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菜湯的故事

2021-02-17 寰宇養正


秘明塾之"行為"篇:

李明教授說:「學了一些知識後,要把這些知識內化成自己內在的自我功能,然後我們才能用得出來。也就是說,我們學了些理念,你不能恍恍惚惚,若有若無,又信又不信,這樣你用不起來。怎樣才能用得起來,你要經過融會貫通之後,形成你自己的人性觀,這個自己的人性觀就好像是一個指南針。」


奶奶今年86歲,除了耳背,身體一直都不錯。家中所有的人都很愛奶奶,也很孝順奶奶,過年過節以及奶奶過生日,全家能聚在奶奶身邊的大大小小,陪她吃飯聊天或者買禮物。


但是奶奶有一個習慣,全家人都似乎對她有些意見。那就是奶奶在吃飯問題上一直特別節約,吃完飯的菜湯什麼的總是捨不得倒掉,總要倒一些開水在盤子裡,然後把這些菜湯喝下去。煮碗面的麵湯也要留著第二天煮粥的時候加進去。


一開始的時候老叔見奶奶喝菜湯就很生氣,告訴她,菜湯裡的調料重油脂多,喝了對身體不好。而且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吃飯早已經不是什麼問題,沒必要用這樣的方式節儉,有些過了頭。我們一向孝順的孩子們也每每見奶奶喝菜湯就會說,奶奶別喝了,對身體不好。


可是奶奶每次都嘴上答應我們下次不喝了,但是下次還是照做不誤。


       這是在家裡發生的事情。如果全家人出去吃飯,奶奶每次都要把沒吃完的食物打包帶回來,熱熱自己又吃好幾頓。尤其在家庭大聚會的時候,每次出去吃飯前,就在廚房找出來飯盒甚至小盆啥的,準備打包菜回來。這樣的時候就是我們晚輩特別不理解的時候。平日裡最孝順自己母親的小叔更是會訓奶奶兩句。但是內心強大的奶奶還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這樣的事情在家裡一直發生著。多年來在我們所有人的不理解和反對下,奶奶依然堅持我行我素,節儉持家,尤其對於食物這一塊,過分地愛惜。

      

       直到有一次,我去看奶奶,在奶奶房間裡看老照片。奶奶在我旁邊一邊跟我看照片,一邊跟我講起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出生於1931年的奶奶在自己出生沒多久自己的父母就因為缺乏糧食而餓死了,自己上面的哥哥和姐姐在後來幾年也相繼夭折。奶奶的叔叔收養了當時只有六歲的奶奶。叔叔家有五個孩子,都是比奶奶大的男孩。那個年代的農民家庭還能養活下來六個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


幸運的是,奶娘和五個堂哥全都長大成人了。後來的日子自然越過越好,但是幼年時候那種因為缺乏糧食看著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哥哥姐姐一個個離去,而自己也在飢餓中隨時可能面臨生命的失去。後來的奶奶嫁到了爺爺家,和爺爺一起生兒育女,缺吃少穿的年代,也是一樣的不容易。到現在,即使物質豐富,即使奶奶那樣艱苦的童年生活已經過去,但是可想而知,食物對於奶奶的意義怎麼能和它對於生活在物質極大豐富時代的我們的意義一樣呢?



聽了奶奶從未給我們講過的故事,我的眼眶溼潤了,堅強樂觀的奶奶童年過得竟然如此讓人心疼。奶奶看到我難受的樣子,笑著對我說:「那個年代能活下來不被餓死的孩子真的都是有福的人,奶奶就是。所以奶奶覺得不浪費就是在給你們這些孩子們積福呢。菜湯裡面有油有味道,你知不知道那個年代人們連鹽都買不起,能吃得到油的機會那真實太少太少了,所以每次奶奶都捨不得把菜湯倒掉。」


「奶奶,我理解您了,您太不容易了。沒有經歷過那樣艱苦生活的我們確實很難理解到這一點。」


「奶奶其實想過很多次跟你們說這些,但是想到要講出這些,一方面你們不一定能理解,一方面自己心裡也會覺得很難受。」


我抱住了我最親愛的奶奶,奶娘您受了那麼多苦,後來能和爺爺一起養大這麼多孩子,您好了不起!


