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位老師報警:學生黃雨蒙已經和學校家人及朋友失聯超過24小時,疑似因為心情壓抑而獨自離校。
7月30日,警方在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通過DNA比對,發現且確認了失聯女大學生的遺骸。
8月1日,家屬抵達格爾木,確認了此噩耗。
許多人說我比同齡人思維要更成熟一些,其實只有自己知道,有的人見賢思齊,作為後知後覺的我是得自己體驗過才會知道教訓,有時候還屢教不改。對人生的感悟,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也有自己在羽翼漸豐,尋求獨立過程中的經歷所致。磕磕絆絆得多了,感悟自然就深了。
我大三時一個人騎自行車走青藏線,有一天晚上在格爾木郊外露宿。半夜,見帳篷外有個四條腿的黑影繞著帳篷轉圈,距離很近,我很害怕,鑽在睡袋裡,一手拿著刀,一手在日記本上寫遺書。
第二天,拉開帳篷的拉鏈,外面靜得出奇,一個人都沒有,我收拾好行李,繼續向前騎行。
有一天,我攔到一輛大卡車,在經過唐古拉山口時,車子堵了整整一個晚上。我睡在車鬥裡,看了一夜的月亮,都不知道怎麼睡著的。醒來時,睡袋上積了厚厚一層白霜。
在安多下車時,發現自己感冒了,渾身乏力。路人見我坐在路邊,問了情況,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顆藥片,說是感冒藥,我便接過來吃了。
在翻過申格裡貢山後的第二天傍晚,我在路旁搭好帳篷。待醒來時,周遭一片雪白,鼻孔裡插著氧氣管——我被送到了醫院,此時已昏迷了一天一夜。
自此之後,得到感悟——年輕人天不怕地不怕,可以探險,決不可以冒險。即便是探險,也要做周全的準備,高風險的事情不要做。
大學畢業後,我選擇在藏區支教兩年,也算是對當年受到許多幫助的回報。
2006年,回到杭州,又過了兩年,我偶然間和媽媽談起當時發生的事,她還是被驚到,頓時淚流不止,說:「如果你沒了,我活著又有什麼意思!」
儘管我說起來雲淡風輕,可那真的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只是自己年輕,對危險不以為然,人生觀有些虛無,絲毫沒有意識到生命的意義與重量。
為人父後,只兩年多,便深感養育的不易,而孩子對於家庭來說,是未來,是希望,是一切。
有評論認為,事件中的女孩有輕生的可能,究其原因無非是學業的不順。
對學生來說,學業固然重要,可就人的一生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挫折罷了。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甚至有時壞事接踵而至。困難看上去似乎永無止境,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即便這隻有一次的生命可以任由我們掌握、揮霍,它也並非完全屬於我們自己。
雖說最終我們是「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也儘管從我們脫離母體開始,這個生命就開始了獨立的歷程。進入大學,業已成年,可以說已是意氣風發,看似完全自由了。
可要知道,我們並非是自然成長的產物,而是各種關係的交匯點,是被各種愛包裹著的、呵護著的幸運兒。
人生在世,有許多依戀與牽掛,真能決絕到放棄一切,其實是莫大的悲哀。若因為意外而走,亦是令親友悲慟的事。
深夜,母子早已睡去,我坐在檯燈前回憶和寫這些文字,耳畔響起一首歌,是《後會無期》的主題曲。
它的中文名比較含蓄,而英文名卻很直白《The End Of The World》。
以此歌詞作為結尾,讓音樂為逝者送別——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那聲再見竟是他最後一句
當一輛車消失天際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在每個繁星拋棄銀河的夜裡
我會告別
告別我自己
因為你不知道
你也不會知道
和相聚之間的距離
在每個銀河墜入深谷的夢裡
我會醒來
也忘記夢境
因為我不知道
我也不想知道
逝去的就已經失去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