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群裡幾位復旦同學在對話,
年過花甲奔七十的人了,談人生,談時事,談真理,談正義,
慷慨激昂,義憤填膺,很是熱烈……
我只旁觀,並不言語。
這是我的習慣,喜歡打醬油,不隨便介入。
因為,有些話題,一時說不清楚,也沒有標準。
網上對話,又非直接面對面,
微信常常會有「時間」差的,
說著說著,或許就說擰了,說岔了,鬧出誤會來了;
甚至,弄著弄著就翻臉了,好久都不願意再說話了。
有些群就因為一言不合而有人宣布退群的,
弄得四分五裂,奄奄一息!
這又何苦呢!
況且,有些話題,確實不宜多談,未可妄議,
非常不好把握界限,很容易出格。
倘若有一兩個喜歡往左邊走且凡事較真的人,
扳著面孔,假裝正經,
教訓你一番,
豈不是自討沒趣,
只好你自認倒黴?
好的, 不扯遠了,說正題: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問題,是一位同學在這次群聊中提出來的。
她只是有感而發,偶爾一提而已,自己並未作答。
與她對話的人,也沒有回答。
作為旁觀者,看到這一提問,心裡不禁「格登」一傢伙,
似乎觸碰到了心靈深處某個敏感部位。
是呀,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年過七旬的我,好些天睡不著,都在思索這問題。
人活著,是為了奉獻,為了付出,為了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是的,過去,老師和領導,一直是這樣教育我們的,
我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對不對呢?當然對嘛。
但是,奉獻、付出之外,你自己有些什麼感受,
你的人生,到底又有什麼意義呢?
老師和領導沒有說,沒有給出標準答案。
於是,俺就死心眼地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從人自身的角度看,人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琢磨過去,琢磨過來,我得出的結論是:
從人自身看,人活著的意義,就是體驗。
可不是嗎,人這一生,其實就是一系列的體驗過程。
無論酸也好,甜也罷,痛苦也好,歡樂也罷,都是體驗。
人的一生,就是由各式各樣的體驗焊接而成的。
想通這個道理,碰到任何事兒,
就不妨以「體驗派」之心理,從容應對。
什麼委屈啦、挫折啦、痛苦啦、不順心啦,
統統當作一種難得的繞不開的體驗。
既然是體驗,既然都來了,
乾脆,硬著頭皮,迎上前去,挺直身子,
認認真真去體驗好了。
——您要打擊我嗎?那好,俺就來體驗體驗受人打擊後究竟是啥滋味吧。
——日子不好過嗎?那好,咱就來體驗體驗不好過的日子到底怎麼過吧。
——自己受委屈嗎?那好,我就來體驗體驗受委屈的心情有多麼難過吧。
一個又一個過程您都體驗了,經過了,
並且在體驗中像重重的鐵錘擊打焠了火的鐵塊一樣,
變得結實了,精彩了,火花四濺了,
那麼,您這一生,不也就精彩了嗎?
反過來說,幾十年都順順暢暢,
風平浪靜,既沒什麼波折,也沒受什麼委屈和打擊,
那麼,您這一生,豈不就太平淡了麼?
我的這個觀點,不知各位是否認可?
如果大家認可或者基本認可的話,
接下來我還會發問,人生既然是體驗,用什麼去體驗呢?
當然,只能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
也就是說,人這一生,
就是不斷地體驗和滿足你感官的各種需求,
進而獲得一種存在感和體驗感,
以此證明——「哦,我還活著!」
遺憾的是,任何一人,再偉大,再了不起,
總歸會一天一天變老;
各種病痛,會越來越頻繁地找上門來;
身體機能,也總是要逐漸退化甚至喪失殆盡的。
老伴楊喬是個哲學家,常常喜歡總結人生,
她說,人這後半生,就是三階段:
退休、醫院、八寶山。
這話太經典了,以至我常常對照,看看自己處於什麼階段。
唉,倘若真有那麼一天,
您的感官機能衰退了、消失了,變得來
身不知冷暖,
嘴不嘗鹹淡,
鼻不聞香臭,
耳不辨聲音,
目不視美景……
那麼,你還能算是活著嗎?
即使活著,到底又有什麼意義呢?
活著與死去,究竟有多少區別呢?
那些因為種種原因而成為植物人的患者,
各種感官機能已經完全喪失,再也不能體驗什麼了,
如此狀態,已經完全失去人活著的滋味與樂趣,
這與死去之人,有多大區別呢?
植物人之可憐與可悲,或許正在於此!
走筆至此,突然想到一個嚴肅且有趣的問題,
假如,一個人碰到意外,不得不喪失一些感官機能的話,
你認為,失去什麼機能是最可怕的?
