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本位理念解讀:權力至上、官員至上、唯上是從

2021-03-05 星聞參悅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2013年10月29日核心提示: 中國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變化使我們可以對官本位體制下所蘊含的種種理念和假設進行批判,並通過採取新的政策理念和社會政策的手段來破除人們的仇富和仇官心理,緩解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

中國社會發展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變化為我們打破官本位制提供了新的條件和基礎。它使我們可以對官本位體制下所蘊含的種種理念和假設進行批判,並思考如何通過採取新的政策理念和社會政策的手段來破除人們的仇富和仇官心理,緩解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並通過服務型政府的發展來強化以人為本的導向。

官本位制與中國社會發展

在今天,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批評權勢階層作為既得利益者常常公權私用,或者作為社會優勢群體恃強凌弱,甚至肆無忌憚地侵害普通公民的人權。這些現象一方面強化了人們對於社會公正、社會平等的渴求,另一方面也招致了人們對權力本位和官本位制的批判。作為社會治理的突出問題,人們常把官僚主義、腐敗和特權問題與官本位制聯繫起來,甚至把官本位制看成是各種社會病態和社會問題的根源。這一體制對於中國社會發展所具有的負面影響已為人們所詬病,包括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制約,促使民營企業家的外流,維護社會強勢群體的特權,以及公權私用問題。正如一些學者所強調的,不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司法體制改革,其根本點都會觸及到「官本位」問題。這種狀況反映出官本位體制所形成的社會問題正在日益嚴重,而且正在成為中國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因素。

社會輿情是社會發展狀況的溫度計和晴雨表。從大眾輿情的反映來看,民眾對於目前官本位制的盛行給予諸多批評。根據「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於2012年11月份進行的一場關於「國家級難題」的調查顯示,78.99%的回答者把「如何解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作為社會發展的「國家級難題」。在2011年人民網進行的有2227人次參與的調查中,67.5%的網友表示「自古『官本位』難消除 」。在2012年10月人民論壇雜誌進行的關於「中國『官迷』有多少?國人官癮有多大?」的相關調查(有6403人參與投票,以0-10區間來描述官本位的程度),有84.7%的網友認為中國官本位的程度是10級(只有2.1%的網友認為是5級及以下)。在回答「為什麼存在著這麼多的官迷」和「您身邊的『官迷』最迷什麼?」時,有53.3%的人選擇「灰色收入多,正所謂『當官不發財,請我也不來』」。

由此,在民眾的眼裡官本位現象不僅僅與中國文化傳統相關,更與現實利益相關。為此,在推進社會改革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轉型時,政府提出對於權力進行制約的目標,甚至提出「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的口號。這些主張和政策導向與中國社會發展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相適應。由此,我們要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對官本位制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

金錢本位制、官本位制、社會本位制和公民本位制四種社會體制模式的比較

要探索「官本位」體制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四種本位制的比較來展開。這四種本位體制模式可以被表述為金錢本位制、官本位制、社會本位制和公民本位制。在這四種本位制中,以往對於金錢(資本)本位制的研究很多,並且與對資本主義體系的分析相關聯。在這一本位制中,資本成為支配社會的力量,社會以資本為基礎,圍繞著市場體系組織和運作。在馬克思的筆下,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高度異化的社會:人成為金錢(資本)的奴隸,而金錢(資本)則成為主人,從而阻礙了人的全面發展;而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要克服這種異化,通過非商品化的進程使社會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上來。

官本位制則是一種把社會按照身份等級和官階組織起來的社會制度模式。這一制度與封建體制有一定的聯繫。特別是在東亞社會中,官本位制在歷史上十分流行。作為社會體制,官本位制的特點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體制設置和制度安排以官位為核心,民眾被分成三六九等,官重民輕。在全社會形成嚴格的上下層級制度,形成了民眾畏官、敬官和追求官職的心理趨向和行為導向。這種體制培育了一種官尊民賤的文化傳統,把是否當官、官位高低作為判斷一個人價值大小、地位高低的主要標準。這些特徵反映了一種集政治秩序、經濟利益、價值觀念、思想文化於一體的社會體制模式,即官本位制模式。

