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為什麼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

2020-08-19 紅樓夢研究



作者

歸途如虹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各種災難,今年的高考推遲了一個月。因此,今年的高考就格外引人關注。如何讓考生不被感染,如何讓考試順利進行,如何讓考試公平公正,都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畢竟,「知識改變命運」是被事實證明了的。畢竟,在中國,高考是相對公平的一種選拔機制。對於無數寒門學子而言,高考是他們人生當中十分重要的機會。


但是,在《紅樓夢》裡,偏偏有一個人,不願意參加考試,那就是賈寶玉。他父親賈政逼他念四書五經,希望他參加科舉考試。他心裡對此十分牴觸。他念過四書五經,卻念得並不純熟。他的水平絕對達不到可以金榜題名的程度。那麼,他為什麼如此呢?

賈寶玉不是寒門學子,自然不需要通過科舉考試去改善家境,改變命運。他心中沒有這方面的奮鬥動力是自然的。但是,現實中,也有不少家境優越的學子以父輩為榜樣,努力攻讀,考上了名牌大學。古代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比如王守仁,他的父親王華是狀元,他本人也進士及第。所以,單純以家境並不貧寒作為賈寶玉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的理由,是遠遠不夠的。


賈寶玉厭惡八股文。《紅樓夢》第七十三回裡是這樣寫的,「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此道,原非聖賢之制撰,焉能闡發聖賢之微奧,不過是後人餌名釣祿之階。雖賈政當日起身時選了百十篇命他讀得,不過偶因見其中或一二股內,或承起之中,有做的或精緻,或流蕩,或遊戲,或悲感,稍能動性者,偶一讀之,不過供一時之興趣,究竟何曾成篇潛心頑索」。


八股文是一種形式非常講究,但是思想空洞腐朽的文章形式。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清統治者為了籠絡人才,為了控制思想而採取的選官制度。康熙時期的某位大臣說過,「非不知八股為無用,特以牢籠人才,舍此莫屬」。所以,八股文的無用並不是曹雪芹個人的獨見。


賈寶玉未必對科舉制度有多大的反感,他只是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八股文上。他意識到,八股文既不能表達自我的真性情,也不能闡述聖賢的真知灼見,只是一種鉗制思想的工具而已。他自然不願意讓八股文佔據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


八股取士和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不一樣。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的確選出了不少人才。韓愈、柳宗元、包拯、蘇軾等。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並不考八股文。像蘇軾寫的考場作文,也是流傳千秋的古文典範。宋朝時期,科舉制度當中還有糊名,謄錄等制度以保證公平。所以,那個時候的科舉制度是可以選出具有主體意識,具有高遠理想,具有遠大情懷的士大夫。到了清朝,文字獄盛行,奴化教育嚴重,所以,科舉制度基本上成了讀書人求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與真正的社會理想毫無關係。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就成了皇帝的奴才,難以實現心中真正的志向。

再來看看《紅樓夢》對於官場黑暗的揭露吧。賈雨村因為畏懼「護官符」的威力,所以胡亂判了案子,並沒有把薛蟠繩之以法。之後,他又和賈赦狼狽為奸,陷害石呆子。節度使雲光收受賄賂,王熙鳳假託賈璉修書一封,他就幹涉別人家的婚事,害得一對好兒女雙雙自盡。王熙鳳教唆尤二姐的未婚夫張華去告賈璉,衙門的老爺也是收受賄賂。為了平息這件事,賈府花銀子打點,王子騰也動用了自己的關係。《紅樓夢》裡沒有寫一個正直有為,為民請命的清官。曹雪芹深刻揭露了官場的腐敗。賈政表面上挺正直,但是也一直和賈雨村保持來往。林如海或許是個清官,但是《紅樓夢》裡沒有寫他如何為官。


