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也正是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其中的飲食文化,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不吝於表達自己的美食的渴望。自燧人氏鑽木取火,將生冷的食材烹熟之後,中國的飲食文化,便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裡,緩緩形成。
中華美食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創新,不僅俘獲了國人的味蕾,也挑動了外國人的味覺。如今,很多的中國食物在國際上都很受歡迎,特別是對於那些生活在中國的人來說,中國美食,已經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除了高超的烹飪技術,中國美食還離不開豐富的食材,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我們都能夠做成美食。例如大閘蟹,很難想像中國的先民是如何發現這種生物是能夠使用的。這也是為何魯迅先生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事實上,我國已有近5000年的吃蟹歷史。如今的考古工作者發現,在上海的淞澤文化、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層中,都發現有我國先民食用後的廢棄物,其中就有大量的螃蟹殼。就連唐代詩人李白也曾經讚嘆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即使到了現代,人們依然鍾愛於大閘蟹。
然而在西歐、北美的一些國家,人們至今仍然不敢吃大閘蟹,在我們眼中的美食,在他們看來,卻十分的可怕。而這些看起來兇猛的大閘蟹,更是在1912年的時候,「佔領」德國的國會大廈,從此也開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殖民入侵」
中國大閘蟹學名為中華絨螯蟹,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其中著名的有長江下遊的太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被稱為三大名蟹。在中國廣泛分布,但卻淪為美食的大閘蟹,或許一直都沒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夠去到歐洲「橫行霸道」。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而也正在此時,另一場來自東方力量的「入侵」也在上演。在這一年,幾隻來自中國的大閘蟹,乘坐著通往德國的商船,「移民」到了德國。起初,大閘蟹的來到並沒有給德國帶來任何的異樣。然而因為環境適宜,沒有天敵,使得中國的大閘蟹在德國的江河裡大量繁殖。這些來自東方的「八腳猛士」所到之處片甲不留,河中的食物都被這種新來的入侵者搶走,使得河中本土物種大量消失。
慢慢地,大閘蟹成為了德國地區唯一的淡水蟹種,德國的江河湖泊中,都有這種生物。然而此時,德國人並沒有太在意。直到1912年的一天,幾隻大閘蟹在落日的餘暉下,挺進了德國的國會大廈。人們在發現了這一奇怪的生物之後,立即選擇了報警。幾隻大閘蟹被當場「抓獲」,這時德國人民才知道,大閘蟹早已佔領了當地的河道,開啟了「殖民入侵」。
在之後的百餘年裡,大閘蟹成為了讓整個歐洲為之頭疼的生物。這些大閘蟹在河道中大量的繁殖,趕走了本土的淡水生物,成為河道霸主,它們到處挖掘洞穴,破壞水壩,破環漁民的捕魚工具,不僅給德國的生態帶來了巨大的危機,還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治理泛濫的大閘蟹,德國開始大量的捕撈大閘蟹,將它們製成肥皂或者是動物的飼料,甚至用化學藥物進行毒殺。但是這些方法要麼不見效,要麼會給環境造成影響,因此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如今,德國每年用於治理大閘蟹入侵的費用已經高達8000萬歐元,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然而在遙遠的東方,大閘蟹依然作為餐桌上的美食,供不應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德國路德維希魯斯特一帶的漁民成為第一批開始「吃螃蟹」的人。當然,他們並不是真的吃螃蟹,而是將當地的大閘蟹,捕撈起來,賣給一些中國家庭,以及一些中餐廳。這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從2003年開始,就逐漸有中國商人開始將德國的大閘蟹,賣給中國,從中獲益。
然而如今,德國甚至歐洲依然遭受了大閘蟹的困擾,因此也有中國網友表示,只要德國政府報銷機票,強大的中國吃貨們必將擺平這場危機。當然這也只是人們的一句玩笑話,面對生物入侵,還是應當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