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相信有很多同學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平日裡感覺自己學得還不錯,做作業也比較輕鬆,但一到考試就掉鏈子,那些經常向自己請教問題的同學往往考得比自己還高。其實這種情況不在少數,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是自己本來就沒學好,還是我們不會考試?
感覺自己學得很好但一考試就是考不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這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平時根本沒學透徹或是心理素質太差。
平時學習不透徹
很多情況下,我們自認為學得很不錯,其實不然。有很多同學平時聽課一聽就懂,老師一點就通,總覺得老師講的自己都明白了,其實越是這樣問題就越多。這一類同學接受能力很強,很多東西學習起來感到輕鬆,所以也放鬆了對知識的後期複習鞏固,結果最後總是取得不了滿意的成績,反而越是那些平時看似不如自己,反應較慢的同學更加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這也就是最後產生差別的重要原因。
每個班級裡總會有幾個聰明的同學,但成績卻不突出,他們往往就是在落實的環節出了問題,不能靜下來踏實地學習,這類同學如果平時能夠耐下心來一點點地落實鞏固,成績也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心理素質太差
相信存在這個問題的同學不在少數,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困惑。考試前一天晚上失眠,臨到考試容易生病,一到考場上頭腦空白等等這些都是心理素質差的表現。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一定要學著調解自己的心態,從容面對考試。
一般來說,心理素質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不夠自信
平時學習很認真,但一到考試就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這沒學好那也沒學好,所以害怕考試,不敢考試。
追求完美
有些同學喜歡給自己定很高的目標,每次都想挑戰自己,考更多的分數,拿更好的名次,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想讓自己所有的目標都達到是很難的。為此消耗精力,不但容易累壞了身子,而且可能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造成心理不平衡,進而不利於心理健康發展。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些同學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每次考不好,總覺得自己會被別人嘲笑,會讓父母失望,所以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其實不管怎樣,考試只是檢驗自我的一個機會,考多少分不重要,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錯誤才是有價值的。以平常心對待,認真準備才是我們對待考試最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