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需要初中的基礎嗎?」有人問。
高中學習不僅僅需要初中的基礎,甚至還需要小學的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說高中所掌握的知識是一座樓盤的「最高層」,那麼初中所學的知識就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中層」,而小學所學的知識算是這座高樓的「地基」。地基不牢,地動山搖;中層不牢,大廈必傾。
前幾屆的一名學生,語文成績很不錯,但他的數學成績卻比較差。他上了初中學校之後,語文成績越來越好,但數學成績卻越來越差,數學成績經常徘徊在及格線邊緣。而這位同學到了高中之後,語文成績位居班級前三,但數學成績卻在班級中屬於墊底的存在,數學想要及格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作為他曾經的語文老師,我並沒有為他語文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而是為他的偏科感到可惜。
在語文這個科目方面,這位同學學得很到位,所以初中的時候就算他沒花多大的力氣語文這個科目也能保持不錯的成績,甚至到了高中他都不會輸給大部分人;但小學的數學這個科目,他沒有多大的興趣,所以數學這個科目他的作業經常拖欠,甚至連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他都懶得認真聽。這種習慣和底子帶到初中和高中之後,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初中的基礎,對高中的學習非常重要。高中的語文和英語,與初中階段的基礎關聯性非常大,如果初中語文和初中英語的基礎很差,那麼想要讓這兩個科目在就讀高中的時候也能夠跟得上,至少得用出「洪荒之力」;而初中的數理化成績不理想的話,那麼高中的理科成績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初中的基礎知識和高中階段的成績在某種程度上是「綁定」在一起的。
初中的知識如果學得不牢固,那麼到了高中要理解難度更大的內容,必定舉步維艱,差不多要比其他基礎比較好的高中生多花數倍的時間去彌補知識結構上的短板。當然,在就讀高中期間如果能再利用閒暇的時間鞏固初中時應該學卻沒學好的內容,同時又儘可能跟上高中的學習節奏,用加倍的努力去「逆襲」,那麼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有所「回暖」,高考的時候就有更大的概率考出理想的成績,考入心儀的大學。
故此,為了高中階段能夠學得好一些,一方面不能偏科,讓每一個科目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要夯實初中階段每一個科目的基礎,特別是語文和英語,一定不要成為自己最薄弱的短板,否則到了高中,在學習方面就會學得特別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