對於官場的黑暗,賈寶玉並沒有十分真切的體會。但是他實在是不願意進入官場,也並不適合進入官場。要做一個有氣節,有能力的清官不僅需要自身有才華,也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外部環境。賈寶玉是一個善良仁厚的人,卻缺少直面黑暗,和惡勢力搏鬥的道德勇氣。他也沒有兼濟天下的社會理想,只想在這個大宅院裡做一個憐香惜玉的公子而已。因此,賈寶玉自然不會對科舉考試有任何的興趣。


賈寶玉的性格和思想其實很複雜。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賈寶玉其實都有影響。賈寶玉具備儒家思想當中仁者愛人的溫潤情懷,也具備佛家慈悲為懷的高潔心性,也具備道家崇尚精神自由的人生追求。同時,賈寶玉厭惡官場的鬚眉濁物,而把女兒作為崇拜、憐惜的對象。他自身也有女兒態,性格懦弱。因此,如果賈寶玉進入官場,他一定是格格不入的。無論是那些貪官汙吏,還是那些堅守儒家濟世理想的士大夫都會排擠他。


如果賈寶玉的父親給賈寶玉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的話,賈寶玉或許不會如此。但是,賈政只是一個庸庸碌碌,識人不明,迂腐的封建官僚而已。他自己並沒有真正靠舉業進入官場,進入官場後,他自己也發展得並不太好。他自己也有歸農之意,卻為了家族責任而不得不委身官場。到後來,賈政也「名利之心大灰」了。如此一來,他更加不可能改變賈寶玉的思想追求了。


賈寶玉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具有世法平等的思想,看不得奴婢被人欺凌,對劉姥姥這種鄉間老嫗也有同情之心。因此,他不願意進入官場。因為,進入官場的結果可能不是治理百姓,而是壓迫百姓。


還有一點,就是賈寶玉不願意做沽名釣譽的人。他並不認可儒家所崇尚的殺身成仁的價值追求,覺得那些「文死諫,武死戰」的大臣也並不完全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讓自己流芳百世。對於這種以死求名的做法,賈寶玉是不屑的。

其實,古代的科舉考試並不等同於現如今的高考,更像是國考。科舉考試是公務員考試。高考是選拔大學生。現代的大學有很多專業,大學生畢業後也有不少選擇。但是古代的讀書人卻並沒有那麼多選擇,他們考取功名的目的就是當官。自然,今天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更好,起碼大家有選擇的自由。賈寶玉無力改變時代,也不願意改變自己去適應時代,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卻不被時代所容,也是他的無奈。


