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題】我國不同尺度的區域差異

2021-02-25 地理雷

本文由 地理雷 綜合整理,為方便廣大師生使用,雷老師上傳的微專題圖片均沒有水印,請各位轉載的老師們也不要用水印呀

每天都有不少老師問我這些微專題怎麼下載:

今天統一解答,方法有二:

1.發送連結到電腦,直接列印網頁,或者複製黏貼到Word裡稍加排版即可。

2.登錄下面網頁,去學科網下載:

http://www.zxxk.com/user/44737528/

內容概覽:

省級區域、跨省區域、我國五大經濟圈的發展條件、區域經濟發展條件的分析方法


我國不同尺度的區域差異

要點精講

1.省級區域:北京市、臺灣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省區特徵  

北京市

臺灣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位置

西南面為黃土高原,西北面為內蒙古高原,南面為黃淮海平原,向東出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

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北回歸線穿過其南部

亞洲中部,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相鄰

地形

以平原為主,西面、北面為山地

山地為主,多火山、地震

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農產品

小麥、玉米、蔬菜

稻米、甘蔗、茶葉、熱帶及亞熱帶水果、樟腦

小麥、玉米、高粱、棉花、甜菜、葡萄、西紅柿、石榴、枸杞等

工業

電子產業、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為主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油氣開採、畜產品加工

人口或城市分布  

外來人口是人口規模膨脹的主要原因

西部平原及沿海地區

塔裡木盆地周圍及天山山麓地帶

2.跨省區域——長江沿江地帶的發展

(1)概況

長江是長江沿江地帶的生命線,長江的航運、發電、水資源及流域內豐富的礦產資源,使長江上、中、下遊不同區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流域發展之路。

(2)紐帶作用:沿江地帶與沿海經濟帶及西部地區構成「H」型格局,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3)輻射作用: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又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這些經濟技術優勢通過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向南北輻射。

(4)工業方面優勢互補

3.我國五大經濟圈的發展條件

名稱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長三角經濟圈

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鏈發達,投資環境完善,進出口發達,統一的電網,發達的水陸空交通,雄厚的技術力量,勞動力豐富且素質高,農業基礎好,腹地廣,靠近市場,浦東開發和世博會拉動

能源、礦產資源缺乏,環境汙染,產業同構,缺乏核心技術

珠三角經濟圈

靠近港澳、東南亞,交通便利,多僑鄉,利於引進外資及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農業基礎好,勞動力充足;開放的市場觀念,產業鏈、製造業和外貿發達;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建立

能源、礦產資源不足,用地緊張,腹地小,環境汙染,缺乏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

環渤海經濟圈

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統一的電網,靠近山西能源基地並有輸油管道連接華北、東北地區,農業基礎好,信息發達,高素質人力資源豐富

水資源緊張,環境汙染嚴重,市場化程度低

西三角經濟圈

能源(水電)、礦產資源豐富,水運便利,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和三峽等工程建設的拉動

交通不便,觀念落後,外貿環境差

東北

經濟圈

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重工業基礎好,農業發達,振興東北政策

能源、水資源供應不足,設備落後,產業結構單一

【拓展提升】 區域經濟發展條件的分析方法

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條件,明確區域發展所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全面分析區域發展條件,既要分析自然條件,也要分析社會經濟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分析還需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進行。

(1)自然條件方面:可以從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

(2)社會經濟條件:範圍比較廣,包括經濟區位、勞動力、市場、交通、政策、技術等。

分析區域發展條件,不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社會經濟條件,最關鍵的是抓住主導因素,不能泛泛而談。針對主導因素,揚長避短,找到相對應的措施,促進區域發展。例如,在半乾旱和乾旱地區,水源是發展農業的主導因素,一旦灌溉用水利用不當,土壤鹽漬化問題常常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對點精煉

