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便宜的醬油可能是化學勾兌的

2020-12-18 人民網貴州頻道

新婚的夏小姐最近開始學習做菜,作為廚房新手的她卻遇到了不少難題。如今市場上的廚房調味品可謂是琳琅滿目,常常讓人「迷失」在超市的貨架前。傻傻分不清楚的夏小姐便向辣油君求助,比如味精、雞精、蘑菇精,有啥區別?老抽生抽和醬油怎麼區分?雪花鹽、海鹽和玫瑰鹽真的不一樣嗎?跟夏小姐有同樣疑問的人也不少,於是,記者採訪多位星級酒店的資深大廚,為您揭秘廚房調味品。 

廚味·味精

雞精、蘑菇精是不是一定比味精健康?

記者在漢中門一家超市的貨架上看到,味精類的調味品非常多,一袋從一兩塊到十來塊不等,除了常見的味精之外,雞精也成為主流產品,其他還有蘑菇精、蔬菜精等等。眾所周知,味精是一種增鮮味的調料,炒菜、做餡、拌涼菜、做湯等都可用。那麼雞精呢?記者在一款雞精的配料表中看到,其中含有雞骨肉抽提物以及雞蛋粉。而另一款菌菇海藻固態符合調味料,宣稱裡面含有海帶粉和香菇粉。一款蘑菇精則標註自己是由蘑菇、香菇、舞茸、松茸、天目小筍等的提取物、穀氨酸鈉、食鹽、食糖、澱粉、植物油、水解植物蛋白、呈味核苷酸鈉。那麼這些看起來很健康的味精衍生品到底是不是味精呢?

■大廚揭秘

用味精絕不要高溫

和長時間煮

「廚師的湯,唱戲的槍。」蘇寧環球的行政總廚胡杏春告訴記者,對於五星級酒店來說,頂湯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頂湯絕對不是用各種精調出來的,而是用精選的食材長時間燉出來的。「味精、雞精、蘑菇精其實都是一種東西,以穀氨酸鈉和各種添加劑調配而成。雞精裡面肯定沒有雞,而蘑菇精,除了日本的一種松茸粉,其他的也沒有蘑菇。」胡大師告訴記者,五星級酒店對於味精的用量是嚴格控制的,使用量很少,他認為,家庭燒菜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放一點,但一定要注意兩點。

「不要高溫烹飪和長時間的煮,這樣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有的地方炸雞翅,在醃製的過程中放了味精,然後再高溫炸,這樣做出來的雞翅吃起來不至於立即出問題,但長期食用,一定是對身體不好的。還有人燉湯,一開始就放味精,也是很不健康的,正確的做法是,起鍋的時候稍微點一點點味精,千萬不能長時間煮。

醬油、生抽、老抽,有啥不同?

廚味·醬油

無論是涼拌菜還是紅燒菜,醬油都是必不可少的食材。記者在超市裡看到,如今醬油類的產品種類多達幾十種,光是名字就讓人目不暇接。除了常見的老抽、生抽、醬油外,還有各種蒸魚豉油、紅燒專用等等,價格從幾塊到幾十塊不等,那麼這些在用法上有什麼不同呢?

■大廚揭秘

不要買太便宜的醬油

很可能是化學品勾兌的

「醬油」是大陸稱法,「抽」是香港叫法。以前內地尤其是北方沒有這麼多的講究,只生產一種叫「醬油」的液體調味品,主要是增加鹹味的,現在可以把「醬油」理解為是各種「抽」的統稱。希爾頓酒店的中餐行政大廚薛大磊告訴記者,醬油在江蘇山東等地用的比較多,是淮揚菜的重要調料,生抽和老抽都是粵菜裡用的,生抽是用來調味道的,老抽是用來調顏色的。一般燒菜老抽用得多一些,顏色比較紅潤,而生抽多是在炒菜做好起鍋的時候噴一些,調味提鮮。

薛大廚告訴記者,常見的醬油大部分都是大豆釀造而成的,這其中有些會加一些提鮮的料,比如草菇醬油放一些草菇埂子,蝦子醬油會使用新鮮的梗子。還有一種是是小麥釀造的,比如美極鮮。現在市場上的醬油種類很多,有一些特別便宜的都是化學品勾兌的。「我們酒店裡做菜,為了確保安全,都會把醬油先放在鍋裡放點蔥姜八角燒開再用,比較安全一點。」對於什麼菜餚適合用什麼醬油烹製,薛大廚也傳授了自己的選擇。他認為過去南京的三伏醬油特別好,購買都要票,可惜現在都不做了。夏季的涼拌菜,比較適合美極鮮和日本的萬字醬油,美極鮮有一種特殊的風味,適合起鍋的時候噴一點,很提鮮,日本萬字醬油也比較適合涼拌菜。燒菜,他一般選用六月鮮的紅燒醬油。「有的醬油燒出來的菜擺個半天,顏色變得非常黑,這就有可能是化學合成的。」東古一品鮮用來炒菜比較好,能夠提鮮。

