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薩卡拉集中發現大批的木棺、木乃伊,而且可以預見,很快還會繼續有新的發現,這與薩卡拉的特殊歷史地位有關係。
2020年11月14日,埃及文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最近在薩卡拉發現100多完整的彩繪木棺,裡面有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此外還發現了40個墓地神普塔-索克爾的雕像,木乃伊面具等等。
完整的彩繪木棺
木乃伊的面具保存完好,栩栩如生
自去年以來,埃及考古學家連續在薩卡拉發現貴族墓、木乃伊、彩繪木棺,今年9月和10月報導了共59個裝有木乃伊的完整木棺的發現,以及大量的動物木乃伊,包括極其特別的蛇的木乃伊、兩個幼獅的木乃伊,大量神像等等。
每當埃及旅遊業低迷的時候,關於考古新發現的報導一定會特別隆重。這幾次的發布會都搭建了大型帳篷和展臺,在上面直接展示木棺和木乃伊。十月份的發布會現場在臺上打開了一個木棺,展示裡面的木乃伊,此次的發布會更是現場對剛剛開棺的木乃伊進行了X光檢測,宣布這是一名40左右的男子。
此次發現的這100多彩繪木棺出土於薩卡拉梯形金字塔北邊,是在貓女神巴斯泰特神廟附近發現的,年代為26王朝(公元前664—525年)或者更晚。此處的很多古墓被後來的古埃及人再次利用,埋葬大量還願用的貓木乃伊。彩繪木棺出土於3個12米深的豎井墓。
貓木乃伊
薩卡拉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的墓區之一。孟菲斯城現在已完全消失了,由於尼羅河淤泥的堆積,現已埋在耕地和當代建築下面,只有在米特 拉赫納和薩卡拉還能看見一小部分遺存。在古代,它是早王朝(公元前3000-2686年)和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2160年)埃及的都城,後來的國王也常常在這裡建造自己的王宮。孟菲斯的神廟是全國最重要的神廟之一。有學者認為,現在我們使用的埃及一詞,就是來自孟菲斯一個新王國時期的神廟的名字—Hikuptah,意思是「普塔神靈魂之廟」,這個名字在希臘語中讀作Aigyptos,「Egypt」由此而來。
在古代埃及並沒有一個詞來表示整個孟菲斯墓區,只有表示具體某個地方的名字,如吉薩南部叫羅塞陶(Rasetau)。墓區分布在尼羅河西岸的沙漠,南北長約30公裡,在現代主要由以下幾個地方組成:達舒爾;薩卡拉;阿布西爾;扎烏伊特—阿巖;吉薩;阿布—拉瓦什。這些地方的名字主要來自附近當代村落的名字。
薩卡拉是整個孟菲斯墓區最重要的環節,它長約6公裡,寬約1.5裡。在薩卡拉發現的最早的王名是納爾邁(約公元前3050年),最早的王陵是國王阿哈(約公元前3000)的馬斯塔巴墓。在薩卡拉共發現了3到13王朝(公元前2686—1650年)的15座金字塔,其中許多現在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土堆。梯形金字塔是第3王朝第2位國王喬賽爾建造的,時間約為公元前2630年。這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個金字塔,也是最早大規模使用石材的建築。
除了王陵,薩卡拉也是貴族墓地、動物木乃伊埋葬極其密集的地方。幾千年來,這裡的造墓活動沒有停止過,但出現過三次造墓高峰,第一次是早王朝和古王國時期,1-10王朝(公元前3000—2125年)的貴族墓都圍繞著金字塔。此後到18王朝(公元前1390—1352年)阿蒙荷太普三世之間墓地較少,第二個造墓高峰是新王國後期(公元前1352—1336年),埃赫納吞宗教改革之後;而第三個造墓高峰是26王朝開始到希臘羅馬時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
薩卡拉的巖石不適合造巖鑿墓,早期的墓大多是泥磚的馬斯塔巴墓,被盜嚴重,經過2000年的探索,到26王朝時陵墓設計者終於發明了一種相對安全的豎井墓,這個時期的墓是這樣的結構:圓頂的墓室在地下深處,上面是一個長長的通道,裡面灌滿了沙子。對盜墓賊來說,掏盡這些沙子比撬開石板封門困難得多。該時期的墓重要分布在梯形金字塔的周圍,北邊通往塞拉皮雍的路上,主要是30王朝(公元前380—343年)和希臘羅馬時期的墓;東邊烏瑟卡夫(Userkaf,公元前2494—2487年)金字塔附近是豎井墓的主要分布區,再往東去的峭壁上是巖鑿墓——這些墓都是26王朝的;西邊主要是希臘羅馬時期的墓;南邊的烏納斯金字塔附近,主要是26、27王朝的墓,也有一個託勒密時期的大墓。
墓葬聖牛阿皮斯的塞拉皮雍是薩卡拉最重要的動物墓區,從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開始使用。30王朝的尼克塔尼布一世和二世是塞拉皮雍的主要修建者,塞拉皮雍通往孟菲斯的獅神人面大道就是尼克塔尼布一世時期的。這些雕像後來被沙子埋住,到19世紀初時,人們已不知道塞拉皮雍在什麼地方了。1850年,馬裡埃特看到一個從沙子中露出來的雕像頭部,忽然間意識到古典作家記載的塞拉皮雍就在薩卡拉,經過發掘,塞拉皮雍才重現在世人面前。
