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你好 圖:網絡
經常聽人說的一句話「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我想,這應該是我聽過最大的謊言。
當這句話已經根深蒂固地進入到很多父母的內心時,也許你的孩子正在朝你期望相反的方向走去。
對於這個有些古老的育兒經,我們似乎已經達成共識——女兒負責歲月靜好,男孩負責負重前行,女兒當寶養,男孩當草養......
1:
男孩窮養,就一定能達到人們所期望的那種結果嗎?
窮養一個男孩,就像是男孩一直「餓著」,而這種「飢餓」往往會過頭。
節目《少年說》中的高二男孩楊禹奇就吐槽自己的媽媽對自己很「小氣」。
從他上小學開始,媽媽就告訴自己家裡特別的窮,甚至是有時候揭不開鍋,再嚴重點就是連買支鉛筆,都要和媽媽糾纏半天。
他從小就有一種心理負擔,擔心家裡那天就「揭不開鍋」了。
父母為了鍛鍊她的堅強意志,也是煞費苦心,編了一個又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謊話,他們認為,這樣能激起孩子的「狠」,從而發憤圖強。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一個被物慾綁架的,被匱乏感填滿的男孩,有什麼自由?堅強又從何談起?
2:
女孩富養,富養才能培養出她鑑別事物的眼光,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被一塊蛋糕就給哄走了?
可你似乎忘了,富養並不一定讓她增長見識,反而會得一身「公主病」。
朋友生了一對龍鳳胎,雖然是親兄妹,「待遇」卻大不相同,姐姐穿的是公主裙,弟弟穿的是起毛的短袖。
桌上擺著零食和水果,姐姐霸道的將所有的零食攬在懷裡,弟弟站在一邊,偷偷地看著父母的臉色,卻又絲毫不敢吭聲。
當我提醒他照顧一下弟弟的情緒,他不以為然地說道:
「你不知道,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男孩子就應該從小多吃苦,長大才能成才!」
一個本該天真淘氣的年齡裡,孩子變得畏畏縮縮;我真心覺得,無論男孩女孩,都需要用心教育,簡單的物質上的控制,不僅養不出吃苦上進的男孩,更不會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女孩。
3: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男孩被窮養是一種什麼體驗?
一位網友的回答扎痛了所有感同身受的心:
小時候,窮養也不過是別人晚餐紅燒肉,自己饅頭就鹹菜,但這並不影響我的快樂;長大後,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卻比我條件好太多,那種自卑是發自內心的。
很多父母都是窮過來的,因此,他們深信,物質的匱乏能夠教育孩子懂得吃苦,方能成為人上人,但卻忽略了貧窮的同時帶給孩子的自卑與懦弱。
他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時,畏首畏尾,不敢向前,甚至連跟別人對話,都特別的小心翼翼。
窮,只不過是暫時的,可自卑卻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我們即希望男孩勤勞刻苦有擔當,也需要他見過世面有風度,想要成為生活的王者,吃苦是不可跨越的途徑,但不是物質方面的控制。
我總喜歡一句話,望大家能夠共勉:人窮只會窮一陣,心窮卻會窮一生!
4:
劉墉曾說過:
我希望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裡做客,既能把一整隻龍蝦吃得乾乾淨淨,又能讓對方感覺到孩子見過世面;
當男朋友家裡水龍頭壞了,自己能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嬌生慣養,而是你可以的我也行
看得出來,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比朝著低級目標一味地勤奮吃苦更加重要。
記得在一期《爸爸去哪兒》裡,要求小朋友用賣楊梅的錢去給奶奶買禮物,陳毅的女兒貝貝,拿了黃磊女兒多多的錢,執意要給自己買公主鞋。
對於女兒的這種自私的行為,陸毅檢討道:
我總覺得要富養女兒,隨便她想要的我都會滿足她,但這件事讓我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因為這讓她產生一種「我只要想要就一定得到的意識」。
對孩子的有求必應未必是一件好事,她容易在自我的世界裡迷失方向,遇到挫折後,想到出問題的原因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富養和窮養」從來不只是拿錢說事那麼簡單,不能因為年齡小就忽視教他們做人的原則,也不能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對他們區別對待
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孩子往後的路註定要一個人去走,唯獨用心去培養,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才是一筆「巨額」財富!
本文素材及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