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密切同胞情感增進民族認同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密切同胞情感增進民族認同

2020年11月24日 15: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24日北京訊 (記者 尹賽楠 高旭 吳曉龍)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臺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約150人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執行主席王欽敏,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出席開幕式。

  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闡發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將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傳承」、「文創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及「兩岸藝術交流」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為促進兩岸人文思想領域的對話交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密切兩岸同胞感情、增進中華民族認同的精神紐帶。」張志軍在致辭中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擴大深化兩岸文化領域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內在要求。兩岸關係發展雖歷經波折,但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沒有動搖,兩岸文化交流向前發展的勢頭不可逆轉,文化交流內涵日益豐富,形式不斷創新,領域漸次拓寬,水平逐步提升,為兩岸民眾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粱,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

  張志軍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複雜。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肆推行「去中國化」、「文化臺獨」活動,為其謀「獨」拒統製造社會基礎和文化氛圍,企圖毒化島內文化環境,通過割裂兩岸歷史文化連結和中華文化精神血脈,磨滅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意識。對這種數典忘祖、背離民族復興歷史大勢、違背兩岸同胞共同願望的惡劣行徑,兩岸同胞要高度警惕,採取有力行動予以譴責和抵制。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楊毅周在致辭中指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去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千百年來,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海峽兩岸分隔已過70年,但文化的相通、精神的紐帶從未中斷。在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間,廣大臺灣同胞不改其志、不忘根本,頑強守護著中華文化火種,堅守著華夏兒女的風骨氣節,是臺灣最終回歸祖國的強大精神動力。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和極少數「臺獨」勢力處心積慮地在歷史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推行「文化臺獨」,企圖割裂兩岸歷史文化連結,磨滅臺灣同胞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意識。這種違背歷史和現實的錯誤歷史觀和文化觀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錯誤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必將帶來兩岸社會更為激烈的對立對抗,必將給臺灣同胞和兩岸關係帶來災難和痛苦,也必將遭到歷史的唾棄。兩岸中國人擁有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邱水平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大學一貫高度重視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截至目前,已與臺灣大學等17所臺灣高等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合作關係。北京大學還是最早面向臺灣地區招生的大陸高校之一,早在1979年就開始招收臺灣地區學生。目前,共有481名臺灣地區學生在北大攻讀學位,每年還有百餘名臺灣地區交換、交流生在北大學習,成為文脈相連、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正處於關鍵節點。重擔在肩,使命在前。」邱水平說,我們舉辦本屆論壇,就是要為兩岸同胞交流互鑑、對話包容,加深理解、增進認同提供有效平臺,為兩岸同胞實現心靈契合牽線搭橋。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開動腦筋、深入思考,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發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文化密碼。

  自2015年以來,中華文化論壇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吸引了來自兩岸暨港澳地區的眾多專家學者、文化界人士和政要參加,在海峽兩岸、港澳地區和華人社會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成為兩岸文化界探索中華文化振興和建設文化強國的知名學術品牌,也是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學術界與文化界研究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高端文化平臺,並被國務院臺辦和文化旅遊部共同列入了「兩岸交流重點項目」。近年來,中華文化論壇在引領兩岸文化思潮、共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領航中華文化復興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完)

