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單鞭

2020-12-14 行者人生路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

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楊澄甫宗師早期單鞭定式
楊澄甫宗師晚期單鞭定式

楊氏太極拳圖解—單鞭

動作講解

動作一:兩小臂略向下沉,使兩手放平,向前引長,掌心向下,重心向後移坐左腿,使右腳掌微離地面。

動作二:左臂微向裡屈,手向裡扣平坐左掌,掌心仍向下,做出採狀,重心仍在左腿。

動作三:上下肢隨腰轉動,由正西向左轉體,帶動右腳向裡扣135度,同時兩臂隨腰環弧,以左臂為主在前,右臂在後相隨,手環至身後225度,左臂環至東北方向,右臂同時在胸前曲臂平坐掌,在此同時重心逐漸移向右腿坐實,左腳成虛步,腳跟離地。

動作四:兩臂仍隨腰,由左向右往後轉身,右手由裡向外伸出至西南角,左臂隨同向裡屈,扣腕平坐掌。

動作五:右手勾掉手,左臂翻向裡,掌心朝裡成掤式。

動作6:上身不動,提左腿向正東伸出,置右腳左側。當左腳著地以後,逐漸轉體,由右側轉向正前方,右臂吊手不動,左臂由裡向外轉動,左掌伸臂向正前方推出。左腿同時向前弓出,成左弓步。面向正東,兩眼向前平視。

口訣

重心後移,兩手置平,右腳板微離地面。左臂平屈坐掌,腰帶扣腳兩臂環,轉過來,坐過來,兩臂環過去,勾吊手,翻掤手,先出步,後轉身,左掌向前伸出,弓出左腿。

孫承強(字雲玄),九零後,安徽金寨人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門生

2019年豫見太極形象大使

2007年接受專業田徑訓練

2010年習練跆拳道,於2012-2013在北京擔任跆拳道教練並開始習練楊氏太極拳

2015年跟隨扎西先生入室弟子楊志燾習練傳統楊氏太極拳;2016年先後受多位扎西先生弟子指導傳統楊氏太極拳、樁功、械及推手並擔任助教,同年底參加扎西先生提高班

2016年參加楊斌老師傳統楊氏體用班

2017-2019年就職於楊氏太極(西南)培訓基地,並參加六期楊軍老師執教的教練培訓班

2019年2月底參加楊軍老師弟子門生培訓班

2019年8月參加楊軍老師首屆親傳推手培訓班

雲南習武期間受中國式摔跤傳人鄒長君老師指導散手及基本功,武式第五代傳人戴吉存老師指導單操手及推手,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李錫森老師指導內功及散手。2016年開始從事太極拳教學工作,先後就職於感恩太極大學堂,楊氏太極(西南)培訓基地(昆明),2019年7月自發開始公益健康中國太極行,足跡踏遍中國13個省,共計22個市縣,歷時80天。受眾學員上千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相關焦點

