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放大航運、貿易、金融的「耦合效應」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

2020-12-13 青島新聞網

持續放大航運、貿易、金融的「耦合效應」

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議現場實錄

5月9日晚,我市15個攻勢質詢會的「收官之戰」——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虎成、市商務局局長趙士玉、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王鋒、山東港口青島港董事長賈福寧代表攻勢承辦單位應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民代表、企業家代表、協會商會代表在內的10位質詢人輪流提問,5位應詢人分別進行了回答。

市人大代表,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傳波:在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中,航運、貿易、金融三者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績。請問在三者融合互動方面,2.0版的攻勢對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有什麼布局?

薛慶國:航運、貿易、金融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互動生態系統,要以貿易推動航運,以金融推動貿易。具體從三個方面來講:

首先,要努力實現金融服務能級的突破。去年我們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雙向發力,保障攻勢項目融資需求。聯合「一行兩局」和各攻勢牽頭單位舉辦多場金融助推15個攻勢項目對接活動,對338個重點項目需求精準匹配。吸引了203支優質創投風投基金聚集到青島。此外,我們還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推動青島港、中創物流等登陸資本市場,為港航企業轉型提速打通資本通道。去年我市企業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債券等實現直接融資1273.9億元,創歷史新高。

其次,努力實現產業相互融合的突破。去年,市政府與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人保集團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交通銀行在青設立了航運金融中心。同時,交銀集團子公司交銀租賃還促成青島北船重工與韓國船東籤訂約3億美元造船合同,不僅為航運企業注入「金融活水」,也助力企業「走出去」。

再次,努力實現貿易通道和網絡的突破。藉助「多式聯運」連通腹地,依託口岸作用,提升採購、物流、金融、倉儲、分撥等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打造輻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國際貿易服務網絡;不斷完善供應鏈金融、大宗商品現貨期貨交易等業態,擴大原油、鐵礦石、橡膠、棉花等大宗資源性商品的交易規模,加快內外貿融合進度,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宗商品專業市場創造條件。

市人大代表,青島交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康: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財富管理試驗區相繼落地青島,讓青島在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請問,我市在發揮「三區」的平臺作用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李虎成:在發揮「三區」平臺作用方面,市交通運輸局的主攻目標是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主要任務包括5個方面:一是放大海上通道優勢。重點面向日韓、上合組織國家增開幹線航線,擴大輻射範圍;二是提升鐵路運輸通道能力。加快內陸港布局,提升沿黃流域內陸港服務功能,並在國際上重點圍繞上合組織國家推動6大國際鐵路通道建設;三是提升航空貨運能力。將重點加密或開通至亞洲、歐洲航線,布局至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為膠東國際機場轉場提前做好準備;四是抓好重點物流中心建設。目前正在建設上合、自貿區國際物流基地等2個物流基地,上合示範區多式聯運中心、前灣港南港區物流園等5個門戶樞紐,平度、萊西2個區域中轉分撥中心;五是建設綜合物流信息平臺。借力5G技術等新基建,通過信息共享、價值提升來促進物流業的智慧化、數位化建設。

趙士玉:上合示範區本身具備雙向投資的功能,一方面是讓本地企業「走出去」,例如海爾在巴基斯坦設有魯巴工業園,俄羅斯的海爾工業園也在去年實現投產,這些海外產業園都贏得了商務部的讚譽,成為了全國重點海外園區。另一方面,還要把外地企業「引進來」,利用上合示範區、「一帶一路」等機遇,將會進一步促進我市的雙向投資發展。在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層面上講,我們要努力擴容自貿區的企業主體,今年要實現企業主體的倍增;二是增加自貿區內的貿易新業態。三是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今年以來我市跨境電商有了明顯提升,1-4月份我市跨境電商B2C業務完成交易額6.4億,已與去年全年的數字持平。

王鋒:「三區」都是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重要平臺,也是金融發展改革創新的重要平臺。「金融」在其中既是推動金融發展的平臺,也是促進金融服務的平臺。我們將在四個方面深入開展工作:一是促進「三區」金融機構加速聚集。目前效果已經顯現出來,比如金家嶺作為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每年都有百餘家金融企業落戶在此,目前已聚集近千家金融企業。下一步我們還會圍繞「三區」特色,開展金融領域的「雙招雙引」;二是推動「三區」重要金融政策的創新。我們要針對這三個平臺,加大對創新金融政策的申請力度。比如針對財富管理試驗區,我們此前申請了58項全國領先的金融創新政策。今年又以此平臺為依託,向「一行兩會」申請了十餘項創新政策,這些政策會為平臺建設帶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三是發揮「三區」促進金融國際合作的作用。下一步將面向日韓以及中亞、歐洲國家,開展廣泛的金融合作,進一步擴大青島金融的朋友圈;四是發揮深化「三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山東省對外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裁王學軍:請問在發展服務外包業方面,我們如何應對疫情的影響?在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轉型升級方面,今年將採取哪些新的應對措施?

