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案無罪 質疑:吸毒殺母無罪?誰還相信司法?

2020-08-28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8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嘉義殺鐵警案、弒母剁頭案獲判無罪引起輿論譁然,「藍委」李貴敏質問,吸毒殺母無罪?甚至免監護,不需交保?這公道嗎?精神障礙真的已經成了免死金牌嗎?真的無法理解,這個判決對社會、對人倫的影響有多大?有誰還相信司法?「藍委」陳玉珍呼籲儘速修訂「刑法」等法令,把社會安全網捕好。

據報導,桃園梁姓男子因吸毒後後弒母,還剁下母親頭顱丟下樓,震驚社會,法官一審判梁男無期徒刑,案經上訴,二審高等法院昨認定他行兇時因欠缺辨識行為能力,依「刑法」19條改判無罪。

「藍委」李貴敏質疑,法官能確定,37刀殺了媽媽,把頭顱砍掉的梁男,行兇過程中,真的毫無意識,「沒有一絲清醒」嗎?更別提「刑法」第19條第2項,「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其刑的空間,甚至第3項「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法官量刑時,真的不覺得有第2與第3項適用空間嗎?

李貴敏表示,雖然「法務部長」蔡清祥重申,別誤認因吸毒或喝醉失去辨識而沒刑責。但最近一件件判決不正是在教育社會,思覺失調是可以作為辯護無罪的有效藉口?

李貴敏指出,今年4月,為平息大眾對判決鐵路警察刺死案兇嫌無罪的眾怒,對於我等提出刪除「刑法」限制監護處分於5年內之規定,以避免精神障礙者滿街跑對民眾造成的安全疑慮,民進黨當局總算表示願意考慮修正相關「刑法」及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減少社會安全網漏接的疑慮。

李貴敏批評,但幾個月過去了,民進黨用「立法院」多數粗暴地通過了充滿爭議的「監察院長」人事案、「國民法官法」,但真正民怨之所系的這些「修法」仍然未予優先處理,社會安全網漏洞依舊。

李貴敏質問,如此縱容、輕忽,又豈是臺灣需要的「司法改革」,人民要的公道在那裡?被害人的權益又在哪裡?

