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船裡的大文化:一位船模師的「造船夢工廠」

2020-12-20 新華社新媒體

吳培製作的古船模。新華社記者汪海月攝

新華社合肥12月21日電(記者 汪海月)雕刻細緻的宋代客船、紋飾精美的古羅馬戰船、簡樸的巢湖漁船……65歲的吳培偏愛船。憑著他的一雙手,歷史長河裡的一艘艘古船以船模的形式復現。

走進吳培位於合肥的工作室,仿佛走進了一家小型的「造船夢工廠」,大大小小的船模造型不一,嚴格按照比例縮小製作,大到船帆,小到窗戶,每一個零部件都精細逼真。

「小船模蘊含著大文化,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我想通過這些船模留下歷史的記憶。」這位省級非遺廬州吳氏船模的傳承人說。

吳培從小在長江邊長大,江上來來往往的機動船、漁船和帆船成為他兒時最深刻的記憶,父親年輕時乘坐海輪出海的故事更是讓他對船舶心生嚮往。

「我小時候就喜愛做手工,有一次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用石頭雕刻了一艘小船。」吳培回憶說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艘手工船。

當過木工、漆工、鉗工,也自學過雕刻,這為他的「造船夢」打下了基礎。20世紀70年代,吳培考入了合肥工藝美術廠,也藉此積累磨鍊了制船技藝。20世紀90年代美術廠改制解散,他開始重拾兒時的「造船夢」,專心研究船模製作。

吳培在介紹其製作的古戰船船模。新華社記者韓曉雨攝

「船模製作是個需要耐心的細緻活,做一艘船模動輒要幾個月到幾年時間。」吳培說,一艘船模的成型要經過畫圖、下料、風乾木頭、打隼、裝配、打磨做舊等幾十道工序,經年費時,但最讓他覺得困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尋找古船的素材。

「製作古船模型,尤其是歷史名船,不能光憑想像,得尊重歷史,依據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真實再現。」吳培說中國很多古船並沒有流傳下來的圖樣,只能通過文字描述,或其他線索按圖索驥。

他曾花兩年半時間做過一艘鄭和寶船,這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最大的一艘戰座船。「這艘船到底是什麼模樣,甲板上有哪些設施,都沒有明確的記載,得從各個地方找線索,就像拼圖一樣一點一點把它的樣子拼出來。」吳培跑遍了北京南京各地的圖書館,還託朋友從日本找到了一本古代畫冊,試著復原這一戰艦的真實模樣。

在反覆的研究揣摩中,他製作出了一艘高4米,長3.2米,寬1.2米的鄭和寶船模型,船上裝有幾十門大炮,鐵錨、瞭望塔、房間、護欄、海燈等應有盡有,盡顯當時的海船雄風。如今這艘船模收藏於武漢的長江非遺博物館,向世人訴說著當年的輝煌歷史。

「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體現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化,可以說船其實是歷史軍事經濟的載體。」吳培說,與其說自己愛船,不如說自己愛的是船文化。

這位船模師做過最大的一艘船是《清明上河圖》裡的一條汴河客船。把圖上近10釐米長的圖案還原成一艘6米多長的船模絕非易事,但在拿著放大鏡觀察的過程中,吳培為古人的造船智慧和人性化的設計所折服。

「這雖然是一條古代客船,但窗戶雕刻精美,船上設施非常齊全,有供人休息喝茶的桌椅板凳,甚至還有用於養雞的雞籠。」吳培也按著這張圖把所有的零部件一一復原,做到帆能動、舵能轉、窗能移、門能開、燈能亮,極盡巧工之能事。

「這艘船運到安徽博物院的那一晚,我看著這艘古船恍惚間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吳培說。就在那一晚,他想著無論如何也要把船模製作這條路走下去。

吳培製作的古船模內部構件精細逼真。新華社記者韓曉雨攝

幾十年來,這個當年在江邊看船的孩子已經陸陸續續做了近600艘船模,包括風帆船、古戰船、漁船、貨船、遊船等中西方船模近70種。

已至花甲之年,讓吳培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兒還有幾個徒弟正跟著他學習船模製作技藝。他每周會在合肥一所小學上船模課,告訴孩子關於船模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古船模,讓年輕人了解船背後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吳培說。

