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穆陽鎮:發力「線面+」 致富路更寬

2020-12-18 騰訊網

東南網9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範陳春 通訊員 李廣)線面是閩東傳統主食。在福安,坐月子、過生日、壽宴、春節等大日子,線面都是必上的一道食品,這為線面產業提供了廣闊的消費市場。

作為線面集中產地,福安市穆陽鎮全面發力「線面+」,開啟高質量發展加速跑。「3.0版」工廠化+合作社,不但在恆溫恆溼環境下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而且下大力氣建設全閉環線面觀光體驗工場。

「穆陽線面已連續兩年實現產值過億元,當地三成精準扶貧戶靠線面產業穩定脫貧,並帶動周邊穆雲、康厝兩個鄉鎮的600多戶村民從事這一富民產業。」福安市穆陽鎮黨委書記陳煦說。

絲絲線面富萬家

穆陽線面又稱太平面、長壽麵,因細如針線、營養豐富而聞名,至今已有680多年的生產歷史。

陳煦告訴記者,穆陽線面的發源地蘇堤村,現有1500多戶5600多人,其中1200多戶3600多人直接參與到線面生產、加工、包裝等全產業鏈中。

「穆陽線面用料講究,工藝要求很高,從麵粉到製成麵條要經過和、發、捶、擠、搓、拉等11道複雜的工序。」穆陽鎮蘇堤村好穆陽線面合作社負責人、穆陽線面非遺傳承人陳華興說,祖輩傳下來好手藝,讓穆陽線面口感細膩,深受大家喜愛。

「穆陽線面好吃,不糊有嚼勁,每次回福安都會選購一些帶走。」在寧德工作的福安籍人士蘭勝新說。

靠著絲絲線面,村民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線面生產不僅是養家餬口的手藝,更是我發家致富的金鑰匙。」蘇堤村59歲的魏珍華說,他16歲便開始學習線面製作技術,妻子過門後也跟他一起製作線面。靠著線面,他蓋起新房子,把兩個孩子也培養成才,過上了好日子。

黃新平原本是蘇堤村貧困戶,在村兩委扶持下,他精心鑽研線面製作工藝,這幾年通過加工線面,經濟條件逐漸轉好,一家人前年也住上了新蓋的房屋。

蘇堤村黨支部書記黃冬木介紹說,村裡的32戶貧困戶靠著線面生產和加工都實現了穩定脫貧。

技術迭代興產業

穆陽鎮鎮長阮貴章介紹說,從「1.0版」的自產自銷、靠天吃飯,到「2.0版」的統購統銷、塑造品牌,再到「3.0版」的工廠化+合作社,穆陽線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線面技術的迭代升級,離不開陳華興的努力。

「俗語說『做木驚(怕)做凳,做面驚(怕)陰天』。線面製作看似簡單,其實是個技術活,對氣候、溼度、原料、工序等要求很高。」陳華興說,早期手工線面受天氣影響很大,擴大規模存在技術困難。

需求不斷增大,為規模化生產線面奠定了市場基礎。做大做強穆陽線面產業、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成了陳華興的夢想。

在陳華興的帶動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以來,穆陽鎮先後成立福安市穆陽線面協會,好穆陽、華盛等多家線面專業合作社,購置設備建設專業化廠房,線面產業逐漸成型並壯大。

乘勢而上,陳華興帶動100多戶村民共同成立好穆陽線面合作社,又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工場,首個700多平方米的鋼結構玻璃晾曬線麵廠房、1.5萬多平方米的線面標準化廠房和培訓基地,在蘇堤村拔地而起。

在好穆陽線面生產加工合作社,4條現代化生產線正有序運轉,吸收周邊的200多名村民前來就業,實現多班次輪轉、全天候生產。

「天氣晴好就在戶外拉線面,天氣陰則在室內拉線面。」陳華興說,去年好穆陽合作社實現產值350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5000萬元,帶動1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通過合作社實現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線面質量更加有保證,特別是採取「早上供粉、晚上購回、支付加工」做法,「合同線面」讓農戶不承擔任何成本和銷售經營風險,贏得大伙兒支持。

創意賦能動力足

「我是穆陽線面第16代傳人,如何傳承和弘揚線面文化、提升線面內涵成為當前的重點工作。」陳華興對未來充滿信心。

目前,他的二兒子陳致也加入這個被年輕人認為是苦力活的線面生產行列。2012年退伍後,從小耳濡目染線面生產技藝的陳致返鄉追隨父親的腳步,目前已嫻熟掌握生產、經營、銷售整個流程。

為線面注入文化內涵,才能賦予這個產業無限的發展活力。

千人福壽宴、油紙傘DIY、線面製作體驗……去年,第三屆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成功舉辦,吸引眾多遊客前往觀光體驗。