「醬油是用黃豆釀造的,原材料成本在那裡了,不可能非常便宜,建議儘量不要買那些特別便宜的,很可能就是化學藥品勾兌出來的。」薛大廚說。

廚味·鹽

碘鹽、井鹽、海鹽怎麼分?

鹽作為最基本的調味品是家家戶戶的廚房裡不可或缺的,但是這兩年,鹽的種類卻越來越多,記者在超市裡看到,除了常見的碘鹽,還有諸如加鈣鹽、加鉀鹽,以及一些黑色的海鹽、玫瑰色的鹽、黃色的檸檬鹽等等,售價也是參差不齊。最便宜的雪花鹽只要1塊錢一袋,但是貴的玫瑰鹽則要賣到幾十塊一小瓶,那麼這些鹽怎麼區別呢?

■大廚揭秘

中餐用鹽不講究

西餐烤肉多用海鹽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海藻鹽加入了海帶提取液、海藻加碘鹽還加入了碘化鉀等,一般家庭可以用。碘鹽是市場上最普通也是最暢銷的品種,無碘鹽適宜不需要加碘的群體,洗滌鹽是用來醃製食品使用的。營養鹽包括鈣、鋅、鐵、硒等,適合這些元素缺乏的人群。希爾頓酒店的中餐行政總廚薛大磊告訴記者,在中餐裡,對於鹽的需求都差不多,川菜當中用的井鹽比較多,主要是由於自貢那邊是大的產區,其他菜餚用什麼鹽都可以。一位西餐廳的廚師張師傅告訴記者,在西餐中煎東西的時候,比如煎牛排、雞排、豬排等,用海鹽會感覺更香一點。大行宮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的柳師傅告訴記者,在日本料理裡,比較常見的是胡椒鹽,這種鹽是胡椒粉和鹽的混合體,比較適合來製作烤肉,比如用海鹽拌牛肉等等。在日本料理中,還常用一種玫瑰色的鹽。當然粗粒的雪花鹽主要是用來醃菜的。

小麥生粉、馬鈴薯澱粉、紅薯澱粉怎麼用?

廚味·生粉

生粉是中式菜餚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揚子晚報記者在超市裡看到,可以買到的生粉種類還不少,有小麥澱粉、馬鈴薯澱粉、豌豆澱粉、水磨澱粉等等,價格多在幾塊錢一袋,那麼這些生粉在製作菜餚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記者在這些菜餚的配料中看到,馬鈴薯澱粉的主料是土豆、紅薯澱粉的材料是紅薯等等。那麼不同材質的澱粉,在燒菜的時候有不一樣的用法嗎?

■大廚揭秘

土豆粉勾芡

山芋粉做丸子

蘇寧環球的行政總廚胡杏春告訴記者,澱粉在中餐中食用廣泛。比如馬鈴薯澱粉,主要用於勾芡,這種澱粉粘性足,但吸水性差,一般將它加冷水調勻後加入煮好的菜餚中做勾芡,使湯汁看起來濃稠,同時使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現在酒店裡比較常見的是日本的風車牌。玉米澱粉,粘稠度比較穩定,從玉米粒中提煉出的澱粉,也是目前供應量最多的澱粉,粵菜中看用來包蝦餃的就是玉米澱粉。山芋粉還有藕粉等,適合做一些有韌性的東西,比如錘雞肉、汆丸子等等,這樣做出來的食物口感更有勁道,在日本料理中的天婦羅也適合用山芋粉製作。

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葛粉可以將湯汁變得濃稠,和玉米澱粉及馬鈴薯澱粉作用類似,葛粉則在較低的溫度作用,但是這種澱粉比較貴。綠豆澱粉是最佳的勾芡澱粉,但產量比較少。水磨澱粉就是糯米粉,一般做藕粉圓、湯圓比較多用,特點是比較透明。

