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夠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實質上僅有世界三大強國而已,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具備使用轟炸機的條件,可見戰略轟炸機這種裝備的門檻有多高。即使是現在,俄羅斯空軍能夠使用的戰略轟炸機也不過圖-160、圖-22和圖-95三種罷了,而且數量都很稀少;美國甚至要退役B-2和B-1B,前者太貴、後者太雞肋。戰略轟炸機對生產技術和作戰體系的要求都高得驚人,在蘇聯的歷史,就有這麼一款戰略轟炸機因各種原因被迫放棄,這款漂亮的戰略轟炸機只能留在博物館中任人觀看。
上世紀60年代,蘇聯無論是戰略轟炸機力量、水面軍艦、戰略核潛艇以及遠程地對地飛彈力量方面都不如美國,因此赫魯雪夫對軍工部門提出要求,製造新的足以抗衡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戰略轟炸機,著名的蘇霍伊設計局和具備高超聲速飛機設計經驗的拉沃奇金設計局共同承擔了研發任務。他們合作的產品,名叫T-4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按照設計,這款戰略轟炸機可以被認為是當時圖22的放大改進型,採用新穎的鴨式氣動布局,翼展、機長和機高分別為22米、44.5米和11.2米,安裝四臺推力各為158千牛的發動機。
理論上說,T-4可以達到3200公裡的時速,實用升限最高達到30000米,可以攜帶兩枚飛彈在掛載副油箱的情況下出擊,滿足了高空和高速的特點。在這個速度和高度的加持下,70年代之前的防空武器乃至截擊機確實會感到非常棘手。為了克服高速飛行時產生的熱量,蘇霍伊為此專門研發了熱鈦合金、特殊橡膠和玻璃鋼材料,堪稱是費盡心機。在1971年,首架T-4成功出世。在隨後的測試中,T-4先後出現尾翼合金組件損壞和機體機翼裂縫等問題,但是經過材料方面的加強後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甚至有了改進版本的T-4MS。然而,自1975年開始,T-4突然被打入冷宮,再也得不到發展,製造出的101號樣機只能送去了軍事博物館。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T-4的終結呢?首先,T-4的運氣確實不好,在它出現的70年代中後期,美國和蘇聯正進行削減戰略武器的談判,核彈頭數量和運送載具是焦點。就連戰術轟炸機的圖22,都因為存在戰略轟炸機潛力而爭執不休,這個時候蘇聯再服役一款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明顯不合時宜。其實,T-4的氣動外形代表了當時的最高航空科技,美國業開發過一款類似的戰略轟炸,但因為技術不達標被迫放棄,這說明蘇聯想完成T-4是有難度的。
T-4需要的電子系統和配套武器未能研發完成,反而是現有的圖22經過升級之後,可以以較為廉價的價格,基本完成高速突擊美軍航母的作戰目標。可以說,T-4是不合時宜,而且不注重經濟性,現有武器可以通過升級完成的任何,非要研發換湯不換藥的新機型,和圖22走的一個超音速突擊路線,這自然就造成了浪費。
不過話雖如此,軍迷們都為這架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惋惜,如果T-4能正常服役,恐怕就沒有圖-160什麼事了,就像美國的YF-23被放棄一樣,對軍迷來講放棄T-4也是個損失。最終,T-4也非一無所獲,至少這個轟炸機項目,催生出了蘇聯許許多多的後續軍工產品會用到的技術。僅僅是T-4時開始研發的熱鈦合金航空用品,如今仍然在蘇27、蘇35甚至是蘇57身上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