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新聞網消息(李廣)穆水悠悠,一溪之水付東流。福安穆陽溪發源從鷲峰山脈途經政和縣、周寧縣,河流總長125公裡。河水乾淨、空氣新鮮、陽光充沛,是穆陽得天獨厚的自然之源,因而成就了穆陽「三寶」:水蜜桃、線面、油紙傘。其中穆陽線面成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產業,純手工製作細若龍鬚。穆陽線面迄今已有680多年歷史,2011年成功獲評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近年來,穆陽線面打破家家戶戶做線面小而散的格局,到多家線面專業合作社,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並向現代化、標準化生產轉型,年產值超過1.1億元。從蘇堤村家家戶戶製作線面到覆蓋大穆陽(穆雲、康厝、穆陽)的線面產業。
傳統工藝「富」了家家戶戶
線面,是福安乃至閩東著名的傳統主食。女人做月子、孩子生日、老人壽宴、春節第一早餐等必上的一道食品。它也是遠方遊子鄉愁的寄託,他們回鄉過節必預訂的特產之一。
穆陽線面又稱「太平面、長壽麵」,因細如針線、營養豐富而聞名。
「經常吃線面的人,都知道穆陽線面好,不糊有嚼勁,據說製作麵條過程有十幾道工序。」來自寧德市女企業協會的李女士說,「這次,我們特意組織來穆陽線面工廠參觀,沿途空曠場地、房前屋後、桃林中都有人在晾曬長長的線面,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她們臨走時購買了很多線面,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送給親朋好友。
這麼好吃的穆陽線面,既是居家美食,又是禮儀佳品。它的發源地是穆陽鎮蘇堤村,穆陽溪畔蘇堤村現有1500多戶5600人,生產線面已有680多年歷史,這裡的60%村民從事線面生產、加工、包裝等,該村的線面是閩東有名的特產,2011年還成功獲評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90後女作家楊雨菲選擇吃線面時曾寫道:泡麵是省略了製作過程,缺少「暖心」的情懷,線面經師傅雙手一次次拉細,變成如此柔順的模樣,真材實料地去打磨一種暖意。
「從爺爺到爸爸,我家祖祖輩輩都是學做線面,妻子踏進家門來學的活也是拉線面。」58歲的魏珍華從16歲開始學製作線面技術,到現在已經整整幹了42年,他的妻子跟他一起幹了36年。
「線面不僅養家餬口,還是我發家致富的『金鑰匙』!」說到穆陽線面產業時,魏珍華說道,「建房子、培養孩子讀書……,我們一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依靠的是線面產業。」
黃新平,在村委扶持下,掌握了線面技術,這幾年通過加工線面,經濟條件逐漸轉好,一家人住上了新房。蘇堤村黨支部書記黃冬木介紹說,村裡共有32戶貧困戶,主要收入來源於線面生產加工。
幹群一心「火」了產業
穆陽線面始終保持純手工製作,從麵粉到製作成麵條要過和、發、捶、擠、搓、拉等十一道工序,工藝複雜,用料嚴格,技術要求高。近年來,這種經精心打磨有暖意的面越來越火,成為穆陽的重要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解決農民就業、促進農村繁榮。
「加快線面產業發展,我們致力抓『穆陽線面』的區域品牌建設,政府從過去有序引導轉變到現在科學引導。」穆陽鎮鎮長阮貴章說,充分發揮線面產業優勢帶動其他三產發展。
隨著穆陽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穆陽線面市場需求量與日俱增,做大做強線面產業成了政府與群眾的共識。
從小看著村裡人做線面長大的陳華興說,這個活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但是,線面製作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個技術活,氣候、溼度、原料、工序等要求很高。隨著市場對穆陽線面需求的不斷增大,給大規模化線面生產提供了契機。
做大做強穆陽線面產業,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增加村民收入。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了以前小而散的格局,穆陽線面從「小舢板」轉變成「大航母」。2010年以來,先後成立福安市穆陽線面協會、好穆陽、華盛等多家線面專業合作社。首個700多平方米的鋼結構玻璃晾曬線麵廠房、1.5萬多平方米的線面標準化廠房和培訓基地,在蘇堤村拔地而起。
陳華興與100多戶村民成立好穆陽合作社,投資4000多萬元,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個標準化廠房、展示中心、觀光體驗工坊等的建設。陳華興還被評為「福安市十大民間技能手」,他的好穆陽合作社去年被評為「省級示範社」。
「天氣晴野外拉,天氣陰室內拉。」陳華興拍著胸脯高興地說,現在線面生產在蘇堤村已經是全天候工作,只要你肯幹都會有收入。
線面+「活」了文旅
以前,交通滯後,線面銷量有限。現在一年電商銷售線面達1000萬元,而且銷售空間還在不斷增長。標準化生產後,產量更多,口感更佳。
近幾年通過合作社經營模式「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品牌」保證生產的質量,特別是公司採取「早上供粉、晚上購回、支付加工」的做法,「合同線面」方式使農戶不承擔任何成本和銷售經營的風險,即可獲取較高加工收入,深受農戶歡迎。
陳華興是製作穆陽線面的第16代傳人,目前,他的二兒子陳致也加入到這個被年輕人認為是苦力活的行列。
2012年退伍後,陳致一直跟隨父親,他從小耳聞目濡線面生產技藝,目前嫻熟掌握了生產、經營、銷售整個流程。
「線面節已經成為家鄉一個習俗,在外鄉賢藉此機會和家人團聚一下,活動很熱鬧,氛圍也很好,我每年都參加!」去年11月30日,特地從外地趕回參加「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的繆錦濤高興地說。
這樣的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第三屆的主題是「福壽線面傳家風,鄉村振興促發展」。活動很有影響力,吸引了周邊縣(市)許多群眾參與。現場還舉辦千人福壽宴、漢服嘉年華、開蒙禮、油紙傘DIY、線面製作體驗、自行車爬坡賽和歡樂跑5公裡等活動。
線面文化旅遊節,是一次嘗美食、品文化、遊古鎮的美好節日。據不完全統計,兩天來,到該鎮旅遊的客人超過二萬人次以上。
一碗麵盤活了一條古街,輻射帶動了穆陽、穆雲、康厝一鎮二鄉旅遊服務業的發展,實現「把遊客引進來,把時間留下來,把鄉情體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