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雖經濟繁榮,但想喝葡萄酒卻不容易,蘇東坡和陸遊有詩為證

2020-12-22 黃三角網

到了宋代葡萄酒進入低潮期,眾多繁榮的城市和店鋪,賣葡萄酒的很少。

蘇東坡有一首《謝張太原送蒲桃》詩:

冷官門戶日蕭條,親舊音書半寂寥。

惟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蒲桃。

知道嗎?此時的蘇東坡在汴梁,他要喝葡萄酒需要朋友從太原送來。也就是說宋朝,主要是太原產葡萄酒。其它地方很少記載葡萄酒的生產。

近年,讀南宋的東西多一些,發現繁華的臨安很缺葡萄酒。這從陸遊的《夜寒與客燒乾柴取暖戲作》能看出來:

稿竹乾薪隔歲求,正虞雪夜客相投。

如傾瀲瀲蒲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

一睡策勳殊可喜,千金論價恐難酬。

他時鐵馬榆關外,憶此猶當笑不休。

詩中把喝葡萄酒與穿貂鼠裘相提並論,可見葡萄酒的名貴和稀缺。而且要喝葡萄酒也需要到榆關之外。榆關就是今天的山海關。

當時,經過戰亂,真正的葡萄酒釀酒法在中土差不多已失傳。

當然,葡萄酒稀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絲綢之路處於關隘之處的是西夏,而西夏長期處於交戰對峙狀態。有時難得一段和平時期,宋朝從西域進口,第一是戰馬;第二就是葡萄酒。

除了從西域運來的葡萄酒外,中土自釀的葡萄酒,大體上都是按《北山酒經》上的葡萄與米混合後加曲的」蒲萄酒法」釀製的,且味道也不好。今日知識的人是不將這種酒當作葡萄酒的。

當然元代大一統,葡萄酒文化進入鼎盛時期。《馬可.波羅遊記》記錄了他在元朝政府供職時,見過葡萄園和葡萄酒。在「物產富庶的和田城」這一節中記載:」(當地)產品有棉花、亞麻、大麻、各種穀物、酒和其它的物品。居民經營農場、葡萄園以及各種花園」。在「哥薩城(今河北涿州,含房山一部分)」一節中說:」過了這座橋(指北京的盧溝橋),西行四十八公裡,經過一個地方,那裡遍地的葡萄園,肥沃富饒的土地,壯麗的建築物鱗次節比。」在描述」太原府王國」時則這樣記載,」……太原府國的都城,其名也叫太原府,…… 那裡有好多葡萄園,製造很多的酒,這裡是契丹省唯一產酒的地方,酒是從這地方販運到全省各地。」

可惜,他說的不是宋朝,而是元朝了。

據《元史.卷七十四》記載,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祭宗廟時,所用的牲齊庶品中,酒採用」潼乳、葡萄酒,以國禮割奠,皆列室用之」。」潼乳」即馬奶酒。這無疑提高了馬奶酒和葡萄酒的地位。至元二十八年五月(1291年),元世祖在宮城中建「葡萄酒室」(《故宮遺蹟》),更加促進了葡萄酒業的發展。元朝葡萄酒業是大發展的時代。

這種情況延續時間不長,由於大量蒸餾的白酒出現,葡萄酒開始走入低谷,一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葡萄酒出現了重振江湖的態勢。

紅酒這個詞在宋元時期就出現了,當時沒有流行開。當下,目前,葡萄酒基本上被「紅酒」這個名稱替代了。我曾經考察過這個現象,首先,就是「紅酒」好表達,好發音,也不至於誤會。其次,相較於葡萄酒,它又指葡萄酒中比較高貴的那種。當然,對於紅酒,釀造者也多方加強了創新成分。但無論如何,任何紅酒含有最多的也是葡萄汁,佔80%以上。其次是經葡萄裡面的糖份自然發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10%至30%,剩餘的物質超過1000種,比較重要的有300多種。紅酒其他重要的成分有酒石酸,果膠,礦物質和單寧酸等。雖然這些物質所佔的比例不高,卻是酒質優劣的決定性因素。質優味美的紅酒,是因為它們能呈現物質結構的平衡,使人在味覺上有無窮的享受。

