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也叫灌湯包子,風味獨特,是經典的美食之一。 小籠包比起一般的大包子來說選料就講究些,製作也精細。選用豬後腿的瘦肉做餡料,麵粉擀皮小而薄,用大火蒸製而成,小巧玲瓏,可愛美觀,皮薄餡多湯濃,一口一個,味道是十分的鮮香!
小籠包子最初是用大蒸籠來蒸的,後來經過老師傅們的改良,慢慢變成了用竹子編成的小小蒸屜來蒸。對小籠包的面和餡料也進行了改良創新。原來的面是用三分之一的發麵和三分之二的死面來製成,後來全部用死面和面,做出小籠包的皮就更薄!
和面時要經過「三軟三硬」的過程,搓、甩、拉、拽,多次貼水,多次貼面才能達到要求。小籠包打餡很下功夫,可把餡扯成長絲而不斷。餡料中加上肉皮凍,蒸熟後湯汁飽滿鮮美。看似一團薄皮,提起來一綹絲,皮象菊花兒,餡兒象玫瑰花瓣。
我們在家做小籠包就不用那麼複雜了,只要按一般的程序來做即可,一樣的好吃呢!
【 小籠包 】
食材:
麵粉,豬肉,蔥,薑末,味精,鹽,白糖,醬油,香油
製作方法:
1,把豬肉剁成餡,放在盆中,加入鹽、醬油、薑末、味精、白糖。分2-3次加少許的溫水進肉餡中,攪成不稀不稠的餡,最後加香油拌均勻。
2,將麵粉倒入盆內,加溫水和面。和面時不要將水一次倒入,分幾次少量加入拌成面絮,再逐步揉成麵團。用手沾水和面,和成不軟不硬的狀態,讓麵團發酵。
3,將發酵好的麵團拿出放在案板上,再次揉一下。然後搓成長條,分成均等大小的面劑,擀成邊薄中間厚的面片,放入餡料,做成褶子多一點的小籠包哈!
4,把小包子放入蒸鍋中,開大火蒸製。蒸小籠包子的時間不宜過長,要不然包子容易跑湯,易掉底。
小籠包最好蒸熟後就吃,香噴噴的,配上香醋那就美味可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