教您自製健康調味品

很多人可能擔心購買的調味品不夠健康,沒關係,我們教您製作幾樣簡單易學的健康調味品。

蝦皮味精:取出一小碗蝦皮約50克,去除蝦皮中的雜質,放濾網中用水衝洗幾遍;然後用水泡,要換3-5次水;將洗好的蝦皮放到平底鍋上,不要倒油;用鏟子將蝦皮鋪平,使其儘快地將水分揮發;小火慢慢翻炒,炒至蝦皮徹底乾燥,關火後,繼續翻炒,使熱量儘快散去,保持乾燥狀態;炒好的蝦皮晾涼,用擀麵杖將蝦皮擀碎,也可用攪拌機打碎。在做菜、煲湯的時候放上一點,既可以提鮮,又可以補充蛋白質和鈣。由於不添加防腐劑,最好在1個月內吃完。

香菇粉:幹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後(千萬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塊兒,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可以放入各種湯裡,還可以放入各種炒菜和鹹菜的製作中,用來代替味精。用量大約在1/2茶匙(3克)左右。在做餃子,包子,肉餅內餡時可以多添加一些,味道非常好,

紫菜粉:將紫菜約100克用剪刀剪成小塊兒,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放在乾燥的環境內保存,千萬不要進水或受潮,否則會成團,沒法使用。可以放入各種湯裡和炒菜的製作中,味道非常鮮美。用量大約在1茶匙(5克)左右。

小魚粉:將幹的小銀魚大約200克,去掉內臟,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烘乾,炒出雜質後,倒掉不要。將炒好的魚自然冷卻至幹,然後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

檸檬鹽:準備好柑橘類果子的皮(檸檬、橙子、小青桔等)1大勺、晶片海鹽2大勺。烤箱預熱105℃,將材料混合好平鋪在墊油紙的烤盤上。放進烤盤慢慢烘烤60-70分鐘,把桔皮的水分通通蒸發掉。裝在乾燥的密封小瓶兒裡。檸檬鹽,吃起來非常清爽,適合用作涼拌沙拉等菜餚。作為調味鹽,撒在烤魚上、揉進麵包裡、一小撮融進牛奶或者酒中,都能留下別致的回味。

調料保存有秘訣

每個家庭的廚房裡總少不了油鹽醬醋糖等各種調味品,用了一段時間,不是發現油有哈喇味,就是鹽糖結塊。不同的調味品存放時要根據其特性採取不一樣的方式。

油、醬油、醋、料酒、辣椒油等液態調料,最好用玻璃容器裝,用過之後將容器密封好。買來的袋裝醬油、醋、料酒等,先倒進乾淨且乾燥的玻璃瓶內,使用時既方便又利於保存。陽光和高溫會加速油脂的酸敗,液態調料要放在遠離灶火、通風避光的地方。

花椒、大料、幹辣椒、香葉、茴香、桂皮等乾貨調料,要防潮防黴。這類調料不要放在灶臺附近,容易沾水、油而產生黴變,也要避免陽光直射。可將這類調料乾燥密封保存。

蔥、姜、蒜屬於新鮮蔬菜,最好現吃現買。平時可以用保鮮膜、塑膠袋等把姜包起來,放進冰箱冷藏室。蔥、蒜不要用保鮮膜、塑膠袋包起來,否則容易腐爛、發芽,放在常溫、通風處即可。

鹽、糖、雞精、味精等要防止受潮,每次使用後最好密封並放在通風處。如果稍有吸潮結塊不會影響食用。五香粉、胡椒粉、十三香、辣椒粉等香辛料調味粉,很容易生黴長蟲,應將這類調味粉密封保存,遠離潮溼的地方。如果購買的量大,可放些乾燥劑。

辣醬、面醬、黃豆醬、花生醬、番茄醬等調味品,含有一定的鹽分,短期內可常溫保存。如果保存較長時間,應將容器密封后冷藏存放。因這類調味品中含有油脂,要遠離灶火和高溫,以防油脂酸敗。(柳揚)

