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澳大利亞推出了本國2016年的年度詞彙——「民主香腸」(Democracy sausage)。澳大利亞人似乎很鍾愛香腸,就像澳大利亞工黨領袖比爾·肖滕(Bill Shorten)說的:「(這種香腸)嘗起來有民主的味道。」
比爾·肖滕在7月投票日時吃香腸三明治的場景 圖片來源:Mick Tsikas/EPA
今年是澳大利亞大選年,大選從7月2日開始,持續八周。就是開始這天,「#民主烤腸」這一標籤突然在社交媒體上火了。
據界面新聞12月16日報導,在澳大利亞有這樣一項競選傳統:選民投票日當天,各種組織在投票站外設置香腸攤位募集資金。當天在香腸攤上售賣的這種「一根燒烤香腸,搭配一片麵包」的食物就叫「民主香腸」。平時,澳大利亞人對裹在麵包片中的烤腸有各種各樣的稱呼,比如維多利亞州將其稱為「花式麵包烤腸」等。只有在投票日那天它才被稱為「民主香腸」。
許多網站開始預測選民將在哪裡投票,然後享受一頓投票日香腸大餐。甚至有網站詳細列出有售賣香腸、蛋糕攤檔的投票站地圖,供網友選擇能吃到「民主香腸」的投票站。
年度詞彙由位於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內的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中心(National Dictionary Centre)選出。詞典中心負責人阿曼達·勞格森表示,「民主香腸」最早收錄於2012年,但在2016年突然爆紅。
「肯定有各種各樣的詞彙——香腸攤本身就很有澳大利亞特色,香腸也是。」「澳大利亞人似乎都很鍾愛香腸。」
麵包片夾香腸在澳大利亞的分布圖,以及它在不同地區的稱呼
年度詞彙由該辭典中心編輯人員通過研究得出,其中也有公眾的參與推薦,之後編輯人員對候選名單進行投票。
年度詞彙的另兩個熱門候選是「牛油果泥」和「人口普查失敗」。「人口普查失敗」(census fail)指的是澳大利亞統計局網站在人口普查之夜的重大失誤,而「牛油果泥」(smashed avo)則是咖啡店中常見的早餐,人口統計學家伯納德·索特表示年輕人對其的重視超過了房屋所有權。
牛油果泥
其它候選熱詞還包括「鞋飲」(shoey),意思是「用鞋子喝酒的行為,尤其用於慶祝體育活動的勝利」,澳大利亞一級方程式(F1)賽車手丹尼爾·裡奇亞多就曾親自展示過這一做法。另外還有被稱為「內褲九男」(bugie nine)的幾名男子在馬來西亞看完F1賽車錦標賽後脫光衣服只剩底褲來慶祝,並因此得名。
候選名單中的「可悲」(deplorables)一詞也反映了澳大利亞境外不安的局勢,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曾用該詞形容那些想法極端保守或反動的人。
「澳洲脫英」(Ausexit)一詞誕生於六月份英國脫歐公投之後,預示著澳大利亞可能會切斷與英國君主制的聯繫,或脫離大英國協。
勞格森表示「脫歐(Brexit)」一詞「不可忽視」,但詞典中心更關注澳大利亞本國的詞彙。
今年《牛津字典》公布的年度詞彙為「後真相」(post-truth),《韋氏詞典》暫定為「法西斯主義」。《韋氏詞典》還在號召讀者們搜索「法西斯主義」以外的詞,以防止後者成為其年度詞彙——因其年度詞彙由搜索熱度決定,2015年搜索度最高的詞是「社會主義」。
《麥誇裡詞典》的年度詞彙將在2017年年初發布。該詞典去年的年度詞彙是「拍腦袋決定」(captain’s call):政治或經濟領袖不與同僚商議的情況下擅自做決定。
(翻譯:熊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