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熱議 外交部:讚賞!望媒體用眼用心...

2021-01-07 央廣網

  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

  在今天(6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認真觀看了這部片子,並注意到這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一年內拍攝的又一部以中國抗疫為主題的紀錄片力作。該片以南京馬拉松比賽、無人配送、網絡直播等為切入點,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並指出「眼下中國能夠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我們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

  華春瑩指出,這個世界需要有人去傳遞真實情況和真實情感,我們希望越來越多日本媒體以及各國媒體人士在報導中國時能夠用眼、用心、用情,把一個真實客觀立體的中國展現在各國民眾面前,不斷增進民眾之間相互了解和信任,讓中日友好能夠持續下去,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之樹開出鮮豔的花朵,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總臺央視記者 申楊 楊毅)

 

相關焦點

  • 【日本導演紀錄片引熱議 外交部:讚賞!望媒體用眼用心用情報導中國...
    【日本導演紀錄片引熱議 外交部:讚賞!望媒體用眼用心用情報導中國】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在今天(6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們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
  • 華春瑩點讚日本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不帶偏見、真實地記錄中國...
    1月6日,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華春瑩主持會議。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在各界高度重視增進中日相互了解的背景下,發言人對該片有何評論?對此華春瑩回應道,我也看了這部片子。
  • 這個南京女婿,獲外交部點讚!
    #華春瑩點讚竹內亮導演真實記錄中國#上微博熱搜啦1月6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了記者提問:「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
  • 「外籍中國通」看中國|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在中國記錄真實
    作品接連爆紅、被外交部發言人點讚、上節目、拍雜誌……來自日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近「出圈」了。「很多人說『你火了』,但我感覺我什麼也沒變。」竹內亮回應。「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一頭咖啡色的自然卷,一口流利的中文,42歲的南京女婿竹內亮被粉絲親切地稱為「亮叔」。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視頻提供:和之夢) 人民網東京7月2日電(孫璐 吳穎 袁蒙)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
  • 紀錄片▎一位日本導演聚焦新冠疫情後的武漢《好久不見,武漢》
    好久不見,武漢 導演: 竹內亮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日語 上映日期: 2020-06-26(中國大陸) 片長: 61分鐘 又名: Long Time No See, Wuhan 劇照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下南京街頭防疫日常 呼籲日本向中國學「抗疫」
    3月3日,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微博上寫下這段話,並上傳了團隊拍攝製作的紀錄片。這部為了家鄉的同胞能夠儘快重視這場疫情而誕生的作品,在發布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微博轉發量突破3萬,被「共青團中央」等大V轉載,同時也被日本多家電視臺轉載,登上日網首頁。
  • 日本導演拍攝南京抗疫紀錄片被市長點名表揚,導演回應:該給南京點讚!
    3月10日,南京舉行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現場講話時為一位日本導演拍攝的南京抗疫的短片點讚,並表示「對我們招商引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有利機會」,這位日本導演就是竹內亮。在南京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上,韓立明部署了2020年招商引資工作,並明確提出五個「突破」要求。在聚焦重點求突破上,韓立明特別提到,最近在日本火了的南京抗疫短片。
  • 五國導演合拍中國主題紀錄片《高考2020》
    2020年的中國高考,因疫情變得特殊。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五位國內外知名導演,分別奔赴武漢、北京、上海、南京、鄂爾多斯,講述以不同形式參與高考的普通個體故事,生動展現普通中國人的疫時高考經歷,真實記錄2020年中國高考的歷史映像。這五位導演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柬埔寨紀錄片導演潘西西、美國紀錄片導演米切爾·法卡斯、中國紀錄片導演康成業。
  • 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疫情記錄依舊在路上
    來源:鈦媒體一位名叫竹內亮的、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最近火了。「初衷是因為著急!因為我也每天看日本的新聞報導,看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是日本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百姓也沒有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還去明星的演唱會……」竹內亮導演這樣感慨拍片的動因。
  • 疾走與終結:日本紀錄片導演原一男談《水俁曼荼羅》及其他
    您作為一位紀錄片導演去拍一個作家不斷虛構自己,不斷「撒謊」的過程。用紀錄片來拍攝一個人不斷虛構或者說解構自我的過程也可以被看作是您自己的電影觀嗎?原一男:在拍到《前進,神軍!》為止的三部作品後,作為電影製作者的我真正開始問自己「紀錄片到底是什麼?」這個電影理論性的問題。拍攝《全身小說家》時我內心的欲求非常強烈,就是想通過這部作品來確立自己的紀錄片理論。
  • 《掬水月在手》斬獲金雞獎後 這些資深紀錄片導演剖析藝術紀錄片
    當晚,在熱搜被紅毯上女星的造型和「影后」「影帝」的落定等消息霸屏時,不少紀錄片愛好者也在歡呼,因為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頒給了由陳傳興導演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論壇現場,侯洪教授正在分享在金雞獎結束後的不久,12月8日,由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紀錄片專委會和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聯合主辦首屆「藝術紀錄片高端學術論壇」,在成都的一所書店中詩意般登場。
  • 分集導演趙曦:《網際網路時代》是 「去故事化」的紀錄片
    導演趙曦,同時也是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大型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今晚(8月29日)將播出第五集《崛起》。       《崛起》的分集導演趙曦,同時也是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 這四位外國導演,合拍了2020年中國高考紀錄片
    這1000多萬的考生參加的高考,還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想要全面完整地呈現2020年中國高考的模樣,十分困難。在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下,四位外國知名導演決定合作,分別帶組奔赴北京、南京、上海、鄂爾多斯,共同記錄疫情下以不同形式參與中國高考的個體故事。這四位導演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英國紀錄片導演亞瑟·瓊斯、柬埔寨紀錄片導演潘西西、美國紀錄片導演米切爾·法卡斯。
  • 日本導演:武漢人更樂觀了
    6個月前日本導演竹內亮拍了部《好久不見,武漢》紀錄片刷屏全網6個月後他再次來到武漢開啟新的短片拍攝計劃他說:今年6月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刷屏日本導演竹內亮曾承諾「要來武漢開觀眾見面會」12月5日 他重回武漢 與來自北京、上海、新疆以及武漢的200餘人共同見證這裡的全新生活
  • 田文導演作品獲瑞士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大獎」
    田文導演是中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也是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紀錄片導演,他先後獲得第十七屆中國電視文藝最高獎星光獎「一等獎」,第十一屆中國少數民族文藝題材國家最高獎駿馬獎「一等獎」,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一屆波士頓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大獎」,第十三屆加拿大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大獎」,第十五屆中美電影電視節金天使「最佳紀錄片大獎」,紐約電影金像獎「最佳紀錄片大獎」等多項國內國際大獎
  • 在南京生活了七年的日本導演,說出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本質不同
    我們都害怕忘記,只是最後,一個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做到了我們還沒做的,幫我們記住。 他在武漢解封後去了武漢,用紀錄片的方式紀錄了普通人的恐懼。 這個日本人叫竹內亮,在南京生活七年,一直做中日交流的作品。
  • 「亞洲新導演計劃」資助導演拍城市紀錄片
    摘要:駐京記者 梁曉雯 報導 旨在發現和資助紀錄片導演的「亞洲新導演計劃」日前在京舉行,雷禾傳媒機構CEO海天直言接下來的十年是一個紀錄片的時代,是「解惑時代」,這個計劃就是想發現和資助更多的紀錄片創作者,通過紀錄片給社會和時代帶來更多一些溫暖,他也透露正在搭建一個包含200家城市電視臺的播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