1965年,在梯形金字塔東北約半公裡處發現了巨大的動物木乃伊墓地,它一直使用到公元383年。在這裡發現了朱鷺、鷹、狒狒和聖母牛的木乃伊,古埃及人認為聖母牛是阿皮斯聖牛的母親伊西斯女神的化身。在該墓地的前面,還發現了一個號稱是「阿皮斯之母」的神廟及其他一些小祠堂。
自去年開始,薩卡拉集中發現大批的木棺、木乃伊,而且可以預見,很快還會繼續有新的發現,這與薩卡拉的特殊歷史地位有關係。孟菲斯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一個都城,自公元前3000年開始就是重要的政治和管理中心,它最古老的名字是Ineb—hedj,「白牆」,可能就是指當時城市的樣子。最有意思的是中王國時期它被稱作Ankh—tawy,「將兩塊土地連接在一起者」,形象地強調了孟菲斯地處上下埃及交界之處的重要地理位置。這可能也是第1王朝統治者選擇這裡做都城的原因。作為都城的墓區,薩卡拉除了王陵還有大量貴族墓及動物墓葬,是可以理解的。更為特別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造墓高峰的出現都是出於回歸傳統的復古之舉。
19王朝(公元前1295—1186年)面臨著18王朝(公元前1550—1295年)埃赫納吞宗教改革留下的集體創傷,埃赫納吞主張獨尊太陽神阿吞,並破壞部分阿蒙神廟等紀念物,對傳統的多神信仰體系造成巨大的衝擊。19王朝以後的王表多以一位叫做「美尼斯」的人為第一王朝的第一王。這一傳統為希臘人統治時期的曼尼託繼承。而考古學家迄今為止沒有發現關於美尼斯的任何紀念物或者其他遺存,也就是說,我們至今仍無法以考古材料證明他的存在。這個名字本身有三種可能的含義:mn:空白處;mn-nfr:Memphis,孟菲斯;mn: 創始人。從後兩個含義中,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孟菲斯」信息,新王國後期的王表傳統對孟菲斯的回歸和強調,是以文化記憶鞏固傳統、修復政治創傷的舉措。
新王國時期的貴族墓大多是圖坦卡蒙至拉美西斯二世這期間的。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失敗後,他的新都阿瑪爾納被棄置,孟菲斯重又成為都城,直至拉美西斯二世將都城再次遷往三角洲東北的「拉美西斯之屋」,這之間有100多年的時間,是薩卡拉私人墓建造的黃金時期,其浮雕的藝術水平達到新王國時期的最頂峰。其中最重要的是荷倫布之墓,他是18王朝圖坦卡蒙和阿伊兩位國王的將軍,後來通過與埃赫那吞的王后尼弗爾提提的妹妹聯姻而成為這個王朝最後一位國王。他還是大臣時,在薩卡拉為自己和未來王后準備了墓葬,成為國王后,又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建造了陵墓。帝王谷57號墓早在1908年就已經發現,而薩卡拉的墓直到1975年才發現。
26王朝在埃及歷史上以復興傳統文化而聞名。當時的埃及面臨亞述和努比亞人的威脅,內部有南方底比斯的離心。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該王朝的統治者以復古運動來強化自己的合法性,增強凝聚力。在薩卡拉發現了很多復古運動的痕跡,如喬賽爾梯形金字塔的地下長廊中,浮雕上就有後人為了仿製而刻畫的格層,這個地下部分是26王朝時期才打開的,因此仿古的格層也最可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最值得注意的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座26王朝或者更晚時候的喬賽爾雕像(BM941)與喬賽爾梯形金字塔旁邊的雕像屋發現的雕像高度相似,顯然是以3王朝雕像為原型仿製的。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喬賽爾大祭司的頭銜,顯然把喬賽爾神化了。
這個復古運動的結果必然是大量貴族墓及神聖動物墓葬在薩卡拉的出現。古埃及人有著悠久的「朝聖」傳統。古老的宗教中心既是他們前往朝拜、參加宗教儀式的目的地,也是他們選擇墓地或者建造神廟之處,很多千年之前的古墓被再次利用。阿拜多斯最早成為這樣的聖地,人們深信冥神奧賽裡斯之墓就在那裡。孟菲斯的主神是普塔,其變體普塔-索克爾神的祭祀中心、還願物等將會在薩卡拉有所發現。而後期埃及也是動物崇拜最為興盛的時期,作為朝聖中心,當時的薩卡拉應該也有專門的加工製作動物木乃伊、雕像、護身符等的作坊。讓我們期待埃及考古隊下一季的新成果。
眼鏡蛇木乃伊
作為古埃及人打造文化記憶的聖地,薩卡拉留下了各個時代的宗教實踐和儀式慶典的軌跡。古埃及人將定都孟菲斯作為其歷史的開端。它是一個聖地,也是一段回憶,更是在這二者基礎上一段真實的思想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給人們帶來相同的希望。這也是文化記憶對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