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說課稿~高中地理

2020-12-18 鐵樹老師看世界

1

問候語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地理組的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接下來開始我的試講。

2

開始部分

同學們,大家都去過東北麼,東北有大片大片的黑土地,有雪松以及其他自然景色,大家想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麼,接下來就進入今天的學習。

3

準備部分

1.發展區域農業的一般步驟

師:在走進東北之前,我們思考一下任何一個地區農業的發展,都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生:因地制宜。

師:根據這個原則,發展區域農業一般有哪些步驟?

生:分兩步。

2.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地理條件

過渡:現在,我們通過一段農業發展紀錄片來認識東北,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東北地區的農業情況?

生: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林業生產基地和畜牧業生產基地。

師:請同學們結合東北地區的位置圖,描述出東北地區的位置特點和範圍。

生:東北地區基本都位於40°N以北,120°E以東,範圍上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時間5分鐘。

生1:雨熱同期、充足的光照和晝夜溫差大,熱量相對不足導致農作物生長期長,這些因素都以利於農作物營養物質的積累,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生2:由於熱量條件不足,農作物的病蟲害較少,有利於當地發展綠色農業。

生3:雖然因為受熱量限制導致東北地區農業生產季節性強,但相對集中的農忙時間和較長的作物生長季節也能夠為農民提供更長、更集中的農閒時節從事其他工作,有利於農村的綜合發展。

生4:熱量不足,制約了農作物的品種只能是喜涼作物,相對有限;其次,制約了耕作制度,只能達到一年一熟;最後,由於氣溫低,在春秋季的低溫凍害和漫長的冬季嚴寒都是對東北農業的發展不利的。

師:讓我們一起來觀察東北地區的地形圖和土壤類型的分布,分析地形和土壤因素對東北地區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

生:東北地區主要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類相對完整的地形單元,這位東北地區的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土壤條件中,東北地區黑土和黑鈣土廣布且土層深厚,有利於農業生產。

師:除了自然條件之外,還有社會經濟條件,現在請同學們用3分鐘的時間自主學習,分析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

生:良好的工業基礎能為農業發展提供生產資料和市場;發達的交通條件能夠為外向型農業發展提供機遇;地廣人稀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4

基本部分

過渡:現在請大家通過自行繪製思維導圖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回顧,然後進行分享。

5

延伸部分

師:查閱資料,對比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農業類型的分布及其原因。

6

結束語

謝謝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試講完畢。

相關焦點

  • 《北方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黑土地黃土地》說課稿
    《北方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黑土地黃土地》說課稿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北方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為了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講授過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放手引導學生參與嘗試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
  • 高中地理《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了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高中地理說課稿:「城市的區位因素」說課稿
    高中地理說課稿:「城市的區位因素」說課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09 10:1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考地理: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
    知識點 1.區域農業發展條件評價 一個區域的農業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狀況受發展條件的影響,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應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
  • 初中地理說課稿:《印度》
    初中地理說課稿:《印度》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6-09 10:0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中地理《服務業區位因素》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服務業區位因素。下面開始我的說課。一、課標與教材《服務業區位因素》選自人教版(2019版)地理2第三章第三節《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這一節中的第一個框題。本節內容屬於高中教學中的新內容,過去課堂教學中很少涉及相關內容。
  • 從區域發展角度來看,「東北地區」的經濟在全國處在什麼水平?
    任何一個國家和區域的經濟發展,會受到多種區位因素的影響,比如地理位置、工農業經濟基礎、自然資源稟賦、交通區位、市場狀況、科技教育水平、人口數量和素質、政策條件等因素。不同區域的區位條件不同,會使得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存在差異,而一個區域的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定是要在區位條件方面「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區位而補齊劣勢區位,從而實現區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 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乾旱是本區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所示: 沙漠化是指在乾旱多風的沙質地表環境中,過度的人為活動破壞了脆弱的生態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特徵的類似沙漠的景觀。
  • 《區域農業發展》教學設計
    《區域農業發展》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初步了解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哪些因素。2.通過閱讀地形和氣溫、降水分布圖,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利弊因素。【過程與方法】1.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我國各地特色農業生產情況,分析農業生產的地理條件。2.用小組交流的形式學習區域內部差異劃分標準。3.通過分析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地理條件、布局特點和發展前景,了解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家鄉,為家鄉發展獻計獻策的主人翁精神。
  • 優秀高中政治說課稿案例
    優秀說課稿是說課成功一半的關鍵。夏季來臨之季,全國各地很多省份是以說課來選拔優秀教師的。什麼樣的說課稿才算是比較優秀的呢?下面以高中政治的一份說課稿為例,給大家展示一下。題目:《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一、說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明確我國的國體,即國家性質;認識到人民民主專政一種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問題基本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地理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
  •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次說課的內容「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本課題在必修1、2、3的教學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三、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以植物為例,說明一種要素通過與其他要素進行物質能量交換,改變了其他要素的性質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性質,理解其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2.強調構成地理環境的各個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產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沒有的新功能──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 高中地理篇155:如何進行地理區位因素分析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要了解和把握區域特徵。因此我們在日常學習中,要注意對典型區域區位特徵的歸納和概括。如以農業為例:東北平原——優勢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適於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制約因素主要是緯度高,熱量不足,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 2020湖南教師考試面試指導:高中地理《服務業區位因素》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服務業區位因素。下面開始我的說課。一、課標與教材《服務業區位因素》選自人教版(2019版)地理2第三章第三節《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這一節中的第一個框題。本節內容屬於高中教學中的新內容,過去課堂教學中很少涉及相關內容。
  • 我國地理劃分中的「北方地區」到底包括哪些地區?
    世界上總共有超過190個以上的國家,數量如此眾多的國家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發展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來說,通常會根據自然地理區位狀況劃分成若干區域,以方便進行管理。我國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以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三大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明顯的自然特徵,東部「季風顯著」,西北「乾旱少雨」,青藏「高寒缺氧」。
  •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   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 【地理拓展】 精緻農業(以日本農業為例)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我國的植被、農業區位)
    圖1 我國植被的分布2、農業區位農作物種植的地理位置(農業區位)①西北地區位於我國的內陸,距海遙遠,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降水較少,生態環境脆弱;②如果耕地資源開發不當,則會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資源短缺(大水漫灌等,浪費水資源),土地鹽鹼化、土地荒漠化現象。(2)分析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耕地。
  • 【區域認知】區域特徵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84個地理知識大盤點!
    17.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是東北地區糧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18.東北地區糧食生產的突出特點為: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和地區專業化生產。 19.某區域農業發展條件的分析一般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從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方面,分析該區域適合發展的農業類型以及適合種植的農作物。 (2)綜合考慮該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如科技、交通、市場等方面,從上一步已確定的農業類型及作物中選取單位產值較高且對當地生態環境基本無害的一部分。
  • 【大專題】我國不同尺度的區域差異
    2.登錄下面網頁,去學科網下載:http://www.zxxk.com/user/44737528/內容概覽:省級區域、跨省區域、我國五大經濟圈的發展條件、區域經濟發展條件的分析方法我國不同尺度的區域差異要點精講
  • 《區域產業結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地理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區域產業結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地理,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地理《區域產業結構》教案。高中地理《區域產業結構》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道產業結構的概念並能對三大產業進行劃分,理解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以及發展變化過程。2.通過閱讀和分析相關圖表,提高讀圖能力;通過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分析,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