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較長,從開始的20小時以上逐漸到16~18個小時左右,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中,醒了就是需要喝奶。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新生兒只會吃了睡。
其實別看新生兒的清醒時間比較短,但實際上從出生以後,他們就掌握了5大本領。家長了解寶寶的這5大本領,才能夠更好地去照顧寶寶。
01可以幫助家長初步判斷寶寶健康情況的微笑。
新生兒的笑是無意識的,當他清醒的時候不易出現笑容,更不易被逗笑。在寶寶睡著以後,偶爾會露出微笑,或者只是嘴角向上翹一下。
雖然新生兒的笑容是無意識的,但卻是有意義的。
如果新生兒寶寶的身體處於最佳狀態,吃飽喝足感覺到非常舒服,這時候出現笑容的次數就多一些。如果新生兒身體不舒服,出現笑容的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皺眉。嚴重的時候還會哭鬧,呻吟。家長可以通過寶寶的笑容,來初步判斷他的健康情況。
02用來向家長表達自己需求的哭聲。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表達需求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哭聲,這是新生兒的語言。
通常情況下,當寶寶的哭聲節奏感較強,不刺耳,而且沒有眼淚流出,這樣是屬於運動性的啼哭,家長不用因此著急。
寶寶的哭聲帶有乞求的感覺,由小變大很有節奏,並且臉頰被觸碰的時候,會轉過頭來尋找,這就是寶寶餓了想要吃奶。
如果是因為想要換尿布了,寶寶的哭聲強度較輕,沒有眼淚,哭的時候兩個腿還會蹬被。家長換完尿布,寶寶就不會哭了。
如果因為身體有不適症狀,寶寶的哭聲就會持續時間較長。如果身體不適的症狀持續,寶寶會很難安撫。
家長要注意分辨寶寶的哭聲代表的含義,這樣能夠及時回應,更好地照顧寶寶。
03用來觀察周圍的視覺能力。
在寶寶出生以後,就已經具有了看的能力,並且能夠記住看到的東西。
對於新生兒來講,他最喜歡看的就是媽媽的臉。在看到媽媽以後,寶寶會非常高興。
尤其是寶寶躺在媽媽懷裡吃奶的時候,到時候看向媽媽的臉這個距離是新生兒視覺的最佳距離,會讓寶寶把媽媽的臉看得更清楚。
寶寶看向媽媽,媽媽也要深情地看著寶寶,這樣也是親子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方式。
04逐漸成熟的聽覺能力。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懷孕5個月左右,就已經開始具備了聽的能力,能夠感受聲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
出生以後,新生兒的聽覺能力進一步的發展,能夠區分爸爸和媽媽的聲音。當然爸爸媽媽的聲音,也是寶寶非常喜歡的聲音。
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家長要多跟他說話。一是孩子更喜歡人生,二是能夠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學習素材。
另外新生兒寶寶,還具有聽聲辨別方向的能力。剛聽到聲響就會循著聲音的方向,轉動自己的腦袋去尋找何處發出的聲音。
05用來交流的運動能力。
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看到家人跟他說話的時候,雖然不會表達回應,但是身體會做出動作,比如伸腳,舉起胳膊,十分活躍。
其實這是寶寶在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跟家人交流。這也是新生兒運動能力,在逐漸發展的表現。
在很多地方,都會有給新生兒包襁褓的習慣。但是長時間的被束縛會影響寶寶身體正常活動,阻礙其運動能力的正常發展。
所以,不要長時間地把新生兒放在襁褓中,要給他足夠的活動空間。如果怕寶寶睡覺時不安穩,可以在睡覺時使用。但是在寶寶清醒時,就要放開手腳,讓寶寶充分活動。
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徵以及生長發育情況,能夠幫助家長更好地照顧寶寶。
我是咩小胖,育嬰師早教師更是寶媽,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優質作者。有著多年早期教育經驗,為家長提供個性化教育指導。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育兒更要育己,讓我們跟寶貝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