對於賈寶玉的人生選擇,不同的人評價不同。有的人覺得賈寶玉清高狷介,不同俗流。有的人覺得賈寶玉胸無大志,沒有擔當。這兩種評價都有其道理,我不想評價兩者之間孰高孰低。我只想說,我們既然幸運地生在這樣一個有選擇自由的時代,就應該珍惜這樣的自由,尊重自己的內心,不要被名利和外人的觀念所左右。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公眾號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擁有天縱之才的李白,滿腔報國熱情,為什麼不參加科舉考試呢?
    擁有天縱之才的李白,滿腔報國熱情,為什麼不參加科舉考試呢?   李白之名,如雷貫耳。他的「詩仙」之名不是後人妄加的,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有九百餘篇,其中膾炙人口的詩歌不在少數,短小精悍的《靜夜思》,氣勢磅礴的《蜀道難》,迷幻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出自他詩作的名句就更多了。
  • 在唐朝參加科舉考試,如何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即使這樣,這趟快車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學區房、名校、名師……,仍被瘋狂追逐,所有這些為的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誰也不敢懈怠。其實,我國自打隋朝發明科舉制,以此來選拔官僚,關於起跑線的競爭就一直存在。為了爭奪進入官僚體系的入場券,這個國家最優秀的頭腦幾乎都拼了命去參加科舉考試,從幾歲到20幾歲,30幾歲……,甚至生命的盡頭。
  • 古代科舉考試有多苦,寒窗苦讀,都不一定擠過千軍萬馬的科舉大軍
    首先就是參與科舉考試的身份規定 隋朝對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員,身份限制不嚴格 大家千萬別認為,古代科舉考試只要是人就可以去參加,還真不是這樣的。
  • 你的孩子回到明朝,如何參加科舉考試?
    原標題是《假如你的孩子回到明朝,他應該怎樣參加科舉考試呢?》,當時用的網名「虎小久」。有興趣可以看了玩。明朝的科舉,比現在的高考嚴密多了,難多了。雖然我是以明朝的秀才等同於當今的高中畢業生起步,但那是為了劃分級晉級圖個方便,實際上,從通過考試的難易程度看,從真正的學識水平看,現在一個普通大學生,只相當於過去一個秀才。
  • 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試:古代科舉考試
    高考如此重要,牽動著千千萬萬的家庭;而科舉考試在古代則更加重要。為什麼說科舉考試比高考更加重要呢?高考每年考一次,而科舉考試則是三年一次。一般來說頻次低的活動重要性要高於頻次高的活動,比如說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明顯要比一年一度的各國杯賽要重要一些。
  • 古人日常生活——古代如何參加科舉考試-歷史學習筆記
    那科舉考試到底是什麼樣的流程?進京趕考又是怎樣的操作方式?現在我們就以明清兩朝的科舉考試為例,真實還原一次古人的「進京趕考」全過程!很多人將今天的高考類比為古代的科舉考試,這種類比並不十分恰當。儘管二者都是考試,但其目的性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今天的高考是為了獲得高等教育的資格,古代的科舉考試則是為了獲得做官的資格。所以從考試目的角度看,古代的科舉考試更像今天的公務員考試。
  • 科舉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科舉考試都考了哪些?
    其實我們現在的社會也是基本有著類似的一套考試體系,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生中需要經歷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考試。但是,這些考試與古代那些科舉考試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麼,古代科舉考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制度呢?他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消亡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 銘家尚品第一期科舉考試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內容2015年的最後一個月,註定是不平凡的,原因有三,小編這就娓娓道來。一是門店pk制度全面施行,各店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誰也不願意落在下風。二是銘家尚品首次技術老師測評考試拉開帷幕。三是《羋月傳》實在是太火了,所以你一定很想聽「小老虎」羋月一邊捶背一邊講故事啦,請往下看!
  • 《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答題答案大全 科舉考試玩法介紹
    導 讀 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怎麼玩?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有哪些獎勵?夢幻誅仙手遊科舉考試怎麼參與?
  • 燈姑娘考試賈府的男人,賈寶玉合格嗎
    說起燈姑娘,只要看過《紅樓夢》的人可能都熟悉,這個人太出名了,因為她跟賈府的男人廝混,幾乎考試過府上一半以上的男人。不知道作者曹雪芹是不是誇張的,如果真的這樣,那可就太厲害了。所以府上的女人見了她都害怕,見了她都在背後戳戳點點,都說她是賤人,都怕她打自己家男人的主意。
