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朝鮮政策錯了嗎?

2020-12-20 海外網

朝鮮閱兵

2016年9月9日,朝鮮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這也是朝鮮今年年內進行的第二次核試驗,與金正恩上臺不到五年來的第三次核試驗。本次核試驗後,朝核問題各方的心理與互動已經出現微妙變化,國內外所謂中國應反思對朝政策的聲音再起。筆者認為,這次核試驗後中國對朝政策更需要戰略定力。

中國為「朝核」付出了大量外交資源

國際關係學者都明白一個道理,任何好的、務實的外交戰略與政策必然是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同時符合相關國家的利益。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三原則「朝鮮半島無核化、半島和平與穩定、對話與協商解決問題」就是如此,這也是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三個目標。

為了實現這三個目標,中國參與了1994年旨在解決朝鮮第一次核問題的日內瓦中美朝韓四方談判、2003年3月進行的中美朝三方會談、2003年8月開始的六方會談。面對朝鮮半島自2008年以來的僵局,今年2月,王毅外長在中國兩會上又正式推出停戰協定轉為和平機制的停和機制談判與六方會談重啟的「雙軌制」方案。中國不僅貢獻了外交智慧,而且每當朝鮮半島出現緊急時刻,中國往往派出高官進行斡旋,有時甚至派出兩位。可以說,為了實現中國利益與各方共同利益,中國付出了巨大外交資源。

中國積極推動朝韓改善雙邊關係,尤其是2000年南北首腦會晤,中國在背後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還積極推動美朝關係改善,鼓勵朝鮮與其他國家改善關係。按理說,因歷史、地緣等原因,中國在半島問題解決上確實擁有比相關國家更多的資源,但事實表明,中國在解決半島問題上從來沒有為了一己之私,而損壞其他方的利益。中國對半島的三原則也經得起歷史考驗,朝鮮這次核試驗恰恰再次證明了中國的外交智慧與光明磊落。相比而言,這次核試驗也恰恰證明了相關國家違背了這三個原則,是他們對朝政策的失敗。

美韓對中國的期望值「有點高」

歐巴馬政府和樸槿惠政府對朝政策的共同出發點就是朝鮮將要崩潰。不同的是,歐巴馬政府有戰略耐心,要等待朝鮮崩潰,在此之前充分利用半島的適度緊張服務於其亞太戰略。至於朝核問題解決不解決,那主要是中國等朝鮮周邊國家的事情,不是美國當務之急;而樸槿惠政府則是希望儘快推動朝鮮崩潰,以此實現統一偉業。如果和平解決、和平對話,讓朝鮮所謂的「軟著陸」,豈不是讓朝鮮「活」的時間更長,這恰恰是樸槿惠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我們看到美國韓國近年來在對朝政策上有兩個極為錯誤的政策:其一,朝鮮先放棄核武器,再談其他的?其二,全面施壓,要麼朝鮮崩潰,要麼朝鮮低頭求饒。這兩個條件,別說金正恩政權,筆者認為沒有任何政權會滿足。

在此基礎上,美韓又推出在韓國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把中國也作為「施壓」對象。本質而言,薩德系統就是美國為了圍堵中國而建立的反導系統。對於韓國而言,一是向美國表達衷心,在中美對決上要跟著美國走,二是安撫韓國國內不明真相的群眾。而這犧牲的是中國的安全利益、以及地區微妙的戰略平衡。很可笑的是,一方面要借重中國施壓朝鮮,一方面又通過部署薩德協助美國對付中國,韓國真把中國的忍耐與善良當成了傻子。連美國人都明白,離朝韓邊境線不足40公裡的韓國,如果朝韓戰爭爆發,朝鮮對韓國萬炮齊發,薩德對保護韓國安全有什麼用?