趙士玉: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第一時間建立服務外包企業調度機制,累計收集200餘家服務外包企業反映的11大類問題,協助幾十家服務外包企業、機構購買40餘萬隻口罩,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儘快復工復產。2020年1-4月份,全市登記承接服務外包執行額13.35億美元,同比增長17.71%,其中,登記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1.10億美元,同比增長24.98%。

為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轉型升級,今年將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服務外包數位化轉型。我市將緊抓機遇,把數位化服務外包業務納入專項資金支持範圍,引導數字服務企業加速發展,催生在線經濟、非接觸式經濟等應用場景的開發和首用,推動領先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二是構建高品質服務外包生態。這其中包括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對設施的優化和提高。

市人大代表,青島利群商業集團總裁徐瑞澤:著眼未來智能港航建設,我們還有哪些發展舉措和創新思路?

賈福寧:在建設一流港口方面,我們重點做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快技術攻關,利用自動化港口的優勢,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港口的效能和智能化水平;二是搭建共建、共享、共治的數據平臺,打造具有港口特色的物流生態圈,進一步優化青島市口岸營商環境;三是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加快人才培訓和產業功能轉型。同時,青島港也加快綠色港口的建設速度,從綠色船舶、綠色港口、綠色能源科技以及綠色文化等方面指導港口的綠色發展。

青島港在智慧港口建設進程中,將以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為關鍵特徵,積極融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中,通過數據賦能、智慧賦能,加快港口的轉型升級,為全球產業鏈重構做好準備,全力充當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

市政協委員,青島鐵路經營集團審計監察部部長楊乃瑞:上合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核心優勢是綜合性、一站式服務功能。這種綜合服務功能是否已經建立起來?作用發揮的實際成效如何?

李虎成:上合示範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2018年正式掛牌運營以來,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綜合服務功能。這種綜合服務功能帶來了很好的集聚效果。目前,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已開通國內外班列17條,使得「西聯上合歐洲、南通東協南亞、北達蒙俄」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更加通暢。今年以來,青島又先後推出齊魯號「日韓陸海快線」、「上合快線」,為青島海爾、山東臨工、中國重汽等龍頭企業提供定製化專列服務。今年1-4月份,「齊魯號」歐亞班列累計開行118列,同比增長26.9%,實現了在疫情重大衝擊下的逆勢增長。

當然,綜合服務功能還需要不斷完善提升。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軟體、硬體提升,打造輻射膠東半島的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和以「一單制」為核心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多式聯運中心擴能升級。

市企業家代表,青島農商銀行行長劉宗波:在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中,金融管理局今年出臺哪些引導和支持政策,以確保金融創新落地落實?

王鋒:今年圍繞加大金融創新,我們將出臺一系列具體政策。第一,將出臺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整體指導意見,打通核心企業、金融機構以及供應鏈金融配套服務企業三者之間的鏈條。第二,將於今年完成的《青島市「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其中一個突出特點是以金融科技為基石,鼓勵大家運用金融科技。第三,將結合自貿區青島片區、上合示範區和財富管理試驗區出臺專門的政策。第四,將設置獎項激勵創新,加強金融創新成果應用轉化,激發創新活力。

穩健基礎上的創新是青島金融人的共同品格。以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為例,任何創新都是幹出來的,我們也將與金融機構一起,在實踐中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隨機代表,省政協委員董美琴:「臨空經濟」的產業特點是高效、集聚、高輻射力,作為依託機場打造的產業集群,能夠促使信息、技術、資本、項目、物流等要素加快流動。下一步,臨空經濟區將如何依託新機場發展壯大臨空經濟產業鏈?