奶奶的故事父親輩的人大都知道,但是我們孫子女輩和重孫子女輩基本都不知道。我把奶奶的故事在家人的群裡寫了長長的話。後面也寫到,由於奶奶每天都堅持鍛鍊身體,奶奶的身體其實一直都挺好的,沒有高血壓,沒有高血脂,血糖也不高。奶奶喝菜湯並沒有對她的身體健康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相反,如果不讓她這樣做,似乎是在讓她跟過去的生活告別甚至割裂,對她而言,也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那麼我們就不要再去想著說服奶奶改掉自己的習慣,順著奶奶自己吧。


再到後來,家裡人沒有一個再去說這件事。奶奶和菜湯的故事一直在我們家進行著。就讓奶奶待在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中,而不用我們認為對她好的方式希望她做出改變,就是最大的孝吧。



關於明塾:

明塾二期 終於開招啦!

明塾•後現代敘事心理成長系列

寰宇養正 | 承中華文化,養浩然正氣

明塾 | 一群人相攜支撐向前走

寰宇養正是李明博士主持的、致力於培育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平臺。

我們的學術主張——傳播養正的心理學、國學,不販賣焦慮,不隨波逐流。

我們的思想產出——來自李明老師及其弟子、學生的原創。

我們的培養方式——師帶徒式教育、塾師式教育、浸泡式學習、陪伴式成長。

我們的落地方式——敘事全國實踐基地、敘事門診、敘事心理諮詢服務中心等等。

聯繫電話:17600074022    

工作郵箱:huanyuyangzheng@126.com   

公司地址:北京東升國際科學園             

更多明塾學員作業分享可以查看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熬菜湯
    每逢這時節,農家灶間裡主婦們的主打晚飯便是「菜湯」。菜湯雖名」湯」,卻也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湯,老家人熬菜湯選料是極為講究的。新摘的豆子飽飽的豆角、黃瓤滿籽的老南瓜、綿軟的土豆和那剛剛從石碾上推出來小米,有菜有米,熬菜湯的食材就準備好了。記憶中每每是吃過午飯剛刷了鍋,母親便張羅上了晚飯。豆角掰成斷兒,土豆、南瓜切了塊兒,小米淘洗乾淨。
  • 給寶寶吃饅頭蘸菜湯的危害
    「我家寶寶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不怎麼吃飯了,身體還特別瘦小,經常感冒,以前不這樣啊」「寶寶多大了,平時喝奶喝多少」「我家寶寶已經八個月了,不喝奶,從六個月添加輔食以後,慢慢的就不喝奶粉了,現在最主要的是和我們大人一塊吃飯,以前都是饅頭蘸著菜湯吃的可好了……」
  • 燒酒爺爺和麻將奶奶
    文 | 龍科夫兒子兒媳都很忙,爺爺奶奶就幫忙照看姐弟倆。爺爺是地質勘探隊老革命。儘管已是古稀之年,可是沒有一根白髮,臉色紅潤,如出山之虎,健步如飛。接著,他就抿幾口燒酒,臉頰立馬緋紅,進入角色轉換:提高了兩個八度的音調的豪言壯語就脫口而出,空氣中充滿了家常菜和燒酒混合的味道。他訓斥現在的小孩挑食厭食,過去的年代,人們餓的翻白眼,一年到頭都吃不到一塊肉,好多人都沒得飯吃……好了,大家都吃完了,他就拿著剩下的菜湯倒在米飯上,攪拌均勻,醬紫色的米飯在燈光的映照下,粒粒放光,挑逗著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
  • 瘤爹爹和瘤奶奶的故事
    瘤爹爹和瘤奶奶的故事 西鄉文龍 音讀kuǎi,是挎的意思,如籃子,這還是我費了好些勁才從辭海上查找到的瘤爹爹和瘤奶奶是我們西鄉人,顧名思義,是他們身上都著瘤子。他們既受人尊重尊敬,又令人同情憐憫。
  • 寶寶聽完奶奶講故事,嚇得發燒,寶媽詢問後得知奶奶講了這故事
