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敏感期
1-5歲
1歲之前,兒童色錐細胞發育還成熟,對顏色的識別能力較差,他們更關注黑白交錯物品,例如:足球、電視機黑色屏幕、燈光、黑白畫冊等。1歲之後,隨著眼睛色錐細胞的逐漸成熟,兒童色彩敏感期到來。
一、1—2.5歲,兒童視野裡開始增加彩色
隨著色錐細胞的逐漸成熟,兒童的世界變得五彩繽紛,但他們此時對色彩是無意識的,僅僅是對顏色本身的直覺。儘管如此,因為兒童吸納周圍世界的一切,當然也在積累色彩經驗,如果沒有1—2歲顏色感受的鋪墊,就沒有兩歲半兒童對色彩的迷戀。
當然,在這一時期,成人也完全沒有必要刻意教孩子認識顏色,對於6歲前兒童成人一定要避免教學,而應還原生活本來模樣,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吸納。例如認識顏色,成人無需專門購買色彩卡、彩筆讓孩子識別顏色,我們身處的大千世界本就是斑斕多彩的,只要允許孩子自主去探索足以,藍色的天空、碧綠的草地等。而且,成人要與孩子保持正常的交流與溝通,這樣他們就有了良好的學習、模仿榜樣。例如:寶寶在啃咬磨牙棒,成人可以說:「寶寶在啃紅色的磨牙棒,嘖嘖。」寶寶在玩積木,可以說:「寶寶在搭積木,有黃色的積木,藍色的積木,真漂亮。」成人的語言越是簡練、到位,兒童的學習越容易見成效。切忌不要有意教孩子認識顏色,而且在孩子沒有自己說出物品的顏色時,不要問孩子「小汽車是什麼顏色?」在孩子顏色經驗積累不足或者顏色不能與語言匹配時,他們會為了應和成人對物品顏色信口開河。
二、2.5歲—4歲,兒童識別顏色
兩歲半開始,兒童能夠把表示顏色的語言和顏色結合起來,識別並說出紅、黃、藍、綠裡的一種或幾種顏色,並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顏色。一般情況,兒童最先識別的是三原色,在此基礎上逐漸分別出各種顏色以及其他各種顏色。在此期間,孩子會出現名稱與顏色匹配的錯誤,尤其是三歲之前,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要急於教孩子記住顏色名稱,給孩子時間,他們會慢慢逐一矯正。
三、4—5歲,塗色
當孩子能夠清晰地識別並叫出顏色的名稱時,他們就要開始玩顏色了。這時候,他們喜歡拿著爸爸媽媽買來的彩筆塗塗抹抹,他們並非用彩筆畫畫,而是對他自己製作出的顏色感興趣,因為兒童畫畫和塗色這兩個活動是完全不同的。五歲之前的孩子畫畫,常常使用一個顏色,一支筆,一氣呵成,那時孩子在表徵自己對世界的認識,還與顏色無關。此時,成人不要督促孩子用彩色筆畫畫,也不要責令孩子為自己的畫上色,否則孩子的畫面中就可能出現綠色的太陽、黃色的大海、紅色的山巒等。因為此時孩子尚沒有形成對於各類物品合理顏色的認知,他們僅僅是對色彩本身感興趣。
此時,孩子的塗色是一種遊戲,一種認知活動。因此,成人不要責令孩子畫填色畫。畫填色畫不過是一種形式的工作,不能表達孩子自己的任何想法。而且,兒童手指的控制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畫填色畫是比較難的。孩子到了七歲左右自然會把填色畫作為一種遊戲。因為這時候,孩子開始意識到「面」。桌子的面、草原的面、海面,給各種各樣的面塗上顏色,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四、5—6歲,為自己的畫上色
5歲之後,兒童對於周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本質,掌握了基本的秩序,開始意識到世界萬物都有其合理的顏色。這一認識,驅使著兒童在自己的繪畫中去呈現事物的顏色,他們享受著分區塗色的樂趣。此時,給孩子準備12色的蠟筆或其他繪畫材料,孩子隨時可以使用這些材料。當然,如果孩子喜歡用單色繪畫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