1.(2014·高考四川卷)下圖所示區域受西風影響,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據自然環境條件推斷,圖示地區下列土地利用類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2.2014年10月30日國務院首次明確了「中三角」概念,「中三角」最有希望角逐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中三角」以武漢、長沙、南昌三個省會城市為核心,組合沿長江、環洞庭湖、環鄱陽湖的27個地級城市,「一江兩湖」整體協作,形成跨省域的經濟一體化城市集群。讀圖回答(1)~(3)題。

(1)與「長三角」地區相比,「中三角」地區具有的明顯優勢是(  )

A.工業基礎雄厚 

B.水陸交通便捷

C.自然資源豐富 

D.勞動力素質高

(2)下列關於「中三角」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商品農業發達,機械化水平高

B.經濟聯繫密切,發展潛力巨大

C.城市帶動農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態環境良好,環境質量優良

(3)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歷史上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但現在其地位逐漸下降,除人口增長迅速外,主要原因是(  )

A.城鎮化迅速發展,糧食種植面積減小

B.大量的退耕還湖,導致耕地面積銳減

C.棉花價格的上漲,棉花種植面積增大

D.休耕制度的實施,導致耕地大量閒置

1.(1)C (2)C

解析:根據經緯度判斷圖示區域位於亞歐大陸內部。第(1)題,題乾材料說「受西風影響」,該區域降水的水汽來源主要是大西洋和北冰洋,所以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從①②③④四地在等高線圖中的位置看,只有③地處在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故選C。第(2)題,圖示地區位於亞歐大陸內部,地勢較高,年降水量較少(50~300毫米),林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多的山腰地帶,耕地主要分布於山麓綠洲,而大面積分布的是乾旱、半乾旱條件下的草原和荒漠,以荒漠面積最大。由此可以排除A、B、D,故選C。

2.(1)C (2)B (3)A

解析:第(1)題,與「長三角」相比,「中三角」地區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鐵礦資源、水能資源相對豐富。第(2)題,「中三角」地區城市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發展潛力巨大;該地區人口密集,農產品的商品率低,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城市化速度較快,但整體水平還比較低;環境汙染較嚴重、溼地退化較快,環境治理和保護的任務艱巨。第(3)題,該地區人口增長快,城鎮化速度快,農副產品種植面積增大,加之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糧食種植面積逐漸減小,糧食總產量下降。

聲明:本文由地理雷(dililei)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2.【高考地理】目前最新的又全又權威的地理思維導圖(39張+16張+12張)

3.【熱門考點】果園裡的地理知識,果實套袋,塑料薄膜,鋪鵝卵石果園灌溉方式、流域水庫海拔低、陝西延川蛇曲群……

4.【微專題】高考地理 農業覆蓋技術

5.四篇關於地理與疫情的文章集合

6.【微專題】高考地理年年考農業,如何考新型農業呢?

7.【應試技巧】高考地理閱卷老師整理分享的高考地理常用答題思路

8.【微專題】高考常考的風沙問題

9.【微專題】高中地理 區域定位能力

10.【微專題】高考如何考 城市發展?

11.【微專題】我國重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

12.【微專題】地理關聯圖的判讀

13.【微專題】高考地理統計圖的判讀大全

14.選修6(環境保護)、選修3(旅遊地理)答題套路歸納

15.【微專題】高考如何考我國的大數據中心建設?

16.【微專題】高考微專題:山地垂直帶譜圖的判讀

17.【微專題】高考地理為什麼年年考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一文總結到位!

18.【微專題】高考地理 流域綜合治理措施類題目 審題答題技巧

19.【微專題】高考地理圖表判讀—— 「3S」圖像的判讀

20.【圖表微專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分析

21.【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 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的現代農業?

22.【微專題】地質災害與防治

23.【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溼地的開發與保護?

24.【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 新能源的開發及利用?

25.【微專題】自然災害分布、成因與防禦

26.【微專題】高考地理年年考的工業區位條件評價類題目審題答題方法指導

27.【微專題】中國極地科考站有哪些考點?

28.【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 溼地開發與保護?

29.【微專題】中國地理年年考,區域差異對比更是常考,如何分析我給不同尺度的區域差異?