    五年前,王奶奶喜得孫子,由於兒子兒媳都要工作,王奶奶順理成章地進城去「抱孫子」了。 奶奶愛講故事,只要孫子瞪著眼睛聽,她就不停地講,什麼童話故事呀,成語故事呀,小動物長什麼樣啊,怎么喝水呀,都吃什麼呀,講得津津有味。
  • 奶奶給孩子一天三頓湯,湯水真的更有營養嗎?並不是!
    炸毛媽今天上課學習去了,哈哈哈……風雨無阻我學習路,太裝bility了~於是炸毛跟奶奶一天,奶奶也終於滿足了自己的餵養習慣:早餐,餃子+雞湯午餐,玉米+稀飯晚餐,土豆絲+雜糧饅頭+雞湯菜湯炸媽一個朋友,女兒比炸毛小一歲,最愛吃的竟然是菜湯泡饃,炸媽虎軀一震……忍住沒有說話,畢竟還是要做朋友的。很多寶寶不愛吃菜,想想自己小時候,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菜吃不夠,菜湯來湊。
  • 真絲上的菜湯怎麼清洗 真絲上有染髮劑怎麼辦
    真絲上的菜湯怎麼清洗 真絲上有染髮劑怎麼辦 2018-07-17 09:50:5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真絲上的菜湯怎麼清洗?真絲上有染髮劑怎麼辦?
  • 豬蹄金針菜湯的做法
    >豬蹄金針菜湯的做法2011-02-16 10:47:5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秘和難產。  金針菜清熱利溼;寬胸解鬱;涼血解毒。主小便短赤;黃疸;胸悶心煩;少寐;痔瘡便血;瘡癰。
  • 饃菜湯怎麼做好吃?饃,菜,湯三個部分都很重要
    東北人是比較喜歡食用麵食的,除了水餃,麵條之類的食物以外,包括饃菜湯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很多人平時都會自己製作饃菜湯,那麼饃菜湯怎麼做更好吃呢?
  • 2~3個月就給喝菜湯?你和寶寶什麼仇什麼怨!
    2~3個月就給喝菜湯?這是和寶寶有什麼仇什麼怨啊!其實,以往傳統的觀念還真認為,寶寶4~6個月可以開始添加輔食,還有觀念認為2~3個月就可以給寶寶添加菜水和果汁(別笑,我讀大學那時這段話可是白紙黑字寫在教材裡,而前些天我還親眼看到在某些社區醫院的宣傳資料上印著呢~)。所以,老人有這樣的觀點也可以理解。
  • 菜湯拌飯,好吃但不健康,這3類疾病容易找上門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歡吃菜湯拌飯吧。光吃白米飯沒什麼味道,往飯裡面澆點菜湯,吃起來才有味。但是,菜湯裡含有較多的鹽分,吃太多對身體並沒有任何好處。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經常用菜湯拌飯,容易讓3類疾病找上門1、心腦血管病毫無疑問,如果鹽分攝入過多,會讓血壓升高。而血壓經常過高,則容易讓血管內壁受血流壓力而破損,容易讓脂類物質或其他血壓溶質堆積而形成粥樣斑塊,可增加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 以下兩種食物不適合寶寶,根本消化不動,可惜很多奶奶還在餵
    有兩種輔食,醫生都不建議過早添加,甚至已經被寶媽們列入「輔食黑名單」,可惜很多奶奶還在喂。買來大棒骨,把大棒骨燉湯,骨肉燉的軟軟爛爛,湯用來給孩子泡飯,煮麵條,把肉拆下來剁碎給寶寶和到粥裡,麵條裡,營養又美味。經常給孩子吃,一準長得白白胖胖。
  • 有聲繪本故事之《當奶奶不在了》
    她夢見了奶奶。以前,她總會和奶奶一起玩,看開花的蒲公英,聽著動聽的風語。有一天,蒲公英消失了,奶奶說是跟著風旅行去了。跟著風一起旅行,會是什麼感覺呢?她很想留住這些花,但是奶奶說:「不,年紀老了就該走了,然後才能長出新的來,蒲公英就是這樣的。」麗麗滿臉疑惑地看著奶奶,奶奶繼續解釋說:「蒲公英是隨著風去旅行了,它還會在新的地方播種,我的小麗麗,這是一個真正的奇蹟呦。」奶奶笑著攬著麗麗的胳膊,和她跳起舞來。
  • 瑤寨故事:我73歲的奶奶