美韓之所以把中國也作為施壓的對象,其背後考慮邏輯就是朝鮮今天沒有實現棄核、沒有崩潰是中國沒有充分施壓的責任。如上所述,關於棄核中國提出了這麼多好的智慧,美韓聽了嗎?關於施壓讓朝鮮崩潰,那豈不是開玩笑嘛?朝鮮崩潰造成的大量難民以及邊境混亂料將中國「買單」?而且中朝都是主權獨立國家,我們有何權利與資格要施壓讓人家崩潰。

朝鮮核試驗一錯再錯

那麼朝鮮就沒錯嗎?朝鮮當然有錯,而且一錯再錯。金正恩上臺迄今的外交政策簡單說基於兩個判斷:其一,不能和中國走的太近;其二,要不惜任何代價改善與美國關係。在這個判斷下,朝鮮對華是借重中國的經濟援助等,同時若即若離,為了實現自身目標,絲毫不顧及中國的利益;對美則鬥狠,通過頻繁的飛彈試射與頻繁核試驗「逼迫」美國改善與其關係,逼迫國際社會承認其是一個核國家。可以說,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把地區搞亂。如果中國關閉與朝鮮的口岸,以朝鮮的抗壓能力,國內料不會出現美韓所謂的「崩潰」,但是再次苦行軍極大可能少不了,而且受害最大的無益是普通百姓。可以說,屢屢利用中國的善良與國際道義作為「鬥狠」的籌碼,也只有朝鮮才能做出來。

總體上看,中美朝韓四方中只有中國在矢志不渝的、以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方式去推動半島問題的解決。在這四方中,客觀上講,中美都有長期戰略規劃。中國是實現半島問題「三原則」,最終目標就是該地區可持續的穩定與和平。而美國的戰略目標就是朝鮮崩潰,為此他可以等上10年、20年,甚至更長。而反之,朝鮮、韓國則為了短期目標,急不可待。朝鮮是要國際社會承認其是核國家,韓國則希望儘快壓迫朝鮮崩潰,以便實現急統。朝鮮與韓國的不切實際的目標怎麼可能實現?

中國不會動輒打國家「牌」

綜上可見,歷史經驗表明,只有中國的三原則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最符合半島問題解決的現實需要,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這次朝鮮核試驗恰恰表明中國的半島政策是對的,標誌著韓國戰略忍耐政策的破產與韓國以薩德部署為標誌對朝圍堵施壓政策的破產。當然,接下來出臺的對朝制裁會再次讓朝鮮表明,核試驗上受害最大的其實是他自己,也就是說,朝鮮為了一己之私「鬥狠」只能讓自己的處境更為艱難。筆者感覺欣慰的是,這麼多年在於國外的交流中,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也越來越認同中國的對半島政策。

毫無疑問,這次朝鮮核試驗以及近期韓國欲部署薩德,使得該地區解決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國際合作有分道揚鑣的可能性。中國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如果朝韓試圖通過相互鬥狠、施壓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且這個過程中不僅絲毫不顧及中國的利益,而且對中國為了各方利益解決而提出的相關政策充耳不聞,那麼中國也大可不必惱羞成怒。

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本著事情的是非曲直,該反對的反對,該支持的支持,我們不會學有關國家動不動就打其他國家的「牌」。也就是說,沒有朝鮮的配合,中國照樣要堅決反對薩德在韓國部署;針對朝鮮第五次核試驗後的制裁,如果不能和韓國美國達成一致,我們就單獨制裁。至於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以及自主和平統一,既然我們推動不了,我們就盡力而為,其他的讓歷史去決定吧。畢竟這首先是朝鮮韓國的核心利益,在半島問題上他們才是主要當事國。因此,那些嚷著中國應該反思對朝鮮半島政策的國家,自己或許最需要去反思。

