籠裡悶著。晌午頭,在灘涂毫無遮擋的烈日下,餘炎炎他們蹲在地上解決了午餐,接著又是一下午的忙碌。
  • 海口紅樹林生態系統趨崩潰 2400畝蝦塘退塘還林
    20世紀60年代的圍海造田運動,造成中國紅樹林的一次大規模的破壞,1980年代以來在紅樹林灘涂上開塘養殖,再次造成中國紅樹林的大面積破壞。  數十年來,不斷有群眾進入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 去沙巴的紅樹林裡 圓一場兒時的螢火蟲夢!
    沙巴可以說是一個「全能型選手」,喜歡刺激探險的人,可以進入原始森林跋涉勘測巖洞,潛入深海零距離接觸海底生物;鍾愛生物考察研究的人,可以在世界最大的森林保護區零距離接觸婆羅洲森林人猿;崇尚運動的人,可以盡情嘗試海上衝浪或是打高爾夫球、網球。沙巴也是世界上三大觀賞落日的勝地之一,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靜靜地在海上觀日落、在海邊吹晚風。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在我來到紅樹林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胎生植物,一直都以為植物成熟後果實就落下來,然後才會生根發芽長出一株新的植物。但到了紅樹林才見識到紅樹的胎生現象。景區裡的木棧道一進入景區沿著鋪設的木棧道走一段距離,你要做出一個遊覽的選擇,是選擇徒步走路遊玩景區,還是選擇坐船遊玩景區。坐船需要另外收費,走路就免了。
  • 聽,山海同歌紅樹林
    在潮水的一退一進中,灣灘上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紅樹林浸沒在海水裡,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逐波浮蕩。不一會兒,潮退了,成片的紅樹以彎曲別致的枝條和婀娜的身軀,整齊劃一的挺立於樂清灣沿岸,仿佛是大自然在這裡寫下的最美詩行。「啪,啪啪…」突然,樹枝作響,只見母樹上直直脫落下一株小苗,落在灘涂上,插入泥土裡。
  • 網媒記者「醉在」東方市四必灣紅樹林溼地
    參加網媒行記者編輯參觀四必灣紅樹林溼地。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網媒行記者編輯用望遠鏡觀察溼地內的鳥類。南海網見習記者 劉洋攝  南海網東方3月1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3月10日,「環遊海南島——全球首條環島高鐵中國重點網媒體驗行」15家重點媒體記者編輯來到東方市四必灣紅樹林溼地,大家在這裡看到了海岸溼地潛底的魚蝦、萋萋的芳草以及岸邊茂密的紅樹林...  據了解,四必灣紅樹林溼地位於東方黑臉琵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
  • 海南臨高:後水灣紅樹林保護區將建國家水上森林公園
    中國園林網6月19日消息:新盈後水灣保護區將建國家水上森林公園,這是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的。新盈海水森林公園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決定重點打造和規劃的目標公園之一。新盈後水灣保護區建成國家水上森林公園,將對我縣旅遊業注入活力。
  • 紅樹林為什麼是綠的?浙江哪裡可以找到?一起來認識你不了解的它
    紅樹林不紅,相反,它是一片綠油油的存在。然而,紅樹內富含單寧酸,尤其樹皮裡含量最高,單寧酸遇空氣氧化後變成紅色,所以被稱為紅樹植物,成片生長即為紅樹林。圖為「龍港秋茄母樹林」 紅樹的種子沒有離開母體就開始萌發,發育到一定程度後脫離母樹,掉入淤泥,幾個小時後就能長成新的植株,或是隨波漂流,在幾千裡外紮根生長。 那些年,浙江「追」過的紅樹林 早在1957年,浙江就開啟了人工引種紅樹林的歷程。
  • 紅樹林遇蟲害 小蟲猛啃吃「黃」幾千畝紅樹林(圖)-廣西新聞網
    近日,防城港市部分海域的數千畝紅樹林出現蟲害。當地海洋和林業部門初步判定,蟲害是由生態系統惡化、氣候影響等因素造成的。國家和自治區林業部門專家近日將前往會診。圖為一片紅樹林遭遇蟲害後大面積枯萎。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供圖 小蟲猛啃 吃「黃」幾千畝紅樹林 事發防城港市附近海域,目前防治效果不理想,專家將緊急前往會診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鍾小啟 文/圖 近日,防城港市漁洲坪海邊的紅樹林出現蟲害現象,導致大面積的紅樹林枯萎