30.【微專題】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成因分析類

31.【微專題】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對策措施類

32.【微專題】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辨析評價類

33.【微專題】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特徵描述類

34.【微專題】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意義作用類

35.【微專題】綜合題規範答題指導——區域比較類

親愛的你在看嗎?↓↓↓

相關焦點

  • 南北方差異如何解決?區域經濟一體化何以破題?聽聽三位大咖怎麼說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生活秩序迅速恢復,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經濟發展的「升級版」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 2021高考一輪複習知識點:高考地理複習10大專題結構圖匯總
    向學霸進軍整理2021高考一輪複習知識點之高考地理複習10大專題結構圖,和大家分享,為您的高考助一臂之力。09區域可持續發展
  • 他山之玉|林開世:期待一個不同尺度的未來
    本來歷史與演化這兩個時間的尺度,在人類學中是相對清楚地分給不同分科來各自處理,很少有對話。然而,最近生物科技、遺傳基因、生態環境等等知識上的進展,卻讓我們必須更認真地對文化、歷史、生物、物質、環境做更進一步的反思與連結。
  • 大城市職住空間特徵的多尺度比較與分析——以武漢為例
    受西方研究影響,國內學者在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就業和居住空間的匹配是影響大城市空間績效的重要因素,並對此展開大量研究。主要表現在:   (1) 研究尺度上由單一尺度為主逐步向多尺度結合發展。
  • 你覺得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最大的生活差異是什麼,你更喜歡哪裡?
    如果一個國家面積不大,那麼可能居住在國家的各個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差異不會很明顯,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會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我們的鄰居韓國。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很大,像我國那樣國土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千米,那麼國家內不同的區域,很有非常顯著的自然地理差異,從而形成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彼此之間差異十分明顯。
  • 科學家建立不同時間尺度下多巴胺信號的統一框架
    科學家建立不同時間尺度下多巴胺信號的統一框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30 17:03:42 美國哈佛大學Naoshige Uchida、HyungGoo R.
  • 如何「加速」推進全球模式公裡尺度應用
    有限區域模式可以相對更輕鬆地進行公裡尺度預報,但對邊界條件的天然依賴使其只能作為全球模式的降尺度工具。全球模式解析度進入公裡尺度後,由於原格點基數已十分龐大,每一次加倍水平解析度都會伴隨巨大甚至難以承受的計算和存儲代價。同時,如何有效地開展此類模式的開發和調試也是大問題。
  • 2016.01:我國居民住房質量的縣域差異時空分析(葉柳)
    :本文基於第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合描述性統計方法與空間分析方法,對我國居民住房質量的縣域差異及空間演變特徵進行研究。房改在不斷改善住房條件的同時也造成一些困擾,住房難、住房擁擠、住房設施差等問題成為我國民生問題之重,提高居民居住條件,更成為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相關住房政策的實施,我國住房基本上告別短缺,居住質量也不斷得到改善,然而區域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差異,區域住房質量分化也日趨嚴重。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場大雨的到來。
  • 【大專題】高考地理中常常以「海」為背景的試題思維模型來了!
    餌料豐富B.有寒流經過,海水上泛,餌料豐富C.入海河流眾多,帶來豐富營養物質D.港灣寬闊,風浪較小,適於漁業捕撈2.圖中洋流(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輪航速加快B.導致沿岸地區氣溫升高,降水增多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霧,影響航運D.促進熱量不斷向高緯度海區輸送大陸沿岸在不同季節盛行不同方向的風會導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質的洋流
  • 為什麼很多山地的不同山坡,通常會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
