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以「四個能力提升」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2021-01-07 瀟湘晨報

河海大學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加快水利工程學科建設,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成立研究機構,提升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支撐能力。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機構,組建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設立水生態與環境、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工程技術、岸線保護與綠色航道、智慧水利、綠色發展戰略等六個研究中心,構建完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運輸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為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搭建科研平臺,提升服務長江大保護的科技創新能力。依託中國三峽——河海大學水資源高效利用聯合實驗室,組建高水平創新團隊,聯合開展重大工程科技攻關,建立人才培養與交流工作機制,搭建多層次學術交流平臺,在水資源高效利用、水資源保護等領域開展合作。聯合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搭建水利科技成果交易平臺,促進水利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聚焦江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開展長江江蘇段岸線保護、太湖綜合治理等重大項目研究。自主設立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基金項目,提升對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大保護等國家戰略的服務能力。

加強智庫建設,提升政府決策諮詢服務能力。積極推動「江蘇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決策諮詢研究基地」建設, 爭取打造成國家級高端智庫。舉辦長江保護法治論壇,研究長江大保護法律制度體系,服務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圍繞長江口灘涂資源保護、綠色航運、城市治理等問題,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建言獻策,服務政府決策諮詢。

踐行學科交叉,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開展多學科人才招聘工作,引進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等高端人才。多舉措促進拔尖人才培養,吸引優秀學生加入長江大保護與綠色發展,培育後備科研力量。聚焦「雙一流」學科建設,輻射帶動其他學科共同發展,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與服務社會能力等方面,明確建設目標,強化內涵建設,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推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來源:河海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報告顯示:上海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能力效應明顯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前三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其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6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在華東師範大學發布
    、區域協同發展、區域韌性等科學理論,構建了包括4個要素層、18個具體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交流服務」與「生態支撐」四個方面綜合考察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通過綜合GDP水平、財政科技支出額、新基建發展水平、環保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等具體指標對各個要素層的內涵進行精準刻畫。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排行及優化策略
    當前,長江經濟帶正從成本驅動的規模擴張階段逐步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傳統「以鄰為壑」的相互競爭關係亟待轉變為「以鄰為伴」的創新合作關係,協同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與重要途徑。,克服了傳統基於城市自身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等規模數據,採用引力模型而計算的城市間經濟聯繫、空間關聯的不足,從城市自身發展水平和外部合作條件 2 個方面入手,構建由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交流服務、生態保護四大領域 19 個指標組成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表 1)。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發布,上海連續六年居榜首
    指數研製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指出,該指數根據增長極、區域協同發展、區域韌性等科學理論,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交流服務」與「生態支撐」四個方面綜合考察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通過綜合GDP水平、財政科技支出額、新基建發展水平、環保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等具體指標來進行精準刻畫。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上海連續六年位居第一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六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12月12日,華東師範大學發布了「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顯示,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合肥首次躋身TOP10,無錫則因生態支撐能力欠佳(4.63分)首次跌出TOP10。南京則從2019年的第2名降為第5名;蘇州繼2019年跌出前三後,今年繼續位居第7名。
  • 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近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楚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介紹五年來湖北著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大文章,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情況。用好綠色指揮棒黃楚平介紹,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中唱響具有湖北韻律的長江之歌。一是遵循綠色理念。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發布,上海杭州武漢居前
    12月12日,「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在滬發布。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六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已是第6次。指數研製首席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介紹,該指數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交流服務」與「生態支撐」四個方面綜合考察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通過綜合GDP水平、財政科技支出額、新基建發展水平、環保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等具體指標對各個要素層的內涵進行精準刻畫。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發布 上海科技創新、交流服務基本...
    新華網上海12月15日電(記者潘旭)華東師範大學日前發布了「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根據18個評價指標綜合考察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顯示,上海在科技創新、交流服務兩個領域基本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經濟發展指數達到世界較高水平。
  • 南昌吉安上饒市委書記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三地市委書記傳達中央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會議精神  12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現場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省公安廳暗訪拍攝的警示片。
  • 河海大學2021年新年致辭
    一年來,在學校黨委和行政正確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學校事業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開展主題教育整改落實,積極踐行「一線規則」,全面總結「十三五」、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人才培養能力持續增強。構建起高質量課程思政體系,23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
  • 打造高質量發展黃金經濟帶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新階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了新部署,江西是如何落實的?  殷美根:江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紮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更加注重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狠抓突出問題整改,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進鄱陽湖流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
  • 金華排名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第21
    12月12日,「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在上海發布,涵蓋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的110座城市。該指數由華東師大曾剛教授領銜的學術團隊編制完成,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是第六次。指數表明,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金華排名第21位。
  • 建行江蘇省分行:踐行綠色金融 護航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作為紮根江蘇、服務長三角的金融主力軍,建行江蘇省分行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綠色金融納入全行發展戰略地位,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服務機制,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精準支持重點領域、重大項目,以金融活水滋潤江蘇綠色產業發展,助力美麗江蘇建設。
  • ...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奮力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抓好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奮力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李國英,省政協主席張昌爾,省委常委,省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觀看了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審議通過了《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意見》。
  • 長江經濟帶110座城市排名,合肥首次躋身前十!
    12月12日,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研製組發布「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該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已是第6次。「指數報告」指出,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
  • 今天的江蘇省委常委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等議題...
    荔枝新聞訊   11月22日,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現場會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精神,討論《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長江經濟帶究竟有多重要?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體有著怎樣的關係?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長江經濟帶究竟有多重要?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體有著怎樣的關係?  第一,以生態保護為抓手,建設黃金經濟帶。  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中之重。
  • 龍灣: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擔當新作為!
    龍灣: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擔當新作為!會議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要在目標上抓融入,對標對表中央和省、市要求,高起點謀劃「十四五」,把參與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與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機結合,從規劃、產業等各方面做好路徑謀劃,明確龍灣在參與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更多的龍灣元素,貢獻更多的龍灣力量。
  • 長江經濟帶PK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哪家強?
    它們分析了這一地區科技發展的情況,重要成果的情況和學科研究活力的情況都有具體的定量、定性的分析。中科院武漢情報文獻中心研究員馬廷燦在解讀《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對比分析》報告中指出,在近十年來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發文量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規模和影響也都是在持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