  • 「一起學太極」楊氏太極拳圖解—捋擠
    本著弘揚楊氏太極拳的初心,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此平臺一起成長。圖文素材以傳統楊氏太極拳103式為藍本,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的「明理、知體、達用」的教學體系作為講解輸出,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之用。一起開啟我們的太極之旅吧!
  • 楊氏太極拳抱虎歸山,斜單鞭,肘底錘用法與要點
    大家好,前面幾次我們已經把楊氏大架的第一節講完了,今天開始我們來講講這第二節。第二節第一個動作是抱虎歸山,這個動作的易犯錯誤是許多人打成了摟膝拗步,如果和摟膝拗步一樣,那名字就沒必要叫抱虎歸山了,索性叫摟膝拗步得了。
  • 太極拳單鞭動作教學與分解技法
    點擊標題下「藍色《天下太極》」可關注  投稿信箱:tianxiataiji
  • 為什麼大學體育課要學太極拳!!!
    為什麼大學體育課要學太極拳!!!深姐姐收羅了太極拳全方位圖解來吧一起動起來~1起式趕緊帶著娃一起練若干年後他會感激你的深謀遠慮學廢了別忘了留言告訴深姐姐哦~·END·
  • 楊式太極拳單鞭、下勢和上步七星練習要點
    ,本套教材一共六課,詳細解釋了太極拳與呼吸的關係。今日推送楊式太極拳單鞭、下勢和上步七星練習要點楊式太極拳第七十六式單鞭   動作和要點與第四式「單鞭」相同(接圖18-21,再接圖207)   楊式太極拳第四式單鞭   動作一:重心漸漸移於左腿,身體左轉;同時,右腳尖微翹,以腳跟為軸隨轉體腳尖儘量裡扣踏 實,重心隨即移回於右腿;同時,兩肘微沉稍屈,兩掌心微下復隨轉體向左抹轉半個平面橢圓形,兩掌高與肩平;眼神隨轉體向前平視轉移,稍先於左掌到達左方,但眼神須要顧及右手。
  • 楊式太極拳85式傳統套路學習方法【1】
    要點提示:正確掌握單鞭勢的實腿轉身要領,注意單鞭勢的側弓步特點。比較提手上勢和白鶴亮翅勢的虛步區別。 7、【百年85】澄甫架傳承流派斜飛勢拳勢運化的區別8、【百年85】澄甫架傳承流派高探馬式拳勢運化的區別9、【百年85】澄甫架傳承流派轉身擺蓮式拳勢運化的區別10、【百年85】澄甫架傳承流派轉身擺蓮式拳勢運化的區別11、【百年85】楊氏太極拳澄甫架比較研究之感觀與結論12、太極無極勢中如何調形、調息、調神13、【百年85
  • 【招生動態】楊氏太極山西館招生
    楊氏太極華北培訓基地暨楊氏太極山西館是一所教授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專業培訓機構,是由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人楊軍老師創建。
  • 趙亮老師楊氏太極拳85式提高班(西安站)招生公告
    微信輔導課,包括以下內容:1、每周2課時,共計12周,時間跨度3個月,百天慢慢消化,逐漸鞏固線下課所學內容;2、共24個課時,每課時60分鐘,40分鐘講解、20分鐘互動;    3、每次課會發放每式動作文字說明和老師動作視頻作為練習對照,並安排練習作業,非上課時間,助教會收集大家的視頻作業和問題反饋,趙亮老師會在上課期間逐一解答;4、在每一次培訓都是一次太極因緣的際會 。
  • 楊氏太極拳專場:恢弘大氣,魅力奪人!
    12月19日上午,太極拳七大社區匯演活動——楊氏太極拳專場展演在陳家溝開幕。縣領導孫啟衛、史玉龍、史連更、耿振華出席開幕式。 一曲歡樂喜慶的《好日子》拉開了本次展演的序幕。
  • 趙亮老師2020年11月楊氏太極拳85式基礎班招生公告
    澍堂太學創始人、陝西省永年楊式太極拳太極拳推廣中心副主任、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副會長、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學會副會長、西安市武術協會委員、西安市高新區武術協會榮譽會長、深圳武協楊氏太極拳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際永年楊氏太極拳總會副會長、香港趙幼斌楊氏太極拳總會榮譽會長及總教練、美國太極拳學會榮譽顧問及幾十個太極拳組織的總教練、榮譽會長、顧問等職。
  • 【原創】單鞭的式名由來,及另外兩種變化
    洪式太極(hongshitaiji)洪式太極——通過力學原理闡釋實戰技擊
  •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12-18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練習楊氏太極拳身法之「開胸張肘、松肩闊背」
    劉金印老師曾就此專門向他請教,認為這是他在幾十年從事太極拳活動中,根據對楊氏太極拳的深刻理解、豐富的教學經驗,經過深思熟慮,提出的創新意見。「開胸張肘」「松肩闊背」更有利於松、散、圓,更有利於神意氣順暢通達。避免習練者因對「含胸拔背」「沉肩墜肘」不正確的理解而出現的胸凹、背駝、肩肘僵滯等偏差,有助於養生和技擊功夫的增長。「開胸張肘、松肩闊背」是汪永泉宗師傳授的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的一個重要特點。
  • 太極拳教學市場混亂 記者探秘傳統太極拳(組圖)
    2012年10月10日,中國太極拳高手近百人聚集"夏都"北戴河,在當日舉辦的"太極拳大師李經梧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李經梧後人及眾入室弟子針對近期社會上瘋傳的關於太極拳的"怪"現象,正式向社會承諾:"維護國粹尊嚴,蕩滌門內濁流",聲明將閆芳開除山門。  真實的太極拳到底如何,帶著這個疑問,齊魯網記者採訪了楊氏太極拳第八代真傳弟子、盛世武極太極拳館創始人林勝利先生。
  • 永年曲陌楊班侯太極拳研修院招生簡章
  • 臺灣楊氏太極拳師郭正勳蒞臨吉安市武術協會交流與指導
    江西吉安12月23日訊 楊瀟、寧洪財、林文報導:1954 年出生於臺灣省嘉義縣的郭正勳先生,早年畢業於輔仁大學體育系,自幼習武,練過少林拳、拳擊、擒拿、跆拳道、空手道、螳螂拳、八極拳、陳式太極拳、鶴拳、詠春拳、太祖拳、八肘、形意拳、八卦掌、楊式太極拳等。
  • 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南沙直播教學,學徒遍布海內外
    說到以柔克剛,小夥伴們一定想到的是太極拳。今天帶你認識認識楊氏太極拳的傳承人任德全。在他看來,太極與養生關係密切,對人的身體體格、四肢、骨骼都很有好處,現在許多亞健康狀態的人關注到太極,把太極作為強身健體的一種方式。而在他的理解中,太極又分為基礎性較強的全民運動型太極和與練武相結合的武術太極。
  • 王宗嶽太極拳困境煉我
    他們的腦袋所思所想,原本就不適合練太極拳,卻偏偏走上太極拳的道路,最後自己的腦袋和太極拳毫無交集,各走各的, 永遠也湊不在一起,所以才會學不成祖師拳論中的太極拳 。這樣的人不但學不成太極拳,最後還把太極拳打成外家的剛猛拳,順便把王宗嶽祖師罵一頓。要練好太極拳,絕不能好像公園裡某些老先生老太太那般,整天沒事一般悠閒地閉目瞎練,或著糊理胡塗地反覆盲練。
  • 怎麼學太極拳
    點擊「傳統楊氏太極拳班侯直系」關注我們☀ 河北邯鄲,太極之鄉,楊、武氏太極拳發源地。
  • 釋延龍八式、十二式少林混元太極拳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自編創以來,歷經數代,傳承、發揚和創新已逾百年;混元太極是繼承和發揚中國佛、道、儒三家精髓的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的,是「混元」、和「太極」融合、發展、迭代創新的歷史產物;混元太極不單單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包括「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極功」和「混元太極道」三個層次,即混元太極主要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