    而地球表面的不同區域之間,由於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也會產生十分明顯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在大中小各種尺度中都存在這種差異性。比如,不同的地形條件下,就可能對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從山地的不同山坡角度,來看看不同類型山坡對於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 衡中高考必備:高中歷史25大專題整理!附最全版大事年表+時間軸
    學姐今天發現了一張圖,是一個很有才的人畫的:可愛版「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在下面,是不是很可愛哇,心情都變好了呢學姐今天為歷史不好的高中生小可愛們帶來了福利哦~高中歷史25大專題整理學姐只能發出部分截圖文末領取完整歷史資料電子版學姐在北大等泥萌哦內容太多,學姐只能發出部分截圖戳學姐頭像,私信學姐【歷史】領取完整衡中高考必備:高中歷史25大專題整理
  • 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碳價的衝擊效應 ——基於區域差異的視角
    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制度設計應關注區域差異;考慮匯率衝擊碳市場的區域異質性,構建聯動機制,完善碳價管理體系;推動能源產品人民幣計價,促進碳金融創新。雖然,中國試點碳市場間的高度關聯性已為全國統一碳市場的構建提供了基礎[1](P57-67)[2](P63-69),但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構建全國統一的碳價機制,特別是如何處理外部衝擊的區域差異性,兼顧減排的公平與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碳價的區域差異,意味著不同區域減排成本的差異。在金融市場開放加速、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國碳價會受到怎樣的衝擊?
  • 尹志超:指數對比區域金融發展差異 總結先進實踐經驗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9日 ,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 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尹志超出席並發表演講。「2020天府金融指數」源自四川、面向全國,對比35個中心城市的金融發展差異,總結先進發展經驗及不足,具有全國影響力。指數包括一個總指數及兩個分指數,兩個分指數又進一步細化,指數構建體系非常完整。尹志超院長還對指數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建議。
  • 專訪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把區域發展差異當成...
    馮奎認為,把中國區域發展的差異當成南北發展的差異,過於簡單化,也不準確,對中國區域發展差異的分析需要更加精確。發展與經濟增速不可混為一談《21世紀》:「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到2035年這一差距要顯著縮小。就區域而言,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 再談CNN中的位置和尺度問題
    又比如說SIFT特徵提取,其對於以上四點都有著不變性,其中由於尺度金字塔,使得對尺度也有不變性。這裡我們對於不變性的理解就是,同一對象發生平移、旋轉、光照變化、尺度變換甚至形變等,其屬性應該一致。下面我們給出具體的不變性和相等性的定義。
  • 科學家揭示末次冰期東亞熱帶地區千年尺度季節性乾旱事件
    學界對末次冰期熱帶地區不同時間尺度氣候與水文變化的認識,主要有兩種觀點:由於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變化引起的熱帶輻合帶(ITCZ)的經向季節性移動,導致熱帶地區幹-溼的變化;由於熱帶海表溫度(SST)變化引起的熱帶大氣-海洋動力學緯向變化,如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導致的熱帶氣候與水文的變化。
  • 人是萬物的尺度
    第五,某些人的尺度與另外一些人的尺度差異是利益的,或者是信仰的,或者是民族的,或者是個性的……有如此等等的背景,所以,希爾和伊耶接著「萬物的尺度」所說的話演繹道:「在任何時候,事物顯現的方式都取決於人類自身所處的情景。而我們能不斷出入於這些情景。
  • 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區域差異顯著  1.1農田土壤重金屬空間異質性強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土壤重金屬背景值和累積量差異較大,需要大量物力和人力來把握土壤整體汙染狀況。Liu等對我國22個水稻種植省份土壤Cd累積量進行調查,顯示全國水稻土Cd平均含量為0.45mgkg-1,其中湖南水稻土Cd平均含量(1.12mgkg-1)為河南水稻土Cd平均含量(0.06mgkg-1)的18.7倍。  縣域尺度內土壤重金屬背景值和累積情況也存在較大差異。
  • 科學網—中英文差異導致病患大腦結構不同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講中文和講英文的誦讀困難症患者,其大腦受損的區域是不同的。這一發現為搞清產生誦讀困難的神經學機制帶來了曙光,同時揭示了大腦處理兩種語言的本質差別。 在美國和中國,大約有5%到10%的人患有誦讀困難。這些人無法將一個單詞的視覺信號和聽覺信號聯繫起來。在英語中,這種疾病導致了對組成單詞的字母的曲解或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