對於這一體系,中國古代的智者賢人和仁人志士都提出了種種批評。從孟子的「民貴君輕」到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表述都反映了以民為本的理念。在近代,孫中山的民主主義革命對封建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中國共產黨推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則高舉反封建的旗幟推進社會民主的建設。然而在中國,儘管對於官本位制的批判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但由於中國封建基礎根深蒂固以及東亞威權主義的背景,因而對於官本位的批判從未徹底,對於官本位的分析也常常停留在文化批判的水平上,缺乏對其社會基礎的理論分析。

社會本位制的體制模式則強調市民社會的自我運作。其社會運作的基礎在於具有強大的自我運行的市民社會組織,並影響到政府管理的方式和政策決策過程。在這一體制中,社會呈現出強大的自組織性和自治能力,而政府對於社會生活的幹預程度較低。正如我們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看到的,社區組織、社會網絡、非政府組織在社會管理方面起著強大的作用,並且成為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在這類社會中,其社會發展的理念並不在於政府的直接幹預或對市民社會的直接影響,存在著「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然而,在理論形態中,有關社會本位的研究目前仍然缺乏。

以公民為本的制度理念則超越了金錢本位、官本位和社會本位的理念,把其社會理念落實到人的發展上。這一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最高目標。這種理念也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克服各種異化回歸人性的要求。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在未來社會中,國家職能將逐步消亡,社會將依靠自由人實現自治,成為「自由人聯合體」。這種「自由人聯合體」的實質是公民自治的社會。當然,作為社會體系,以公民為本的體系迄今為止尚未出現而僅僅是種社會理想模式。

要實現以公民為本的理念需要有相應的制度安排。為此,一些學者倡導可以通過不斷拓寬社會自治範圍、提高社會自治程度的途徑,有步驟、分階段地探索建立「自治社會體制」,通過由「國家管控體制」向「強國家——弱社會體制」,並進而向「強國家——強社會體制」發展,並最終走向「自治社會體制」。在此進程中我們要進行許多工作。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官本位制在歷史文化基礎和價值導向上與其他社會模式具有明顯區別。與金錢本位制相比,官本位制常常會表現出對於人的生存權利的侵害和野蠻剝奪,體現出非經濟的強制特點。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本位制一方面導致了人的異化,但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經濟遵循的等價交換原則摧毀了人與人之間在身份等級上的不平等性,使人開始具有生而平等的普遍價值。與官本位制下的人對人的屈從和依附相比,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中人對資本的依賴具有歷史進步性。

社會本位和公民本位的體制模式是比金錢本位制更為優越的制度模式。在社會本位制下,市民社會能夠與官僚特權相抗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市民社會給政府權力設定邊界,要求政府與市民社會組織相互合作。社會本位制反對政府把整個社會管控起來,批評由自上而下的社會管理方式所造成的低效率。它也要求強化來之於社會底層的社會創新活力,倡導以服務型政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

官本位制以權力至上、官員至上、唯上是從理念為其基本內容

官本位制在中國已經延續上千年,難以一下子根除。特別是在中國,近現代以來,資本主義體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土壤上從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過,而封建主義的遺產也從來沒有徹底地清除過。因此,官本位體制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其得以存在的社會土壤。例如前段時間社會熱議的「五道槓」一事,反映出官本位觀念在小學生中也有流行的土壤;而媒體對一個縣44名正副縣長這種社會怪現象的討論也折射出,現體制所具有的濃厚的官本位文化的現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反映官本位制 「症候」。

在觀念層面上看,官本位制以三大理念為其基本內容:一是權力至上的理念,認為權力可以支配一切,誰擁有了權力就可以號令天下。在對權力的崇拜中,法制和理性顯得十分蒼白。權大於法,官員意志可以凌駕於法律和行政法規之上,而且誰的權力大誰就是對的,即「權力真理論」。這種信念容易導致權力濫用,或者把權力作為營私工具。基於這種理解,權力被看成是一種可以與其他價值(金錢或名譽)進行交換的價值,從而促使一些人把追求官位看作是獲得社會資源分配和享有特權的基本途徑。

