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帶領全國人民同心抗疫,展現了中國精神、民族偉力。」
「在疫情防控中,黨員幹部成為中堅力量。」
……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江蘇好人」袁順清收看整個直播實況,激動之餘用手機連拍視頻轉發微信朋友圈。
「袁爺爺,我上初中了,長大後做像您這樣的好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袁順清接到小波的電話。2014年8月,「袁順清失依留守兒童之家」成立,小波是他幫扶的對象之一。
袁順清不僅是「金壇好人」、「常州好人」、「江蘇好人」、「常州學雷鋒標兵」,家裡還掛滿了20面錦旗,他還是防疫先進個人、最美逆行者、防疫達人……
袁順清今年63歲,原先經營農副產品銷售,前幾年他把產業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專注公益事業。在今年疫情防控中,他每天駕駛著裝有高音喇叭的私家車,在金壇區20多個社區及城鄉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巡迴宣傳。
在防疫關鍵時期,袁順清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6點準時出發,到加油站加滿油後,在金壇城鄉間巡迴宣傳。老袁的汽車排量2.4,每天加滿一箱油,400元左右,可跑200多公裡。他說時間長了,腿伸不直,腰酸背疼,但他想到自己的舉動得到他人認可,渾身又充滿了幹勁。
「一開始,許多人不理解,甚至感到有點厭煩,嫌喇叭聲太吵。」袁順清說,時間一長大家習慣了,如果晚一點去甚至有人打電話問他,今天怎麼還不來,什麼時候到。袁順清一早準備好泡桶方便麵、餅乾、開水和口罩等,這些就是他的「防疫物資」,還時不時的贈送給居民。
從大年初一至四月底,袁順清平均每天駕駛200公裡、巡迴宣傳10餘小時,在近100天時間裡,累計行駛20000多公裡。面對金壇區西城街道和20多個社區送來的錦旗時,他調侃道:「雖然是『一個人的長徵』,但每天隔著車窗,看著大家平平安安的,心裡卻感到一股甜滋滋的味道。」
疫情來襲,袁順清感到肩上責任的沉重。沒有人叫他做,也沒有人逼他做,這完全是一種無償的志願行動。是什麼動力促使他,每天在城鄉和社區間巡迴宣傳?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與所有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一樣,他將愛心與責任傳遞,義無反顧和鏗鏘前行。也正如他在微信裡所言,「守得雲開見月明,春暖花開總有時。」
袁順清做好事,要追溯到80年代末,那時經濟發展剛剛起步,人們對「公益」二字的概念比較模糊。一次偶然的機會,袁順清到金壇薛埠敬老院有事,看到曾經幫助過他的鄰居,因為兒女都遠在外地,瞪著一雙孤苦伶仃無助的眼神看著他。袁順清當即到薛埠街上買了水果、月餅送到敬老院,哪知老人一下感動得要下跪,袁順清頓時眼眶溼了,一把抱住老人說,「以後我每年都來,我就是你的兒子。」
袁順清說到做到。30多年來,他逢年過節都要到敬老院走訪慰問。2012年,他聯合金壇2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了「中國名特優農副產品展示銷售中心」,實現了以公司帶動聯社,以聯社帶動農戶,共同發展致富的模式,並積極開展網際網路+運營模式,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增收。2014年,「袁順清職工幫扶助老愛心服務站」成立,志願者幫助全區特需家庭,義務上門做好保潔助餐助浴等便捷服務。
袁順清自籌50萬元積蓄成立江蘇省首個「失依兒童之家」,成了33個孩子的「爺爺」。「失依兒童之家」是在金壇檢察院指導下創辦的,金壇檢察院還以他的名字成立了「金壇區檢察院袁順清志願者服務隊」。當時,金壇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不少孩子因父母一方或雙方入獄而失去照顧,為讓這些失依兒童同樣健康成長,檢察院的志願者們經常去孩子家探望,他也時常參與。
文章開頭的小波,就是袁順清此時認識和結對幫扶的。小波父親服刑,母親離家出走,年幼的小波與奶奶相依為命。已是初冬,小波依然穿著一雙破舊的布鞋,襪子也沒穿,臺上放著隔夜吃剩的鹹菜。
「這個牛奶每天喝一盒,吃一隻雞蛋,個子才長得高,上學後成績才棒棒的。」袁順清摸著小波的頭,臨走時關照他,「在家聽奶奶的話,隔幾天我再來。」
幾天後,袁順清開車把小波接到了「兒童之家」,到街了花了800多元,為他買了新衣服、新鞋子。袁順清問他想吃什麼,小波脫口而出:「我想吃肯德基,不知是什麼樣子的。」袁順清聽了心裡五味雜陳,更加堅定了做慈善公益的決心。
袁順清老師雖是一個農民出生,從他的點點滴滴行善中,感受他的樸實善良感人的一面,在生活上,袁順清很節儉,但就是這麼一個捨不得花錢的農民企業家,卻捨得在公益上大投入。到福利院、敬老院老人、殘疾、特困戶弱勢群體、關註失依兒童和留守兒童、幫助農民脫貧共同走富裕,都留下他的身影,30年來把自己辛苦積蓄的200多萬元用在了公益中。
2013年,57歲的鄭志龍患肺癌去世,臨終前逢人都說:「是袁順清收留了我,讓我有了生活的樂趣和意義,如果沒有工作就面臨很多的困難。」花山村的楊克勤患白血病花光所有積蓄,袁順清及時送去4000元錢。金壇華城小學建設時,袁順清傾其所有;每一年走訪慰問敬老院、抗戰老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袁順清種下新時代真、善、美的種子,在城鄉大地生根發芽,引領無數的志願者加入到公益隊伍中來,用樸實無華的愛溫暖身邊人,用善行義舉影響教育身邊人,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讓正能量充盈著社會每一個角落,讓行善感恩永遠在路上。袁順清樸實的身影,如今深深烙在金壇大街小巷,每一步腳下都生出朵朵纖塵不染的蓮花,將這份芬芳灑滿走過的每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