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眼裡,這種自由被限制大多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judge。與其說是穿衣自由,倒不如說是審美自由。
文 | 木垚 編輯 | 奎因
前幾天,朋友圈被探討「女性穿衣自由」的話題刷屏了。
有人說,中國女孩在國內很難有穿衣自由,一是由於本身相對保守的社會傳統,還有就是一旦穿得清涼一點,就會收到一些不友善的評論,甚至連身邊最親近的家人、男友也會提出阻攔。
我有一個朋友就提到過,在歐洲玩兒的時候她穿低胸吊帶裙不會穿抹胸,因為在國外大家都那麼穿,但在國內她就會注意很多。
也有人認為,「穿衣自由」這個概念是不可行的,在特定的場合穿著得體的服裝是基本的禮儀,就像女生不可能穿著比基尼去上班,男生也不可能穿著跨欄背心去參加會議。
其實,在什麼場合選擇、穿什麼樣的衣服依然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我們無法控制的是別人對於你著裝的看法。
如果所謂的穿衣自由是自己想穿什麼穿什麼,還要求別人不judge自己,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不僅別人會judge你,你自己也會。
想想當我們在大街上看到穿著特別的人時,自己是不是也會側目,也許還會跟同行的夥伴一起討論;當我們看到幾年前自己發在社交媒體上的老照片時,也會自嘲地評論一句「非主流殺馬特」。
其實男孩們同樣面臨這種問題,國內男性時尚博主Blackbirdfly說:
從小到大我穿衣服一直挺自由的,家裡人也支持我穿的不一樣。於是乎我愛上了各種各樣的衣服,有時候會很女性化,當然受到過很多嘲諷,怎麼男孩子穿裙子?怎麼塗指甲油?在路上指指點點當然有,但我真的絲毫沒有在意過別人的看法。
那麼實際上中國女孩們平時在穿衣方面到底是怎麼考慮的呢?有沒有因為什麼而感覺受到了限制?
我們就這個話題跟幾位女孩聊了聊。
皮卡丘 25歲@北京
現在的主流審美是以瘦為美,大家都想要變得很瘦,因為那樣穿起衣服來才更好看。不然為什么女孩子每天把減肥掛在嘴邊呢,我可能也會在買衣服時放棄顯胖的衣服,但我並會不覺得因此受了委屈,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也不會覺得不自由。
小史 28歲@北京
我只有不上班和上班的差別,我的穿衣情況也不是以國家作為區別的,是以人。只要不是大批量認識我的人存在,我就想穿啥穿啥,因為我不喜歡別人judge我,但陌生人就無所謂了,而且本來工作的時候確實要穿得得體一些。
Julie 18歲@蘇州
國外的很多女孩無論自己的身材怎樣都喜歡在夏天穿吊帶,她們也不怕露出自己的贅肉,就很自信。所以真正自信且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的話,當然想怎麼穿就怎麼穿咯,自信的女孩最美嘛。
風流少女 28歲@北京
我很少在北京穿短褲,因為在北京穿短褲吊帶,會有人盯著你看,特別不自在,三裡屯那種地方稍微好點,但是也不行……國外比我穿得奇怪的人多多了,沒人會注意我看我,我就比較自在。
月明 29歲@武漢
作為大胸人士……要顯瘦真的只能選V領、大開口那種衣服穿,保守一點的穿上去跟頭熊似的,而且我不管穿啥都逃脫不了猥瑣的視線。前兩年我穿漢服逛街,經常會接收到一些讓我很不爽的視線,近兩年好多了,主要大街上穿漢服的妹子不算少見,就少了很多看稀奇的眼神。我就希望不管啥體型穿什麼,不會有人大驚小怪,這就是我的願望了。
Vanillais 24歲@廣州
吊帶、穿超短褲、穿抹胸,這些理應都沒有錯,這樣穿我也沒有犯法,不會被罰。但當我想到手臂上的「些許」拜拜肉,想到腰上的「一點點」贅肉,想到在地鐵上會有多少猥瑣的注視,我退縮了。我知道我不該如此。無論我有多少贅肉,別人都無權阻止我露出來;不經意的注視是本能,只要沒有逾矩之舉,我都可以理解,但是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能支撐我的想法嗎?是時候讓大家一起去努力改變了。
不參商 21歲@上海
這麼多女生吵著要「穿衣自由」,我尋思大街上吊帶短裙低胸裝也一個不少啊,穿了也沒被抓起來啊,還要多自由?不讓人judge是不是管太多了,你穿就完事了,難道你自己也能永遠不去judge別人嗎?