「線面節已成為家鄉一個習俗,在外鄉賢藉此機會和家人團聚一下,活動很熱鬧,氛圍也很好,我每年都參加!」特地從外地趕回參加線面文化旅遊節的繆錦濤高興地說,這是一次嘗美食、品文化、遊古鎮的美好之旅。

當前,穆陽鎮立足政企合作,全力整合資源,努力打造集線面生產加工、觀光體驗、文化傳承、產品寄售為一體的全閉環式穆陽線面觀光體驗工場。

「鎮裡已與福建農林大學食品學院、福建省美麗鄉村促進會、福建冠生集團等單位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力速食裝線面、風味線面產品開發。」陳煦說,接下來將圍繞穆陽全國特色小鎮發展大局,持續加大穆陽線面產業培植力度,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產業。

相關焦點

  • 上周末千人聚福安穆陽吃線面,還有漢服玩穿越!你去玩了嗎?
    福安新聞網消息(李廣 吳其文)「福壽線面傳家風,鄉村振興促發展。」11月30日上午, 「全國特色小鎮2019年第三屆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在穆陽鎮穆水廣場正式拉開序幕。現場時陰時雨路溼物潤,卻擋不住群眾高漲的「過節」熱情。
  • 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 共享美食與文化的盛宴
    福安新聞網消息(雷津慧 丁立凡 陳錦雄) 金秋時節,線面飄香。10月27日至28日,福安市穆陽鎮隆重舉辦「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第二屆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提升穆陽特色小鎮知名度,推進穆陽線面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福安自古以來就有「福安好穆陽」之稱,如今的福安西部地區依然有著「穆陽」的通稱。
  • 閩東特色小鎮舉辦線面文化旅遊節
    記者現場看到,本屆文化節以穆陽鎮穆水廣場為主會場,在石馬兜、東魯支祠和穆陽蘇堤設分會場,活動包括了千人福壽宴、漢服嘉年華、開蒙禮、油紙傘DIY、線面製作體驗、自行車爬坡賽和歡樂跑5公裡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圖為文化旅遊節現場。
  • 福安穆陽舉辦線面文化旅遊節
    東南網10月29日訊(福建日報範陳春 雷津慧 丁立凡 攝影報導)金秋時節,線面飄香。10月27日至28日,福安市穆陽鎮舉辦「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第二屆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  線面作為穆陽鎮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迄今已有680多年的歷史,具有質地柔潤、落湯不糊等特點,是閩東百姓過節、生日壽誕等重要日子的「彩頭食品」。2011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8年產值達1億元。  活動期間,穆陽鎮以「逛石馬古街,遊桃花小島,品傳統文化,食穆陽線面」為主線,將穆陽線面融入歷史文化元素,舉辦千人福壽宴。
  • 福安:第三屆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舉行
    福安市穆陽鎮蘇堤村手工線面製作工藝展示現場。福建日報記者 範陳春 通訊員 吳寧俊 攝東南網12月2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範陳春 通訊員 吳寧俊)11月30日,「第三屆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在全國特色小鎮——福安市穆陽鎮舉行。穆陽線面已有680年歷史,一直保持著純手工製作工藝,經發、捶、擠、搓、拉等九道工序精製而成。
  • 福安:「千絲萬縷」奔小康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鄭庭裕 攝影報導)福安穆陽線面擁有680多年歷史,是福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福安市積極發展打造「非遺」經濟,穆陽線面成了穆陽鎮支柱產業。目前,穆陽鎮有1200多戶3000多人從事線面生產,當地農民在「千絲萬縷」中奔小康。  今年以來,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的穆陽線面產銷兩旺,生產訂單已經安排到年底,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圖為晾曬在木架上細若髮絲的穆陽線面。
  • 2018中國特色小鎮福安穆陽汽車越野挑戰賽新聞發布會在穆陽鎮召開
    昨日,由福安市穆陽鎮人民政府主辦,福建廣電創投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東方盛世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18中國特色小鎮福安穆陽汽車越野挑戰賽新聞發布會在福安穆陽鎮召開。此次新聞發布暨媒體見面會邀請了賽事組委會成員和福安市穆陽鎮相關領導、越野e族福建大隊、越野e族各地市中隊,各地市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各地市俱樂部車隊代表以及冠軍車手代表和各個主流媒體代表等共同參與。
