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歸途如虹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各種災難,今年的高考推遲了一個月。因此,今年的高考就格外引人關注。如何讓考生不被感染,如何讓考試順利進行,如何讓考試公平公正,都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畢竟,「知識改變命運」是被事實證明了的。畢竟,在中國,高考是相對公平的一種選拔機制。對於無數寒門學子而言,高考是他們人生當中十分重要的機會。
但是,在《紅樓夢》裡,偏偏有一個人,不願意參加考試,那就是賈寶玉。他父親賈政逼他念四書五經,希望他參加科舉考試。他心裡對此十分牴觸。他念過四書五經,卻念得並不純熟。他的水平絕對達不到可以金榜題名的程度。那麼,他為什麼如此呢?
賈寶玉不是寒門學子,自然不需要通過科舉考試去改善家境,改變命運。他心中沒有這方面的奮鬥動力是自然的。但是,現實中,也有不少家境優越的學子以父輩為榜樣,努力攻讀,考上了名牌大學。古代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比如王守仁,他的父親王華是狀元,他本人也進士及第。所以,單純以家境並不貧寒作為賈寶玉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的理由,是遠遠不夠的。
賈寶玉厭惡八股文。《紅樓夢》第七十三回裡是這樣寫的,「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此道,原非聖賢之制撰,焉能闡發聖賢之微奧,不過是後人餌名釣祿之階。雖賈政當日起身時選了百十篇命他讀得,不過偶因見其中或一二股內,或承起之中,有做的或精緻,或流蕩,或遊戲,或悲感,稍能動性者,偶一讀之,不過供一時之興趣,究竟何曾成篇潛心頑索」。
八股文是一種形式非常講究,但是思想空洞腐朽的文章形式。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統治者為了籠絡人才,為了控制思想而採取的選官制度。康熙時期的某位大臣說過,「非不知八股為無用,特以牢籠人才,舍此莫屬」。所以,八股文的無用並不是曹雪芹個人的獨見。
賈寶玉未必對科舉制度有多大的反感,他只是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八股文上。他意識到,八股文既不能表達自我的真性情,也不能闡述聖賢的真知灼見,只是一種鉗制思想的工具而已。他自然不願意讓八股文佔據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
八股取士和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不一樣。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的確選出了不少人才。韓愈、柳宗元、包拯、蘇軾等。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並不考八股文。像蘇軾寫的考場作文,也是流傳千秋的古文典範。宋朝時期,科舉制度當中還有糊名,謄錄等制度以保證公平。所以,那個時候的科舉制度是可以選出具有主體意識,具有高遠理想,具有遠大情懷的士大夫。到了清朝,文字獄盛行,奴化教育嚴重,所以,科舉制度基本上成了讀書人求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與真正的社會理想毫無關係。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就成了皇帝的奴才,難以實現心中真正的志向。
再來看看《紅樓夢》對於官場黑暗的揭露吧。賈雨村因為畏懼「護官符」的威力,所以胡亂判了案子,並沒有把薛蟠繩之以法。之後,他又和賈赦狼狽為奸,陷害石呆子。節度使雲光收受賄賂,王熙鳳假託賈璉修書一封,他就幹涉別人家的婚事,害得一對好兒女雙雙自盡。王熙鳳教唆尤二姐的未婚夫張華去告賈璉,衙門的老爺也是收受賄賂。為了平息這件事,賈府花銀子打點,王子騰也動用了自己的關係。《紅樓夢》裡沒有寫一個正直有為,為民請命的清官。曹雪芹深刻揭露了官場的腐敗。賈政表面上挺正直,但是也一直和賈雨村保持來往。林如海或許是個清官,但是《紅樓夢》裡沒有寫他如何為官。
對於官場的黑暗,賈寶玉並沒有十分真切的體會。但是他實在是不願意進入官場,也並不適合進入官場。要做一個有氣節,有能力的清官不僅需要自身有才華,也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外部環境。賈寶玉是一個善良仁厚的人,卻缺少直面黑暗,和惡勢力搏鬥的道德勇氣。他也沒有兼濟天下的社會理想,只想在這個大宅院裡做一個憐香惜玉的公子而已。因此,賈寶玉自然不會對科舉考試有任何的興趣。
賈寶玉的性格和思想其實很複雜。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賈寶玉其實都有影響。賈寶玉具備儒家思想當中仁者愛人的溫潤情懷,也具備佛家慈悲為懷的高潔心性,也具備道家崇尚精神自由的人生追求。同時,賈寶玉厭惡官場的鬚眉濁物,而把女兒作為崇拜、憐惜的對象。他自身也有女兒態,性格懦弱。因此,如果賈寶玉進入官場,他一定是格格不入的。無論是那些貪官汙吏,還是那些堅守儒家濟世理想的士大夫都會排擠他。
如果賈寶玉的父親給賈寶玉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的話,賈寶玉或許不會如此。但是,賈政只是一個庸庸碌碌,識人不明,迂腐的封建官僚而已。他自己並沒有真正靠舉業進入官場,進入官場後,他自己也發展得並不太好。他自己也有歸農之意,卻為了家族責任而不得不委身官場。到後來,賈政也「名利之心大灰」了。如此一來,他更加不可能改變賈寶玉的思想追求了。
賈寶玉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具有世法平等的思想,看不得奴婢被人欺凌,對劉姥姥這種鄉間老嫗也有同情之心。因此,他不願意進入官場。因為,進入官場的結果可能不是治理百姓,而是壓迫百姓。
還有一點,就是賈寶玉不願意做沽名釣譽的人。他並不認可儒家所崇尚的殺身成仁的價值追求,覺得那些「文死諫,武死戰」的大臣也並不完全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讓自己流芳百世。對於這種以死求名的做法,賈寶玉是不屑的。
其實,古代的科舉考試並不等同於現如今的高考,更像是國考。科舉考試是公務員考試。高考是選拔大學生。現代的大學有很多專業,大學生畢業後也有不少選擇。但是古代的讀書人卻並沒有那麼多選擇,他們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當官。自然,今天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更好,起碼大家有選擇的自由。賈寶玉無力改變時代,也不願意改變自己去適應時代,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卻不被時代所容,也是他的無奈。
對於賈寶玉的人生選擇,不同的人評價不同。有的人覺得賈寶玉清高狷介,不同俗流。有的人覺得賈寶玉胸無大志,沒有擔當。這兩種評價都有其道理,我不想評價兩者之間孰高孰低。我只想說,我們既然幸運地生在這樣一個有選擇自由的時代,就應該珍惜這樣的自由,尊重自己的內心,不要被名利和外人的觀念所左右。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公眾號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