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判決的法律認定問題

2020-09-15 水晶號

近年來,諸多刑事案件以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宣告無罪,已超越了「真兇再現、亡者歸來」的局限,寧可錯放不可錯抓,是法治進步的體現。

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法律認定,作出與之相應的判決。關於無罪判決,有兩種認定,結果雖是一樣,但事實上存在一定差異,評價內容有所區別。

第一審程序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從以上法律條款得知,人民法院可根據第二項、或第三項規定作出無罪判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完全無罪、或疑罪從無而作出的無罪判決。二審、再審也一樣,都離不開事實和法律認定。

刑事案件中的經濟類案件似乎很少存在存疑的現象,因帳單、資金、流水、電子數據等很容易查清楚,基本不會存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

雲聯惠案。當事人及辯護人普遍認為,其並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二十四條之一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構成要件。

以「人民教育家」高銘暄為代表的九名法學專家,在案發後對其相關合法性問題進行了法學論證。

專家結論為:雲聯惠運營模式不屬於組織、領導傳銷活動行為,按照該模式從事經營活動不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若人民法院一審宣判無罪,很可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第二項作出無罪判決,也就是完全無罪。當然,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最終結論以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為準。

張玉環案。歷經27年改判無罪。這是人民法院通過再審以證據不足、事實不清作出的宣判。這裡可以看出,正義雖不會缺席,但遲來的正義並非真正意義的正義,司法機關應嚴明辦案審限。

不過對於侵犯人身權利的刑事案件,如真兇未找到,其實不算結案。司法機關應根據實際啟動立案程序,爭取能早日偵破案件以告慰受害者。

辦案過程可能受相關條件、技術、或行政行為違紀違法等因素影響,導致疑難案件不能及時偵破,甚至人為造成冤錯案。現階段偵查技術的提升及司法責任制的落實,將明顯提升辦案質量。

新時代中國司法理念要服務大局,以審判為中心,罪刑法定。堅持疑罪從無,證據不足、事實不清按無罪處理。隨著司法改革的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相信會營造出更加健康的法治環境。