二是官員至上的理念。在官本位制下,整個社會以官位高低來評價個人價值、身份和社會地位。官員在社會中高人一等,「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正如,一些人評論說,「官本位抹去了一切其他職業的靈光」。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與政客與官僚相比,科學家和藝術家從來就沒有成為社會尊崇的榜樣和追求的人生理想,對許多鄉紳階級來說當官才是正途。這種「官貴民輕」、「官尊民卑」的意識,摧殘人們的精神自主和人格獨立,培育依附性格和奴性心態,並習慣於將自己的待遇和地位等與官員相比來確定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價值。同時,在官本位制下,人們把官員作為社會利益的代表、是「父母官」、掌握人們的生死禍福,因而對他們心懷敬畏,而且「子民」對「官老爺」要感恩戴德,即便這些「官老爺」未必是清官。

三是惟上是從的理念。由於在官本位制下官員只需要對上級負責,因而迎合上級的偏好和遵從上級命令就成為其行為導向。由此,官本位制形成了官僚體系內惟上是從,惟官是從,自上而下的支配與服從的關係。這種專制體制的特徵和人治的價值理念都會助長腐敗現象,正如阿克頓所指出的那樣「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官本位體制下,對於權力的有效監督常常是缺失的。而且,在官僚階層內部,通過自上而下的監督機制來自己監督,自己的願望常常也會落空。由於官本位制抑制了市民社會的發展,因而市民社會的力量難以對官員進行有效監督。

當然,討論官本位制,就要討論這一體制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問題。在中國,封建主義社會為官本位制的產生和存在提供了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在封建集權的體制下,專制主義和家長制治理模式造成了嚴格的身份等級和官民界限,也維護了封建官僚的社會地位和絕對權威。封建宗法制度和以血親宗族為根基的權力結構為官本位制提供政治制度保障。而且,封建官僚政治與土地所有制相互依存,為官本位的發展提供了經濟條件:官僚體系依靠地主階級提供的賦稅來維持官僚體系的運轉,地主階級依賴官僚體系提供支持和保護。然而,在現代社會,這一體系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必須被打破。

只有打破官本位癥結才能夠使中國社會走上新的發展軌道

在中國發展的現階段所面臨的各種矛盾中,官本位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之一。只有打破這一癥結才能夠使中國社會走上新的發展軌道,而不是在幾千年來所留下的歷史怪圈內循環。特別是在今天,這一體制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官僚體系本身,而且也涉及到市場、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民眾的行為模式和價值導向,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因而,這一體制對整個社會發生全面的和基本的影響。

在中國,這一體制模式歷時幾千年並流傳到今天。近代以來,人們對於這一體制模式進行了革命性的批判。但是,由於當時公民權、社會公正和社會保障這些概念尚未流行,人們缺乏新的立腳點、視角和經濟基礎來深入地分析官本位,這些狀況阻礙了人們對於官本位的深刻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市民社會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政府也注重對市民社會的培育,並且在各地的地方治理中出現了諸如杭州市政府提出的「社會複合主體」的理念來進行城市治理,這些實踐有助於推進民間組織發展和公民參與。在社會發展戰略的討論中,學者和媒體已經把其關注點放在生活質量的提升、社會質量的增進、人們幸福感的訴求等問題上,反映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思想觀念的改變。

就公民本位的分析而言,它弱化了以權為本的思想,而將關注點由社會地位和權力金錢等外在的評價標準轉向生活方式和人的價值等內在的標準上來。它促使人們對權力的屈從現象日益淡化,而公民權的理念和法治精神逐漸成長起來。由此,中國社會發展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變化為我們打破官本位制提供了新的條件和基礎,使人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改造進程,形成充滿活力的社會體系。同時,它也使我們可以在新的條件下對官本位體制下所蘊含的種種理念和假設進行批判,並思考如何通過採取新的政策理念和社會政策的手段來破除人們的仇富和仇官心理,緩解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並通過服務型政府的發展來強化以人為本的導向。

