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執導劇情片《一秒鐘》正在全國院線熱映,雖然這種主題稍顯沉重的電影題材,受眾並不廣泛,票房寥寥,但這並不影響該片目前的高口碑反饋,在對人性的描寫以及具有故事性的畫面感掌控上,張藝謀一如既往的發揮穩定,他向大眾證明了自己雖然已經是70歲高齡,但並沒有江郎才盡。
不過,雖然大家給予了《一秒鐘》極高的評價,但該片也並不是全無缺點,被刪減掉的「劉閨女」扛包致死的重要劇情,導致整部電影邏輯無法自洽,這是最為遺憾的一點,而新晉謀女郎劉浩存在影片中也並不算出彩,相比於周冬雨與倪妮在《山楂樹之戀》和《金陵十三釵》中的驚豔表現,劉浩存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原本觀眾對其寄予了高期望,但在觀影結束後,卻多了一分失望,影片的高光時刻基本上都是屬於範偉與張譯的。
張譯的演技與努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該片的花絮中,觀眾也了解到了他為戲所做的犧牲,在演藝圈能為戲一天只吃一根黃瓜,狂減20斤的敬業演員,恐怕少有,而事實證明,他的付出並沒有白費,觀眾與導演對他的高度認可,便是最好的回報。
範偉在影片中塑造的是一個人性善惡明顯的電影放映員,這個小人物被範偉塑造的很有意思,在那個人人都灰頭土臉的年代,只有他穿著乾淨整潔,甚至還帶了一塊腕錶,乍看之下,還以為這是個什麼大人物,但在之後的劇情中才得知,他不過是個電影放映員而已。
在面對普通群眾時,他有自己的官腔與架子,但在面對稍有權勢的人時,他也會畢恭畢敬,這種人物骨子裡的世故與怯懦被範偉詮釋得淋漓盡致。
範偉為角色注入了靈魂,說其是影片最大的驚喜一點都不為過。
我們驚豔於範偉的表演,他早已不是大家記憶深處那個胖胖的,只會演喜劇的諧星了。
仍記得在春晚的小品舞臺上,範偉與趙本山合作的身影模樣,《牛大叔提幹》《賣車》《賣拐》等經典時至今日也是值得拿出來反覆回味的,也記得範偉在《劉老根》中飾演的自詡為文化人,卻又貪小便宜、市儈懦弱的「藥匣子」,包括《鄉村愛情》中的結巴「王木生」,每一個角色無論戲份輕重,範偉都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喜劇演員的這條路上,範偉似乎始終都在為趙本山做配角,我們以往只能看到趙本山在喜劇表演方面的天賦與貢獻,卻往往忽略作為綠葉的範偉,現今再回想,當初若是沒有範偉,趙本山的這一部部經典,或許會存有不少遺憾。
以喜劇成功後,範偉並沒有被角色與風格局限住,他開始嘗試塑造具有深度的人物,其實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喜劇演員怎樣做才能轉型到正劇的發展道路上,在當初看《劉老根》與《鄉村愛情》時,我們怎麼也不會相信,範偉會在日後成為靠演技拿獎的「影帝」。
但他就是做到了,2016年,範偉憑藉抗日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成功斬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雖是喜劇小品演員出身,但沒有人質疑範偉的演技與能力,他這個「影帝」是名副其實的。
之後在《長安道》《我和我的家鄉》中,範偉再次展現了不俗的演技,尤其是《我和我的家鄉》中,他所塑造的鄉村教師,可以算是整個單元的靈魂人物,幾乎承擔了全部的淚點,雖然該角色戲份不多,但在幾十位演員中,他留給觀眾的印象卻是最深刻的,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單元故事的精神內核,範偉的表現在當時驚豔且感動到了不少觀眾。
從春晚小品的扛把子,到文藝電影中的實力派「影帝」,範偉的轉變與成功向大眾證明了,喜劇演員也是有演技的,喜劇演員也可以拿「影帝」,希望之後範偉可以繼續在作品中帶給大眾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