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2020-12-17 騰訊網

1

荒漠化的形成與發展原因

1.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少、乾旱程度嚴重的地帶。乾旱是本區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所示:

(2)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

氣候乾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

(3)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接近亞洲高壓中心,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乾旱的季節,從而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4)重要影響因素——氣候異常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氣溫的變率大。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為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體如下表所示:

荒漠、荒漠化與沙漠化的區別

(1)荒漠與荒漠化

荒漠是指氣候乾燥、降水較少、蒸發強烈、植被貧乏以及物理風化強烈、風力作用強勁地區的一種自然景觀類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現象,它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2)荒漠化與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廣的含義,它還包括鹽鹼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產力退化的現象。

沙漠化是指在乾旱多風的沙質地表環境中,過度的人為活動破壞了脆弱的生態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特徵的類似沙漠的景觀。

2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1)農作區: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避免土壤鹽漬化。

(2)牧區草原:減少水井數量,避免牲畜大量無序增長。

(3)乾旱內陸地區: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遊水資源,既要考慮上、中遊的開發,又要顧及下遊生態環境的保護。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

3

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危害(從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

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為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變化的過程。

如下圖所示:

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黃土高原為例)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礎條件,其主要類型及影響如下表所示:

(2)人為原因: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均耕地不斷減少;且黃土高原地區生產力水平較低,導致了人口與有限的土地承載力之間的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措施

(2)案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黃土高原地區通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實行「保塬、護坡、固溝」方針,進行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具體措施如下圖所示:

中國典型水土流失區的對比

黃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區都是我國水土流失發生的典型區域,但兩地在成因、危害及解決措施方面又不盡相同,具體分析如下:

(1)兩地水土流失原因對比

共同點:人為濫墾亂伐。不同點: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南方丘陵山區降水豐沛。

(2)兩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區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更大。

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區人均土地少,每單位土地的生物生長量和產值較高;南方丘陵山區多為較薄的地表疏鬆土層覆蓋的石質山地,表土一旦被衝蝕,恢復更加困難;地處江河下遊地區,多為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和經濟中心,水土流失會造成更大損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黃土高原側重退耕還林、還草;南方丘陵山區側重發展多種經營。

歡迎諮詢~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由京尚專業中高考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課時優秀教案模板,老師備課優選
    認識和綜合治理這些環境問題區域可持續發展我們這兩節課就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為案例來探討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麼?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對策和措施?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花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活動:根據你的理解,運用下列關鍵詞解釋荒漠化的含義。
  • 高考地理知識點: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考點】  1.了解我國西北地區的位置、範圍以及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的形成原因,從而理解導致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2.了解西北地區荒漠化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及成因。  3.西北地區以賀蘭山為界,形成東、西兩大區。  4.乾旱的自然特徵:地表水貧乏,河流欠發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乾旱的季節。
  • 高考地理——原來我國荒漠化都是這些問題搞得鬼
    荒漠化在我國西北地區最為典型。為什麼會形成荒漠化呢?西北地區荒漠化是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自然原因,為荒漠化創造了條件。1.基本條件是——氣候乾旱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最少,乾旱程度最嚴重的地帶。乾旱是本區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西北地區生態環境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經過長期治理雖在局部有所改善,但總體仍呈惡化趨勢。有關研究人員認為,土地沙漠化、水資源緊缺、植被覆蓋度不高和人地矛盾是影響我國西北地區生態好轉的四大主要因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我國的植被、農業區位)
    ,生態環境脆弱的西北地區,使我國耕地資源的主要分布區之一。①西北地區位於我國的內陸,距海遙遠,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降水較少,生態環境脆弱;②如果耕地資源開發不當,則會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資源短缺(大水漫灌等,浪費水資源),土地鹽鹼化、土地荒漠化現象。(2)分析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耕地。
  • 「非洲英語國家荒漠化防治研修班」在京開班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劉羊暘)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非洲英語國家荒漠化防治研修班」當天在京開班。來自埃及、肯亞、南非等10個國家的學員將在為期三周的時間裡對荒漠化防治政策和技術進行研修。研修班由中國商務部主辦、國際竹藤中心承辦。
  • 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專訪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
    今年我國確定主題為「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荒漠化防治,築牢我國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之年、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我國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效果如何?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如何助力脫貧攻堅戰?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進荒漠化防治?記者17日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
  • 【地理必修第一冊】1.1地球的宇宙環境
    …91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92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98  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103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複習主要地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105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二 目錄版權頁
  •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說課稿~高中地理
    1問候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地理組的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接下來開始我的試講。2.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地理條件過渡:現在,我們通過一段農業發展紀錄片來認識東北,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東北地區的農業情況?生: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林業生產基地和畜牧業生產基地。
  • 中國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附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11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多年來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作為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化擴展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劉東生說,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1.04萬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每年縮減2424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裡,轉變為每年縮減
  • 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來源:經濟日報「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
  • 盤點高中地理的108個易混考點(收藏)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現象,是一個變化過程,其結果可能出現荒漠景觀。2.我國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石漠化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鹽漬化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和華北平原,凍融荒漠化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3.荒漠化常與貧困相伴。土地荒漠化嚴重的地區多是我國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1)荒漠化是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和潛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產物。
  • 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
    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2、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1)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2)異:①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 農學學科(基本專業二):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介紹
    農學學科(基本專業二):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動物生產類、動物醫學類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農業資源與環境、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統計信息
  • 高考地理小專題——三北防護林
    1978年11月25日,我國啟動了世界最大的防護林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簡稱: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我國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建設的大型人工生態林工程。40年來已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614萬公頃,三北工程區森林面積淨增加21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下圖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區域範圍圖。
  • 我國地理劃分中的「北方地區」到底包括哪些地區?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來說,通常會根據自然地理區位狀況劃分成若干區域,以方便進行管理。我國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以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三大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明顯的自然特徵,東部「季風顯著」,西北「乾旱少雨」,青藏「高寒缺氧」。
  • 凍融荒漠化潛藏生態危機
    如果青藏高原氣溫持續升高的話,凍融荒漠化還會繼續增加。」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沙漠與沙漠化研究室主任薛嫻說。薛嫻及其團隊長期從事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在薛嫻看來,凍融荒漠化是指由於凍融過程加劇導致的土地退化。在高海拔山區和凍土區,土壤或巖層中凍結的冰會在白天融化、晚上凍結,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凍結。
  • 防治土地荒漠化 貝店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打造希望森林
    防治土地荒漠化 貝店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打造希望森林 2019-04該活動將在24小時內募集6萬棵沙棘樹,並於未來8個月內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的煤礦復墾區種下這6萬棵沙棘樹,為當地近百萬平米土地帶來良性生態循環,防止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而中國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最能直觀感受到土地荒漠化的或許就是經歷一次沙塵暴天氣了。2017年5月,北京地區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
  • 荒漠化土地佔國土面積近三分之一
    荒漠化是導致沙漠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關於荒漠化你了解多少?據《經濟日報》報導,荒漠化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不容小覷,《光明日報》介紹,荒漠化地區風沙危害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土地生產力較差。此外,流沙埋壓農田、牧場、村莊,損毀鐵路、公路、水利設施等現象屢見不鮮。
  •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從熱量帶的角度來劃分,荒漠自然帶又可以分為「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亞洲西亞的阿拉伯半島地區、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西部的阿卡塔馬沙漠地區、北美洲的西南部地區是熱帶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區。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帶,其總面積達到了906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那麼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