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學翻譯院北京論壇日前在北京大學舉辦,記者就韓國文學現狀及中韓文學交流採訪了韓國文學翻譯院院長金柱演、韓國啟明大學教授金源佑、韓國著名女性作家河成蘭。
談到韓中文學交流,金柱演表示,有史以來,韓中兩國一直保持和發展著密切的關係,這不僅是因為兩國地理上非常接近,更重要的是因為兩國歷史共同
以漢字文化為傳承,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雖然在20世紀中後期,兩國關係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多少有些疏遠,但1992年韓中建交以來,兩國已經結成了無法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具體來看,兩國在電影、通俗電視劇、體育等大眾文化層面上,已經實現了多方面的交流。但是,以純文學出版為代表的文化領域還需作出更大的努力,更加活躍的交流是我們所期待的。這是因為文學才是孕育各種優秀文化的土壤和根基。
金柱演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國際化的時代。事實上,任何一個想要發展自己文化的國家,都不能只局限在本國文化的樊籬之內。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通過與不同文化的接觸,不斷地反省自身的文化,吸收各種不同的文化要素,擴大自身文化的寬度和深度,從而進一步促進新的亞洲文化的出現。
韓國啟明大學教授金源佑,是一位在韓國有影響的嚴肅文學作家,他的反映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政治的小說《禽獸的日子》,兩年前已經在中國出版。金源佑說,韓國的文學可以分成兩部分,共性的部分是指四書三經,也就是中國的「四書五經」,由於韓國歷史上屬於漢字文化圈,中國的《詩經》等經典古籍,也是韓國的經典古籍,現在的韓國人雖然能讀、會讀、讀懂的人少了,但作為經典,永遠不會消失,要不斷地從中尋找精神支柱。個性的部分是指現代韓國通俗作品更受歡迎,在電視、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衝擊下,通俗的「韓流」不僅衝擊韓國,也衝擊到了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韓國的現代文化存在著鮮明的兩極分化,或者稱之為「個性化的韓國現代文學」。金源佑希望,中國讀者在接受通俗化的「韓流」的同時,也有更多的韓國純文學介紹到中國。
河成蘭是一位以婦女、兒童文學創作見長的女性作家。她擅長以虛幻的歷史或者未來場景描寫人性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女性的心理世界。她的作品長時間成為報刊連載的對象。說到這裡,河成蘭頗為滿意地表示,她從報刊連載獲取的稿費就可以使自己過上較好的生活。河成蘭的數部作品在數年前即被介紹到中國,最為有影響的是長篇小說《札幌日子》。目前,她正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以中國雲南瀘沽湖摩梭女人為主題的幻想作品。儘管她迄今並沒有去過雲南,不過,河成蘭說這並不妨礙她的創作,「只要有心靈的溝通,作為女人、母親,我完全理解摩梭女人的心理。」
談到韓國文學創作的現狀,河成蘭感到有些苦惱。她說,電視劇、網絡文學成為韓國青少年接受文學的主要方式。每年雖然有許多文學青年加入到創作行列,但他們主要是在網絡上創作,而不是寫在紙上。散發著墨香,由漂亮的印刷、精美的圖片組成的書籍好像越來越不受青年人歡迎了,這是她最感失落的地方。
圖為韓國文學翻譯院院長金柱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