(王俊生,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賈兆恆

30322513,.中國對朝鮮政策錯了嗎?,.2016-09-14 06:50:22,.204254,.賈兆恆

相關焦點

  • 孫中奇:萬曆朝鮮之役中朝鮮處理降倭的政策與影響
    這種行為與朝鮮的懷柔政策有很大關係。在傳統的華夷思想裡,面對遠人來投,「中國封建君臣基本上都是採取向夷狄展示德義而犧牲自身物利的行為模式來進行應對」,朝鮮構建以自我為中心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對明事大,一方面試圖建立與周邊政權的字小關係。所以朝鮮王朝對外政策與古代中國大同小異。為了安撫降倭,給予許多賞賜,個別降倭就此產生驕恣的態度。
  • 梁立昌:叫板川普,朝鮮為何聲稱不是中國手裡的牌?
    不過,這位總統還沒上臺就已經亮出了新政府在朝鮮半島事務上的政策紅線和底線:第一,絕不允許朝鮮擁有核武器;第二,繼續鞏固美韓軍事同盟;第三,不排除對朝鮮玩粗的,使用武力來解決朝核問題。所以,朝鮮急於和川普政府實現對話。問題是,川普並沒有把朝鮮作為一個合適的對話夥伴。
  • 中國為什麼與朝鮮保持密切關係
    中國外交官再次不斷向美國和韓國外交官宣傳中國在平定緊張情緒、確保朝鮮表達和談意願上的核心作用。他們還一再試圖勸說美國放寬令朝鮮重返會談的條件,雖然未能成功。中國外交圈的一致意見是,急需在對朝政策上有所調整,這為中國對朝鮮的嚴厲態度提供了支持。這樣的公開爭論已經見怪不怪,然而,2013年初有關爭論變得更加嚴肅,正如一位中國學者所說,「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朝鮮完全不考慮中國的利益」。
  • 韓國政策有變?本國網民能訪問朝鮮旅遊網站了(圖)
    文在寅14日舉行新年記者會(韓國《京畿日報》)分析稱,朝鮮旅遊網站可以直接訪問,或與韓國政府的對朝政策改變有關。韓國總統文在寅1月14日在青瓦臺舉行新年記者會時,提出考慮批准韓國散客赴朝鮮金剛山旅遊,以活躍南北交流。《朝鮮日報》稱,「朝鮮旅遊」網站,2017年由朝鮮國家觀光總局開通運營,有朝鮮語、中文、英語、俄語和日語5個語言版本。
  • 麥克阿瑟認為韓戰若實施我的戰略計劃,美國必勝!真是這樣嗎
    然而正在洋洋得意的麥克阿瑟以為成竹在胸,卻萬萬沒有想到之後竟會遇上,難纏萬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數度較量後,聯合國軍不斷呈現出敗勢。最後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差強人意的戰果,令到美國的軍政當局大為不滿。最後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說辭解職麥克阿瑟。
  • 中國與朝鮮國家利益的根本區別
    至於中國,總是要悲慘的扮演「冤大頭」角色:既要給朝鮮「擦屁股」,還不能過度責備朝鮮;既要挨國際社會的罵,還要被國際社會戴上一頂「唯一一個可以對朝鮮施加影響力的國家」的大帽子。說白了,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認定了,中國要約束朝鮮,中國有能力約束朝鮮,朝鮮不老實就是你中國在「搞鬼」。至於美國,更是看破了中朝關係的「命門」,於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 韓戰與中國崛起
    有人說中國在韓戰中取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參見沈志華著:《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頁)。事實上,中國入朝參戰對於新中國崛起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
  • 朝鮮脫北者:朝鮮人大饑荒時代視中國為救星(圖)
    然而在她的英文拼音姓名下,幾個不那麼明顯的白字才透露出她的真實身份:朝鮮叛逃者及難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脫北者」。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17日報導,李晛瑞剛剛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有七個名字的女孩(The Girl With Seven Names)》,講述她如何離開朝鮮,隱姓埋名,躲在中國的親戚家生活10年後,又輾轉到韓國尋求庇護,接著經過曲折的過程,有如神助般地協助家人離開朝鮮的故事。
  • 走進朝鮮,朝鮮民眾生活中的中國符號?
    特別是中國製造,在全球流行,幾乎任何國家都能見到中國製造,這值得我們中華兒女驕傲。朝鮮和我們相鄰,到朝鮮旅行,我最深的感受是,朝鮮民眾日常生活中,中國符號無處不在。那麼,朝鮮民眾的生活中,能見到哪些中國符號呢?首先從生活日用品來說,朝鮮輕工業不算發達,許多和民生相關的產品,都依賴進口。朝鮮的一些商店,中國製造很常見。中國製造的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食品飲料,非常受歡迎。
  • 走進朝鮮,了解朝鮮是如何看待中國朝鮮族的?或許與你想的不一樣