有一點很重要,長於品味白酒的人,會在很短時間裡適應葡萄酒。這是我個人的體驗。

相關焦點

  • 農家樂和民宿,古代早就有了,有詩為證
    據統計,有近500位宋朝詩人留下了田園詩,總數超過4000首,其中:範成大140首,楊萬裡75首,劉克莊70 首,梅堯臣40首,蘇轍36首等等。這些數字遠遠超過以前的任何朝代,當然,後面的元明清也沒有能超過宋朝。今天,小編就整理出一些農村田園的詩詞,城市套路深,我們一起回農村。說的田園詩詞,人們往往會想起陶淵明和孟浩然這兩位大詩人。
  • 蘇東坡陸遊的共同點 竟然是愛睡覺?
    機緣巧合下,曾經錄過一檔詩詞節目,其中有道題是陸遊的詩,為:  「美睡宜人勝____,江南十月氣猶和。」選項有三個,分別為「放歌、淺酌和按摩」,不出所料的是,多數選手都在放歌、淺酌間遊移,而忽略了看似荒誕的按摩,殊不知這才是正確答案。
  • 陸遊:詩酒趁年華,歸來仍少年
    通讀陸遊詩集,你會發現,愛國情懷貫穿他一生,從鮮衣怒馬的少年到雞皮鶴髮的老翁,俠肝義膽,沒有一天不在憂國憂民。臨了,還不忘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為這樣一顆愛國的拳拳之心,在周恩來眼裡,宋朝文豪之中並非蘇東坡第一,而是陸遊第一。不可多得的愛情詩。在兒女私情上,陸遊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和唐婉譜寫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悲歌,歷來被傳為千古佳話。
  • 喝葡萄酒有什麼好處?每天適合喝多少葡萄酒?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嚮往高品質的生活。其中,飲食消費類目中就有很大的變化。從快樂肥宅水-茶飲-葡萄酒,可見大家的消費習慣、消費品質在不斷地發生改變。眾所周知,快樂肥宅水喝多了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奶茶喝多容易睡不著。葡萄酒(wine)作為適合當代年輕人、中老年人飲用的果酒,是大家青睞的果酒之一。下面跟著傲魚酒莊了解:喝葡萄酒對我們身體究竟有何好處吧!1、喝葡萄酒有什麼好處?
  • 做人當讀陸遊詩,讀懂陸遊已中年
    陸遊是我國宋朝時著名的詩人,他也是留下傳世詩作最多的詩人。這是陸遊寫給兒子的詩,詩中闡述了一個道理,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而這又何嘗不是陸遊學習的方法呢。
  • 好書在百度 蘇東坡:奔走潦倒的一生,波瀾曲折盡在詩裡見
    我們吃荔枝,便會想起「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到西湖我們即「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即便遇到最不會念詩的,你問他蘇東坡啥啥,對方也會稱道東坡肉還是不錯的。是的,有中國人的地方,東坡先生的身影無處不在,他的芬芳詩意無時不在。蘇門一家:「三蘇」成長史宋仁宗景祐三年,即公元1036年,蘇東坡出生。他歷經宋仁宗、宋神宗和宋哲宗。
  • 蘇東坡不僅詩書畫全能,還為老百姓辦過許多好事,你知道多少?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全才之一。他的詩、詞、書、畫、文賦的水平,在宋朝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蘇東坡在宋詞上,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在書法上,是宋四家之一,在繪畫上,開創了宋朝文人畫的先河,在文章上,更是獨樹一幟,與自己的老爸蘇洵、弟弟蘇轍一起,並列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 解讀柳永(3):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為什麼難超柳永?
    然而,如果要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卻超不過柳永,具體情況我們已經在《在宋朝,如果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能超過柳永嗎?》一文中已經分析過。宋朝多數人認為柳永的婉約詞才是詞壇正宗,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蘇軾的詞不是詞,只是「(長短不齊的)詩」。
  • 聊一聊宋朝的分食、合食制和今天的飲食文化
    想起那日在包頭一餐館就餐,當餐館殿堂裡的紅燈籠跌入茶碗那一刻,竟有想穿越回宋朝看一看的狂想。聯想宋朝時的包頭還在遼國統治下,不過在那時,遼國人是主張學習漢人文化的,把穿漢服都作為一種時尚。而那時宋太祖趙匡胤在「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以後,採用的是「以文制武」的治國方針。在發展經濟上,主張安居樂業的大興農業。
  • 宋朝繁榮的經濟,為何沒能化經濟實力為戰力?總是被其他小國欺負
    這句話出自於陳寅恪先生,由此可見,陳寅恪先生對宋朝的評價是頗高的。在《中國通史》中,白壽彝老先生也對於宋朝有著高度的讚賞,認為宋朝之繁榮堪稱千年歷史之極限。 說起宋朝的歷史,雖然「積貧積弱」的標籤十分知名,卻也有一個讓後人倍自豪的亮點:繁華的經濟。