小瘦子 30歲@北京
吊帶短褲短裙穿衣服都還好,主要我比較平胸,而且比較瘦,就算穿得比較低胸一點,別人可能也不會多看我幾眼。地鐵裡有時候會比較擔心變態,小心一點就好。我比較愛裝嫩,喜歡20歲的小朋友喜歡的樣子,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這麼大年紀穿起來很奇怪,會不自信,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主要30多歲的人穿得都會比較莊重古板一點。雖然經常被朋友說,你穿著很好看啊,但是我肯定不會穿成這樣出去。
其實早在18至19世紀的歐洲,緊身胸衣曾一度非常流行,當時的貴族女性都沒能免於這種痛苦,很多女性的腰被緊身胸衣束縛到畸形。
18世紀的緊身衣
到了1908年,人們對緊身胸衣的好感減少了,緊身衣再次開始衰落。原因是當時更為流行高腰線,形態更自然的時裝。早期的胸罩被發明出了,致力於減少臀圍而不是腰圍的緊身褡漸漸取代了緊身衣。
在那個年代,戴胸罩是一種解脫。然而現在也會有女性覺得胸罩同樣是一種束縛,著名美劇《老友記》中飾演Rachel的詹妮弗·安妮斯頓,就經常在街拍或劇照中被發現沒有穿bra。她曾多次表明自己是「解放胸部」的擁護者,有一種「老娘想怎麼穿就怎麼穿,你們愛說什麼說什麼」的風範。也是,如果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許她一開始就不會這麼做了。
而類似這樣的以衣著判定女性品德的方式實際上也是物化女性的一種行為。
「物化女性」這一概念最早是由Fredrickson和Roberts於1997年在《女性心理學季刊》中提出的,他們認為 「物化女性」即社會過於關注女性的身材和外貌,從而潛移默化地壓迫女性,這可能會導致女性也會將自己視作物品,用扭曲的標準來審視自己,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
生活中不穿bra的女孩其實自己很舒適自如,但這份自如背後卻要承擔所謂「暴露」帶來的風險。有人善意提醒這樣穿不合適,也有人惡意滿滿地噴她們「有傷風化」,斷定這樣穿的女孩「一定不是什麼好姑娘」。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不穿bra的女孩就該被批判?她們真的有傷風化嗎?
讓我們看看詹妮弗·安妮斯頓堅持「解放胸部」的結果是什麼——2016年,47歲的詹妮弗·安妮斯頓再次被美國《People》雜誌票選為全球最美女性,她第一次當選是在2004年。
而回到我們開始提到的束縛女性腰部的緊身胸衣,我們會發現這樣的造型在之後的時尚領域也經常出現。1980年,日本著名設計師Issey Miyake推出過紅色的塑膠胸衣,這件胸衣已經不再束縛女性,貼合腰身的設計還可以凸顯出柔美的曲線。
愛馬仕品牌總監Jean Paul Gaultier也曾為麥當娜設計過錐形胸衣,此時胸衣則已經成為了女性力量的象徵。
同一個類型的單品,因為細節款式以及被穿著的方式不同,在不同的時代有了不同的表現意義。而我們的審美也的確在一直變化,現在我們眼中的「殺馬特」為什麼曾經那麼流行,因為在當年大家覺得那樣酷啊潮啊。
從一件衣服或者一個人的穿著就能評判出TA的品格,這樣得出的結論也是非常荒謬了。這裡想對現在依然熱衷於這件事的人們說一句,醒醒吧,9012年了!
那麼中國女孩到底有沒有穿衣自由呢?
在大部分人眼裡,這種自由被限制大多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judge。與其說是穿衣自由,倒不如說是審美自由。但審美這個東西,不僅會一直變化,還可以用類似「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的話語來解釋,真較起真兒來也找不到標準答案。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只要穿著衣服出門就不會被抓起來,想穿什麼其實都是自己選的。所以無所謂別人的judge,也別求什麼包容度,能獲得多大程度上的自由還不是中國女孩自己說了算。中國男孩亦如此。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