    走進朝鮮,了解朝鮮是如何看待中國朝鮮族的?或許與你想的不一樣不知道你們印象中的朝鮮是什麼樣的呢?一名驢友認為,朝鮮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是五十年代的中國,去朝鮮旅遊的人是為了懷舊。好奇心使然,這名驢友懷惴一顆期待又忐忑的心,踏上了前往朝鮮遊玩的路程,他表示就當作是一次穿越的時空之旅。如今的朝鮮不能自由行,只支持跟團遊,遊玩時領團的一共是兩個導遊,她們都十分熱情。第一站是首都,雖然給你的第一印象並不是特別發達,但是勝在街道乾淨整潔,不輸日本。仔細一想,朝鮮與中國也存在源遠流長的關係。
  • 崔成優、崔文:由「重」變「輕」:朝鮮輕工業發展政策及成效
    近年來,關注朝鮮國內政治經濟動向的讀者會感到,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和其他城市頻頻進行視察和指導經濟生產的活動,其中很多是輕工業部門和企業。朝鮮新建和改造的很多工廠企業也是輕工業生產企業。的確,近年來金正恩及朝鮮勞動黨積極實施經濟改善政策,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最典型的領域就是輕工業。
  • 朝鮮回覆中國企業指責:西洋集團詆毀
    近日,關於中國商人周福仁所屬西洋集團投資朝鮮甕津鐵礦項目導致2.4億元投資血本無歸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今天,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了朝鮮對外經濟投資協力委員會發言人對此事件的回應,稱從法律上分析履行合同義務情況來看,西洋集團反而負有更嚴重的責任。
  • 歷史教科書中的韓戰之中國篇
    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既可以維護和擴大美國在東亞的利益,也可以藉機向全球進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權政策,加緊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包圍和封鎖。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迅速攻佔漢城,並向南推進,韓國軍隊節節敗退。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
  • 梁建章:人口政策,是我們錯了還是世界錯了?
    如今,我國社會正陷入老齡化和生育率低的兩重難題,這一結果的發生與我國的人口政策有相當大的聯繫,梁建章倒是語重心長的聊過:我國的人口政策,究竟是對是錯?馬寅初與他的人口政策觀念提到中國的人口政策,就離不開當年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論》。1948年8月,馬寅初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同年任政府委員與財濟委員會副主任,由此可以看出,馬寅初其實是以經濟研究見長的經濟學家。
  • 英美同盟真的牢不可破嗎,那韓戰中英國為什麼要反對美國
    眾所周知,韓戰裡,英國和美國是一夥的,不光跟著一起吆喝,還擼起袖管親自下場,派兵參戰,看上去妥妥地美國小跟班。  但英國作為一個曾長期掌控世界的老牌帝國,就真的對美國俯首帖耳嗎?  英國在朝鮮戰場的所作所為,其實不像事情表面看來那麼簡單,英國沒有那麼聽話,英美之間也有著矛盾。
  • 朝鮮和韓國會最終統一嗎?
    朝鮮,韓國兩國遲早會統一,但是怎麼統一誰統一誰是個問題?朝鮮人民肯定希望統一,沒有去過韓國,或者沒有出過國的朝鮮人民希望用千裡馬精神,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南方人民,去過韓國出過國的朝鮮人民更希望統一,原因大家都懂得。
  • 韓海軍承認錯把鳥群當成朝鮮船 並稱只進行炮轟
    韓海軍承認錯把鳥群當成朝鮮船隻進行炮轟    據韓國《朝鮮日報》27日報導,3月26日晚10點半首次傳出韓國海軍「天安艦」沉沒的消息後,韓國國內圍繞事故原因傳出各種猜測,引發混亂。
  • 靜待朝鮮開放氣息的丹東,會是下一個深圳嗎?
    原標題:靜待朝鮮開放氣息的丹東,會是下一個深圳嗎?「這顆定心丸只有朝鮮給得了」。丹東,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是中國最大的對朝貿易口岸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座小城一直是外界觀察朝鮮的重要窗口,同時是朝鮮接觸外部世界的主要門戶。
  • 中國獲朝港口30年使用權 韓媒稱中國利用朝鮮
    韓國《朝鮮日報》11日在頭版大篇幅分析「中國利用朝鮮的戰略」,並稱即使該消息屬實,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圍繞港口使用權,朝鮮和中國之間的分歧較大,具體落實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難關」。韓聯社則擔心,中國和朝鮮「畸形的經濟合作很可能成為朝韓經濟整合的絆腳石」。
  • 外國網友開腦洞:能像制裁朝鮮那樣,制裁中國嗎?
    比爾·陳:更值得一問的應該是,你能像制裁朝鮮那樣制裁中國嗎?比如,禁止所有銀行接觸朝鮮貨幣,或徹底將朝鮮銀行系統逐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美國主導的國際銀行同業間國際合作組織)這類極端制裁手段,你能對中國使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