    兩年前,71歲的奶奶還能爬樹摘八角,在樹上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有些又高又小的樹,我都不敢爬上去,奶奶輕手輕腳就爬上去了。站在樹端上,一陣風吹過來,奶奶和樹枝樹葉一起搖擺,我在另一棵樹上看得心驚膽顫。其實我家裡早已不種水稻,只養兩頭豬和幾隻雞。但是奶奶說沒有玉米和芋頭,豬吃什麼才能肥呀。於是她自己開荒山地,種玉米、種芋頭、種南瓜。
  • 過去的故事,你聽爺爺奶奶說了嗎?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伴著一首百聽不厭的兒童歌曲,思緒一下子被帶到了小時候和小夥伴坐在院子裡,一起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場景。他對「聽爺爺奶奶講故事」活動提出了幾點希望:「聽爺爺奶奶講故事」要發揮優勢,探索創新,增強講故事活動的時代性。讓廣大青少年重溫老一輩的紅色文化,了解紅色文化,潛移默化之中,使青少年接受更多的歷史知識、傳統精神,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要拓展思路,創新方式,增強講故事活動的感染力。
  • 「傳奇奶奶」姜淑梅京城「講故事」
    姜淑梅(右)與史航聊「長脖子女人」故事。張愛玲  攝   「獲得2015年度『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獎的第一本書是——姜淑梅《長脖子女人》。」  踏著熱烈的掌聲,一頭銀髮,一條綠色長巾,配戴白色珍珠項鍊,身著紫色旗袍……在頒獎詞中款款走向頒獎禮臺,「傳奇奶奶」姜淑梅,根本看不出是80歲的老人。  「傳奇奶奶姜淑梅,60歲學寫字,75歲寫書,她的《長脖子女人》、《亂時候,窮時候》、《苦菜花,甘蔗芽》,說的是老百姓祖祖輩輩口頭相傳的老故事……這位擅講故事的奶奶,使每位讀者想起了自己家族裡那個會講故事的老人。」
  • 爺爺奶奶的故事
    爺爺奶奶的故事作者:樊家耀編輯:oyj重訪故居之地  從我很小記事以來,就知道我的爺爺奶奶住在石寶上坑,當然在我爺爺那個時代,石寶並不叫石寶,而是叫石咀頭,幾經更名,到現在卻叫興寧鎮新聯村上坑組,雖然上坑猶在,可我的爺爺奶奶卻已離開我們五十多年之久了。
  • 繪本故事_76《巫婆奶奶》
    這是一本關於誠實守信的故事繪本。 小鎮上住著一位巫婆奶奶,巫婆奶奶有一個神奇的面鍋,能煮出美味的義大利麵。一天巫婆奶奶出門了,她新招的僕人大個子安東尼就想用一下那個神奇的鍋子,然後就發生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
  • 【隱形紀念·光陰的故事】《「太姥姥」「奶奶」「小蟹甲」》作者:光陰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一個長不大的男孩,喜歡看書,愛好詩歌。太姥姥十分喜歡我,見到了重外孫,毫無保留的把她抽屜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我聽過關於她老人家的故事從奶奶口中,她是個堅強的女人,生有一兒五女,奶奶是老四,奶奶深愛著她的媽媽,卻也常常抱怨太姥姥重男輕女,舅爺是老二,為了再要兒子,才生下後面幾個女兒,甚至把奶奶的生日都給忘記…奶奶有時候也會生氣她的哥哥的粗心和倔脾氣,沒有那樣細心照料媽媽,可責怪是責怪,奶奶的一生都像極了太姥姥…奶奶一個兒子,四個女兒,她的兒子也是被她寵的倔脾氣
  • 喜歡用菜湯拌飯吃?這3種病症可能會更「青睞」你,別再犯錯了
    但是菜湯裡面隱藏的鹽分非常多,在炒菜的過程中會加入較多的食鹽調味,菜湯中溶解著食鹽,吃起來會有明顯的味道,吃太多也是對身體健康不利的,有可能在鈉鹽攝入過量的情況下影響身體健康。那麼,菜湯拌飯容易導致哪些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