如今,吳培打算繼續深挖更多具有安徽當地特色的船模,如巢湖的船、北洋水師的艦隊,對他而言,這個「造船夢工廠」還可以承載很多很多。

相關焦點

  • 荷蘭古船文化的中國印記
    中國人造這麼多船模有什麼實際用途 隨後,我們在小會議室坐下,雙方正式寒暄後,切入正題。我們表示想研究貴館和貴國收藏的中國古船模。彼特先生先表示十分希望與中國學者一起就中國古船模進行交流,他問張巖鑫博士,中國人造船模有什麼實際用途。我們對他解釋說:中國造船先民們主要靠兩件東西造船,一個紙本則例(即工程樣本),二是實物模型,這兩樣東西在中國乃至世界造船史都極有價值。
  • 太酷了,曲陽第四小學的校園裡竟藏著一艘「古船」
    放學時,曲陽四小的門口,一個孩子舉著木質古船模型, 臉上寫滿了興奮。學校依託「指南針計劃」青少年專項基地「中國古代交通之中華古船項目」,結合本校特色,讓學生始終浸潤在《中華古船》課程學習的科學氛圍中。雕刻細緻的宋代客船、小巧玲瓏的唐宋時期廣船、簡樸的巢湖漁船……只見古船製作坊裡大大小小的船模造型不一,嚴格按照比例縮小製作,大到船帆,小到窗戶,每一個零部件都精細逼真。
  • 跟隨古船模型製作技藝傳承人揚帆尋夢
    從記載來看,在金朝正隆年間(公元1156-1160年)張中彥創造了模型造船技術。《金史·張中彥傳》中有記載「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彥手制小舟才數寸許,不假膠漆而首尾自相鉤帶,謂之『古之卯』,諸匠無不駭服。」張中彥採用的是船模放樣的造船技術,與現代造船中的按比例放樣原理基本一致。
  • 跟隨古船模型製作技藝傳承人揚帆尋夢
    從記載來看,在金朝正隆年間(公元1156-1160年)張中彥創造了模型造船技術。《金史·張中彥傳》中有記載「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彥手制小舟才數寸許,不假膠漆而首尾自相鉤帶,謂之『古之卯』,諸匠無不駭服。」張中彥採用的是船模放樣的造船技術,與現代造船中的按比例放樣原理基本一致。
  • 全英最後的船模師。他做了50年古船船模,每一件都是藝術品
    倫敦郊外的一所小房子裡,一位名叫Philip Reed的老人每天醒來,就坐到工作檯前開始畫圖紙,鑿木頭,量尺寸…他做的是一份早已被時代淘汰的全職工作,掙錢不多,卻始終樂在其中。那時候的Reed,完全沒有想到,一次隨意外出逛街,竟讓他發現為之傾注一生的事業…70年代的一天,Reed經過倫敦一個船舶模型商店,裡面擺滿了做工精良,各種型號的微型艦船模型,這些船模除了尺寸小了幾百倍,乍一看外形和真正的艦船幾乎一模一樣。Reed當時就看呆了。
  • 古船模亮相泉港文化周 非遺福船製造技藝因興趣傳承
    閩南網7月27日訊 7月25日至30日,「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縣域活動暨「文化之都•山海泉港」文化周在泉州西街開展。現場展示的古船模吸引了不少市民關注。「感覺這種船模很有意思」,是市民最直接的感受。
  • 晉江六旬老伯為四兒女造船模 希望兒女一帆風順
    晉江六旬老伯為四兒女造船模 希望兒女一帆風順 qz.fjsen.com 2012-10-30 10:27  曾舟萍 陳巧玲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30日訊(記者 曾舟萍 陳巧玲 文/圖)因為孩子的一句話,67歲的晉江市深滬鎮後山村老伯許連枝,決定為自己的四個孩子每人製作一艘船模,希望所有的孩子在將來的道路上,都能一帆風順,如今他已經為所有的孩子都做好了船模,可這一愛好已停不下來了。
  • ...出《清明上河圖》裡24艘汴河船,下一個目標是跟著上海沙船去航海!
    上海作為我國重要的海港城市,海運一直以來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船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市群藝館二樓的非遺展廳裡,《乘風破浪——古船模藝術展覽》正在舉行,一把小小的刻刀、一塊普通的木料,人與船的故事與工匠精神就這樣被記錄了下來。
  • 鎮江古代造船史話
    鎮江屬江南文化,水運發達,素稱「不可一日廢舟楫」的地區,可見舟楫與該地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水運的需要促進了地區造船技藝的產生。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現如今鎮江造船的遺址不見蹤影,留存的史料也鳳毛麟角。筆者粗略地挖掘了一下鎮江造船和水運的歷史。
  • 南海一號博物館: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