活動現場。(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金晨)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24日上午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本屆論壇邀請150餘名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通過現場研討、視頻連線、提交論文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雲會議」形式展開交流,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今年論壇的主題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旨在進一步闡釋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於11月24日上午出席「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北京訊(記者 尹賽楠)11月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6日 08:17:00來源:海外網   202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202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查文曄、魏夢佳)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24日在北京大學開幕。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全國臺聯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為配合疫情防控,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在北京大學設主會場,100多位學者出席;在臺北和高雄設分會場,50多位臺灣學者以視頻連線、提交論文等方式與會。
  • 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查文曄)以「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為主題的第五屆中華文化論壇18日在北京大學開幕,來自兩岸及港澳的2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致辭表示,五千年中華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是兩岸同胞的寶貴財富和心靈紐帶。兩岸文化交流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對增進兩岸同胞情感、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同胞要堅定文化自信,密切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中華文化注入新時代的內涵。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的「空中相遇」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的主會場。  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執行主席王欽敏,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出席開幕式。  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闡發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 第九屆海峽百姓論壇在福建龍巖舉行
    自2007年以來,海峽百姓論壇已分別在福建福州、臺灣臺中、福建泉州、臺灣高雄、福建漳州、臺灣高雄、福建武夷山、臺灣新北成功舉辦八屆。本屆論壇在前八屆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的主題,依託中華姓氏文化、客家姓氏文化優勢,深入研究兩岸姓氏淵源關係,為擴大民間交流,促進融合發展,增進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和「一個中國」的認同,促進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 修菁)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24日在北京大學開幕。鑑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慮,論壇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辦會方式,設立北京、臺北、高雄三個會場。來自兩岸及海外的百餘名專家通過現場和雲上形式參會。
  • 第七屆大江論壇在京舉行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 孫金誠)由臺盟中央主辦的第七屆大江論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精英論壇28日在北京舉行,近200位兩岸各界人士在現場或通過視頻參加論壇,圍繞「促進和平統一、反對『臺獨』分裂」主題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出席並宣布論壇開幕。
  • 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2015-11-30 20:42:11張金川 攝    圖為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活動現場。 張金川 攝   中新網龍巖11月30日電 (張金川)用鄉音述鄉情,以學術會老友。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30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 新形勢 談認同!第二十九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豫舉行
    研討會現場 汪宏升 攝人民網鄭州12月11日電(徐馳、實習生汪宏升)12月9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共信陽市委統戰部、信陽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協辦的第二十九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行。
  • 中華青年論壇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活動發布會舉行
    6月29日,民族魂·中山情——中華青年論壇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活動發布會在廣東中山舉行,論壇啟動儀式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葉克冬(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臺灣網6月29日廣東中山訊 (記者 王怡然)6月29日,民族魂·中山情——中華青年論壇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活動發布會在廣東中山舉行,百餘位來自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和青年朋友齊聚一堂,就中山思想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議題展開討論。
  • 兩岸學者雲集中華文化論壇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需警惕民進黨當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 王琪】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鑑於當下新冠疫情防控形勢,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高雄設分會場,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約150人將以參加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參會。
  • 中華藏書文化論壇在京舉辦:元典閱讀歷久彌新
    中華藏書文化論壇在京舉辦:元典閱讀歷久彌新 2020-09-08 21:45:05   第四屆中華藏書文化論壇7日在京舉辦,論壇的議題為「關注社會層面的藏書文化」。本屆論壇圍繞「藏書文化與書香社會」的總議題,分設「藏書文化的人文精神與當下傳承」「元典閱讀與文脈傳承的系統建設」「藏書文化與當代民眾生活的重塑」三個分論壇展開。
  • 約萬種大陸圖書走進臺灣校園 為中華文化發展共同努力
    約萬種大陸圖書走進臺灣校園 為中華文化發展共同努力 2017-09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沈建林在開幕致辭時說,出版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兩岸同胞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兩岸開放交流近30年來,出版交流始終立足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闡發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為厚植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促進心靈契合發揮重要作用。  「大陸書展是兩岸出版業界促進交流、增進互信的重要平臺。」
  • 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海滄舉行
    【關鍵詞 兩岸】  作為一項促進兩岸人心相通、情感認同的重要舉措,兩岸人文學論壇搭建起兩岸知識人敞開心扉、相互交心的平臺。  從兩岸具有的人文傳統出發,挖掘兩岸共同的文化根脈,尋找兩岸傳承中華文化的方式和途徑,實現兩岸人文價值和文化情感的溝通和共享,創造兩岸人文學共同面對未來文化挑戰的發展前景,這是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舉辦的初衷。  「70年來,臺灣命運與祖國命運休戚相關。在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人民不能缺席,也不應該缺席。」
  • 以文化認同凝聚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與精神家園,體現著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著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我們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昭示我們,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增進文化認同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個重要層面。  增進文化認同,需要正視兩岸文化差異。
  • 第六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在京舉辦
    11月5日,第六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暨「新媒體新青年:政治參與和社會發展」學術論壇開幕式在京舉行,圖為開幕式現場。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方士遠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劉尚君 通訊員 方士遠) 11月5日,第六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暨「新媒體新青年:政治參與和社會發展」學術論壇開幕式在京舉行,論壇旨在搭建針對青年進行研究的學術交流平臺,探討後大眾傳播時代青年政治參與的內涵與方式,新媒體傳播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
  • 臺北會談有效果:集思廣益 增進認同
    12月10日至11日,由兩岸統合學會舉辦的,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為主題的「臺北會談」在臺北福華飯店舉行。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指出,本次「臺北會談」的重要意義在於,兩岸專家學者在平等對話和充分溝通的平臺下,對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兩岸問題進行交流。兩岸雙方不斷加強和鞏固認同與互信基礎,增進交流與合作,尋求互利雙贏,推進兩岸關係不斷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