相關焦點

  • 「司機無罪判決」符合情理法
    人民法院報 2020-09-23 作者:張智全  法院終審判決被告人李某無罪,既是對刑法處罰範圍不能隨意擴大底線的堅守,又是對公眾基本情理認同的兼顧。  凌晨2點多,兩名男子飲酒後打車,因為車資問題和的士司機發生爭執。
  • 公訴人拒不到庭,法院缺席判決,對被告人判決宣告無罪
    由於宣告無罪對於檢察機關來說是致命打擊,如果有一件案件被宣判無罪,公訴人的績效考核、評先評優、檢察院的整體測評都將受到極大影響。因此按慣例,我們對於認定無罪的案子,都會在宣判前私下與檢察機關溝通,建議他們撤回起訴,這樣就不再進入宣判程序。
  • 張玉環的無罪判決,真的能夠證明他不是殺人兇手嗎?
    宋小女構成重婚罪是無疑的,但是早已過了追溯時效,所以討論這個問題比較沒意義。今天就想討論一下張玉環的無罪判決能否證明他不是殺人兇手?最後在判決中辛普森在刑事責任上被判無罪,但是在民事責任上辛普森被認為要對前妻死亡負責,需要進行民事賠償。換句話說就是辛普森在刑事方面,不被認為殺了妻,但是在民事判決中,被認為殺了妻。
  • 公檢法們為什麼不喜歡無罪判決?|檢察官說
    一方面是因為亡者歸來等冤假錯案往往也是以無罪的方式予以糾正。這些案件往往是時過境遷,不僅是無罪,而且是以審判監督程序作出的無罪判決。這些案件的處理給公眾以及體制內的其他人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所有的無罪判決中是最突出的,最吸引眼球。給人的感覺就是冤假錯案長了一副無罪的樣子。
  • 法律的溯及力問題分析——從馬戲團運輸動物二審改判無罪案切入
    ,最終二審判決撤銷原判並依法改判李榮某、李瑞某無罪。所謂法律的溯及力(也稱溯及既往的效力),其所解決的問題是在法律生效後,對法律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行為是否具有追溯適用效力?如果具有適用效力,就是有溯及力;否則就是沒有溯及力。
  • 張玉環用26年的堅持等來的無罪判決
    南昌中院一審判決認定張玉環用手卡、繩勒、棍打的方式將鄰居家兩男孩殺害並拋屍水庫,犯故意殺人罪。該判決中,南昌中院認為該案「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充分」,罪行嚴重,但根據案件具體情節,判處張玉環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其未曾放棄,經過多年申訴,8月4日,江西高院對張玉環案再審宣判,最終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張玉環無罪。
  • 認定肇事罪證據不足 唐山一男子申冤三年終獲無罪判決
    認定肇事罪證據不足 唐山一男子申冤三年終獲無罪判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奔波3年,40歲的吳雙在12月25日終於拿到了無罪判決書,此時距那個難忘的深夜已4年半(詳見本報2017年5月25日5版報導《有罪的證明》)。2016年6月12日深夜,吳雙開著貨車路過唐山市玉田縣窩洛沽中學附近時,險些撞到一個馬路中間的男人。
  • 張玉環申請國家賠償2234餘萬元,自稱無罪判決後仍生活在遺憾中
    張玉環在《國家賠償申請書》中稱,無罪判決後,他仍生活在無邊的恐懼、遺憾之中,每日噩夢交替,精神上遭受了巨大刺激和折磨。原審據以定案的證據沒有達到確實、充分的法定證明標準,認定張玉環犯故意殺人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不能認定張玉環有罪。對張玉環及其辯護人、江西省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應當改判張玉環無罪的意見,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予以採納。據此,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前述判決,宣告張玉環無罪。宣判後,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代表該院向張玉環賠禮道歉,並告知其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
  • 呼格吉勒圖再審被判無罪 調查組將查錯案責任問題
    12月15日,內蒙古高院工作人員宣讀法律文書,判定呼格吉勒圖無罪,李三仁夫婦聆聽。當日,內蒙古高院工作人員上門呼格吉勒圖父母家送達法律文書,判定呼格吉勒圖無罪,並送上3萬元慰問金。李三仁夫婦表示,感謝法院公正判決,希望自己的悲劇不要在別人身上重演。劉文華 攝 15日,內蒙古高院向呼格吉勒圖父母送達了呼格吉勒圖案再審判決書。再審判決宣告,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無罪。內蒙古高院新聞發言人李生晨表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已責成有關部門成立調查組對錯案責任問題進行調查。
  • 廣東律師40年 | 正確運用法律,為當事人爭取無罪判決
    廣東律師40年 | 正確運用法律,為當事人爭取無罪判決 2020-09-27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關職員離職24年後託關係辦事收錢,一審認定受賄二審無罪
    讓他意外的是,二審法院深圳市中院為他聯繫的法律援助律師,幫他把案子翻了過來,終審判決結果是:無罪。一審被判利用影響力受賄罪1983年,19歲的林華進入深圳海關工作,負責貨車載貨、旅客行李檢查。幹了7年,1990年8月他從海關辭職,之後一直經商。
  • 無罪研究③|有殺父動機,且母親指控的情況下,法院為何判決無罪?
    2.對犯罪動機合理性、他人參與作案可能性等「幹擾性」情節進行審査,是排除或確定證據間疑點的輔助手段實踐中,在審查一些存在證據問題的案件時,往往會過多關注被告人的作案動機,把動機是否符合情理作為認定供述客觀性、能否排除合理懷疑的重要依據,甚至把動機不合理直接作為不能排除的合理懷疑。
  • 判決無罪後仍被關押20個月的「殺人犯」
    在高院終審無罪判決作出後,居然再次因為懼怕被害人家屬鬧事而遲遲不向被告人送達判決書。 司法權威,蕩然無存! 發生如此匪夷所思的事實,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庭審中,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宣東提出,趙豔錦唯一一次有罪供述是在刑訊逼供下作出的;認定趙豔錦僱兇殺人的間接證據即郭萬祥的口供存在重大矛盾(郭曾交代是自己一人殺人)。 趙豔錦辯稱,與李桂蘭家有矛盾是事實,但問題早已解決,自己並未僱兇殺人。
  • 法官枉法裁判的認定標準及法律後果
    首先明確一點就是法官枉法裁判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是要受到嚴厲處罰的,甚至是要坐牢的,我國刑法專門規定的有這個罪名,枉法裁判罪,所以後果非常嚴重,那麼什麼情況下才構成枉法裁判罪呢,法官枉法裁判該如何認定,有什麼法律後果,小編接著給大家說。
  • 判決無罪!馬獻中歷經4年5審終於洗脫罪名
    經過一審二審、重審一審二審,通許縣法院最新的一審判決認為,本案認定被害人構成輕傷的人體損傷程度鑑定書依據不足,公訴機關據此指控被告人馬獻中犯故意傷害罪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人體損傷程度鑑定書認定馬書勤之損傷屬輕傷二級,輕傷二級需要有兩處骨折。
  • 新疆「廁所沉屍案」當事人被羈12年獲無罪 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被關押近12年後改判無罪,新疆庫爾勒「廁所沉屍案」當事人李建功向法院提出上訴,要求對無罪判決所依據的理由和法律適用進行修正,改判「完全無罪」,而非「疑罪從無」。李建功在上訴狀中寫道,本案不屬於「疑罪從無」的情況,不應當認定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再審法院認定其犯故意殺人罪「證據不足」存在錯誤。他認為,本案在排除了非法證據以後,無任何證據指向他,證據「足」與「不足」的問題無從談起。
  • 無罪推定的邏輯
    「法律的邏輯」系列簡介:看法Opinion將持續推出「法律的邏輯」系列文章,以結合個案、梳理歷史與理論、引經據典的方式,分析法律背後的邏輯,初衷是為讀者介紹一些既不太深也不太淺的法律常識,如能引發對相關問題的探討就更好不過,敬請各位讀者持續關注!為什麼無罪推定是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無罪推定可以被推翻嗎?
  • 乘客酒後跳車受重傷,司機被控犯罪,法院判決:無罪
    兩名男子在飲酒後半夜打車,因為車費問題和的士司機發生爭執。不料,在車輛行駛途中,其中一男子竟然從後座車窗直接跳車,結果摔成重傷二級。責任應由誰來承擔?檢方認為,司機構成犯罪,指控司機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法院會如何認定?
  • 對話 | 陳瑞華:法院為何不敢做無罪判決
    「冤假錯案就個案而言,看起來都有一定偶然性,但其本質上是結構性問題,是中國刑事司法病症的總爆發。根子問題不解決,冤案發生就是必然的。」    法院為什麼不敢做無罪判決?    記者:最近幾年,中國最高法院等相關部門也陸續出臺了諸多司法解釋以及相關規定,避免錯誤判決造就冤案,為什麼實踐中看起來收效甚微?
  • 新疆李建功被控殺人沉屍遭羈12年獲無罪,上訴後二審維持原判
    當年12月10日,被改判無罪僅7天,李建功便向新疆高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遞交了上訴狀,要求對無罪判決所依據的理由和法律適用進行修正,改判自己「完全無罪」。 李建功在上訴狀中寫道,本案不屬於「疑罪從無」的情況,不應當認定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再審法院認定其犯故意殺人罪「證據不足」存在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