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黑土地黃土地》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北方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為了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講授過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放手引導學生參與嘗試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
因此本節課力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式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式學習,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設計。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和農業》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學生認識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的第一節,是北方地區的概述。本節內容包含兩個標題,「黃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農業區」,前一標題從地表景觀入手,介紹了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對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形成的作用。「重要的旱作農業區」重點介紹了北方地區適宜發展旱作農業的地形、氣候、土壤等條件,還簡介了旱作農業的主要農作物,以及春旱對農業生產、城市生活的不理影響。是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特別是國家尺度以下的區域地理的開篇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學生們的好奇心強,喜歡關注社會熱點,對我國的各種區域名稱耳熟能詳;但本節課綜合性強,學生綜合能力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帶領學生回顧舊知識,提供相應的地理圖片。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分析以及學情的理解,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北方地區地形圖,找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界線,指出北方地區的範圍。在北方地區的地形圖上識記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臨海等,識記北方主要農作物以及大致分布。
2.運用中國政區圖和中國地形圖描述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運用北方地區地形圖和氣候類型圖總結歸納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
3.知道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不利條件和主要農作物,理解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及其內部差異的主要成因,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北方地區的了解,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激發熱愛國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土壤等特點。
【難點】
北方地區各自然要素之間及自然要素和農業之間的關係。
五、說教學方法
地圖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設置情境,通過展示具有北方特色冰雕和霧凇的景觀圖,引出哈爾濱和吉林位於我國北方地。並提問:北方地區都有哪些地理特徵呢?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直接喚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大大改善課堂效果。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
1.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
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呈現北方地區地形圖,學生讀圖並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北方地區位於哪裡?請同學們結合北方地區的地形圖,找出北方地區的邊界。
(2)北方地區瀕臨什麼海?
(3)渤海、黃海位於北方地區的什麼方位?
通過讀圖學生能夠找到:
(1)大興安嶺、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秦嶺-淮河。
(2)北方地區臨近渤海和黃海。
(3)渤海、黃海位於北方地區的東方。
【教師總結】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和自主閱讀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的讀圖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北方地區的地形
【問題】北方地區都有哪些地形?位於北方地區什麼方位?
【學生回答】平原、高原;平原位於東部,高原位於西部。
【教師總結】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3.北方地區的氣候
觀察圖6.5齊齊哈爾、石家莊、延安三個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回答問題。
(1)齊齊哈爾、石家莊和延安三個城市的氣候都有什麼共同特徵?
(2)石家莊和齊齊哈爾的氣候有什麼差異?主要原因是什麼?
(3)石家莊和延安的氣候有什麼差異?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觀察回答】
(1)齊齊哈爾、石家莊和延安三個城市氣候的共同特徵:都是溫帶季風氣候,最冷月氣溫都在0°C以下,最熱月氣溫都在20°C以上。
(2)齊齊哈爾、石家莊氣候差異主要是氣溫差異,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
(3)石家莊和延安的氣候差異主要是降水差異,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
【活動】學生討論,結合降水、溫度帶分布圖,找出北方地區溫度、降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教師總結】
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氣溫氣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氣溫在0°C以下;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於半溼潤氣候區。降水季節分布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4.北方地區的土壤
結合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的景觀圖,說說不同地形區的土壤有什麼特點。
【教師總結】東北平原在冷溼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成為「黑土地」。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的泥沙在下遊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被稱之為「黃土地」。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前面中國地理的學習,對於整個中國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已經很熟悉,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北方地區自然特徵的問題,教師再進行點撥提升,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溫故知新、承上啟下的作用。
環節三:小結作業
結合板書、課件,與學生回顧、梳理本節課知識。
【設計意圖】回顧、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北方地區自然特徵和農業的知識結構,同時,讓學生掌握認識一個地理區域自然特徵與農業關係的方法。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