薛慶國:隨著新機場的通航運營和不斷發展,臨空經濟將成為我市的一個新經濟形態。我們在充分發揮青島海港優勢的同時,更要凸顯空港優勢。

一是要充分發揮4F級膠東國際機場的作用。基於膠東國際機場地理位置優越,緊鄰上合示範區、國際招商產業園等的區位優勢,我們在機場附近規劃了近100平方公裡的臨空經濟示範區;二是要構建現代臨空產業體系。聚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圍繞青島新舊動能轉換「956」產業體系,瞄準世界500強知名臨空關聯企業精準招商,構建「3+4+4」現代臨空產業體系;三是要推進精準招商,發揮大項目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航空金融、國際商務、跨境貿易、總部經濟等高端臨空經濟業態。

此外,還要發揮青島國家戰略的集聚效應,發揮海港、陸域四通八達的優勢,充分利用4F級空港,發揮青島海鐵聯運、四港聯動的優勢。青島政策齊聚、創投風投雲集、金融強力支撐,一定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冰潔 劉夢溪 整理)

相關焦點

  • ...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高峰論壇暨上海海事大學第三屆...
    當時代把新的使命交給青島,這座城市應該如何以平臺思維做乘法,集聚創新要素,向更多「合伙人」發出邀請函?現在,青島選擇用更具引力的開放思維、更具張力的應用場景擁抱人才和資源,助推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攻勢建設。11月21日,「慧海達航」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高峰論壇暨上海海事大學第三屆全球校友聯誼會活動在市北區舉行。
  • 青島市南: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在全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中當先鋒、打頭陣,加快打造核心承載區,取得了新成效。按照「全域統籌,多點發力,縱深推進」的原則,市南區持續推進「一園一街一路」三項工程,全面優化區域金融發展布局。實施科技金融產業園建設工程,在青島動漫產業園、軟體園區域,發揮好金融科技類企業的引導作用,加強金融資本與科技產業有機結合,推動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青島國際技術交易市場等科技金融機構發展,加快形成互促互動的良性格局。
  • 青島市南區:航運貿易金融產業蓄勢崛起 全年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10餘家
    全年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10餘家航運貿易金融產業是市南區傳統優勢產業,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市南區已經形成以中遠海運、中外運華中等龍頭總部企業為支點,連接香港中路一帶的「兩點一帶」戰略布局。目前,市南區擁有航運物流企業3000餘家,約佔全市的70%。
  • 青島市南區「三個聚焦」加快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今年以來,市南區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稟賦、貿易企業集聚、金融產業基礎優勢,通過在供給鏈條上做優航運、在需求鏈條上做大貿易、在衍生鏈條上做強金融三個方面精準發力,促進三者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在全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中當先鋒、打頭陣,加快打造核心承載區,取得了新成效。
  • 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10餘家!青島市南區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
    今年以來,市南區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稟賦、貿易企業集聚、金融產業基礎優勢,通過在供給鏈條上做優航運、在需求鏈條上做大貿易、在衍生鏈條上做強金融三個方面精準發力,促進三者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在全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中當先鋒、打頭陣,加快打造核心承載區,取得了新成效。
  • 青島市南區:「三個聚焦」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中國發展網 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南區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稟賦、貿易企業集聚、金融產業基礎優勢,通過在供給鏈條上做優航運、在需求鏈條上做大貿易、在衍生鏈條上做強金融三個方面精準發力,促進三者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在全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中當先鋒、打頭陣,加快打造核心承載區,取得了新成效
  • 青島科技創新園盛大啟幕 助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
    >青島科技創新園依託網際網路產業、科技產業、金融產業、生物產業四大業態,集智能化5A寫字樓、LOFT公寓、雙鑰匙公寓、繁華商街於一體,融合智慧園區、健康建築、綠色建築、BIM技術、智能立體停車、新能源等新技術,成為青島市首個基於大數據物聯網平臺的科技智能化園區。
  • 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與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平臺協同發力...
    這兩個平臺,不僅是改革創新平臺,更是廈門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招商引資促發展的重要平臺——近幾年,廈門連續獲得「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第二名、「中國十大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評測」第一名,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和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平臺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北部灣海洋經濟發展論壇研討會暨北部灣(防城港)航運貿易...
    中國·北部灣海洋經濟發展論壇研討會暨北部灣(防城港)航運貿易金融中心建設啟動儀式在防城港舉行 2020-08-17 21: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打造青島航運交易所 構築百年老港新增長極
    2019年,青島市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全面搭建航運、貿易、金融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青島港由運輸港開始向金融港、貿易港轉型。2020年3月28日,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全面開工,這是青島著眼於未來百年開放創新發展的歷史性工程,標誌著青島港由此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2021年,乘著RCEP的東風,市北區為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搭建資源高效配置的戰略載體——青島航運交易所,助力青島港轉型升級,成為青島發展的新增長極。
