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0年高考全國各地作文題一公布,立即在網上被刷屏了。很多人看了作文題目都感慨,沒有大量閱讀,真是連作文都沒法寫。而到了晚上,教育部教育考試中心專家解讀語文和數學試題出題思路,都明確提出,今年的高考語文和數學出題,都側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拓展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奮鬥精神,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側重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而這六大能力,綜合起來,就是閱讀能力六大要素。
其實,不僅僅是高考作文,整個語文、歷史、地理,甚至數學、物理,所有學科,都會越來越著重考察基於各學科閱讀能力而形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解讀今年數學高考題目時,就提出今年的數學考試題目強調數學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引領作用,注重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考查,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這些與閱讀能力六大要素也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也正是因此,體現了閱讀能力在學生能力培養中的核心作用,體現了國際教育界的共識,即閱讀力就是學習力,閱讀能力是學校教育中的主軸和核心,閱讀能力培養是基礎教育的基礎。要應對高考對閱讀能力的考查,僅僅是高三惡補課外閱讀是完全不可行的。閱讀能力培養,必須從小開始,從嬰兒出生開始,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持續不斷地培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才能關鍵時刻獲得最佳發揮。實際上閱讀能力不僅能提高在高考應試能力,還能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可以讓一個人終身受用無窮。
全國統編中小學語文教材部主編溫儒敏早就說,他主編語文教材的總體思路,就是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高考,也將越來越重視閱讀能力的考評。2020年高考題目,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溫儒敏的觀點。
從今年高考試題看,只有不是整天埋頭刷題,而是擁有海量閱讀積累的學生,才能在高考關鍵時刻,獲得良好的臨場發揮。從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掌握,到現代文化哲學思辨能力的建立,從對世界發展趨勢的判斷,到對社會潮流趨勢的觀察。這些都既要求同學們擁有巨大的閱讀量,同時也要求同學們擁有基於閱讀形成的思考力、判斷力、創新力與價值觀。
在此,讓我們再次回顧溫儒敏對中小學教育中閱讀重要性的看法,大致歸納起來,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一般也會比較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
第二,泛讀很重要,要有瀏覽和快讀的能力。比如,高中生在2個小時之內讀完一本15萬字的小說,這也是讀書的方法之一。
第三,閱讀的方法中,除了精讀,還有瀏覽、猜讀、跳讀、群讀等都是有用的,要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學會「連滾帶爬」地讀。
第四,讓學生多讀「閒書」。「閒書」是指規定讀的書之外的那些課外書,是學生自己有興趣選擇讀的書。事實上,家長老師越是不讓孩子們讀「閒書」,就越是打壓閱讀興趣,語文素養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試也不見得考得好。
第五,關於讀書的傳統的觀點是不一定對的,比如「不動筆墨不看書」。把它當作讀書時必須遵循的戒律,凡是讀書全都要求「動筆墨」,是不切實際的。
好了,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做一個自己的讀書計劃吧。
(徐升國)
原文轉自:書香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