  • 福安好穆陽,穆水好人家!
    ——章筠妍攝影:張永豔穆陽溪發源於鷲峰山脈北端,由政和流經周寧再入福安,經穆陽、康厝等地,於賽岐鎮上遊不遠處匯入賽江。近年,新建設的穆陽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全長11公裡,起於穆陽鎮蘇堤橋,止於康厝鄉梧溪村。
  • 千人線面宴、漢服穿越秀……周末沒來得及去福安穆陽的都看看!
    11月30日至12月1日,穆陽鎮舉辦全國特色小鎮2019年第三屆「好穆陽」線面文化旅遊節。 文化旅遊節以穆陽鎮穆水廣場為主會場,在石馬兜、東魯支祠和穆陽蘇堤設分會場,推出包括了特色文化展演、千人福壽宴、漢服嘉年華、開蒙禮、油紙傘DIY、線面製作體驗、自行車爬坡賽和歡樂跑5公裡等豐富多彩的內容,集中展示穆陽鎮線面產業優勢和作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良好對外形象。
  • 去福安嘗一口穆陽線面,9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滿滿一碗吃到撐
    今日,小編介紹的就是福安的特產——穆陽線面,這個存有680年歷史的「老古董」,究竟為何能透過歷史的厚牆,滲透出陣陣香味呢?一起來看看吧。穆陽線面的出產地是福安,福安文化積澱,有歷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韻,還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欏、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溝、仙岫畲族風情等形成「紅、茶、古、畲、廉」的傳統福安文化。
  • 一碗麵盤活一條街,輻射帶動福安穆陽、穆雲、康厝……
    福安新聞網消息(李廣)穆水悠悠,一溪之水付東流。福安穆陽溪發源從鷲峰山脈途經政和縣、周寧縣,河流總長125公裡。河水乾淨、空氣新鮮、陽光充沛,是穆陽得天獨厚的自然之源,因而成就了穆陽「三寶」:水蜜桃、線面、油紙傘。其中穆陽線面成為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產業,純手工製作細若龍鬚。
  • 福安「穆陽線面」銷路漸廣
    本報訊 (張容聲) 最近,福安市穆雲畲族鄉留洋山裡的計生「二女戶」蘭某舉家搬到了蘇堤村加工線面。年關歲首,福安市穆陽鎮蘇堤村的手工線面生意紅火:全村共有800多戶2000多人從事線面的加工、生產、銷售等,年產線面達到1萬多噸,創產值1億多元。線面除了暢銷國內,還進入了泰國市場。
  • 福安穆陽「線面節」 共享美食與文化盛宴
    12月29日,為期兩天的線面文化節在風景秀麗、底蘊悠長的中國特色小鎮穆陽拉開帷幕。時值歲末,穆陽古鎮喜氣洋洋,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當地群眾2000多人云集穆陽溪畔,共同見證穆陽線面節開幕。福安自古即有「福安好穆陽」之稱,這裡是全國最大畲族人口聚居地,不僅擁有國家4A景區白雲山世界地質公園、3A級景區虎頭萬畝桃花林、「中國最美葡萄溝」之稱的溪塔葡萄溝等自然景觀,還擁有古文化、畲文化、耕讀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傳統文化,更擁有「穆陽水蜜桃」、「溪塔刺葡萄」、「穆陽線面」等地方特色產品。2017年穆陽入選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 福建穆陽手工線面600多年傳承不衰
    中新網福安3月27日電 題:福建穆陽手工線面600多年傳承不衰  作者 李松  線面是中國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逐漸被機器取代。
  • [福建衛視新聞]福安:首屆穆陽線面文化節舉行
    [福建衛視新聞]福安:首屆穆陽線面文化節舉行 福安:首屆穆陽線面文化節舉行。
  • 福建線面何其多 手工拉出來的絲絲韻味
    來源:中國新聞網線面是中國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逐漸被機器取代。而在福建省福安市穆陽鎮蘇堤村,卻有著許多製作線面的手工作坊,這裡的村民至今依然傳承著這門手藝。福建穆陽手工線面600多年傳承不衰蘇堤村有著悠遠的歷史,早在隋朝開皇十五年(595年)就有江夏黃氏輾轉遷入,在穆陽溪的呵護下,蘇堤走過了千年的足跡。福安人喜食線面,其中穆陽線面最有名,穆陽線面又以蘇堤為首。豔陽高照,有著680多年手工線面製作技藝的福建省福安市蘇堤村迎來了線面製作的好時光。
  • 唱響文化樂曲 盡享健康生活 福安穆陽鎮傳統農貿節開啟
    狗年農曆正月十一,是福安市穆陽鎮一年一度的傳統農貿節。當天,天剛蒙蒙亮,來自周邊穆雲、康厝、溪潭、坂中、賽岐、羅江、甘棠、潭頭等鄉鎮的村民們即匆匆忙忙地往大街上趕,8時剛過,整個穆陽大街即熱鬧起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組織下,濃濃的文化韻味籠罩在穆陽這個全國特色小鎮中。
  • 寧德福安穆陽線面轉型升級 專業合作社破解「看天吃
    傳至現代,蘇堤村依然家家戶戶製作線面,並形成覆蓋全鎮的線面產業。   但家家戶戶做線面,免不了小而散的弊端。村民在自家作坊生產線面,囤積到一定的量,再送到農貿市場上出售。「旺季還好,到了淡季,農戶之間就打價格戰。你賣4塊8,我就賣4塊6,辛辛苦苦做面,利潤卻被攤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