(作者為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相關焦點

  • 高中作文欣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樣的人權理念很中國》
    材料先總的提出一個情境假想:某個時刻由衷自豪地說「這很中國」,而後舉例從不同方面解讀「很中國」,最後落到考生心裡最能代表中國的是什麼,這也是考生思考立意的落腳點。實際上,題目就是要求考生以一種自信、友好的態度與國際友人交流,傳達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增加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本題目命題邏輯有類於2017年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的高考題,但限制性進一步收緊,思維難點在「最」和「很」二字上。
  • 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特別指出人類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進行鬥爭,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展現出人類在重大災難面前的勇氣、決心、關愛,照亮了至暗時刻。習近平主席強調,面對疫情,各國要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加強團結、同舟共濟,堅決打贏全球疫情阻擊戰。
  • 外交部:「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為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美國會眾議院新冠病毒特別調查委員會披露白宮調查報告稱,美國政府官員涉疫情公開表態與報告內容矛盾,刻意掩蓋疫情,自6月以來導致額外超過5.8萬名美民眾死亡,對數百萬美國人的生命造成威脅。另外,美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調查發現,美醫護人員中,每20人就有1人曾感染新冠病毒,其中69%從未被檢出。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美國的抗疫表現同中國形成了鮮明對比。你對此有何評論?
  • 鍾南山在人民日報撰文: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回顧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苦鬥爭,一個個感人細節詮釋著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一件件生動事實彰顯著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 馬潤凡:當前我國官本位意識的危害及其治理
    官本位意識侵蝕正確的群眾觀、權力觀,致使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滋生;助推治國理政中的"人治"色彩,阻滯法治思維的生成與發展;強化全社會的以官為本的思維定勢和群體心理,誘使人們的"做官情結"不斷蔓延;異化地方政府的職能定位,致使地方政府逐利行為和"唯上"取向明顯;扭曲公共權力的本質屬性和現實運作,削弱和動搖著民眾制度認同的信心;誘發腐敗,導致官民對立,滋生執政風險。
  • 踐行人民至上理念 厚植為民服務情懷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廣大郵政幹部職工要深刻體會領悟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不斷厚植為民服務的真摯情懷,更好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緊緊依靠人民,在平凡崗位上展現郵政人樸實為民的責任擔當。
  • 國家利益至上 消費者利益至上(組圖)
    從「胡蘿蔔加大棒」策略下的「放羊式」管理階段,到「戶籍化」管理階段,再到「誠信等級」管理階段,6年來,廈門市菸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專賣管理成功地實現了從權力導向型向規則導向型的轉變。  跨入2006年這「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廈門市菸草專賣局(分公司)300名員工的心情是欣喜而又自豪的,同時也是沉著而又冷靜的,因為他們清楚,作為專賣專營政策的對應義務,他們必須責無旁貸地履行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他們更清楚,實踐好這兩個「至上」,必須搶抓發展機遇,實現責任、效率、效益並重。對於他們,這任重而道遠。
  • 西點軍校比賽出現「白人至上」手勢,校方介入
    12月15日,兩所學校的官員均聲明,正在調查涉事學生做出該手勢的動機。據《華爾街時報》報導,看臺上的涉事學員在娛樂體育節目電視網(ESPN)主持人裡斯·戴維斯(Reece Davis)直播該賽事時,先後在主持人身後亮出了該手勢,從而被鏡頭拍下。一名學員先將手伸到鏡頭中並做出該手勢(圖中手戴黑手套)。
  • 鏗鏘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開學第一課》在關鍵時刻開講關鍵一課
    9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在回答如何評論中美抗疫的鮮明對比時,她認為9月1日晚播出的面向全國青少年的《開學第一課》,很好地傳遞了我們黨和政府秉持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正如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所評價的,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一是嘉賓陣容之強;二是抗疫主題之重;三是覆蓋範圍之廣,除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特別加入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以及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們從不同維度深刻感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具有豐厚的教育營養。