  • 探秘馬杜河紅樹林,尋找印度洋海洋的根
    紅樹林表面看去並不是紅色,而是全年碧綠青翠,但剝了紅樹幹的粗皮,細皮和本木都呈鮮紅色。它們適宜在海洋和陸地間的灘涂和淺灘處生長,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一種特殊生態系,人們稱它為海岸衛士。在河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情景。有個抱著小猴、划著獨木舟的少年,遊客跟小猴合影,少年能得到1美金的小費。
  • 迷路白海豚,我送你回家(保護區裡的年輕人⑾)
    在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年輕隊員們,用知識、熱情和責任,守護著他們特殊的夥伴:中華白海豚。從珠海市區駕車,穿過淇澳大橋,就到了位於珠江口西側伶仃洋上的淇澳島。目之所及,珠江口混合著鹹淡水的淡黃色水面,在陽光照耀下,緩緩流動,視野開闊。
  • 中國最北紅樹林能把賓館泔水糞水變成清水
    中國園林網11月16日消息:你知道麼,中國緯度位置最北的一片紅樹林就在樂清,明年開始,這些長在灘涂上的精靈將不僅僅是供人觀賞的物種,還將成為浙江生態海岸線的主角。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所長謝起浪說,人們早就知道紅樹林能淨化水質,一直謀劃用紅樹林造一個生態淨化系統,不用漂白粉,不用消毒劑,不用沉澱劑,汙水流進紅樹林,清水流出去。「說了好些年,沒人敢吃螃蟹,樂清人開了風氣之先。」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將目光瞄準了海岸潮間帶上的綠色衛士——紅樹林。那麼,什麼是紅樹林?為什麼是紅樹林?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視頻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司)鬆軟的灘涂,鹹澀的海水,不間斷的海浪衝刷,颱風摧殘……在遭受這種種「凌虐」後,它們依然牢牢挺立在灘涂之中,並且不斷繁衍生息,屹立成一道獨特的海岸線,保護著海岸和海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它們有一個名字叫「紅樹林」。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大片大片的紅樹林沿著海岸線蔓延,招潮蟹在淺泥灘裡鑽洞,不時能聽到水鳥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撲騰的聲音。下午4點,北海市銀海區下村村民張北(化名)把挎著竹籃的鐵鏟搭在肩上,和同伴們淌著齊膝的海水,穿過兩片紅樹林之間的一條趕海通道。看見附近棧道上的遊客,他興衝衝地喊了一聲:「趕海去咯!」他們的目的地是三公裡外的淺灘。
  • 泰國紅樹林保護與管理
    而回溯性研究及航拍結果顯示,有相當一部分蝦塘建立在紅樹林保護區,這些蝦塘大多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對蝦出口時期興建的,是威脅紅樹林的主要問題之一。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紅樹林面積及生物多樣性已逐步恢復,棲息在紅樹林中的螃蟹、蝦、彈塗魚、水鳥、猴子越來越多,同時也為海裡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各種魚類開始在紅樹林附近覓食。由於淤積速度較快,能為種植紅樹林營造適宜的灘涂,形成了人、紅樹林、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的良性循環。
  • 北海紅樹林,明明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呢?
    大家好,我是《阿宏vlog》北海仔阿宏,記錄,可以充實回憶!在廣西北海,有一片紅樹林。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1年5月被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全長50公裡。 在這個保護區內,紅樹林的品種多達十餘種。因為紅樹林的存在,保護著灘涂的生物鏈,讓這片灘涂的海產品與眾不同。譬如北海最出名的沙蟲,就得益於紅樹林的庇護,讓它的口感和其它地方的不同,更加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