    一艘滿載金、銀、銅、鐵和瓷類文物的宋代商船,對現代來說,幾乎整船都是稀世珍寶。一件同類瓷碗,就曾在美國拍賣出數十萬美元,更何況整船文物的數量可能達到6萬至8萬件。文物界專家認為,"南海一號"最終出水,其價值和影響力將不亞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更有人稱之為"水上兵馬俑"。
  • 從「借船」到「造船」「買船」,中國科技期刊「走出去」後還要「走...
    近十來年,與國際專業出版集團合作「借船出海」,已成為中國期刊「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上海20種英文科技期刊中有19家與國際專業出版集團合作,今年影響因子首破20的《細胞研究》,也是國內率先嘗試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走出去」的科技期刊之一。 「除了『借船』,還能『造船』『買船』。」
  • 「我要把小清河上的木船都複製出來」
    尚津濟對複製古船的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 □本報記者趙曉林 攝影崔健 泉城路北邊老城的王府池子大名鼎鼎,其北側不遠就是騰蛟泉,就在這個名泉旁邊的一個小院裡,住著一位有著特殊技藝的奇人——古船修復匠人尚津濟。
  • 【閔行之美——非遺】香囊製作技藝、古船微縮複製技藝
    香囊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個文化品牌,一種獨特的民間文化特色。2016年6月,香囊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七批閔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保護單位:上海迅馬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古船微縮複製技藝中國古船,集各時代綜合性製作工藝之大成,因此眾多名船被稱為時代經典。手工製作古船模型,復原傳統工藝,必須具有工匠精神和綜合性手工技藝。
  • 張煒《古船》:古老農村嬗變中的心靈陣痛與文化衝突
    張煒《古船》:古老農村嬗變中的心靈陣痛與文化衝突 2020-11-11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船廠追捧精益造船
    而另一面卻是,在造船質量上國際海事新規範、新標準頻出,要求越來越高。在經營市場所提供的窄小過道裡,狹路相縫勇者勝,精益造船已成船企挽狂瀾於既倒之「必殺技」。在各船企的實施,一個集高技術與高成本於一體的造船時代已經來臨。
  • 拆車夢工廠,一個亮點滿滿的工業旅遊項目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尚未完全開業,新鮮出爐的Zero Zero拆車夢工廠,它先邀請了臺灣社交媒體旅遊達人前往參觀,這一手營銷做得頗有借鑑意義,同時讓人動起來的活動和創意也讓人目不暇接,一起去體驗一把如何?臺南最新觀光工廠zero zero 拆車夢工廠是極富教育意涵的觀光工廠,更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觀光工廠。
  •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是年就要造王船、遊王船、燒王船。1982年間,廈門海滄、石塘、鐘山等社根據30多年前社裡的傳統俗例,恢復王爺蒞臨值年習俗(石塘、鐘山、海滄3社每三年輪值一屆),舉行造王船遊境踩街的盛大廟會。旨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平安社裡、興旺發達、眾生活躍、百業昌盛」。
  • 世界級非遺「閩南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是年就要造王船、遊王船、燒王船。 1982年間,廈門海滄、石塘、鐘山等社根據30多年前社裡的傳統俗例,恢復王爺蒞臨值年習俗(石塘、鐘山、海滄3社每三年輪值一屆),舉行造王船遊境踩街的盛大廟會。旨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平安社裡、興旺發達、眾生活躍、百業昌盛」。鐘山村水美宮有聯曰:「代天宜化九州花似錦,巡狩愛民四海歌如潮。」
  • LNG船需求增加 韓國造船商獲益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月5日Korea JoongAng Daily報導,在環保航運需求不斷高漲的背景下,韓國造船商本周二宣布了他們新年的第一筆大宗交易。    韓國造船與海上工程公司稱,目前有50艘液化天然氣船舶的訂單積壓。該公司表示,隨著全球環境法規的加強,對環保船舶的需求不斷增加。    三星重工宣布,該公司從panocean航運公司手中獲得了一項合同,將以1993億韓元的價格建造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