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神話
「悠享家,一個新興的溫州本土品牌,短短的時間內在微博影響力上躋身前十,與星巴克、麥當勞等國際品牌並肩,足以讓眾多業內人士嘆為觀止。」
這是2012年《解放日報》旗下網媒對溫州一個烘焙品牌的評價。
2012年,傳說中的瑪雅末日沒有降臨,橫空出世的微博卻大殺四方。一個叫「悠享家」的烘培品牌,抓住微博紅利,從溫州冒出,一炮走紅。
2 下海上海
出生於1975年的葉澄宇特地將訪談的地點約在南塘街的書盒。他說這裡的老闆是他瑞安中學的學弟,他也很喜歡年輕人做的空間。
1996年,葉澄宇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按照長輩的期望進了溫州電信工作。他大學讀的計算機,當時中國第一批的網際網路都還沒崛起,能進去電信這樣的國企工作是很多人的追求。
在電信工作期間,葉澄宇結識了自己後來的妻子葉志凌,兩人2001年完婚並有了小孩。
有了家庭小孩,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從此安定,但是葉澄宇卻膩煩了國企的枯燥生活,也不安於溫州的格局,想出去闖闖。這時候,妻子義無反顧的支持了他。
我問葉澄宇老婆:為什麼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你願意讓他走?
他老婆說:沒有別的選項,我只有支持。
2002年,葉澄宇下了海,去了上海。
在上海的三年多時間裡,他上過班,做過開發,學到了很多,見識到了很多,但終究沒有做出一份穩定的事業,2006年他又選擇回了溫州,畢竟老婆孩子還在老家。
這時候的中國網際網路開始熱鬧起來了。
新浪、搜狐、天涯之類的門戶社區已經崛起,溫州本土也出現了溫州熱線、703804等網絡新貴。其中溫州熱線是葉澄宇老東家電信公司旗下的平臺,在棋牌娛樂、在線視頻等方面做得有聲有色。
葉澄宇也試著和老東家嘗試教育頻道等方面的合作,也招募了一個技術主管一起幹。這個技術主管蔡夏雷,也成了他後來的合伙人,延續至今。
葉澄宇這樣評價這個合伙人:他目標感很強,從沒讓我失望。
可是與溫州熱線的合作不溫不火,他們愁著尋找出路,直到他看到了外賣的市場。
3 進軍外賣
葉澄宇為什麼做起了外賣呢?因為他經常叫外賣,收藏的外賣單子太多了,經常找不到想要的店。技術出身的他想,為什麼不能通過網絡方式解決?
2008年,葉澄宇跟溫州電信合作,推出了114叫外賣服務,同時也上線了愛外賣網。
也是在這一年,幾個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用生活費湊了點錢,搗鼓著做外賣的項目,就是後來被阿里巴巴百億巨資收購的"餓了麼」。
我當年和同事也有叫外賣的煩惱,也用過114叫外賣的服務。我和同事也討論過外賣配送這樣的創業項目。可是大多數人跟我們一樣,隨便講講,不會付諸行動。
葉澄宇的外賣項目運作了兩年,2010年日訂單已經超過了2000單,在浙江省同類項目當中位列第一,全國也是前三。
但是,怎麼賺錢仍是個難題。那時候,國內風險投資這個行業也是剛剛起步,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
葉澄宇也跑到上海等地試著融資,後來投資「餓了麼」的中國某著名VC機構,也找他交流過。但是風投看不上溫州,葉澄宇也不會再離開溫州,所以融資的事匆匆而過,不了了之。
對此,我問葉澄宇:你們有沒有惋惜過,自己為什麼成為不了餓了麼?