  • 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糧食物流應急保障基地、冷鏈產業園...
    9月5日上午,武漢金融控股集團規劃的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糧食物流應急保障基地、冷鏈產業園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長江國際航運金融港是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深入貫徹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旨在以「產業集群+商貿金融」為紐帶,打造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和金融貿易核心功能平臺,五年內形成數十家要素交易市場和近百家金融機構聚集的金融生態鏈,實現年要素交易規模過萬億、金融服務及融資規模超千億,建成「立足武漢、貫穿長江、輻射全國、融匯世界」的國內一流航運金融中心。
  • 青島國際航運中心「紅帆領航」 樓宇黨建增添產業發展動力
    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已引進航運、貿易、金融相關企業近30家。園區聚焦航運、貿易、金融、創新4大產業方向,以航運為核心,凝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打造產業型商務樓宇服務標杆。目前,在青島國際航運中心,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這個「豎起來的園區」已引進航運、貿易、金融相關企業近30家,入住率達70%。
  • 青島市北區召開「跨境貿易+特色消費」集聚區新聞發布會
    中國山東網6月10日訊 青島市北區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家使命和省委對青島打造山東對外開放橋頭堡的要求,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發起的「十五個攻勢」行動,緊緊圍繞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要求,加快整合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建設航運、貿易、金融等領域創新燈塔,錨定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新方位
  • 關注|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強,上海打造世界航運中心的優勢有...
    陸家嘴加速金融航運領域要素與資源的集聚陸家嘴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和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的主戰場,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航運金融服務體系,為高端航運產業的集聚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陸家嘴擁有完備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已形成以金融、航運、貿易為主導,以專業服務、文化旅遊會展休閒業為支撐的「3+2」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體系。區域共有4.3萬多家企業,其中,在1300多家高端航運服務企業中,航運專業服務類企業有960家。區域內有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全球綜合運力排名第一的航運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
  • 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規模效應顯現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一帶一路」五周年)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規模效應顯現中新社廈門8月14日電 (閆旭)廈門海天貨櫃碼頭繁忙而有序,車輛來回穿梭,機械不停運轉,卻少見工作人員。此時,在操控室內,電腦前的工作人員正忙碌地對碼頭裝卸貨情況進行實時跟蹤。
  • 圍繞「一帶一路」新平臺,市北區將建「跨境貿易+特色消費」集聚
    市北區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家使命和省委對青島打造山東對外開放橋頭堡的要求,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發起的「十五個攻勢」行動,緊緊圍繞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要求,加快整合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建設航運、貿易、金融等領域創新燈塔,錨定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新方位,結合青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
  • 陳茂波:做好硬體配套 保持香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優勢
    陳茂波:善用科技及做好硬體配套 保持香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優勢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2日發表題為《物流、商務與科技》的網誌,他指出,香港可以透過創新及善用科技、做好硬體配套等,進一步提升香港商務
  • 新招商時代,青島市市北區老建築如何點亮新貿易產業?
    一直以來,青島市北區不斷發力,緊緊圍繞市委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要求,在全市十五個攻勢下找準突破口、切入點,在實現老城復興的道路上打造出特色的「市北樣板」。圍繞「1412」發展格局,劍指「核心區」發力,為「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發展保駕護航,是這片百年老城區在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路上鋪設的新賽道。
  • 《海上帝國:現代航運世界的故事》中文版首發 描繪海上貿易畫卷
    今天下午,《海上帝國:現代航運世界的故事》中文版在上海首發。該書記錄了現代航運業最具影響力的20位巨頭的創業歷程,描繪了一幅海上貿易波瀾壯闊的畫卷。  作為全球最古老又最富有活力的行業之一,航運業經歷的起起落落遠超出今人想像。正如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所說,人們往往感嘆於航運先鋒們當下的光環與鮮花,卻極少觸及他們這一路走來的驚濤駭浪、險象環生。
  • 推進投資和貿易市場 浦東將建設多面向國際的要素市場
    上海市浦東新區商務委主任辛雅琴在致辭中介紹了浦東新區關於「一帶一路」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航運保險發展的情況,並指出浦東將建設更多面向國際的要素市場,提升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激發航運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