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青創大賽成為輿論熱點,原因是有人舉報兩名武漢小學生完成的「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報告,被指出嚴重超出小學生能力範圍,這裡面可能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套路,一下子引起全國的輿論關注。與此同時,還有一篇《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也被指出可能是造假的。7月16日,武漢市科協稱已介入調查。
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秘書處發出了一份調查結果,結果稱因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違反了競賽規則中「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規定,撤銷該項目的全國三等獎。
雖然,這一篇科研報告被查出了是代筆,取消了獎項,但是這個比賽往年到底送出了多少個這樣的獎項,成為了人們心頭的一記厚重的心結......
7月15日,涉事學生的家長陳勇彬發文稱,大部分的項目書、文本材料都是自己編撰的,並就此鄭重道歉。15日晚,第34屆雲南省青創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宣布撤銷該項目的省賽一等獎。
為什麼一個為了鼓勵青少年熱愛科技的創新大賽都有人造假呢?
到底逃不過一個「利」字——在前幾年,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獲得全國性一等獎能夠在高考中加分,獎項也能成為高校自主招生入圍的敲門磚。現在,它在高招中的作用沒有那麼強了,但是,在很多省市,青創大賽成績仍是中考錄取和小升初考試的加分項。這就使得一些家長動起了歪腦筋,覺得這是一個讓孩子上更好學校的一個好機會。
根據官網信息顯示,全國青創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每年約有1000萬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
一位熟悉科創比賽的指導老師透露,有很多項目本身完全或者大部分由別人代工完成,甚至還有專門給參賽的學生做「培訓」工作的學校。
大賽中的一些獲獎作品
賈某就是一個這樣的專門培訓青創大賽參賽學生的學校老師。他稱他帶過兩組學生參加了青創大賽。
「我們後來收的學生,都是『關係戶』,是當地領導家的孩子。一般沒有關係的學生給錢我們都不收。」賈某坦然說道。他的學校在科創類比賽上成績很好,小有名氣。
至於怎麼培訓,賈某更是直言:「基本都是我們老師幹。」
因為青創大賽的持續時間很長,通常從頭一年11月末持續到第二年暑期。剛開始,賈某會和學生一起琢磨創意,但最後篩選出的用來參賽的創意,絕大部分不是學生的。「說實話,他們想出來的,確實不行。」畢竟,提出問題的難度並不亞於解決問題。
「整個項目大都是我們老師做的。」忙起來的時候,整整一個半月,老師們沒有休息,最早也是深夜11點下班,最晚的時候,則是凌晨3點多,「非常非常累」。學生也來公司,擰擰螺絲,用下設備,最重要的是,留下影像,錄視頻或者拍照片——這些在申報時都可以作為參與了項目的證據。
決賽時要答辯怎麼辦?解決方案是背誦。老師寫好答辯稿,從創意怎麼來,到參賽作品的原理、實現方法和不足之處,全部準備好。
賈某還提到了一點,他們公司之所以能在當地火,一是在於師資力量比較強,二是在於老闆人脈比較廣,在市級甚至省級層面的比賽,都能跟評委們打得上招呼。
「這比賽就算孩子得了獎,我也沒什麼成就感。」兩年後,賈某離開了這家培訓學校。
「腐敗」和「假冒」是老百姓深惡痛疾的社會頑疾,然而幾百年來也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法。因為一個國家人口眾多,總有人想要鑽法律和道德的空子,希望能靠後臺先人一步達到目的,一旦這個人通過這種手段達到了目的、快速實現了別人幾十年都實現不了的目標,人性總是經不起誘惑的,大量的人會迅速模仿他的做法,從而形成一股普遍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自然是不好的,歷史上的國家普遍都有自己的法律來制裁此類「腐敗」、「造假」的行為,但是收效甚微。只能說,貪圖「一步到位」是人性的本能,對於法律懲罰的敬畏還是遠遠比不過「一步到位」的巨大快感吧。
在中國社會的這種注重人際關係、特別強調人脈的國家,這種事情其實也是司空見慣了。而且現在全社會對於「錢」的看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且還在不斷上升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的價值觀造成了社會上的很多腐敗、造假現象,筆者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更勁爆的造假和腐敗案件被曝光。但是又能做什麼呢?社會是十幾億人組成的,風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還是希望國家出些方案管一管目前的價值體系吧,雖然從歷史經驗來看,效果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就又會反覆,但是,聊勝於無吧。
如果覺得本文還可以,歡迎點個關注、轉發、或收藏,謝謝!