  • 鏗鏘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開學第一課》在關鍵時刻開講關鍵一課
    9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在回答如何評論中美抗疫的鮮明對比時,她認為9月1日晚播出的面向全國青少年的《開學第一課》,很好地傳遞了我們黨和政府秉持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正如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所評價的,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一是嘉賓陣容之強;二是抗疫主題之重;三是覆蓋範圍之廣,除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特別加入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以及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們從不同維度深刻感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具有豐厚的教育營養。
  • 摒棄論文「SCI至上」正當時—新聞—科學網
    這是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來的又一項重大推進措施。 「五唯」中最基本和最具決定性的指標是論文,因為「帽子」、職稱、學歷、獎項幾乎都依賴於論文。而目前國內「稱霸」的論文主要是SCI論文,尤以高影響因子和高被引的SCI論文「為王」,這是我國教育科研評價與管理深受「SCI至上」負面影響卻難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 客戶至上、服務理念和行動
    只做精品---不接受不良產品、不製造不良產品,不放行不良產品售前售後給以「客戶至上」方便快捷為服務宗旨為客戶提供快速的問題解決方案企業作風,以客戶為本,以質求存,以優取勝,以精求新企業願景,要麼國際化,要麼邊緣化企業價值觀,客戶導向,品質成就未來,以人為本,合作創造價值一流的品質和精心的技術服務,收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打造中國小型
  •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 2020-12-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對周鵬的靈魂拷問:雪佛蘭如何「客戶至上、品牌向上」
    在雪佛蘭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二個十年,它依託全球資源,在創新思路、洞察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了「品牌向上」的升級之路,這也是近年上汽通用雪佛蘭努力的方向。而廣州車展前啟動車主親友薈的「金領結之夜」,雪佛蘭將這個發展理念再度擴容——在「品牌向上」的前面加上「客戶至上」,讓雪佛蘭的產品理念更為存粹的同時,也和650萬車主鎖了CP。
  • 破「SCI至上」只是開始,立「同行評價」還需艱難探索?
    正是因為如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17年中國發表SCI論文236.1萬篇,連續第九年排在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材料科學、化學、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佔世界份額均超過20%。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學術水平的提高,中國學術界科技界國際上的影響也不斷提升。
  • 科技部發文整頓「唯論文」和「SCI至上」,你的學術生涯可能迎來這...
    2 月 23 日,科技部在官網公開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下文簡稱「措施」),對全國的科研評價體系提出了全面且具體的改革方案,涉及論文發表、各類國家級科研科技項目評審、科研單位的工作績效考核、各類人才計劃和科技獎勵制度等中國學術群體的全方位活動。
  • 代表委員熱議破「SCI至上」:科技評價從「數論文」轉為看實績
    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今年初印發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瞄準破除論文「SCI至上」、破除「唯論文」評價導向等社會熱點,引發廣泛關注。如何看待評價導向改革?破除論文「SCI至上」與新規如何有效銜接?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 BEAF-EX堅持「客戶至上」的核心價值理念
    「客戶至上」是BEAF-EX一直秉持的服務理念,我們將此理念貫穿於整個服務體系及營運流程之中,讓每位投資者都能享受無微不至的星級服務。同時,BEAF-EX為客戶提供多個交易優勢,讓客戶可全面享受優質的投資服務,為財富增值。
  • 同濟學者:4點理由反對「頂刊論文至上」
    中國機構/大學成績排名連續提升。自然指數是自然集團編制的統計前一年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在82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情況的數據。每次公布,都會給國內學界帶來一場熱鬧。筆者在此不想討論自然指數是否全面,而是想藉此就國內學界當下存在的對「頂刊」論文的非理性崇拜問題談些看法。
  • 開學第一課預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今年《開學第一課》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