相關焦點

  • 買醬油時,若違背這3點,再便宜也別買,都是勾兌醬油
    ,最早的醬油是由鮮肉醃製而成,起源於中國皇家使用的調料,稱為「醢」,製造過程類似現今的魚露,其絕美的風味漸漸流傳到民間,後來發現大豆製成風味相似且便宜,才廣為流傳食用。化學醬油使用鹽酸讓蛋白質快速分解成胺基酸,會另添加色素、甘味劑,過程只要5~7天,成本低,價格便宜,相較於釀造醬油的4~6個月來說真的短好多。
  • 買醬油時,若瓶身上有這兩個字母,再便宜也別買,都是勾兌醬油
    所有的調味品中,要數醬油的味道最為鮮美,無論什麼菜系都需要加入醬油。醬油的用途可謂是非常廣泛,無論你要做涼拌菜、家常小炒還是紅燜燉菜全都需要醬油提鮮。
  • 買醬油時,瓶上有這「2個字」,扭頭就走,不管啥牌都是勾兌醬油
    買醬油時,瓶上有這「2個字」,扭頭就走,不管啥牌都是勾兌醬油醬油是我們廚房裡最重要的一味作料,我們在炒菜的時候都是需要放醬油的,以前買醬油隨便拿一瓶就可以了,到了現在醬油的種類是越出越多,什麼兒童醬油,海鮮醬油,增鮮醬油,還有生抽等,價格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們買醬油時都能挑花了眼
  • 醬油香油都能勾兌 調味品市場現狀堪憂
    市場驚現兩毛錢廉價醬油 系鹽水加色素勾兌而成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農科頻道熱線村村通  齊魯網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農科頻道《熱線村村通》報導,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對碗中的米、杯裡的水、盤中的魚和鍋中的油開始憂心忡忡。
  • 自來水加添加劑勾兌 過期產品調味 這樣的醬油賣給了誰?
    這樣勾兌的醬油,與糧食釀造的醬油有什麼區別,消費者要如何區分?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建華分局民警 邵開明:勾兌醬油外觀比較粗糙,這是人工做成的,而且醬油顏色是黑色的。正常的醬油顏色是黑紅的,而且晃動一下,沒有掛壁。
  • 買醬油時,只要瓶身上有這2個字母,全是勾兌醬油,再便宜也別買
    老媽不認識字,說買的價格差不多,也不便宜,不知道為什麼差很多。現在超市的醬油種類非常的多,各種品牌,各種包裝的,平常我們買醬油的時候基本都是看著合適拿著就走,其實只要我們認真的看,就能發現什麼樣的醬油是好醬油。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於食品有嚴格的要求,每一種產品都有獨特的標號,醬油也不例外,不同的醬油上面都有不同的標號。
  • 芝麻油竟比芝麻還便宜 價格太低疑是香精勾兌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1斤純芝麻油(即香油)的成本在18元以上,但流入農貿市場和餐館的一些散裝香油,每斤的價格比芝麻還便宜。據了解,受生產工藝所限,兩斤多優質芝麻才能產出1斤芝麻油,因此超低價芝麻油十分可疑,甚至可能是用普通食用油混合香精勾兌出來的。  那麼,太原市場上香油的價格如何,有沒有超低價香油?真的有可以勾兌香油的香精嗎?
  • 釀造醬油和勾兌醬油如何區分?別再被忽悠了!
    吃了這麼多年的醬油,每次看到琳琅滿目的醬油品種,就會「強迫症」、「選擇困難症」齊發,不知道該選哪一種!直到今天才知道……現在市場中醬油的種類十分繁雜:海鮮醬油、菌菇醬油、生抽、老抽、蒸魚豉油(也是醬油的一種)這些醬油被冠名一個標籤以後價格就隨之水漲船高那麼這些醬油的性價比,真正的價值就真的很高嗎?
  • 媒體曝「化學醬油」可能致癌 與釀造醬油無法區分
    爆料 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製成「化學醬油」       昨日港媒報導稱,發現有不法商販研發了一種「化學醬油」出售,只要將砂糖、精鹽、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質、肌苷酸及鳥苷酸這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混一起,就可製作出「化學豉油」,不僅味道吸引,更有真豉油的「黏口」感覺,只是湊近聞略有刺鼻氣味。
  • 買醬油時,不論什麼牌子,只要瓶身有「這行字」,都是勾兌醬油
    醬油這東西,我們幾乎每天做菜都需用到,它在調味品中是為人們所必須的,即便是炒一道簡單的青菜,也會放上一些醬油,不然總感覺口感上少了點什麼。炒一些葷菜放醬油還能起到調色的作用呢,光是看起來就讓人垂涎欲滴,吃起來也會更加鮮美。
  • 烹飪常識|醬油是不是越貴越好?這3個關鍵詞教你避開勾兌醬油
    醬油是一種日常必備的調味品,提味、上色都需要它。 在過去,只有一種醬油,購買很方便,如今的醬油五花八門,給我們的購買造成了很多困擾。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購買醬油的技巧,保證您不會再困擾,輕鬆買到優質的醬油。
  • 你以為是好東西,可能只是醬油勾兌的
    你以為是好東西,可能只是醬油勾兌的現在紅糖饅頭似乎格外受大眾的歡迎,在早餐鋪裡好多套餐當中都會搭配紅糖饅頭,而且好多人都覺得紅糖饅頭非常的筋道,有嚼勁,吃起來特別的香,所以深受大眾的歡迎。但是大家能想到紅糖饅頭也會造假嗎?