  • 真實的科舉考試,和今天的高考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說二者其實不是同一種概念。相對於古代的科舉考試,更是像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現在的高考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得到高等教育的資格,古代的科舉考試則像是為了取得了當官的資格。兩者還是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兩者同時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是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從中,我們看來古代的科舉考試像是把擁有高考規模的影響力和公務員考試相結合。
  • 說紅樓: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摔「通靈寶玉」有什麼含義
    雖然家裡人對這塊玉都十分寶貝,可是賈寶玉也不以為然,當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的時候,賈母就跟林黛玉說,家裡有個「混世魔王」,十分的「痴狂」,叫林黛玉不要搭理他,這個「混世魔王」說的就是賈寶玉了,賈寶玉也確實是這樣,性格什麼「痴狂」,由於家裡人的寵愛也很任性,在他第一次見到林黛玉的時候,對林黛玉非常有好感,還為她取了小字「顰顰」,本來氣氛一片和睦,歡聲笑語,可是當賈寶玉發現林黛玉沒有
  • 科舉考試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說起科舉考試,我們都知道是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一種手段。通過考試來選拔合適的人才來做官,為國家服務。我們在電視上都經常能看到,前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比如小李飛刀李探花就是科舉時候的第三名。那麼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呢?
  • 一代才子學成回國竟然還要參加科舉,結局卻讓人噓噓不已
    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徹底失去了依靠,也算嚴復運氣好,當時洋務運動正是興起之時,因為國人當時稱西學為「旁枝末技」,有錢的孩子不願意去學,洋務派只好招收窮人家的孩子。 可是在馬尾船政學堂的嚴復並不開心,雖然幾次升官當上了校長,但是嚴復想要依靠自己的知識為這個國家做點事情。在船政學堂根本實現不了它的理想,想要獲得發展機會,必須依靠自己。況且在任京官大多是科舉出身,而且官員思想比較保守,不認同西方那一套旁枝末技,這個時候嚴復現在能做的就是依靠科舉考取功名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 閒話科舉考試 \\ 溫慶華
    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考的資格,須先參加童子試。童子試,共三場。第一場,縣試。每年農曆二月,由縣令主持考試。考生考試之前需報名,填寫姓名、籍貫、祖上三代的履歷。除此之外,還須有五人做保,證明你是良民,五人當中必須有一個是取得秀才功名的人。不過,有三種人不能參加考試:倡優、罪犯、丁憂(父母死亡三年之內的人),還有就是當年主考官的孩子。考試內容,主要是八股文、試帖詩,及對四書五經的理解。第二場,府試。
  • 唐朝的科舉考試才是真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唐朝科舉考試主要的形式分為常舉和制舉。制舉一般是皇帝一時興起舉辦的,考試時間與科目均不確定,報考的人數不多。唐代學子投考的主要是每年定期舉行的常舉考試,考試的科目主要以進士科和明經科為主。進士科考詩賦,要求考生在既定的題目寫一首詩,再寫一首賦,靈活性比較大;而明經科主要考察對儒家經典的記憶情況。
  • 科舉考試要經過哪些步驟?
    其影響力絕不亞於古代的科舉考試。那麼科舉考試是否和現在一樣競爭激烈呢?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在明、清代是最低一級的考試,考中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只有考中了生員,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
  • 假如賈寶玉娶了林黛玉,賈府又剛好落敗,他倆會怎麼活下去?
    賈寶玉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林黛玉跟了賈寶玉以後,整天愁的是柴米油鹽,沒有收入來源,賈寶玉又什麼都不會做,林黛玉又是個病鬼,整天還要吃藥,時間長了,把賈府分的那點錢花完了,只好吃白開水,喝西北風。答案二,做小生意賈寶玉脖子上的通靈寶玉是無價之寶,天生的。
  • 科舉狀元是怎麼考成的
    考場參加考試,享受獨處一室的「待遇」。高考閱卷工作正在進行中,相信不少高考生這段時間都在期盼成績的出爐,這與古代科舉考試中盼望放榜的心情是一樣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一關:識字一切為參加考試做準備「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書人在參加科舉考試前需要如何準備呢?當然是先要讀書識字了。小孩讀書的場所因人而異,大多數是在私塾裡和幾個小玩伴一起發蒙。家庭條件稍微好點,可去教書先生家學習。如果是像《紅樓夢》裡林黛玉那樣的大戶人家,還可把賈雨村請到府上做家庭教師。
  • 《完美世界》科舉考試答案匯總 科舉考試答題器下載
    導 讀 完美世界手遊每天都會在遊戲中舉辦科舉考試,如果玩家全部答對可以獲得豐厚獎勵,大家都知道科舉考試都有哪些問題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