他笑著回答:一個事要成,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可能虧在「地利」上吧,選擇了這裡,就得認。
4 結緣烘培
面對外賣困局,團隊的人又坐在一起,討論轉型了。
在復盤外賣項目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些商店的復購率和口碑其實挺好。他們找到了其中部分商家,談起了代運營模式,包括「永和豆漿」、「大光明便當」和「布雷派蛋糕」等等。巧合的是這三個品類都有些臺灣元素,在當年做得有聲有色。
在這過程中,原來的外賣平臺已經顯得有些雞肋,逐漸弱化了。團隊決定做一個自己的食品品牌。通過大數據復盤,他們選定了烘焙蛋糕。
悠享家就這樣應運而生。
那時候,溫州的烘焙業也迎來了擴張熱潮,桂新園、阿多諾斯、多福居等紛紛跑馬圈地。新生的悠享家,有意避開與它們的開店交鋒,只在線下設置了配送站點。
憑藉對網際網路的敏銳觸覺,悠享家早早入駐了微博,並玩得風生水起。2012年,悠享家在微博、百度的美食分類排行榜裡,長期位列全國前十,最高的時候到達過第三,成為名副其實的黑馬。
如日中天的微博,讓馬化騰也坐不住了,祭出了大殺器微信。悠享家也是第一批進駐微信,同時開始布局淘寶、京東等網絡平臺。
為了適應面向全國的網絡銷售,悠享家淡化了原來的冷凍派,開始主打曲奇等重點品類,大獲成功,逐漸形成了曲奇、蛋糕、中式糕點、節日糕點等產品線。
2015年,網絡試水兩年多的悠享家銷售額突破千萬,初步站穩了腳跟。
此後陷入兩年的增長瓶頸。
2017年,葉澄宇妻子也離開了電信,全職加入團隊,主要負責生產管理這塊。在這一年又恢復了高增長態勢,如今一年的網絡銷售額已經超過5000萬元。
我稱讚悠享家的銷售成績,他說:跟桂新園、阿多諾斯比起來,悠享家的規模還是太小了。
這也是他的痛點。
為了讓悠享家更「大」一些,需要革新的思維。葉澄宇團隊對未來五年做了新的戰略思考:電商獨立發展,線下重新布局。
我問他:你們不考慮上市嗎?
他笑笑:可以嗎?我不太懂這塊。
5 溫州企業
無論是桂新園、阿多諾斯,還是悠享家,都是溫州甌海的企業。甌海是溫州重要的烘焙企業聚集地。去悠享家工廠的路上,大叔看到了諸多知名的食品企業。
可是這些企業分布凌亂,沒有形成整體的現代化食品工業園的氣象。
「你是不是有些失望,溫州這邊是這樣的,政府也不太重視我們這些食品企業,不夠高大上。」葉澄宇說。
今年4月份我走訪溫州各地的食品企業,那些老闆的結論也是這樣的,溫州政府不重視食品工業,很多企業都有搬離溫州的計劃。嘉興、上海、麗水等地成了他們的主要選擇。
企業主們說,溫州現在的環境似乎是這樣的,大的留不住,小的要趕走。因為拆違,悠享家的不少外地員工沒法租到便宜的房子,也離開了溫州。
他們是政府眼中的低端勞動力,卻也是溫州很多小企業賴以發展的根基。
悠享家現在有一家自己的工廠,還有一家代工廠,產能利用已經飽和。他們也需要更大的生產基地,用於支撐自己的事業擴張,但是現有的土地政策並不歡迎這種傳統中小企業。
成功招商引資了「百草味」的麗水市,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目前已經談到土地、稅收的一些細節優惠。
我說:你先等等,我幫你反映到有關部門,看看能不能讓你留下來。
他問:這樣可以嗎?我也不擅長跟政府打交道。
既然不是為了去大城市招人才,家都在溫州,葉澄宇當然希望企業辦在家鄉。
他說:食品行業對拔尖人才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很多優秀的食品企業都在小地方。這個行業重在慢慢積澱。
這些年,他看過太多的網紅品牌潮起又潮落。悠享家曾經也算網紅品牌,這帶給他很大的焦慮。他需要沉澱,悠享家需要沉澱。
葉澄宇喜歡科幻小說,其中一本對他影響較大的叫《深淵上的火》。他用小說裡的界區理論審視自己的創業項目。他認為食品不可能像飛躍界的網際網路公司爆發性增長,而是屬於爬行界,爬得慢,需要時間。
慢慢爬,爬出一個全國有影響的烘焙品牌,也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