「藍委」陳玉珍說,4年前小燈泡事件,蔡英文說要把社會安全網捕好,很遺憾地四年過去了,嘉義殺鐵警案、弒母剁頭案竟都獲判無罪,呼籲當局儘速修訂「刑法」等法令。

相關焦點

  • 企業家質疑串通投標後獲刑三年,羈押300多天後改判無罪
    所以,反思張豔案,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就沒有堅守住法律的底線,沒有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司法機關對於明顯不構成犯罪的,就不能夠立案,不能夠偵查。現在的司法判例都已經認定政府或企業,只要是法人,就不具備自然人的情感,就不可能因為恐懼而交付資產。我們相信以後的司法實踐當中,這種敲詐勒索對象是法人的,法院可能不會再判有罪。
  • 司法考試—無罪推定
    無罪推定,訴訟人權利,與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情形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其有罪。
  • 蔡英文任人唯親,國民黨:都是「蔡家軍」,還如何相信司法公正?
    據臺媒報導 針對蔡英文昨日特任表姊夫吳明鴻接掌「最高行政法院」,國民黨今在該黨臉書質疑,蔡英文親戚擔任「終審法院」院長,尤其」行政法院「是處理「民眾與政府」糾紛的法院,人民將如何相信法院是公正的,怎麼相信蔡英文不會介入司法?
  • 質疑圍標被控敲詐勒索的河北女企業家 在羈押921天後被判無罪
    此前,河北女企業家張豔因在一起招投標項目中,質疑中標企業有圍標串標嫌疑,被指控敲詐勒索罪,法院一審判決無罪2017年,張豔在參與某公司招標採購時,因報價過低未中標,對其他公司涉嫌圍標、串標提出質疑,中標企業老闆與她溝通要求其撤銷質疑,並同意支付包括前期欠款、業務費在內的120萬元賠償款。
  • 有罪則判,無罪放人!
    如果大家知道了人民法院對一個刑事案件宣告無罪有這麼多難處,您大概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吧。 認真分析人民法院宣告無罪難的各種原因,最大的癥結是嚴格、公正司法的職責要求沒有執行到位,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司法理念沒有樹立到位,對冤假錯案的嚴重危害沒有認識到位,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敢於擔當的精神沒有堅守到位。
  • 張玉環無罪,誰說了算?
    張玉環無罪,誰說了算?這幾年,故意殺人案被改判無罪的接二連三,這幾天各大媒體競相報導張玉環被改判無罪。根據江西省高院的報導,張玉環無罪是因為作案工具與張玉環之間缺乏關鍵性,屬於疑罪從無。也就是定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事實清不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充分,是由誰說了算呢?我想,即便是經辦人說了也不算。是律師厲害嗎?
  • 「臺獨」攻佔「行政院」被撤銷有罪判決,藍營:反萊豬衝「總統府」也無罪
    「藍委」鄭正鈐說,反萊豬(含瘦肉精的豬肉)是否可行使「公民不服從」,衝進「總統府」同樣無罪?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指出,臺灣過去從來沒有援引抵抗權作為公民不服從,「憲法」第二條能否擴張到抵抗權,法界可更細緻討論,不過這次發回更審,相信比照弱勢抵抗角度上,「我們是支持的」。
  • 罪疑從無的證據邏輯與表達---從搶劫致死宣告無罪案談起
    『疑罪從無』並非放縱犯罪,而是對司法公權力的合理制約和規範使用,是對任何有可能身陷囹圄的公民基本人身權利的有力保障。在刑事科學日益發達、偵查手段日益精進的時代,本案欠缺的證據鏈條一旦出現新的彌補和完善,司法機關還可再次啟動司法程序,嚴懲犯罪,以民眾看得見的方式來撫慰被害方,以法治的精神和途徑來推進公平正義的實現。
  • 河北女企業家質疑招標造假被訴敲詐勒索:一審無罪二審改判3年,省高院裁定發回重審
    2019年3月18日,河北女企業家張豔因質疑招標造假被訴敲詐勒索,法院一審判決張豔無罪。隨後,檢方提起抗訴。2019年3月18日,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張豔無罪。2019年3月18日,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張豔無罪。
  • 韓國「新天地」教主被判無罪,惹怒網友:司法系統已腐爛不堪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以涉嫌「妨礙防疫法」遭起訴的韓國「新天地」教會會長李萬熙,13日被一審法院宣判無罪。這一判決引起韓國網民及部分團體的強烈質疑與不滿,稱「韓國司法系統已腐爛不堪」。去年8月,李萬熙以涉嫌妨礙防疫法等罪名遭韓國檢方逮捕起訴,11月獲准保釋。
  • 金華著名律師施孔周 我為什麼選擇「無罪辯護」
    代理刑事案子的律師,尤其是擅長做「無罪辯護」的律師,其職業生涯中往往難逃一類指責:明明知道這個人有罪卻還替他脫罪,你這個律師還有沒有良知?
  • 質疑圍標被控敲詐勒索的河北女企業家,在羈押921天後被判無罪
    河北女企業家質疑招標獲刑續:法院再判無罪,當事人高興又痛心10月23日,河北省秦皇島中級法院對備受輿論關注的女企業家、秦皇島市軍之友裝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豔涉嫌敲詐勒索一案進行終審裁定:駁回檢察機關的抗訴,裁定張豔不構成敲詐勒索,維持一審的無罪宣判。
  • 卡姆、房祖名、張默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刑,探討容留他人吸毒罪?
    圖片來至網絡6月23日,警方通報,卡姆原名艾某,在自己家中與其他人一起吸食毒品,一起吸食的還李國慶和陳揚一般人對於他人在自己的住所內吸毒也應當予以制止,否則,極有可能涉嫌犯罪。 有一些案件能以無期待可能性為由為被追訴人作無罪辯護。曾經一個案件,計程車司機在深夜載了四個客人駛往某地,在高速公路途中,四人突然拿出毒品吸食,計程車司機見後未予以阻止,公安機關認為司機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後檢察院以計程車司機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有由,認為司機不構成犯罪,從而對其作出了不起訴處理。
  • 「司機無罪判決」符合情理法
    人民法院報 2020-09-23 作者:張智全  法院終審判決被告人李某無罪,既是對刑法處罰範圍不能隨意擴大底線的堅守,又是對公眾基本情理認同的兼顧。  凌晨2點多,兩名男子飲酒後打車,因為車資問題和的士司機發生爭執。
  • 【重磅】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無罪推定
    古羅馬法除規定舉證責任外,還確立存疑有利於被告人原則,禁止未經審判就對被告人進行懲罰;《查士丁尼學說彙纂》則強調任何人不得因懷疑而被定罪。古希臘和古埃及亦有類似的法律要求。儘管古代法制尚不完善,與現代法律制度不可同日而語,但其中蘊含的思想萌芽,為現代無罪推定理念奠定了基礎,至今仍閃耀著司法智慧的光芒。
  • 廣西賣淫女和嫖客被抓,同時檢查出80克毒品,但賣淫女和嫖客無罪
    在房間裡,兩人實施了不可描述的事情,他們還一起吸毒,在一切結束後,人民警察來敲門例行檢查,老陳和女孩都很慌張。這時,老陳還是女孩,一個人趕緊把一袋毒品扔進房間的垃圾桶裡。(不清楚是誰放的,真相不得而知。)警察搜查了房間,當場逮捕了老陳和那姑娘,他們還查獲了老陳的毒品5克,在房間的垃圾桶裡發現了80克毒品。
  • 淺論無罪推定原則
    歷經歷史沿革,近現代的無罪推定原則誕生於貝卡利亞在《論犯罪與刑罰》中提出的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隨著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誕生,在不同環境下的司法實踐中其被賦予了不同內涵,莫衷一是。
  • 無罪判決的法律認定問題
    近年來,諸多刑事案件以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宣告無罪,已超越了「真兇再現、亡者歸來」的局限,寧可錯放不可錯抓,是法治進步的體現。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法律認定,作出與之相應的判決。關於無罪判決,有兩種認定,結果雖是一樣,但事實上存在一定差異,評價內容有所區別。
  • 香港不講究「司法公正」?「港獨」黎智被判「無罪釋放」
    在裁判時違反了司法公正,對這些亂港分子網開一面。黎智英在恐嚇記者的過程中,本身就犯了恐嚇罪。但香港裁判官卻對此最終做出無罪判決。司法被政治觀點所左右,這是不被香港民眾和香港律政司所接受的。律政司已經根據香港裁判條例提起了上訴,要求裁判官對此進行二次裁決。
  • 司法獨立絕不等同司法獨裁
    他說雖然證供口徑一致,但只不過是「一堆的垃圾」,所以駁回所有證供,宣告所有被告無罪。 此案例說明一名主審法官擁有不可挑戰的權威,可以單憑主觀判斷來裁定案件。如果他決定不相信證人,他可以武斷地否決他們的供詞,沒有反對的餘地。 而多宗與「修例風波」相關的案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