  • 醬油越貴越好?釀造和勾兌要分清,認準瓶上這幾個字,少花冤枉錢
    醬油越貴越好?釀造和勾兌要分清,認準瓶上這幾個字,少花冤枉錢!小的時候醬油給我的印象當中也只有那麼一種,而且在買醬油的時候都是拿著空瓶子自己到供銷社去買,也或者等待走街串巷的賣調料味的大爺送到家門口,那個時候的醬油的顏色跟味道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因為是散裝的,所以說要多少打多少。
  • 調味品協會稱「化學醬油」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本報記者 薛珺 攝「醋意」未消,醬油又曝「致癌門」 港媒曝稱,7種物質可配製出致癌的「化學醬油」;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出,7種物質均不屬於非法化學物質 本報訊 山西醋勾兌風波未完,醬油又被卷進來。近日,港媒曝出用水解植物蛋白等7種化合物可配製出可能致癌的「化學醬油」,與釀造醬油從口味和質感都相差無幾。昨天,中國調味品協會負責人指出包括水解植物蛋白在內的7種化合物都不是非法化學物質,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之分,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目前,國家正在修訂醬油的食品安全標準。7種物質調出「化學醬油」?
  • 原釀醬油價格「高大上」 調味品市場高端化熱潮來襲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是人人都知道的俗語,目前調味品市場上一款每毫升單價超過茅臺酒的醬油產品熱銷,再次印證了這一道理。而搶購背後多樣化、高端化也成為了調味品市場最新的發展趨勢。
  • 買醬油時,只要瓶身上有「這串字符」,不管多便宜,都是糧食醬油
    導讀:買醬油時,只要瓶身上有「這串字符」,不管多便宜,都是糧食醬油 自古以來就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家細看,這光調味料就佔了半壁江山,足以可見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相比烹飪種類繁多的食材,調味料可是扮演著重要角色。
  • 買醬油時,只要瓶身出現「這倆字母」,全是勾兌醬油,別再購買
    買醬油時,只要瓶身出現「這倆字母」,全是勾兌醬油,別再購買「柴、米、油、鹽、醬、醋、茶」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就把我們一天的生活描述得清清楚楚,所以這七個字也被大家稱為「開門七件事」。同樣是醬油,價格相差也不大,為啥會有這樣的區別?超市裡賣的醬油種類非常多,面對琳琅滿目的醬油,我們怎樣才能練就一雙「慧眼」,一下子就能辨別出優質醬油和劣質醬油呢?其實關於醬油的挑選並不難,只是大家沒有認真去觀察!我們國家在食品的生產上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的,每一種類別的醬油都有自己的「標號」,不同的標號代表不同的醬油,就跟我們人的身份證號一樣!
  • 不管買什麼牌子的醬油,只要上面沒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醬油!
    現場去買肯定是來不及了,這時候,我們肯定就會用到一些含有鹽味的代替品,而這個代替品,首選肯定就是醬油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醬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調味料,古時候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我們的必需品,到了現在,情況肯定也是一樣。
  • 購買醬油,不管是什麼品牌,瓶身上只要有這2個字母,便是勾兌的
    購買醬油,不管是什麼品牌,瓶身上只要有這2個字母,便是勾兌的!家中做菜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種調料了,尤其是醬油,在做紅燒肉或者其他菜餚的時候,沒有醬油是不行的。醬油可以調色,比如紅燒肉的顏色,雖然有的人用炒糖色來代替醬油,但是在味道上面差了很多。
  • 買醬油時,無論什麼牌子,標籤上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醬油
    以前的醬油就兩種,一種是生抽用來調味,一種是老抽用來上色,但現在醬油的種類五花八門,每次買醬油時都挑花眼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尤其是我們去超市買醬油時會發現,有的醬油配料表裡寫的是非轉基因大豆,有的醬油配料表裡寫的則是脫脂大豆或者非轉基因脫脂大豆。那我們買醬油時,到底是買全脂大豆的還是買脫脂大豆呢?下面高小仙就和大家聊一聊買醬油時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