  • 有童年陰影的唐詩300首,李白他們當時都喝什麼酒?
    李白喝黃酒還有啥佐證?答:有酒聖杜甫的詩詞為證,他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現代科技證明,喝一鬥燒酒肯定會酒精中毒而死,只有喝度數低的黃酒才能出現「詩百篇」的奇觀。
  • 蘇軾、李白、陸遊的「吃貨」人生:美食與詩,不負人生不負卿
    ——《惠崇春江晚景》有史料記載,蘇東坡喜歡吃河豚,有人請他吃,他大嘆:「死了也值得!」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生顛沛,卻對美食衷心不改,詩興湍飛。只要心中有詩,憑著對生活的那份熱愛,無論日子難易,也終將能過得有滋有味。
  • 蘇東坡求學定情的地方,諾距羅尊者的道場,陸遊:「川南第一山」
    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中巖的仙,有李白、有蘇軾、有黃庭堅、有範成大、有陸遊、有楊慎,有滿山無頭的佛,有五百羅漢但大多數人眼裡,只有蘇東坡。坐落在上寺翠微峰下的「中巖書院」曾是青年蘇軾和弟弟蘇轍負笈求學三年的地方,「喚魚聯姻」更是千古佳話。
  • 說不完道不盡的涼州(武威)葡萄酒文化
    據說殷人特別喜歡喝酒,由於喝酒容易誤事,甚至誤國,所以,《尚書·酒誥》告誡人們不要沉醉於酒。儘管如此,各朝各代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文人俠士都和酒緊緊地聯在一起。《漢書·食貨志》云:「酒者,天下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病,萬福之會。」但古人喝的酒並非今天的白酒,而且也沒有經過蒸餾,大約到南宋,蒸餾酒即烈性酒開始出現。
  • 蘇東坡也曾偶遇UFO,並且有一首詩為證?科學家無法解釋
    其實從古至今,關於外星人與UFO的記錄和報導都屢見不鮮。古代有句話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在我國古代就發生過很多不明飛行物的事件,古代的人早就觀測到外星人了。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國就有「飛車」的傳說,以後又有「赤龍」、「甕」等酷似現代目擊者對UFO的描述。
  • 舌尖上的美食——專家蘇東坡
    提起蘇軾蘇東坡,大家都會想到他是宋朝的大詞人,大文豪,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寫出了他的豪邁。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寫出了他的柔情,除了文壇地位之外,蘇東坡書法造詣也登峰造極,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出自他手。然而,這都是他的文學成就,我們今天想說的是他另外一項成就——美食。宋代的經濟空前繁榮,以前朝代的宵禁在宋朝也不存在,人們可以通宵達旦的遊玩,暢飲美食,仿佛吃的文化在宋朝格外流行,身為資深吃貨的蘇東坡同志,對自然十分精通。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 臘月讀詩:你知道宋朝的國花是什麼,猜猜?
    風雪開花,仲春結子,綠葉延續到秋冬,最寒冷的季節,綻放出不滅的花朵。宋朝比唐朝保守,雖然矯枉過正。唐朝的尚武,導致國家的內亂,牡丹凋零朝夕之間。宋朝人崇尚梅花,梅花有嶙峋的枝幹,有奇香的花朵,有耐寒的品質。但唯一,梅花不能抵抗鐵蹄。但有一點好,梅花大江南北生生不息。代表著人民的生命,代表著士子心頭的熱血,代表著前赴後繼的不怕死亡,代表著絕處逢生。
  • 蘇東坡臨終頓悟,為其子留詩一首,雖首尾句相同,卻道出人生真諦
    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東坡先生雖身已死,他的名字也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他的風雨飄搖的一生,卻始終泰然處之,把別人眼裡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快意人生。
  • 美食不可負——陸遊‖文/兮兮
    陸遊是北宋仕途多舛的政客和享有重要地位的詩人,但是今日我們不談他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也不談他的「紅酥手」,咱們來聊一聊放翁君的另一面。沒錯!放翁君的本質是一個還沒來得及考廚師執照的「吃貨」。都知道陸遊有一部詩集——《陸遊飲食詩選注》。
  • 一首首愛國之詩道盡大文豪陸遊的赤子之心,你讀懂了陸遊嗎?
    說起陸遊,有多少人曾經記得他的那一首《示兒》,陸遊或許讓很多人認為他寫的詩大多都是描寫一些平常的事,但是真正了解陸遊的人,才知道他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愛國詩人。還有他內心的忠肝赤膽,陸遊以筆為武器,把自己內心的一腔熱血以及對於南宋腐朽統治的不滿情緒,都寫在了自己的詩裡,希望能夠用這些詩來喚醒當朝的統治者們,但最終也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