而失去哪些機能,又相對不那麼可怕呢?
想來想去,我以為,
最可怕的就是失去視覺功能,變成一盲人!
此時,兩眼雖然照樣睜著,
眼前卻是一片黑暗,什麼什麼都看不見了……
那可真是太可怕太可怕了!
曾經看過一電視訪談,
某人突然失明之後,無論如何接受不了,
曾有幾個月時間,每天24小時都沉浸在極度痛苦之中,
多次想到過自殺,再也不想活了!
因為,沒有了眼睛,幾乎就喪失了一切!
倘若喪失某種感官機能的話,
最可怕因而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失去視覺功能!
正因此,對那些失去光明的盲人,
人們往往打心眼裡報以深深的同情!
接下來,排第二位的應該是喪失聽覺功能,成為一個聾子。
成為聾子,那就什麼也聽不見了!
聽不見親人的呼喚、吩咐和溫馨關懷之語,
聽不見大海拍岸的濤聲、突突的馬嘶、啾啾的鳥鳴,
聽不見音樂廳裡美妙的歌喉、悠揚的樂器,
以及激動人心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這不也相當悲哀嗎?
再接下來,失去嗅覺,
你將聞不到花香,飯菜香,以及家裡和親人那熟悉的味道……
失去味覺,你將嘗不出甜酸苦辣,品不了佳餚美味……
失去觸覺,你將感覺不到冷與暖,以及親人的愛撫……
在五種感官機能中,排在最上端的聽覺和視覺感官最為可貴,
因而失去也最為可惜,最為難受。
毫無疑問,失去任何一種感官機能都不是一件好事,
都會讓你的人生殘缺而不再完美,非常難受。
由此可見,觸覺、味覺、嗅覺、聽覺、視覺
五種感官機能對於人類生活是何等重要!
它們,就是人類與外部世界的全部聯繫與支撐!
正因此,人之衰老,
往往正是從一個一個感官機能的遲鈍、弱化乃至喪失開始的。
亦因此,朋友,當你的感官機能還比較健全甚至相當健全時,
你應該感到慶幸。
OH,mygod,我還健全地活著!
真好呀,活著真好!健康真好!
我還實實在在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還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和體驗周圍的一切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溫馨、甜蜜、悲傷、憤怒、慶幸、遺憾、羨慕、忌妒、恨……
這,就是生命,就是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啊。
哦,我還能夠體驗!
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之所在吧。
珍惜吧,朋友,
當你還活著,當你還健健康康地活著!
《碼字工匠老詹》共有六類文章,不妨隨便翻翻:
一、時評
在瀋陽瀋河區,我看到了「中國特色人大制度」在基層的偉大實踐!
《瀋河模式》的「制度化」之路應該怎麼走?
十八大後首個出獄部級「老虎」——雖然人已出獄,難題並未解決。
別了,京華時報
遼寧,我擔心你的坦誠
周本順讓我耿耿於懷
官場那些「小圈子」
滴滴如此命硬 後臺到底是誰
二、人生
年過七十,終於明白
我為什麼不願當市長
正因為沒有後臺,所以才更要努力
怎樣與上司相處 記住四個字足矣
岡仁波齊:朝聖路上的靈魂洗禮
又見成龍,他老了,老詹更老了
七十七說
七十又七說
感謝每一個人
三、寫作
讓寫作成為人生最好的娛樂
寫好「大文章」,只須「三板斧」
想說給你聽,新聞系學生
老詹寫新聞,只有這麼一個訣竅
這篇文章讓我徹夜難眠,一戰成名!
老詹講課結束 學員反映如何
咪蒙如何做標題,一看你就明白了
四、人物
恩師老範
老伴楊喬
金沙江畔,有這樣一對知青夫妻
好想娶個好媳婦
山西,那位北京知青的孩子
改衣工匠何師傅
何師傅,你終於離開北京了……
五、楊喬(老伴的文章,比老公精彩)
我的鄰居汪曾祺
王鎮蘇、林先生和我
同學張集貴
公社故事
地委書記李佔林(公社故事之二)
老社長彭再玉(公社故事之三)
我的老師們
《我的老師們》之二:班主任張蓮初老師
《我的老師們之三》:中學老師康筱維
我的螞蟻觀
六、新書
十八年寫成一本書,這本書到底有啥用?
感謝出版社,推銷俺的書,到底買不買,還是買了吧!
那一夜,為什麼讓我至今難忘
喬家大院能夠「做大做強」嗎?
絳縣這樣的山區小縣,旅遊能搞些什麼呢?
一種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